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籍贯民国高级将领

合集下载

国民党陆军中将区寿年生平简介

国民党陆军中将区寿年生平简介

国民党陆军中将区寿年生平简介区寿年(1902—1957),字介眉,广东罗定人。

蔡廷锴的外甥。

国共内战时,他担任整编后的中将兵团司令,于1948年6月的豫东战役被粟裕所部所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陆军中将区寿年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区寿年生平简介区寿年(1902年—1957年),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

字介眉,广东罗定人,经舅父蔡廷锴保送入粤军阳江军事教习所学习,结业后任司务长、排长,连长,随第四军参加北伐,1927年3月任营长,8月参加南昌起义,在向广东前进途中随蔡廷锴脱离起义部队,旋任第11军团长。

1929年秋任旅长,参加粤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并参加对中央苏区围剿,1931年5月任第19路军78师师长,1932年1月参加淞沪抗战,1933年1月参加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遭到彭德怀的东方军严厉打击,11月参加福建事变反蒋,任人民革命军第1方面军第3军军长,1934年失败后赴香港居住,不久赴德国学习军事。

1936年回国后随蔡廷锴依附李宗仁的桂军,任重建的第19路军78师师长,1937年初蒋桂和解后任桂军176师少将师长,抗战爆发后随桂军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5月任中将,1939年11月任桂军第48军军长,后遭李品仙排挤去职,1943年3月任第26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6绥靖区副司令官,1948年6月任第7兵团司令官,7月6日在豫东战役中于河南龙王店被俘。

因蔡廷锴的关系1950年获释,1951年回广州,任民革华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1954年任广州市政协常委。

1957年1月15日在广州病逝。

区寿年兵团爱国将领们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有着崇高的地位,没有他们的奉献和努力就没有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所以我们应当铭记他们一辈子。

区寿年就是这些爱国将领中的一员,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也是获得过国民党最高奖励青天白日勋章的人。

区寿年兵团在当时是国民党中的一支强悍战队,主要是为了救援开封才重新组建的第七兵团,区寿年是这支兵团的司令官。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15名将领高举起义,坚决叛逃,这直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陈明仁,湖南Li陵县人。

陈明仁曾任国民党第一军团司令,是蒋介石最喜欢的学生。

2.程谦来自湖南省Li陵县。

在北伐战争期间,他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的指挥官和抗战时期第一战区的指挥官。

3.陶志月,湖南宁乡县人。

1911年,陶之月参加了1911年的革命,并因其杰出的成就而晋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

4.董其武是山西河津人。

1946年后,任国民党遂远省政府主席兼安全司令,西北军区总督中将兼副处长。

5.高树勋来自河北省燕山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树勋被任命为国民党新八军司令。

6.潘硕端来自云南省微信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潘硕端被调任第60集团军第184师。

7.吴华文来自山东省叶县。

起义前夕,吴华文被任命为第96军司令和第84师司令。

8.曾泽生,云南永山人。

辽沉战役期间,曾泽生任国民党第60军司令。

9.廖云洲,安徽淮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指示,并长期隐瞒在国民党军队中。

起义前,廖云洲是第110师的司令。

10.孔从洲是土生土长的杨虎城的下属,陕西西安人。

1946年,孔从洲被任命为国民党第38国民军副司令。

同年,他领导了河南巩县起义的55个师。

11.何继峰来自河北省Gao城市县。

贺继峰曾任国民党军副司令,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司令。

淮海战役开始两天后,11月8日,何继峰和张克霞带领23,000多名官兵在嘉旺和台儿庄地区起义。

12.张克霞来自河北省西安县。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克霞被任命为第三靖地区的副司令员。

13.傅作义是山西省临沂人。

1947年底,傅作义成为华北“土匪”总司令。

服役三十年的傅作义在北平控制中国北方。

他领导了四个团,十二个军队和六十万重型部队,在华北的五个省和两个城市行使了党,政府和军队的统一领导。

14.陆涵来自云南昭通。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解放战争时15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高举起义大旗,毅然投诚,直接削弱国民党军实力,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

1.陈明仁,湖南省醴陵县人。

陈明仁是原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蒋介石的得意门生。

2.程潜,湖南省醴陵县人。

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3.陶峙岳,湖南省宁乡县人。

1911年,陶峙岳参加了辛亥革命,因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

4.董其武,山西省河津人。

1946年后,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长官。

5.高树勋,河北省盐山县人。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6.潘朔端,云南省威信县人。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

7.吴化文,山东省掖县人。

起义前夕,吴化文任整编第96军军长兼第84师师长。

8.曾泽生,云南永善人。

辽沈战役时期,曾泽生担任国民党第60军军长。

9.廖运周,安徽省淮安人,黄埔军校毕业。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的秘密指示,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隐蔽。

起义前,廖运周任110师师长。

10.孔从洲,陕西西安灞桥人,杨虎城的部属。

1946年,孔从洲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

同年率55师于河南巩县起义。

11.何基沣,河北省藁城县人。

何基沣担任国民党军中将副司令官,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军长。

在淮海战役打响两天后,11月8日,何基沣和张克侠率2.3万余名官兵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

12.张克侠,河北省献县人。

抗战胜利后,张克侠被任命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

13.傅作义,山西省临猗人。

1947年底,傅作义出任华北“剿匪”总司令,拥兵30年的傅作义坐镇北平、掌控华北,他手握四个兵团、12个军、60万重兵,对华北五省二市实行党政军一统领导。

14.卢汉,云南昭通人。

起义前,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

15.邓兆祥,广东省肇庆人。

1949年2月25日,在当时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重庆”号巡洋舰上,邓兆祥与爱国官兵在吴淞口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起义。

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简介

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简介

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简介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

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字伯陵,汉族,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

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因其父敬仰南宋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而起名薛仰岳。

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

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

北伐初期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薛岳,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

曾参与围剿红军,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以其著名的天炉战法,消灭了大量日军,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

北伐战争中的薛岳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薛岳所属的第一、二两师为总预备队,随西路军行动,执行攻占江西的作战任务,为北伐军的主力,随总司令蒋介石行动。

9月初,自长沙趋浏阳,展开对江西境内孙传芳部的攻击。

而南昌城的攻守战,是北伐军与孙军搏斗最惨烈的一役,城垣两次失而复得,革命军多有败退,大受挫折,唯薛岳兼领的第一师第三团始终勇敢奋战。

1926年10月3日,蒋介石召集全师官兵训话,慰勉以第三团做模范。

蒋介石检讨作战挫败原因,地图不准确是主因。

这对于薛岳是一大教训。

其后20余年,薛岳行军作战以及公余,更注意研究实际地理环境和地图。

江西全境肃清,革命军做东下沪杭的准备,战斗序列重行部署,第一军第一师划归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前敌总指挥是白崇禧。

12月中,薛岳升代第一师师长,率部东进。

由于浙江军政人员的倾向国民政府,故而革命军进展顺利迅速,1926年2月18日克复杭州,各军随即分途合击,攻取上海、南京。

薛岳率第一师由杭州进至嘉兴,为使大军在这一湖沼河汉错纵地区运动容易,薛岳获得青红帮头目的合作,通知徒众同时分别架设便桥以利行军,因之,在短时间内即直冲至闵行,与友军合围攻击上海,3月20日克复上海。

薛岳简历

薛岳简历

薛岳简历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

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

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

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

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

先后任贵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国大代表等职,国民革命军将领,军事家。

抗战时期,指挥过四次长沙大会战,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曾获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自由勋章,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百战名将之一。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中文名称:薛岳出生地:广东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小坪石村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政党:中国国民党军衔:陆军一级上将逝世日期:1998年5月3日别名:薛仰岳、老虎仔信仰:三民主义出生日期:1896年12月27日代表作品:《天炉战》国籍:中国职业:军事家民族:汉族(客家人)主要成就: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

人物简介[1]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

1952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后病逝于台湾,享年102岁。

薛岳 - 中华民国将领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

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

国民党高级将领2

国民党高级将领2

张群
(1889--1990)
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人。
张治中
(1895--1969) 字文白,安徽巢湖人多次国共和谈
郑介民
(1987--1959)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将,军统主要领导之一。
(1890--1938.1.20)又名刘元勋,字甫澄,四川大邑人。
龙云
(1884.11.19-1962.6.27)原名登云,字志舟,云南省昭通人,彝族。
李宗仁
(1890.8.13—1969.1.30)字德邻。广西省桂林西乡村人,父亲李培英是名教师,育有五子三女。
李济深
(1885--1959)字任潮,原籍江苏,广西苍梧出生。
(1884.2.20—1977.5.15)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人。国民党军将领,四川军阀。
杨虎城
(1893.11.26~1949.9.6)名忠祥,字虎城。
晏道刚
(1889~1973年)亦名殿翘,字祖荣。湖北汉川人。
阎锡山
(1883.10.8—1960.7.22)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 人
傅作义
(1895.6.2-1974.4.19)字宜生。近代军事家,国民党将领。山西临漪(今属万荣)人。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参加反清起义,任起义学生军排长。1915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7年跟随阎锡山参加北伐。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参加对蒋作战,惨败。1931 年开始担任绥远省政府主席。
陈诚
1898.1.4~1965.3.5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辞修。浙江青田人。浙江青田人。
陈诚于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8期炮科。

陈济棠

陈济棠

陈济棠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陈济棠出生日期1890年出生地区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逝世日期1954年11月3日逝世地区台湾台北陈济棠(1890年-1954年),字伯南。

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

有南天王之称。

1907年,陈济棠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秘密加入了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又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

之后任粤军军官,从排长累升至团长。

在护法战争及讨伐陈炯明战争中,陈追随孙中山先生,任粤军李济深部第二旅旅长。

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陈济棠任李济深部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

1927年北伐期间,共产党在南昌武装兵变,叶挺、贺龙南下广东潮、梅一带。

陈济棠率军阻截。

19 29年蒋桂战争起,李济深被蒋介石扣押在南京汤山,陈济棠支持蒋介石。

之后,陈升任第四军军长兼广东绥靖委员,驻扎广州,然后再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1931年,乘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孙科、陈济棠、汪精卫、唐绍仪等在广州通电反蒋并驱走广东省长陈铭枢,成立广州国民政府,陈任第一集团军司令。

12月宁粤和谈,蒋介石下野。

同年9月发生九一八事变广州国民政府取消后,遂两度派广东财政厅长区芳蒲偕广东合作事业局长温晋韩(温仲琦)北上与中央政府协商,1936年两方同意内定蒋介石为总统、陈济棠为副总统,但蒋介石因个人因素而拒绝与陈济棠合作。

之后数年陈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人称“南天王”。

陈济棠主政期间(1929年-1936年),对广东发展有建树。

先后兴建各类工厂,港口公路,大中小学等。

广州百业繁荣,市政建设成绩显著,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陈亦曾任省立中山中学校长),爱群大厦等等,以及30多条马路,皆是陈济棠主政广东时兴建,被称为广州的黄金时代[1]。

陈济棠还暗中收购中共苏区钨矿砂,在香港转手倒卖,谋取暴利,同时向苏区走私药品、食盐等急需物资,帮助了红军度过经济封锁难关。

陈铭枢将军简介

陈铭枢将军简介

陈铭枢将军简介陈铭枢(1889.10.15-1965),字真如,广东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人。

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带兵参加北伐,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事变中对抗日军,后在福建发动闽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发起人之一,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民革中央常务委员。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衔。

民主革命时期,1906年入读黄埔陆军小学。

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

武昌起义后,加入起义军总司令部学生队,任广东革命军连长。

后人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

1913年夏在广州进行革命活动时被捕,获释后东渡日本,进革命党主办的军事学校和政治学校学习。

1916返保定军校读至毕业。

1919年加入粤军,任广东地方军肇军任游击营营长。

1920任护国军第2军陆军游击第43营营长,1921年任粤军第6军第1纵队司令。

1922年任粤军第1师4团团长,6月辞职往南京钻研佛学。

大革命时期,1924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1旅旅长。

1925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0师师长。

同年冬率部进击盘踞南路的邓本殷8省联军,进驻合浦、北海,支持地方的革命运动。

1926年7月率第10师北伐,与独立团一道攻占汀泗桥、贺胜桥,参加攻打武昌战役,因战功被称为“铁军”。

攻克武汉后第10师扩编为第11军,任军长兼武汉戍卫师令,捐资创建合浦县廉州中山公园和东坡公园。

1927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捐资建合浦图书馆于合浦一中(今北海中学)校园内。

捐资1.6万元建合浦五中(今公馆中学)校务楼(取名真如楼),在璋嘉村创办真如小学。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12月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

1930年以第11军联同陈济棠驱赶广州的张发奎,捐资建合浦医院。

第11军在中原大战中于广东胜桂系,然后在中原败阎锡山、冯玉祥等。

1931年通电反蒋被迫去职出走香港、日本。

6月回国原第11军改编为第19路军,蒋光鼐为总指挥,任“剿赤”右翼军团总指挥,参加第三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任右翼集团军司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崇智(1886—1965),字汝为,广州人。

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李福林(1874~1952),广州市海珠区大塘乡(原番禺县)
徐景唐(1895—1967),原名协和,字庚陶、赓陶,广东东莞附城鳌峙塘村人。

张发奎(1896—1980),字向华,广东韶关,客家人,始兴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男,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小坪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字择生,1895年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原籍广东梅县丙村镇(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
李扬敬(1894-1988)字钦甫,广东东莞城区县后坊人,李章达族弟,陆军中将。

广州市市长
余汉谋(1896—1981),字幄奇,汉族,广东高要人。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黄镇球,(1898年5月28日~1979年7月5日)号剑灵,陆军一级上将,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

朱晖日,字步云,1893年出生。

广东台山人。

早年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

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人。

祖籍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
黄珍吾(1901-1969)中将,军长。

字静山,原名宝循,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
缪培南,字经成,号育群,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人。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

广东大埔县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琪翔(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姚雨平:广东平远人。

1912年1月15日临时大总统令任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
衔。

何瀚澜(1892-1944),广东南海人。

1910年冬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十二届驾驶班毕业,后入海军南京军官学校深造
邓仲元(1886—1922),原名邓士元,别名邓铿。

广东惠阳淡水人,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金盘堡,
张民达,1885年11月9日(光绪十一年十月初三日) 出生于梅县
黄慕松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邹洪陆军上将:广东五华人
黄百韬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陈章陆军上将:广东罗定人
何世礼陆军二级上将:广东深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