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陶行知被称为人民的教育家 ,他忠于教育事业,提倡生活教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一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我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二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
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陶行知教育故事集

陶行知教育故事集陶行知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你想知道陶行知教育故事有哪些吗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故事吧!陶行知教育故事一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对自己的孩子,陶行知同样严格要求。
他的二儿子晓光没有正规学历。
1940年夏,晓光经人介绍去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
厂方要看他的学历资格,他拿不出,就写信给育才学校副校长,请他寄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来。
证明刚刚寄到,陶行知的急电也到了,严厉阻止用这张证明,并要晓光立即将证明寄回。
接着,又是一封快信,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
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
‛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他的一生百折不挠地‚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毛泽东为他写了挽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的挽词是:‚万世师表‛。
周恩来的话代表了千千万万革命师生的心声:‚陶先生放心去吧,你已经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
你的未了的事业会由朋友们,由你的后继者们坚持下去,开展下去的。
你放心去吧!‛陶行知教育故事二培育革命的后代陶行知先生办的育才学校,招收了许多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以慈母般的胸怀,热情的关心爱护着孩子们。
与此同时,对于革命的后代,他也是义不容辞地收留下来,加以保护并给以精心的培育。
有一位越南革命者的女儿,名叫慕罗,圆圆的脸盘,一双机灵的眼睛,一副天生清亮的嗓子。
陶先生把她分到音乐组,对她说:‚你就学音乐吧!‛慕罗在音乐组接受革命思想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她的祖国吹响了解放斗争的号角时,她对陶校长说:‚祖国需要我回去战斗!‛陶先生说:‚你回去吧,用你的声音,为祖国的解放歌唱。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导读: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一首歪诗的风波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
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
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教育,所以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一直被后人所称赞,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的办公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学生惊讶的接过了糖。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
那个同学更惊异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了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的功利心在里面,没有随时、随性、随意、随缘、随喜教育孩子。
作为父母,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作为老师,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分数。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少了这种平常心。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这是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一新安旅行团‛的故事1933年的一天,上海大厦大学校园内,一群群大学生正向着大礼堂走去。
他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今天将要举行的报告会:‚听说是一些小孩子来演讲。
‛‚是的,叫‘新安旅行团’,听说是苏北淮安新安小学的学生,大的十五六岁,小的才十二岁。
‛‚小孩子来跟我们讲课,能讲什么呢?不是开开玩笑吧!‛‚去听听吧,听了再下结论嘛!‛大学生们向礼堂走去,带着好奇、怀疑。
会场里渐渐坐满了人。
讲台上出现了一位戴眼镜的先生,中等身材,穿着学生装。
有人认出来了:‚是陶行知先生。
‛陶先生开始讲话:‚诸位都是大学生,也许会说,叫他们听小孩子讲课,真是笑话。
这七个小孩子从淮安一路演讲到上海。
‘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靠演讲旅行,作抗日宣传。
这个儿童旅行团的价值,是新时代之无价宝,如果一定要定个价值,或者姑且定为万万万万金元吧。
这样伟大的宝藏,世界上谁也没有,都为新安小朋友所得。
而‘新安’不敢占为私有,愿公诸天下后世。
讲得如何,请大家一试。
‛不同凡响的开场白,激起了会场上的一片掌声。
小玉站在讲台前,他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粗布衣服,圆圆的小脸因紧张而涨得通红,两手十个手指下意识地搓来搓去。
陶先生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在他耳畔说了几句话,就走下台去了。
小玉定了定神,开始讲起来:‚我的老家在凤阳,凤阳是个穷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
妈妈生了八个孩子,死了六个,只剩下我和姐姐。
爹爹被抓去当壮丁,活活折磨死了。
妈妈活不下去,流着眼泪把姐姐卖给了人贩子……‛孩子的脸颊上滚动着泪珠,他抽泣了一下,悲愤地接着说:‚我们为什么这样穷,为什么这样苦?我们曾经问爷爷奶奶,我们曾经问爸爸妈妈,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命苦啊!可是,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命苦,是我们的国家太落后,外有列强,内有国贼,生产落后,经济衰败,这一切是帝国主义、反动派造成的啊!‛清脆的童声震动了每个大学生的心,一些人激动地站了起来,大声附和:‚说得好!‛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实践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为后人所钦佩,他的故事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陶行知经典的教育故事。
一、山里的小学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最让人传颂的要数他在山区创办了一所小学。
当时,这个山区没有教育资源,孩子们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于是,陶行知决定亲自去山区创办一所小学。
他找到了一个负责的村民,借用一间破旧的房子作为教室,然后通过广播和演讲的形式,向村民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起初,村民们并不理解陶行知的意图,觉得上学没什么用处,但陶行知坚持不懈地向他们解释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影响。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陶行知用尽各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不久,这所小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逐渐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赞扬。
这个小小的山区小学,成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生动典范。
二、授人以渔陶行知在教育中一直倡导“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有一次,陶行知被请到一个中学做演讲。
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向他提问:“老师,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好知识呢?”陶行知笑着说:“如果你们只是静静地坐着听我讲,那你们不会学到什么。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你们需要积极思考、独立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习不是被动领取,而是主动探索。
”陶行知的话让学生们茅塞顿开。
他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更应该通过思考、实践和交流来巩固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从那以后,学校的学生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用心去教陶行知非常重视教育的质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用心去做的。
陶行知的故事5篇

陶行知的故事5篇未来的行知长廊现在我们的学校改名了,而且每年都会发生变化。
今年,我们学校准备创建一个行知长廊,想知道我们学校未来的行知长廊吗?不如让我们一起畅想一下吧!行知长廊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面种着许多鲜艳的花朵,有如发条似的菊花、鲜艳无比的玫瑰、火红似霞的杜鹃花……在行知长廊里有一块牌匾,牌匾上刻着八个朱红大字:行知合一追求卓越,牌匾下有一块模板,模板上有两个版块,分别是:陶行知故事集和陶行知连环画。
陶行知故事集里汇集了:四颗糖的故事、蜻蜓的故事、陶行知烧鸦片还有喂鸡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都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我们看得津津有味。
陶行知连环画上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画面生动。
哦!对了,长廊前面有一个小操场,我们在小操场上嬉戏,玩耍,做游戏,好像在快乐天堂中享受它的乐趣……我坚信,我们学校未来的行知长廊肯定是一个别具一格的长廓!让我们尽情期待吧!(2) [陶行知的故事]走进陶行知读后感走进陶行知读后感陶行知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
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它使我对陶行知爷爷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
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时回想在我耳边。
读完全书,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张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两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只口袋装公款,一只口袋装私款。
有一次,他要坐车回家,可他没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
于是他就从十里外步行回家。
陶行知爷爷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自己要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
正如他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要向陶爷爷学习,不破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校园的自然环境,使大家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绿意、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快乐地学习;其次不拿班集体的一针一线,对班集体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真正做到物归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I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爱满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你想知道陶行之的教育故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陶行之的教育故事吧!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一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
他有一句名言: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
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
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
《平他把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
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送给你参考吧。
戴自俺将诗接过来看:杯方水方,杯圆水圆。
可以穿石,可以灌田。
分出氢焰,化铁III之坚。
会合众川,白浪滔天。
居高临下,马力万千。
流血流汗,开新纪元。
带着这首寓意深刻的诗,带着陶师的殷切期望,戴自俺离开上海,奔赴河南百泉,走上了乡村教育的道路。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四点石成金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
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
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
道人对徒弟说:人选每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弟们用的都扑吧!到黄徒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陶行知教育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教育故事一
让学生找重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手段非常有新意。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
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bquo;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说:bquo;同学们,请大家先把本课要讲习的内容浏览一遍,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十分钟后我们开始讲课。
这十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讨论。
学生们开始埋头阅读课本,并时不时有学生交头接耳一番。
十分钟后,陶先生说:bquo;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一位学生站了起来:bquo;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阳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式下,唐朝建立起来。
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bquo;对。
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20xx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
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
那么,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
另一学生举手:bquo;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
正处于鼎盛时期。
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bquo;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
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bquo;你的理由呢?
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壮了不少:bquo;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
陶先生依然微笑着:bquo;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
对方沉思了一会:bquo;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陶先生点头道:bquo;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
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讲述。
苏珊同学,你刚才认为开元盛世也是个重点,你的理由呢?
那位叫苏珊的立即站了起来:bquo;这段时期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了。
陶先生笑逐颜开:bquo;有道理。
那么,除了这两个重点,大家谁还有不同意见?百花齐放呵,大家有话尽管说。
另一女生举手道:
bquo;老师,武则天统治的时期是不是也是一个重点呢?
陶先生笑道:bquo;问的好,贞观之治是一个开端,但开元盛世并不是直接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武则天在位的这段时期也不容忽视。
唐高宗时武则天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可以说她在位的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下面我们开始详细讲述这三个时期。
带着自己找出来的几个重点,学生们顿时有了明确的方向感。
一节课快到尾声时,陶先生问:bquo;谁能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立即有很多同学举手,其中一个答道:bquo;我发现,如果把我们前边分析过的几个重点串起来,就是这节课的一条线索。
陶先生十分满意的点点头,哈哈笑道:bquo;说得对,既然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么,以后课堂的重点和线索就交给你们自己去找了! 陶行知教育故事二
连环教学法
20xx年代,为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挽救国家,陶行知以极大的热情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宣传、组织、提倡、推动了这个平民教育运动。
当时推广贫民教育,最初的困难就是没有教材。
陶行知自编了《平民千字课》。
平民千字课编成后,陶行知拿它到北京、南京的平民学校中试用,结果很满意。
陶行知还把《平民千字课》拿到家里试用。
当时家里办了一个bquo;笑山读书处。
他家共7口人:母亲、
妻子、妹妹和桃红、小桃、三桃3个儿子,母亲已57岁,妻子和妹妹初通文字,桃红8岁上学,小桃和三桃分别为5岁、4岁,没到入学年龄。
桃红很喜欢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课文。
桃红每天都要把这本书拿来读一会儿。
有一天,在一边玩的弟弟小桃也被哥哥读的书吸引过来。
他坐在哥哥身边,跟哥哥读书。
哥哥读一课,弟弟也跟着读一课,哥哥读完了一册,弟弟也读完了一册。
母亲操劳了大半生,没有机会读书,行知也送给母亲一本《平民千字课》母亲笑着对儿子说:bquo;我又不识字,你送我书做什么?行知说:bquo;教母亲读书啊!母亲说:bquo;我都57岁了,还能读书?老太太经过儿子的劝导,很快也捧起了《平民千字课》。
行知又动员妹妹文美教母亲识字,桃红和小桃也不示弱,他们也成了祖母的小先生。
有一天随美国科学家推士来华进行教育考察的推士夫人到陶行知家做客,见到小桃教祖母读《平民千字课》的情景,非常惊奇,她立即抓拍了一张祖孙同读书的照片。
陶母读了16天《平民千字课》的时候,陶行知正在张家口推广平民教育。
他便用16课中所学过的字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母亲居然能完全看懂。
陶行知听说后高兴得不得了,他即兴赋诗《慈母读书图》。
更使他高兴的是:从哥哥教弟弟、女儿教母亲、孙子教祖母读书这件事上,发现了自己寻找了很久的开展平民教育的有效方法——连环教学法。
陶行知的连还教学法,使陶行知如获至宝。
他的朋友成了他推广的对象。
他这种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宣传、推广平民教育。
他
在给他妹妹陶文美的信中写道:bquo;最近,我足迹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所到的地方。
店里、家里、学校、旅馆里、私塾里、甚至于和尚庙里,我都去劝平民教育,并且很有灵验,很有乐趣。
我过几天还要到军队里、工厂里、清洁堂里、监狱里、去推广平民教育。
连车夫、佣人、厨师也不例外。
陶行知教育故事三
背着爱人游泳
bquo;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bquo;育才学校,这所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
有人问陶行知bquo;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bquo;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
这是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bquo;爱满天下。
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陶行知教育故事四
撰联谈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坚强的民主战士,同时也是一位人民教育家。
他经常用对联形式宣传改革教育的思想主张。
1920xx年,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行bquo;改革全国乡村教育的主张,
创办了晓庄师范。
3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那天,他为典礼会场撰写了一副对联:
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
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
这副对联,表达了他一贯主张的bquo;生活即教育、bquo;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改革宗旨。
他不但这样主张,而且身体力行,脱下长袍马褂,穿上布衣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生产,挑粪种地,睡地铺,住牛栏。
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两副对联:
从野人生活出发;
向极乐世界进军。
这副对联,通过形象的比喻,反映了他将求实精神与远大目标结合起来的教学思想。
另一副是他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字里行间,都闪耀着一位人民教育家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不谋私利,鞠躬尽瘁的高尚精神的光辉。
为了丰富农民业余学习生活,陶行知先生还在南京某农村办了一个中心茶园,让农民一边喝茶,一边听书、讲时事、放留声机等。
他还特地为茶园撰写了三副对联:
为农民教育之枢纽;
是乡村社会的中心。
多谢你来帮助;
少了我也不行。
嘻嘻哈哈喝茶; 叽叽咕咕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