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概论课件第0-1章
合集下载
博物馆学概论

• 2、日本定义:收集、保管(包括培育)、 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 资料,从教育角度,以供一般民众提高文化 教养、调查研究、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构。
• 3、美国定义: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 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 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 关。
• 4、苏联定义: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 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即精神文化珍 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
• 3、1953年,意大利热那亚、米兰、贝尔加 莫,主题:室外博物馆的问题;落后地区的 博物馆问题;现代城镇规划中的博物馆和博 物馆建筑
• 4、1956年,瑞士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 主题: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当今世界中的自 然历史博物馆;当今历史博物馆的问题;现 代科技博物馆的规划和组织;现实与空想。
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博物馆 管理原则》。
• 4、1904年,英国D•默里出版三卷本的《博 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
• (二)20世纪30年代
• 1、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 本的《博物馆学》。
• 2、T•R•亚当姆出版的《博物馆的公民价 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
• 3、G•F•拉姆齐出版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 工作》
• 8、1968年,联邦德国科隆、慕尼黑,主题: 博物馆与研究。
• 9、1971年,法国巴黎、格勒诺布尔,主题 是博物馆以人为本,今天和明天:博物馆 的教育和文化角色。
• 10、1974年,丹麦哥本哈根,主题:博物 馆与现代世界。
• 11、1977年,苏联莫斯科,主题:博物馆 与文化交流。
• 12、1980年,墨西哥,主题:博物馆对世 界文化遗产的职责。
博物馆学概论
绪论
• 1、教学内容 • 了解博物馆学、博物馆和博物馆发展的历
• 3、美国定义: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 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 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 关。
• 4、苏联定义: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 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即精神文化珍 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
• 3、1953年,意大利热那亚、米兰、贝尔加 莫,主题:室外博物馆的问题;落后地区的 博物馆问题;现代城镇规划中的博物馆和博 物馆建筑
• 4、1956年,瑞士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 主题: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当今世界中的自 然历史博物馆;当今历史博物馆的问题;现 代科技博物馆的规划和组织;现实与空想。
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博物馆 管理原则》。
• 4、1904年,英国D•默里出版三卷本的《博 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
• (二)20世纪30年代
• 1、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 本的《博物馆学》。
• 2、T•R•亚当姆出版的《博物馆的公民价 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
• 3、G•F•拉姆齐出版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 工作》
• 8、1968年,联邦德国科隆、慕尼黑,主题: 博物馆与研究。
• 9、1971年,法国巴黎、格勒诺布尔,主题 是博物馆以人为本,今天和明天:博物馆 的教育和文化角色。
• 10、1974年,丹麦哥本哈根,主题:博物 馆与现代世界。
• 11、1977年,苏联莫斯科,主题:博物馆 与文化交流。
• 12、1980年,墨西哥,主题:博物馆对世 界文化遗产的职责。
博物馆学概论
绪论
• 1、教学内容 • 了解博物馆学、博物馆和博物馆发展的历
第十一章 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学概论》PPT课件)

➢ 库房柱网跨度应结合各种设备布置的灵活性、建筑结构的经济性 加以确定。
三、库房设计的保护学要求
(一)结构材料与室内装修 (二)库房门窗设置 (三)其他要求
第四节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公共空间的构成与设计
(一)交通空间
博物馆的交通空间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组织参观人流的过渡性 空间。
➢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目的是为博物馆 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系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
➢ 综合布线系统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能。
第六节 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
一、博物馆建筑的功能
➢ 一个“掩蔽体”:能为博物馆的日常活动提供一个坚固、安全的 活动环境。
➢ 一个“孵化器”:能为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合 宜、适用的空间条件。
(一)选址的基本要求 (二)常见的选址方案
二、总体布局
(一)建筑密度 (二)功能布局 (三)交通组织
第二节 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展厅布局与参观路线
➢ 展厅的组合基本类型: 串联式 放射式 大厅式 ➢ 单个展厅的参观路线类型: 口袋式 穿过式 混合式
➢ 藏品技术处理用房 ➢ 研究阅览用房 ➢ 管理行政用房 ➢ 设备和消防控制用房
第五节 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一、概念、构成要素与技术基础
➢ 概念:博物馆建筑智能化是以博物馆建筑为平台,以藏品和观众 为中心,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 技术与博物馆建筑有机结合,为博物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 适、便利的运行环境的管理系统。
(二)服务空间
服务空间是指为观众提供票务、问询、导览、存物、休息、餐饮、 纪念品购买等多种服务的公共空间。
三、库房设计的保护学要求
(一)结构材料与室内装修 (二)库房门窗设置 (三)其他要求
第四节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公共空间的构成与设计
(一)交通空间
博物馆的交通空间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组织参观人流的过渡性 空间。
➢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目的是为博物馆 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系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
➢ 综合布线系统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能。
第六节 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
一、博物馆建筑的功能
➢ 一个“掩蔽体”:能为博物馆的日常活动提供一个坚固、安全的 活动环境。
➢ 一个“孵化器”:能为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合 宜、适用的空间条件。
(一)选址的基本要求 (二)常见的选址方案
二、总体布局
(一)建筑密度 (二)功能布局 (三)交通组织
第二节 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
一、展厅布局与参观路线
➢ 展厅的组合基本类型: 串联式 放射式 大厅式 ➢ 单个展厅的参观路线类型: 口袋式 穿过式 混合式
➢ 藏品技术处理用房 ➢ 研究阅览用房 ➢ 管理行政用房 ➢ 设备和消防控制用房
第五节 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一、概念、构成要素与技术基础
➢ 概念:博物馆建筑智能化是以博物馆建筑为平台,以藏品和观众 为中心,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 技术与博物馆建筑有机结合,为博物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 适、便利的运行环境的管理系统。
(二)服务空间
服务空间是指为观众提供票务、问询、导览、存物、休息、餐饮、 纪念品购买等多种服务的公共空间。
《博物馆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 周
第四章 什么是博物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的职能 博物馆的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
唐• 玉飞天
第一节 博物馆的定义
一、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中国古代对博物的理解
“博物”:《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仿山海经体,多记神仙方术故事。
一、 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的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当时在诉讼中,MUSEUM已用来专指那些“储存和收藏各种自然、科学与 文学珍品或趣物或艺术品的场所”,古典时代那种庞大、高度综合性的博 物馆概念已经被分解了。UNIVERSITY(大学),LIBRARY(图书馆), LABORATORY(实验室)
阿什莫林博物馆
阿什莫林 博物馆
3、中译“博物馆”始末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 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有组织的常设性非盈利机构,主要基于教 育或美学的目的,具备专业馆员,拥有、 利用、妥善照管有形物件,并且定期向大 众展示这些物件。
美国博物馆协会(AAM)为博物馆鉴定认证方案制 定的定义。
二、 博物馆的定义
1、为博物馆定义的困难 形态的多样化 职能的多重性 区域性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内涵与外延的历史性变化
二、 博物馆的定义
2、博物馆定义的变迁
第四章 什么是博物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的职能 博物馆的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
唐• 玉飞天
第一节 博物馆的定义
一、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中国古代对博物的理解
“博物”:《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仿山海经体,多记神仙方术故事。
一、 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 MUSEUM。
这是第一所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往往被博物馆学家视为 近代博物馆诞生的标志。
埃利亚斯•阿什莫尔——业余科学家、收藏家、律师,1659 特拉德斯干及其第二任妻子赫斯特,1662,1678,1683
当时在诉讼中,MUSEUM已用来专指那些“储存和收藏各种自然、科学与 文学珍品或趣物或艺术品的场所”,古典时代那种庞大、高度综合性的博 物馆概念已经被分解了。UNIVERSITY(大学),LIBRARY(图书馆), LABORATORY(实验室)
阿什莫林博物馆
阿什莫林 博物馆
3、中译“博物馆”始末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 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有组织的常设性非盈利机构,主要基于教 育或美学的目的,具备专业馆员,拥有、 利用、妥善照管有形物件,并且定期向大 众展示这些物件。
美国博物馆协会(AAM)为博物馆鉴定认证方案制 定的定义。
二、 博物馆的定义
1、为博物馆定义的困难 形态的多样化 职能的多重性 区域性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内涵与外延的历史性变化
二、 博物馆的定义
2、博物馆定义的变迁
03第三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

3.其他地区:乡土博物馆,殖民 势力控制,国家博物馆。
(一)兴起
(二)发展
第二节 当代外国博物馆
• 一、发达国家的博物馆
美国
服务理念 和方法创 新,“移 动博物馆 ”,社会 文化综合
体
英国
工业遗 产博物 馆,文 化创意 产业园
区
法国
蓬皮杜国 家艺术和 文化中心 ,奥赛美 术馆,生 态博物馆
德国
博物馆 群,鲁 尔区工 业遗址 博物馆
• 二、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
(一)中国人在国外看到了现代博物馆
(二)外国人在中国的早期博物馆实践
1868年,徐家汇博物院;1874年,上海博物院
(三)中国人最初的博物馆实践
1905年,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
• 三、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一)民国建立至20年代末的博物馆
公共力量介入促成不同层次公立博物馆形成。私人博物馆发展。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一)生态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 (三)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
三、博物馆走向市场 四、新兴科技在博物馆广泛应用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古代收藏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 2.试述博物馆去殖民化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 • 3.应当怎样评价发展中国家向文物占有国追索的要求? • 4.试述现代博物馆观念的传播及其路径。 • 5.试述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影响。 • 6.结合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对博物馆 “三性二
(二)20年代末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博物馆
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现代博物馆格局初步形成。
(三)全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一)兴起
(二)发展
第二节 当代外国博物馆
• 一、发达国家的博物馆
美国
服务理念 和方法创 新,“移 动博物馆 ”,社会 文化综合
体
英国
工业遗 产博物 馆,文 化创意 产业园
区
法国
蓬皮杜国 家艺术和 文化中心 ,奥赛美 术馆,生 态博物馆
德国
博物馆 群,鲁 尔区工 业遗址 博物馆
• 二、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
(一)中国人在国外看到了现代博物馆
(二)外国人在中国的早期博物馆实践
1868年,徐家汇博物院;1874年,上海博物院
(三)中国人最初的博物馆实践
1905年,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
• 三、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一)民国建立至20年代末的博物馆
公共力量介入促成不同层次公立博物馆形成。私人博物馆发展。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一)生态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 (三)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
三、博物馆走向市场 四、新兴科技在博物馆广泛应用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古代收藏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 2.试述博物馆去殖民化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 • 3.应当怎样评价发展中国家向文物占有国追索的要求? • 4.试述现代博物馆观念的传播及其路径。 • 5.试述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影响。 • 6.结合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对博物馆 “三性二
(二)20年代末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博物馆
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现代博物馆格局初步形成。
(三)全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06第六章 《博物馆学概论》 马工程

博物馆展览是指在特定空间内以实物展品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艺术或技术的辅助展品为辅助以展示设备为平台依据特定传播或教育目的使用特殊的诠释方法和学习次序按照一定的展览主题结构内容和艺术形式组成的进行观点和思想知识和信息价值和情感传播的直观生动的陈列艺术形象序列
第六章 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 与施工管理
第一节 展览内容策划
的配合和控制?
• (三)展览内容文本文字的编写
• 1.各级看板说明文字 • 2.辅助展品创作描述和依据文字 • 3.数字媒体隐性信息文字
第二节 展览形式设计
• 一、形式设计的空间与造型理论
• (一)空间的概念
• 一般是指由可度量的长、宽、高限定的有限空间,即展览所赖 以呈现的博览性建筑空间。展览空间又可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 空间。
• (二)博物馆展览工程的委托方式
• 1.公开招标 • 2.邀标议标 • 3.直接委托
• (三)展览设计与制作宜一体化 • (四)博物馆展览工程的质量要求
• 1.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 2.对展览工程设备和技术的要求
• 三、博物馆展览工程对形式设计的要求
• (一)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依据 • (二)博物馆展览概念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三)博物馆展览深化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四)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方案的考核
• 四、展览设备设计
• (一)展览设备的作用
➢ 围护作用 ➢ 展示作用 ➢ 组织空间的作用
• (二)常用展览设备设计
➢ 展柜 ➢ 展墙、展架与展板 ➢ 台座 ➢ 标牌
• 五、采光照明设计
• (一)博物馆建筑的采光方式与照明设计 • (二)文物及其照度要求 • (三)照明的需求设计原则 • (四)照明的艺术设计原则
第六章 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 与施工管理
第一节 展览内容策划
的配合和控制?
• (三)展览内容文本文字的编写
• 1.各级看板说明文字 • 2.辅助展品创作描述和依据文字 • 3.数字媒体隐性信息文字
第二节 展览形式设计
• 一、形式设计的空间与造型理论
• (一)空间的概念
• 一般是指由可度量的长、宽、高限定的有限空间,即展览所赖 以呈现的博览性建筑空间。展览空间又可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 空间。
• (二)博物馆展览工程的委托方式
• 1.公开招标 • 2.邀标议标 • 3.直接委托
• (三)展览设计与制作宜一体化 • (四)博物馆展览工程的质量要求
• 1.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 2.对展览工程设备和技术的要求
• 三、博物馆展览工程对形式设计的要求
• (一)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依据 • (二)博物馆展览概念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三)博物馆展览深化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四)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方案的考核
• 四、展览设备设计
• (一)展览设备的作用
➢ 围护作用 ➢ 展示作用 ➢ 组织空间的作用
• (二)常用展览设备设计
➢ 展柜 ➢ 展墙、展架与展板 ➢ 台座 ➢ 标牌
• 五、采光照明设计
• (一)博物馆建筑的采光方式与照明设计 • (二)文物及其照度要求 • (三)照明的需求设计原则 • (四)照明的艺术设计原则
博物馆学概论课件第0-1章

博物馆教育 与服务
博物馆安全 与风险控制
博物馆治 理与管理
应用博物馆学
博物馆建筑
• 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历史博物馆学
研究博物馆的产生与演变,人类收藏活动与博 物馆的关系,人类社会、 经济与政治等因素对 博物馆发展的影响,揭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博
物馆作用与价值的体现。
• 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专门博物馆学
绪论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博物馆学 第二节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博物馆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什么是博物馆学
•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 国际上对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多种认识
博物馆学是关于博物馆的目的和组织的分支学科 博物馆学是一门检视人与其现实的特殊关系的学问 把博物馆学是保护和使用文化和自然遗产 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 (一)博物馆学的性质特点
1 归属社会科学
2 自我研究
3 应用性
4 实践性
5 多学科交叉
6 不够成熟
• 二、博物馆学的性质特点和主要作用
• (二)博物馆学的主要作用 1 为博物馆实践活动带来目标感和方向感
2 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的观念和方法
3 培养博物馆人才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专门博物馆及其相 关学科如人类学、自然史、遗产研究、信息科 学、艺术史等有机结合、经纬联系所形成的研
究领域即为专门博物馆学。
• 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信息博物馆学
将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与博物馆学相 结合而形成的研究藏品信息采集、加工、存储
、管理、利用和传播的新兴分支学科。
最新09第九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

09第九章-《博物馆学概 论》-马工程
第九章 博物馆观众
第一节 博物馆观众定义 第二节 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 第三节 博物馆观众研究内容
第一节 博物馆观众定义
• 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
第二节 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
• 一、观众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 博物馆观众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观众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的一种 方法或角度。
• (一)年龄结构 • (二)性别构成 • (三)居住地 • (四)职业结构 • (五)受教育程度 • (六)参观次数 • (七)观众流量
• 二、观众心理学
• 观众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观众心理现象、精神领域进行 的研究。个体观众心理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印象、满意度、 记忆等,群体观众心理主要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和群体与 群体的关系,诸如独立与依赖、顺从与叛逆等。
• (一)观众动机 • (二)观众需要 • (三)观众兴趣 • (四)观众印象 • (五)观众满意度 • (六)观众记忆
• 三、观众行为学
• (一)方位判断行为 • (二)驻足行为 • (三)互动行为 • (四)蹭听行为 • (五)拍照行为 • (六)休息行为 • (七)购物行为 • (八)赞扬行为 • (九)批评行为
思考题
• 1.试论博物馆观众和博物馆公众的区别与联系。 • 2.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博物馆观众研究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 3.试述观众人口学、观众心理学和观众行为学的基本内容。 • 4.观众可以从哪些角度分类?
➢ 两个层次 ➢ 博物馆观众定量研究是以若干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并得出描述性解释。 ➢ 两者的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二、文献法研究 • 三、观察法研究
第九章 博物馆观众
第一节 博物馆观众定义 第二节 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 第三节 博物馆观众研究内容
第一节 博物馆观众定义
• 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
第二节 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
• 一、观众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 博物馆观众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观众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的一种 方法或角度。
• (一)年龄结构 • (二)性别构成 • (三)居住地 • (四)职业结构 • (五)受教育程度 • (六)参观次数 • (七)观众流量
• 二、观众心理学
• 观众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观众心理现象、精神领域进行 的研究。个体观众心理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印象、满意度、 记忆等,群体观众心理主要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和群体与 群体的关系,诸如独立与依赖、顺从与叛逆等。
• (一)观众动机 • (二)观众需要 • (三)观众兴趣 • (四)观众印象 • (五)观众满意度 • (六)观众记忆
• 三、观众行为学
• (一)方位判断行为 • (二)驻足行为 • (三)互动行为 • (四)蹭听行为 • (五)拍照行为 • (六)休息行为 • (七)购物行为 • (八)赞扬行为 • (九)批评行为
思考题
• 1.试论博物馆观众和博物馆公众的区别与联系。 • 2.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博物馆观众研究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 3.试述观众人口学、观众心理学和观众行为学的基本内容。 • 4.观众可以从哪些角度分类?
➢ 两个层次 ➢ 博物馆观众定量研究是以若干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并得出描述性解释。 ➢ 两者的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二、文献法研究 • 三、观察法研究
06第六章 《博物馆学概论》 马工程

第六章 内容策划
• 一、展览内容策划理论
• (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
➢ 定义:博物馆展览是指在特定空间内,以实物展品和学术研究 成果为基础,以艺术或技术的辅助展品为辅助,以展示设备为 平台,依据特定传播或教育目的,使用特殊的诠释方法和学习 次序,按照一定的展览主题、结构、内容和艺术形式组成的, 进行观点和思想、知识和信息、价值和情感传播的直观生动的 陈列艺术形象序列。
• (二)博物馆展览工程的委托方式
• 1.公开招标 • 2.邀标议标 • 3.直接委托
• (三)展览设计与制作宜一体化 • (四)博物馆展览工程的质量要求
• 1.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 2.对展览工程设备和技术的要求
• 三、博物馆展览工程对形式设计的要求
• (一)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依据 • (二)博物馆展览概念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三)博物馆展览深化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四)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方案的考核
• 二、博物馆展览策划流程
• (一)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的三个环节
• 1.展览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梳理 • 2.展览内容的策划设计 • 3.展览及其展品展项的形式设计
• (二)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策划的重要性
•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 (三)博物馆展览策划的依据
• 1.有关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完整的学术研究资料 • 2.有关展览主题和内容的较完整的实物展品资料
• (三)展览内容文本文字的编写
• 1.各级看板说明文字 • 2.辅助展品创作描述和依据文字 • 3.数字媒体隐性信息文字
第二节 展览形式设计
• 一、形式设计的空间与造型理论
• (一)空间的概念
• 一般是指由可度量的长、宽、高限定的有限空间,即展览所赖 以呈现的博览性建筑空间。展览空间又可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 空间。
• 一、展览内容策划理论
• (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
➢ 定义:博物馆展览是指在特定空间内,以实物展品和学术研究 成果为基础,以艺术或技术的辅助展品为辅助,以展示设备为 平台,依据特定传播或教育目的,使用特殊的诠释方法和学习 次序,按照一定的展览主题、结构、内容和艺术形式组成的, 进行观点和思想、知识和信息、价值和情感传播的直观生动的 陈列艺术形象序列。
• (二)博物馆展览工程的委托方式
• 1.公开招标 • 2.邀标议标 • 3.直接委托
• (三)展览设计与制作宜一体化 • (四)博物馆展览工程的质量要求
• 1.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 2.对展览工程设备和技术的要求
• 三、博物馆展览工程对形式设计的要求
• (一)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依据 • (二)博物馆展览概念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三)博物馆展览深化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四)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方案的考核
• 二、博物馆展览策划流程
• (一)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的三个环节
• 1.展览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梳理 • 2.展览内容的策划设计 • 3.展览及其展品展项的形式设计
• (二)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策划的重要性
•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 (三)博物馆展览策划的依据
• 1.有关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完整的学术研究资料 • 2.有关展览主题和内容的较完整的实物展品资料
• (三)展览内容文本文字的编写
• 1.各级看板说明文字 • 2.辅助展品创作描述和依据文字 • 3.数字媒体隐性信息文字
第二节 展览形式设计
• 一、形式设计的空间与造型理论
• (一)空间的概念
• 一般是指由可度量的长、宽、高限定的有限空间,即展览所赖 以呈现的博览性建筑空间。展览空间又可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 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博物馆学的学科体系
• 一、博物馆学的体系结构
理论博物馆学 应用博物馆学 历史博物馆学 专门博物馆学 信息博物馆学
• 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理论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 原理
博物馆学 方法论
博物馆伦理 博物馆学史
• 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藏品保护 技术
博物馆藏 品管理
陈列展览 策划、设 计与实施
科关系。 • 5.简述你对数学方法作为博物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的理解。
第一章 博物馆学发展史
第一章 博物馆学发展史
第一节 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第二节 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第一节 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 一、16-18世纪欧美博物馆学
• 近代博物馆研究最先是从欧洲发展起来
16世纪起,欧洲就出现了描述和研究收藏和 博物馆的多种不同形式的成果。 美国博物馆运动的先驱者皮尔: 抓住现代美国博物馆本质结构的第一人
• 研究对象
• 1.微观的博物馆系统: • 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
与人类文化遗存, • 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 2.宏观的博物馆事业: • 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
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 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
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 研究内容
• 1.基础理论: • (1)博物馆的性质; • (2)博物馆的特征; • (3)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 (4)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
博物馆教育 与服务
博物馆安全 与风险控制
博物馆治 理与管、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历史博物馆学
研究博物馆的产生与演变,人类收藏活动与博 物馆的关系,人类社会、 经济与政治等因素对 博物馆发展的影响,揭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博
物馆作用与价值的体现。
• 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专门博物馆学
4.逐步形成以藏品和工作为核心 的博物馆学著作体系与传统。
•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博物馆学
新中国成立到 “文化大革 命”爆发之前的17 年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1.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博物馆 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 三性二务”论;
3.研究:浓厚的方法论色彩。
1.陷入低潮:博物馆被关闭很长 时间, 展览被撤销,许多藏品 被毁掉,博物馆学研究陷入停滞 状态,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极少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古代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记述及其博物馆学之 间的关系?
• 2.试述苏联博物馆学研究兴起及其影响。 • 3.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博物馆学研究的崛起? • 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地区博物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 5.试述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历史遗产。
(一)19世纪中后期到20 世纪初的博物馆学
1.对现代博物馆的记录和描述: 非专业基础,介绍性,整体水平 不高; 2.对博物馆的认识:直观、感性 3.研究:视野广阔,本土实践基 础较弱。
(二)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学
1.研究:系统性明显增强。
2.对于博物馆学的理解大体局限 于博物馆实务层面。
3.对博物馆在 “补充学校教育 ”“保存文化”“提高学术”方 面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2.中国台湾地区博物馆学研究呈 现出活跃的态势。
•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发展第三个高潮期:学术繁荣
1.专业组织相继成立 2.学术性刊物发行 3.大专院校纷纷设立文博或博物馆学专业 4.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 5.中国台湾地区的博物馆研究体制化建设获得较大发展 6.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学术联系加强
第一节 什么是博物馆学
•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 国内对博物馆的两种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卷: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 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博物馆学是研究具有遗产、见证物、信息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资料的机构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
• 二、博物馆学的性质特点和主要作用
(三)其他地区 对于博物馆的关注和研究是在现代博物馆观念传播 和实践推进中逐步展开的
•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博物馆学
(一)西欧地区 《瑞典博物馆》,《博物馆与国家生活》, 《不列颠公共博物馆报告》 (二)北美地区 对提升公众参观质量的深度关切和 博物馆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三)苏联及其他地区 全新的社会主义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建立了研究基础,开始专业人才培养。
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专门博物馆及其相 关学科如人类学、自然史、遗产研究、信息科 学、艺术史等有机结合、经纬联系所形成的研
究领域即为专门博物馆学。
• 二、博物馆学的学科分支
信息博物馆学
将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与博物馆学相 结合而形成的研究藏品信息采集、加工、存储
、管理、利用和传播的新兴分支学科。
英文的“新博物馆学
• 1980年,
• 20 世纪80年代末,
• 法国人安德烈·德斯沃里斯;
• 彼得·伏格的《新博物馆学》;
• 理论基础是社区驱动;
• 以对博物馆的社会与政治角
• 焦点是社会和现实关注,而不是实物; 色的批判论述的姿态呈现;
• 博物馆不局限于一个建筑;
• 侧重理论层面的影响。
• 实践形式: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
基本概念和术语相继出现; 局限于 “博物馆方法学”层面。
• 二、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博物馆学
(一)欧洲地区 为了给普通民众走进博物馆提供便利和指导以及 博物馆专业化的需要,一批博物馆学著作涌现。 (二)北美地区 为了解决博物馆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些研究者积极研究并讨论博物馆问题
第二节 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
• 一、古代传统收藏与保存设施研究
• 中国博物馆学萌芽:遗产保护和利用实践的记录、描述和研究。 • 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相关的收藏
和保存设施。与此相适应,中国比较早地出现了有关这一方面 的记录、描述和研究。 • 金石学的形成和发展
• 二、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学
绪论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博物馆学 第二节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博物馆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什么是博物馆学
•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 国际上对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多种认识
博物馆学是关于博物馆的目的和组织的分支学科 博物馆学是一门检视人与其现实的特殊关系的学问 把博物馆学是保护和使用文化和自然遗产 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博物馆学
(一)西欧地区:活跃时期 (二)北美地区:博物馆学时代 (三)东欧地区: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四)日本:日本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科建设得到发展 (五)其他地区:多样化发展,研究活跃
• 五、“新博物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学 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法文中的 “新博物馆学”
• (一)博物馆学的性质特点
1 归属社会科学
2 自我研究
3 应用性
4 实践性
5 多学科交叉
6 不够成熟
• 二、博物馆学的性质特点和主要作用
• (二)博物馆学的主要作用 1 为博物馆实践活动带来目标感和方向感
2 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的观念和方法
3 培养博物馆人才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三、博物馆学的相关学科
相关学科
文化
遗产 学
图书 馆学 、档 案学
传播 学
教育 学
心理 学
公共
关系 学
管理 学
思考题
• 1.试述你所认同的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意义与价值。 • 2.如何理解把博物馆工作内容作为博物馆学主要研究内容? • 3.如何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于博物馆学研究的
指导作用? • 4.试述文化遗产学、图书馆学、档案馆学与博物馆学的学
• 2.博物馆实务: • (5)博物馆的实现方法; • (6)博物馆的组织管理。
第三节 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一、哲学方法
• 马克思主义的 辩证唯物主义 与历史唯物主 义方法
• 二、一般科学方法 • 历史研究法 • 系统方法 • 数学方法 • 调查方法 • 比较研究法
• 三、专门方法 • 存在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