陶行知先生诗教故事

合集下载

陶行知的小故事

陶行知的小故事

陶行知主张男女老少都应该接受教育。

他的母亲57岁了,也想读书写字,但陶先生经常在外面奔走,不能在家里教她,就教儿子小桃教他的祖母。

那是小桃六岁,在学校读完了第一册小学教科书,他就拿《平民千字课本》来教他的祖母。

因为孙子教的认真,祖母学得勤奋,进步很快。

陶先生看到母亲读书有成绩,非常高兴,特为祖孙合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纪念,并写了一首诗:
吾母五十七,发愤读书籍。

十年到如今,工学无虚日。

小桃方六岁,略识的和之。

不曾进师范,已会做人师。

我喜欢的学前教育书籍是《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

《母育学校》不像《爱弥儿》那样晦涩难懂,写的浅显明白,而《世界图解》就更生动形象了,而且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图画的认识和想像力。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2篇)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2篇)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陶先生非常善于演讲,他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谁听了都会被他深深吸引,为他演讲中强大的逻辑力量所折服。

在他一生无数次的演讲中,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那是陶行知____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

那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

他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

轮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

他戴着眼镜,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

大家屏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

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并没有讲话。

他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

公鸡喔喔地乱叫。

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

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

鸡直叫不吃。

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

鸡挣扎着仍不肯吃。

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

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

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

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的话讲完了。

”便退下场去了。

听众们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

但只是过了一会儿,会场上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实践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为后人所钦佩,他的故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陶行知经典的教育故事。

一、山里的小学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最让人传颂的要数他在山区创办了一所小学。

当时,这个山区没有教育资源,孩子们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于是,陶行知决定亲自去山区创办一所小学。

他找到了一个负责的村民,借用一间破旧的房子作为教室,然后通过广播和演讲的形式,向村民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起初,村民们并不理解陶行知的意图,觉得上学没什么用处,但陶行知坚持不懈地向他们解释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影响。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陶行知用尽各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不久,这所小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逐渐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赞扬。

这个小小的山区小学,成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生动典范。

二、授人以渔陶行知在教育中一直倡导“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有一次,陶行知被请到一个中学做演讲。

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向他提问:“老师,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好知识呢?”陶行知笑着说:“如果你们只是静静地坐着听我讲,那你们不会学到什么。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你们需要积极思考、独立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习不是被动领取,而是主动探索。

”陶行知的话让学生们茅塞顿开。

他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更应该通过思考、实践和交流来巩固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从那以后,学校的学生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用心去教陶行知非常重视教育的质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用心去做的。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教育故事一让学生找重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手段非常有新意。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

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说:同学们,请大家先把本课要讲习的内容浏览一遍,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十分钟后我们开始讲课。

这十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讨论。

学生们开始埋头阅读课本,并时不时有学生交头接耳一番。

十分钟后,陶先生说: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阳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式下,唐朝建立起来。

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对。

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20xx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

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

那么,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另一学生举手: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

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

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你的理由呢?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壮了不少: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

陶先生依然微笑着: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对方沉思了一会: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陶先生点头道: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

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讲述。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精选16篇)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精选16篇)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精选16篇)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篇1点石成金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

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

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

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

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

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

"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停住了。

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

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真理)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由陶行知先生的“诗教”说开去

由陶行知先生的“诗教”说开去

青年师2016·3/生活自由谈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学生为一件小事闹翻了脸,互不相让,对骂起来,这件事刚好被陶校长碰上。

第二天晨会上,陶校长说:“昨天有两个学生发生了摩擦,骂了人,今天,我送一首诗《骂人》给他们,也给大家。

”接着,陶校长就大声朗读了他写的诗:“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

”话音刚落,一名聪明大胆的学生大声说:我来和一首小诗《打人》:“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人的手打自己。

”这一生动有趣的“诗教”,一直在学生中传诵着。

从此,育才学校学生之间就很少出现骂人打人的事了。

无独有隅,在一次例行的工作检查中,一所学校暴露出餐饮服务管理的问题: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食堂使用的食用油必须到定点的采购点采购,可是食堂在制作菜肴时,油刚好用完了,这时到采购点采购已来不及,于是就到附近的粮油店购买了一桶,以救急之用,没想到在工作检查中被发现了。

学校校长当即破口大骂,夹带脏字,指责当事人工作不负责任。

当事人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这一场景,同样令参与检查的一行人尴尬不已。

我们知道,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地方,教师、学生皆须语言文明,作为师者之首的校长更不能言辞粗鄙。

这些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

遗憾的是,谩骂等不文明现象在校园里屡见不鲜。

有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动不动就当众骂骂咧咧,实在是有辱斯文。

他们中有人甚至把骂人当作一种派头、一种威严、一种管理的手段,只图一时爽快,哪管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师者应具备的风范更是忘到九霄云外。

“骂”字当头,传递的是精神的负能量,污染学校空气,恶化学校的生态环境。

同样是遇到使人不快的事情,大师的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抗战时期,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成立了一个“榴火诗社”,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并举办诗歌朗诵会,深受大家欢迎。

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

陶行知的故事6则

陶行知的故事6则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的故事(一):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但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样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必须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陶行知的故事(二):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故事(三):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样回事。

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

您说可气不可气?“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呢?”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呢?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在响……”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去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吗?“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店。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几代人。

他提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下面我为大家精选了几个。

1. 破釜沉舟,焚船教育陶行知认为,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拼搏精神,就需要采取一些激励的手段。

有一次,他在教育战线上与教育局长展开辩论,教育局长威胁说要取消陶行知的研究生课程。

面对这一威胁,陶行知毅然决然地选择破釜沉舟,焚船教育,他将自己写的教材全部焚毁。

这一举动震惊了在场的人,但也让更多的人对陶行知的胆识和拼搏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情。

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陶行知非常注重课堂之外的教育。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他告诉学生们,如果你想得到好的成绩,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个道理,他选了几个学生去种菜,学生们认真地去种植,最终他们收获了丰富的果实。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深深明白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

3. 边学边教,实践为主陶行知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有一次,陶行知带着学生们去实地考察。

他们参观了工厂、农村和农田,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农田劳作和农民的辛苦。

在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学到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增强了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4. 爱心教育,感恩他人陶行知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有一次,他在校园内建了一座小屋,作为学童农场的管理处。

学生们每天都要负责打扫小屋和周围的环境,并且负责种植果树和蔬菜。

陶行知告诉学生们,他们所种植的果树和蔬菜都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劳动是一种对社会的回报和感恩之心。

通过这样的爱心教育,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还学到了感恩之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5. 崇尚自然,培养创新思维陶行知非常崇尚自然,他认为自然是最好的教育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善用诗教的楷模。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先生曾经写了一首《中国人》的诗赠给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这首诗适合朗读,学生读起来自会产生民族的责任感、义务感与自豪感,可谓以诗陶冶心灵、鼓舞斗志的成功范例。

陶先生还曾经把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抄给一位学生,希望他奋发上进,惜时努力:“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接到这首诗的学生非常感动,常常以此诗激励自己上进。

诗歌是教育的羽翼,心灵的甘泉,寓教于诗,以诗育人陶先生很有机智。

如对因一件小事闹翻而骂人的学生,陶先生即兴而成一首《骂人》朗诵给学生:“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

”有一位受诗教熏陶的学生立刻回老师:“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人之手打自己。


心心相通,心灵相应,这可谓教育史上精彩的一幕。

以诗激励陶冶人的心灵是有其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

教育家孔子曾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寥寥数语,指出了诗歌的的认识价值和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人常说,赠人良言似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积累一些育人的诗歌短句,恰到好处的运用。

比如用王国维的词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使他们懂得,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是要经过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再如,对青春期萌动的中学生,可选用冰心的现代诗,教给学生理智对待生活:“嫩嫩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淡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
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运用诗的心灵陶冶作用,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之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这确实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的陶冶形式,更是心理控制的一种美妙方式。

以诗激励陶冶人的心灵是有其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

教育家孔子曾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寥寥数语,指出了诗歌的的认识价值和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人常说,赠人良言似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积累一些育人的诗歌短句,恰到好处的运用。

比如用王国维的词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使他们懂得,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是要经过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
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再如,对青春期萌动的中学生,可选用冰心的现代诗,教给学生理智对待生活:“嫩嫩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淡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运用诗的心灵陶冶作用,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之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这确实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的陶冶形式,更是心理控制的一种美妙方式。

教师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精炼的短语给学生以激励。

例如,我在苏州外国际外语学校的时候,有位龙老师,他给学生送进步卡的激励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我记得1999年元旦那天,龙老师班里举行了迎新年的班会,当同学们欢迎龙老师表演节目的时候,他既没唱歌,也没讲故事,而是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贺
年卡。

龙老师说:“出个谜语大家猜,我在贺卡上写的话,看是写谁的,猜对了,贺卡就送给他。

”龙老师隐去贺卡上的姓名,一张一张地读了起来。

每个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束“鲜花”。

同学们从老师的贺卡中认识自己也认识大家。

在听到精彩处时,大家会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比如对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龙老师这样在贺卡上写道:“送你的格言‘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教师的期望:你曾说:‘女孩子小学拔尖初中平,到了高中就不行。

’因此提不起精神。

我祝愿你振作精神,请你看看历史上一些不平凡的女子吧,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的建议:找个男生对手赛一赛,注意开始不要找太强者,赛过几个人之后,你在全班谈谈体会好吗?真希望你成为这样的女生:小学拔尖初中平,高中努力更成功。

”老师的话音未落,就有一个女生跑上讲台,接过贺卡,还当即向一位男生发出了挑战。

一张小小的贺
卡,为什么能使同学们激动不已呢?为什么能在一些同学身上产生平时苦口婆心地教育所无法起到的心理控制作用呢?其原因就是老师恰当地运用了名言警句的激励作用,采用了循循善诱,积极引导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