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概论(ppt)
合集下载
博物馆学概论

• 2、日本定义:收集、保管(包括培育)、 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 资料,从教育角度,以供一般民众提高文化 教养、调查研究、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构。
• 3、美国定义: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 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 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 关。
• 4、苏联定义: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 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即精神文化珍 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
• 3、1953年,意大利热那亚、米兰、贝尔加 莫,主题:室外博物馆的问题;落后地区的 博物馆问题;现代城镇规划中的博物馆和博 物馆建筑
• 4、1956年,瑞士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 主题: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当今世界中的自 然历史博物馆;当今历史博物馆的问题;现 代科技博物馆的规划和组织;现实与空想。
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博物馆 管理原则》。
• 4、1904年,英国D•默里出版三卷本的《博 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
• (二)20世纪30年代
• 1、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 本的《博物馆学》。
• 2、T•R•亚当姆出版的《博物馆的公民价 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
• 3、G•F•拉姆齐出版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 工作》
• 8、1968年,联邦德国科隆、慕尼黑,主题: 博物馆与研究。
• 9、1971年,法国巴黎、格勒诺布尔,主题 是博物馆以人为本,今天和明天:博物馆 的教育和文化角色。
• 10、1974年,丹麦哥本哈根,主题:博物 馆与现代世界。
• 11、1977年,苏联莫斯科,主题:博物馆 与文化交流。
• 12、1980年,墨西哥,主题:博物馆对世 界文化遗产的职责。
博物馆学概论
绪论
• 1、教学内容 • 了解博物馆学、博物馆和博物馆发展的历
• 3、美国定义: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 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 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 关。
• 4、苏联定义: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 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即精神文化珍 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
• 3、1953年,意大利热那亚、米兰、贝尔加 莫,主题:室外博物馆的问题;落后地区的 博物馆问题;现代城镇规划中的博物馆和博 物馆建筑
• 4、1956年,瑞士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 主题: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当今世界中的自 然历史博物馆;当今历史博物馆的问题;现 代科技博物馆的规划和组织;现实与空想。
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博物馆 管理原则》。
• 4、1904年,英国D•默里出版三卷本的《博 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
• (二)20世纪30年代
• 1、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 本的《博物馆学》。
• 2、T•R•亚当姆出版的《博物馆的公民价 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
• 3、G•F•拉姆齐出版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 工作》
• 8、1968年,联邦德国科隆、慕尼黑,主题: 博物馆与研究。
• 9、1971年,法国巴黎、格勒诺布尔,主题 是博物馆以人为本,今天和明天:博物馆 的教育和文化角色。
• 10、1974年,丹麦哥本哈根,主题:博物 馆与现代世界。
• 11、1977年,苏联莫斯科,主题:博物馆 与文化交流。
• 12、1980年,墨西哥,主题:博物馆对世 界文化遗产的职责。
博物馆学概论
绪论
• 1、教学内容 • 了解博物馆学、博物馆和博物馆发展的历
第十一章 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学概论》PPT课件)

➢ 库房柱网跨度应结合各种设备布置的灵活性、建筑结构的经济性 加以确定。
三、库房设计的保护学要求
(一)结构材料与室内装修 (二)库房门窗设置 (三)其他要求
第四节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公共空间的构成与设计
(一)交通空间
博物馆的交通空间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组织参观人流的过渡性 空间。
➢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目的是为博物馆 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系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
➢ 综合布线系统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能。
第六节 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
一、博物馆建筑的功能
➢ 一个“掩蔽体”:能为博物馆的日常活动提供一个坚固、安全的 活动环境。
➢ 一个“孵化器”:能为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合 宜、适用的空间条件。
(一)选址的基本要求 (二)常见的选址方案
二、总体布局
(一)建筑密度 (二)功能布局 (三)交通组织
第二节 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展厅布局与参观路线
➢ 展厅的组合基本类型: 串联式 放射式 大厅式 ➢ 单个展厅的参观路线类型: 口袋式 穿过式 混合式
➢ 藏品技术处理用房 ➢ 研究阅览用房 ➢ 管理行政用房 ➢ 设备和消防控制用房
第五节 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一、概念、构成要素与技术基础
➢ 概念:博物馆建筑智能化是以博物馆建筑为平台,以藏品和观众 为中心,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 技术与博物馆建筑有机结合,为博物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 适、便利的运行环境的管理系统。
(二)服务空间
服务空间是指为观众提供票务、问询、导览、存物、休息、餐饮、 纪念品购买等多种服务的公共空间。
三、库房设计的保护学要求
(一)结构材料与室内装修 (二)库房门窗设置 (三)其他要求
第四节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公共空间的构成与设计
(一)交通空间
博物馆的交通空间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组织参观人流的过渡性 空间。
➢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目的是为博物馆 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系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
➢ 综合布线系统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能。
第六节 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
一、博物馆建筑的功能
➢ 一个“掩蔽体”:能为博物馆的日常活动提供一个坚固、安全的 活动环境。
➢ 一个“孵化器”:能为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合 宜、适用的空间条件。
(一)选址的基本要求 (二)常见的选址方案
二、总体布局
(一)建筑密度 (二)功能布局 (三)交通组织
第二节 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展厅布局与参观路线
➢ 展厅的组合基本类型: 串联式 放射式 大厅式 ➢ 单个展厅的参观路线类型: 口袋式 穿过式 混合式
➢ 藏品技术处理用房 ➢ 研究阅览用房 ➢ 管理行政用房 ➢ 设备和消防控制用房
第五节 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一、概念、构成要素与技术基础
➢ 概念:博物馆建筑智能化是以博物馆建筑为平台,以藏品和观众 为中心,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 技术与博物馆建筑有机结合,为博物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 适、便利的运行环境的管理系统。
(二)服务空间
服务空间是指为观众提供票务、问询、导览、存物、休息、餐饮、 纪念品购买等多种服务的公共空间。
博物馆学概论

19世纪中叶,中国去西方出访、留学者逐渐增多。 他们旳游记和随笔中常有参观博物馆旳记载,所用名称有
“集宝楼”、“积宝楼”、“禽骨馆”、“画阁”、“军器 楼”等,没有统一旳名称。 1867年,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在《漫游随录》中首用 “博物院”一词,但并未普及。 被称为日本博物馆奠基人旳田中芳男,据说是他首先假借中 文,把MUSEUM译成“博物馆”。 1870年后来,博物馆(博物院)一词成为MUSEUM旳固定 译语。
一、 博物馆(MUSEUM)旳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旳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旳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近代以来科学旳发展,博物馆逐渐有意识、有计 划地对人类历史上全部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和艺术价值旳自然和文化遗存进行全方面和系统 旳搜集和保护。
科学研究
博物馆旳科学研究功能主要还是文艺复兴以来,尤 其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后来,在对自然标本展开研 究旳基础上发展起来旳。
最初旳领域主要是生物学和自然史。
统治者政权正当性旳根据。
妇好墓出土玉戈
尽管从历史早期开始中国就有专门收藏和保存文物 旳建筑和机构,但并没发展出以公共教育为特色旳 近代意义旳博物馆来。
我们今日使用旳“博物馆”一词是19世纪中晚期从 英文MUSEUM翻译而来。
2、MUSEUM旳起源
“museum”源于古希腊文mouseion,意为“思索 之所”或“缪斯旳宝座”。
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旳馆徽上:Education, Expeclition, Research.
“集宝楼”、“积宝楼”、“禽骨馆”、“画阁”、“军器 楼”等,没有统一旳名称。 1867年,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在《漫游随录》中首用 “博物院”一词,但并未普及。 被称为日本博物馆奠基人旳田中芳男,据说是他首先假借中 文,把MUSEUM译成“博物馆”。 1870年后来,博物馆(博物院)一词成为MUSEUM旳固定 译语。
一、 博物馆(MUSEUM)旳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旳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旳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近代以来科学旳发展,博物馆逐渐有意识、有计 划地对人类历史上全部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和艺术价值旳自然和文化遗存进行全方面和系统 旳搜集和保护。
科学研究
博物馆旳科学研究功能主要还是文艺复兴以来,尤 其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后来,在对自然标本展开研 究旳基础上发展起来旳。
最初旳领域主要是生物学和自然史。
统治者政权正当性旳根据。
妇好墓出土玉戈
尽管从历史早期开始中国就有专门收藏和保存文物 旳建筑和机构,但并没发展出以公共教育为特色旳 近代意义旳博物馆来。
我们今日使用旳“博物馆”一词是19世纪中晚期从 英文MUSEUM翻译而来。
2、MUSEUM旳起源
“museum”源于古希腊文mouseion,意为“思索 之所”或“缪斯旳宝座”。
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旳馆徽上:Education, Expeclition, Research.
博物馆学概论第1讲:博物馆与博物馆学-PPT精品文档

交流; • 民族文化特性的彰显和认同。
政治:国家对历史、文化、现实的态度;国家统一,民族 团结;政府形象,国家形象,地方形象。
经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支柱因素;文化消费;博物馆 相关行业;工商业环境。
科研:科研资料;专业研究。 文化: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陈列;文化遗产保护。 休闲:艺术欣赏;社交;休息。
欣赏:欣赏是观众的权利,注重审美情趣 保持博物馆展览的高格调
博物馆职能
中国: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宣教 国际博协: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征集、
保护、研究、传播、展览
博物馆构成要素
实现工作任务,发挥职能,体现特点的客 观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条件
• 藏品:文物、标本、相关信息、相关物品、现 象记录体
二节、博物馆学
严肃认真,不做损害子孙利益的蠢事。
开放性
• 博物馆是社会财富托管人。博物馆藏品及其社会服务 设施是公共资源。
• 博物馆藏品、陈列、工作资源(场地、设施、智力) 要开放。
• 要以开放态度对待社会现象、舆论、行为。
博物馆社会作用
基本作用:
• 民族文化的继承、传播、传承; • 社会的综合记忆,种族、文化、智能、创造力、价值观、历史、
• 《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仿山海经体,多记 神仙方术故事。
A nation can stay alive when its culture and history stay alive
文化与历史的延续使民族保持活力
(阿富汗喀布尔国家博物馆门前的标语)
博物馆定义
中国:
•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 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 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国家对历史、文化、现实的态度;国家统一,民族 团结;政府形象,国家形象,地方形象。
经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支柱因素;文化消费;博物馆 相关行业;工商业环境。
科研:科研资料;专业研究。 文化: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陈列;文化遗产保护。 休闲:艺术欣赏;社交;休息。
欣赏:欣赏是观众的权利,注重审美情趣 保持博物馆展览的高格调
博物馆职能
中国: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宣教 国际博协: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征集、
保护、研究、传播、展览
博物馆构成要素
实现工作任务,发挥职能,体现特点的客 观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条件
• 藏品:文物、标本、相关信息、相关物品、现 象记录体
二节、博物馆学
严肃认真,不做损害子孙利益的蠢事。
开放性
• 博物馆是社会财富托管人。博物馆藏品及其社会服务 设施是公共资源。
• 博物馆藏品、陈列、工作资源(场地、设施、智力) 要开放。
• 要以开放态度对待社会现象、舆论、行为。
博物馆社会作用
基本作用:
• 民族文化的继承、传播、传承; • 社会的综合记忆,种族、文化、智能、创造力、价值观、历史、
• 《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仿山海经体,多记 神仙方术故事。
A nation can stay alive when its culture and history stay alive
文化与历史的延续使民族保持活力
(阿富汗喀布尔国家博物馆门前的标语)
博物馆定义
中国:
•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 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 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 周
第四章 什么是博物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的职能 博物馆的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
唐• 玉飞天
第一节 博物馆的定义
一、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中国古代对博物的理解
“博物”:《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仿山海经体,多记神仙方术故事。
一、 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的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当时在诉讼中,MUSEUM已用来专指那些“储存和收藏各种自然、科学与 文学珍品或趣物或艺术品的场所”,古典时代那种庞大、高度综合性的博 物馆概念已经被分解了。UNIVERSITY(大学),LIBRARY(图书馆), LABORATORY(实验室)
阿什莫林博物馆
阿什莫林 博物馆
3、中译“博物馆”始末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 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有组织的常设性非盈利机构,主要基于教 育或美学的目的,具备专业馆员,拥有、 利用、妥善照管有形物件,并且定期向大 众展示这些物件。
美国博物馆协会(AAM)为博物馆鉴定认证方案制 定的定义。
二、 博物馆的定义
1、为博物馆定义的困难 形态的多样化 职能的多重性 区域性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内涵与外延的历史性变化
二、 博物馆的定义
2、博物馆定义的变迁
第四章 什么是博物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的职能 博物馆的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
唐• 玉飞天
第一节 博物馆的定义
一、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中国古代对博物的理解
“博物”:《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仿山海经体,多记神仙方术故事。
一、 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的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当时在诉讼中,MUSEUM已用来专指那些“储存和收藏各种自然、科学与 文学珍品或趣物或艺术品的场所”,古典时代那种庞大、高度综合性的博 物馆概念已经被分解了。UNIVERSITY(大学),LIBRARY(图书馆), LABORATORY(实验室)
阿什莫林博物馆
阿什莫林 博物馆
3、中译“博物馆”始末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 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有组织的常设性非盈利机构,主要基于教 育或美学的目的,具备专业馆员,拥有、 利用、妥善照管有形物件,并且定期向大 众展示这些物件。
美国博物馆协会(AAM)为博物馆鉴定认证方案制 定的定义。
二、 博物馆的定义
1、为博物馆定义的困难 形态的多样化 职能的多重性 区域性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内涵与外延的历史性变化
二、 博物馆的定义
2、博物馆定义的变迁
10第十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

• 二、博物馆经营战略
• (一)博物馆的产品 • (二)突出博物馆特色 • (三)围绕展览综合开发产品
• 三、博物馆市场营销
• (一)市场调查 • (二)培育观众市场 • (三)博物馆产品包装 • (四)营销公关 • (五)网上营销
思考题
• 1.何谓博物馆机构的 “三部制”和 “一条龙”制设置?两者在 博物馆业务活动中各有什么特点?
•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
• (二)博物馆安防系统
➢ 1.制定博物馆安全制度 ➢ 2.建立博物馆安全防范技术系统
• (三)博物馆安保的核心
➢ “人防” ➢ “物防” ➢ “技防”
• (四)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
第五节 博物馆经营
•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 (一)文化产业 • (二)文化事业 • (三)博物馆的 “非营利性” • (四)博物馆经营的内容
第十章 博物馆经营管理
第十章 博物馆经营管理
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第二节 博物馆人事管理
第三节 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 第四节 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
第五节 博物馆经营
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 一、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
• (一)发达国家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
➢ 集中管理型(法国) ➢ 非集中管理型(美国) ➢ 半集中管理型(英国)
• (一)博物馆章程 • (二)人事管理规章 • (三)行政管理规章 • (四)业务活动管理规章
• 二、博物馆馆长
• (一)一馆之长的重要性 • (二)馆长的任职条件
• 2001年,《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 (试行)》
• 三、博物馆职员
• (一)博物馆员工分类 • (二)博物馆员工的考核 • (三)员工的激励机制 • (四)员工培训
博物馆学概论课件第10-11章

• (二)服务空间
• 服务空间是指为观众提供票务、问询、导览、存物、休息、餐饮 、纪念品购买等多种服务的公共空间。
• (三)教育空间
• 教育空间既是陈列空间的延伸,也是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 二、办公空间的构成与设计
• 办公空间是博物馆的 “后勤空间”,它是保证博物馆能正常运转 的中枢之所在。
• 二、展厅空间处理
• (一)门厅处理 • (二)展厅的层位与空间尺度 • (三)展厅的装修与音响
• 三、展厅采光与照明
• (一)自然采光 • (二)人工照明 • (三)混合采光
• 四、展厅设计的保护学要求
➢ 考虑展品的安全问题 ➢ 观众的参观安全问题
第三节 博物馆库房设计原则与要求
• 一、库房布局与类型
• (一)博物馆章程 • (二)人事管理规章 • (三)行政管理规章 • (四)业务活动管理规章
• 二、博物馆馆长
• (一)一馆之长的重要性 • (二)馆长的任职条件
• 2001年,《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 (试行)》
• 三、博物馆职员
• (一)博物馆员工分类 • (二)博物馆员工的考核 • (三)员工的激励机制 • (四)员工培训
• (二)博物馆机构设置
➢ “三部制” ➢ “一条龙”制
• 三、博物馆管理的相关法规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物保护法》
• (二)《博物馆条例》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
• (三)刑法和民商事法规 • (四)国际公约
第二节 博物馆人事管理
• 一、博物馆管理规章制度
会的关系。
• (二)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 博物馆科学研究与整个科学研究事业的外在关系 ➢ 博物馆科学研究与博物馆自身的内在关系
• 服务空间是指为观众提供票务、问询、导览、存物、休息、餐饮 、纪念品购买等多种服务的公共空间。
• (三)教育空间
• 教育空间既是陈列空间的延伸,也是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 二、办公空间的构成与设计
• 办公空间是博物馆的 “后勤空间”,它是保证博物馆能正常运转 的中枢之所在。
• 二、展厅空间处理
• (一)门厅处理 • (二)展厅的层位与空间尺度 • (三)展厅的装修与音响
• 三、展厅采光与照明
• (一)自然采光 • (二)人工照明 • (三)混合采光
• 四、展厅设计的保护学要求
➢ 考虑展品的安全问题 ➢ 观众的参观安全问题
第三节 博物馆库房设计原则与要求
• 一、库房布局与类型
• (一)博物馆章程 • (二)人事管理规章 • (三)行政管理规章 • (四)业务活动管理规章
• 二、博物馆馆长
• (一)一馆之长的重要性 • (二)馆长的任职条件
• 2001年,《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 (试行)》
• 三、博物馆职员
• (一)博物馆员工分类 • (二)博物馆员工的考核 • (三)员工的激励机制 • (四)员工培训
• (二)博物馆机构设置
➢ “三部制” ➢ “一条龙”制
• 三、博物馆管理的相关法规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物保护法》
• (二)《博物馆条例》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
• (三)刑法和民商事法规 • (四)国际公约
第二节 博物馆人事管理
• 一、博物馆管理规章制度
会的关系。
• (二)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 博物馆科学研究与整个科学研究事业的外在关系 ➢ 博物馆科学研究与博物馆自身的内在关系
第三章 《博物馆学概论》 马工程 PPT

规模都较小,以专题陈列为主,展示内容以反映本地历史文化为主。
(三)台湾地区博物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新建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大馆。
七八十年代,博物馆建设走向高潮。
21世纪,博物馆承担着促进地方文化生活繁荣发展的角色。
大家好
14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大家好
12
•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博物馆
(一)博物馆数量增长
(二)博物馆发展多样化 (三)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 (四)博物馆管理日益规范化 (五)博物馆协会活动积极展开
大家好
13
• 三、港澳台地区的博物馆
(一)香港的博物馆
在服务社会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馆藏珍品大多来自社会捐赠。
(二)澳门的博物馆
第三章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大家好
1
第三章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当代外国博物馆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当代中国博物馆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大家好
2
第一节 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 一、古代世界普遍的收藏现象
古代世界的收藏现象
亚洲地区 图书寮 佛殿 珍宝阁
大家好
11
第四节 当代中国博物馆
• 一、新中国博物馆的初步发展
(一)改造与整顿时期的博物馆
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严禁文物非法出口;全国范围的抢救性文 物征集运动;建立地志性博物馆。
(二)初步发展时期的博物馆
1956年,“三性二务”;1958年,“三大馆”建设
(三)挫折与停滞时期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三)其他地区
(三)台湾地区博物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新建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大馆。
七八十年代,博物馆建设走向高潮。
21世纪,博物馆承担着促进地方文化生活繁荣发展的角色。
大家好
14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大家好
12
•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博物馆
(一)博物馆数量增长
(二)博物馆发展多样化 (三)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 (四)博物馆管理日益规范化 (五)博物馆协会活动积极展开
大家好
13
• 三、港澳台地区的博物馆
(一)香港的博物馆
在服务社会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馆藏珍品大多来自社会捐赠。
(二)澳门的博物馆
第三章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大家好
1
第三章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当代外国博物馆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当代中国博物馆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大家好
2
第一节 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 一、古代世界普遍的收藏现象
古代世界的收藏现象
亚洲地区 图书寮 佛殿 珍宝阁
大家好
11
第四节 当代中国博物馆
• 一、新中国博物馆的初步发展
(一)改造与整顿时期的博物馆
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严禁文物非法出口;全国范围的抢救性文 物征集运动;建立地志性博物馆。
(二)初步发展时期的博物馆
1956年,“三性二务”;1958年,“三大馆”建设
(三)挫折与停滞时期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三)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