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4第二单元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第2章(单元)节 1课时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教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图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 课件学具准备: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设计意图说明 一、复习导入师: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 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组内自查二、课前检测师: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通过预习单你学到了什么?3.组内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Ⅰ.问题: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1.组长横向连续摆三个正方体,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2. 同组其他三名同学分别从物体的前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

3. 用小正方形摆出你所在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

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并与题中的图形对照,得出正确的答案。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小试牛刀教材第13页做一做Ⅱ.合作交流,讨论解疑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图形相同吗?组长抽查提出质疑深入教材合作交流知识迁移老师巡视小组讨论2分钟,教师巡视指导按评价要求给个人或小组加分抢答加分环节从上面看,图形相同。

要点提示:观察物体时,被挡住的部分是看不到的。

从左面看,图形也相同。

总结:1.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我们可以从颜色、大小、形状等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孵化后变成蚁蚕。

2.探究目标
(1)能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图画、文字等方法记录下来。

(2)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二、知识梳理
1.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

2. 饲养一种动物,是了解动物一生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知道关于动物更多的事情,比如养蚕。

3.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4.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冷藏可以长期保存蚕卵。

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刻度尺等)观察蚕卵。

5.蚕卵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呈扁圆形,蚕卵的中心有点凹下去。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1~2天变成浅褐色,3~4天变成紫黑色,之后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如果蚕卵是白色半透明的,则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

6.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7.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叫蚁蚕,身体是褐色或黑褐色的,外形像蚂蚁,
1/ 3。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授课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授课课件
(答案不唯一)
2 观察物体(二)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探究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在图形的前面、左面和上面分别会看到什么样的图形?
左面
上面
前面
看一看,连一连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将打“×”的那个小正方体向左移动。
提升点 2 根据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摆几何体
6.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上
物体是( B )。
7.在下图中再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使其从左面 和上面两个不同位置观察时,所看到的形状都不变, 这个正方体应放在什么位置?请在图中画出来。
夯实基础 1.连一连。
2.填一填。
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立体图形。
(1)从( 左 )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左”“前”
或“上”)
(2)从( 前 )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左”“前”
或“上”)
(3)从( 上 )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左”
“前”或“上”)
3.下面的立体图形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 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一画。
左面 前面 上面
上面 前面 左面 上面 左面 前面 上面 左面 前面
3.从左往右依次画出几何体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 图形。
易错辨析
4.在符合要求的物体下面的括号里画“ ”。
辨析:学生会认为第1个图也 是符合要求的。
提升点 1 移动小正方体
5.从物体②中移动1个小正方体,使物体①和物体②从 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画一画。
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线的认识》教学课件PPT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线的认识》教学课件PPT

2019/10/3
1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4.击量此一量处,编下辑面母每组版中文的本两条样线式段一样长吗?
–(1二) 级
(2)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量一量略 一样长 )
( 量一量略 一样长 )
2019/10/3
18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归击纳此总处结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 三两级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 四级 » 五级
2019/10/3
1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小试牛刀(教材P17练一练)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1.–找二一级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近似地看成线段?
• 三级
– 四级
铅»笔五、级尺子等可以近似地看成线段。
2019/10/3
20
图中的直线、射线、线段。
2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易错辨析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5.二判级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三级 读作射线AB或射线BA。( × ) (2)直线– 比四级射线长。( × )
» 五级
辨析:混淆线的认识及读法。
2019/10/3
26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1)量一量,A,B两点间的连线中,哪条最短? 量一量略 ②最短
2019/10/3
1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3.击量此一量处,编做辑一母做。版文本样式
–(2二)在级A,B两点间任意再画一条连线,比较它和线段
•A三B的–级四长级度。
» 五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方位词的用法,能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能够按照要求在图形上描绘特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耐心和细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爱劳动、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2.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难点:1.在图形上描绘特定位置。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图形卡片等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作业本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出示各种方位的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上的方位词,并讲解其用法和意义。

3. 新知讲解教师通过实际物体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并让学生多次练习。

4.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并给出具体指令,要求学生按照指令标出特定位置。

5. 拓展让学生在班内做方位游戏,以巩固学习成果。

6. 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方位词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方位词的用法和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加深对方位词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指令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加强练习。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和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020-2021高中化学苏教版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含解析

2020-2021高中化学苏教版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含解析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一、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化学性质:①通常情况下,较稳定,与其他物质不反应.②放电或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化学方程式为N2+O2错误!2NO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NO不稳定,易与O2化合。

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②NO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二、氮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1.来源(1)氮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2)自然界中火山爆发、电闪雷鸣。

2.危害①酸雨;②光化学烟雾;③破坏臭氧层。

3.防治措施(1)①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②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2)对生产化肥、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探究点一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问题1.解题思路(1)要明确试题要求,如反应后容器内是否有剩余气体?剩余气体可能是什么?注意剩余气体不可能是NO2,也不可能是NO与O2的混合气体。

(2)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化学反应: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3)要对试题中产生的结果进行可能情况的讨论,如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剩余的气体是NO还是O2要进行讨论。

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根据3NO2+H2O===2HNO3+NO①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根据4NO2+O2+2H2O===4HNO3②可知:当体积比(3)NO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生活中使用的电是由电源提供的。

(2)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它能驱动用电器工作。

2.探究目标
学会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二、知识梳理
1.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发电厂发出,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压达到220伏,小于36伏的电压是人体安全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因此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

3.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千万不能直接触摸。

4.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

5.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而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调查家中使用的电器。

(2)探究问题:电的来源和作用是什么?
(3)实验材料:家中使用的电器等。

1 / 2。

第二单元 练习课(第1~2课时) 电子版教案

第二单元 练习课(第1~2课时) 电子版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第1~2课时)▷片头语:小熊数学屋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小西老师。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你们都掌握了吗?今天呢,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课本上的练习。

跟随着小西老师,我们出发吧!一、游戏导入师:(点击)首先,我们来完成课本第11页第2题。

你们看,同学们正在排排坐玩游戏,等候老师的指令完成动作,你们能帮助他们一起完成吗?老师的第一个问题,(点击)请小军前面的那个同学站起来,你们是怎么解决的?2生:(点击)我先找到小军在哪,(点击)然后小军前面的那个男生就要根据要求快速站起来!3师:你的方法太好了,先找到对应的人,然后依据题目要求找到答案!真棒!那现在,(点击)请小明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这又要怎么解决呢?4生:同样的方法,(点击)我先找到小明在哪,(点击)然后找到小明后面的这2个同学并根据要求快速举起他们的右手。

5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你的答案是2个同学了,怎么不是1个呢?6生:因为两个题目意思不一样。

小军前面的那个同学指的意思是在小军前面的同学中,离他最近的那个同学,是1个人;小明后面的同学指的意思是只要在小明后面的,都算,也就是图中这2个举手的同学。

7师:你说得真好!看来我们解决问题时,读题也是非常重要一步,只有读懂题目意思,我们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点击)谁又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8生1:请小军后面的同学点点头。

9生2:请小明前面的那个同学用左手摸摸自己的右耳。

10师:大家提出来的问题都很不错,老师为你们点赞!二、知识回顾师:(点击)现在,我们来完成课本第12页第4题,探索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11生:(点击)相片挂在桌子的上面;(点击)凳子放在书桌的下面;(点击)球放在书桌的左边;(点击)拖鞋放在床的下面;(点击)柜子放在床的右边;(点击)闹钟放在柜子的上面;(点击)书本放在书桌的上面;(点击)台灯放在书桌的上面,书本的右边;(点击)枕头放在被子的上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4第二单元第1课时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氮氧化物(NO、NO2)的来源和性质。

2.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两支大试管分别集满NO和NO2气体,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嗅闻它们的气味,比较它们密度的大小。

填写下表: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氮元素可形成五种价态的氧化物,其中+4价的有NO2和N2O4两种()(2)NO和NO2的颜色、气味、水溶性不同,但它们都是有毒的气体()(3)实验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4)N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5)将盛满NO的试管打开塞子置于空气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答案(1)√(2)√(3)√(4)√(5)√3.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如以下图所示:把充满NO2的试管倒立水中,再通入O2。

(1)图1实验试管内气体的颜色慢慢变为无色,水面上升,最后静止在距试管底部的1/3处。

(2)图2实验把充满NO2的试管倒立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有无色气体NO生成,再通入氧气,最后试管全部充满液体。

(3)图3实验试管内液面上升,最后试管全部充满液体。

(1)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2)水吸收NO2制硝酸的原理:3NO2+H2O===2HNO3+NO ;2NO +O2===2NO2;4NO2+O2+2H2O===4HNO3。

(3)二氧化氮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2NaOH===NaNO2+NaNO3+H2O 。

【例1】 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 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以下关于一氧化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 、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 、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 C解析 NO 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 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例2】 在一定条件下,将充满NO2和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8,那么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之比可能是( )①8∶1 ②7∶3 ③7∶1 ④4∶1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 C解析 反应为4NO2+O2+2H2O===4HNO3,设原气体体积为8 L ,那么剩余气体为1 L 。

假设剩余的1 L 气体为O2,那么V(NO2)=(45×7) L ,V(O2)=(15×7+1) L ,二者体积比为7∶3;假设剩余的1 L 气体为NO ,而上述反应后剩余3 L NO2,那么V(N O2)=(3+45×5) L ,V(O2)=(15×5) L ,二者体积比为7∶1。

【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1.氮氧化物的来源:氮肥生产、金属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等,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火山爆发、雷鸣电闪等也会将氮气转化为氮氧化物。

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往往也参加反应,这也是汽车尾气中含有NO 的原因。

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不但能形成酸雨,在日光照射下,二氧化氮还能使氧气经过复杂的反应生成臭氧(O3),臭氧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发生作用后,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人们称之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健康、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大的危害。

3.氮氧化物污染的防治:①使用洁净能源;②为汽车安装转化装置,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气:2CO +2NO =====催化剂2CO2+N2;③对生产氮肥、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归纳总结 环境污染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温室效应大气中CO 2含量不断增加 全球变暖,冰雪融化,释放有毒气体 酸雨SO 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危害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臭氧空洞 氮氧化物和氟氯代烃的排放 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赤潮和水华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 使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发生在海水中为赤潮,淡水中为水华白色污染聚乙烯塑料的大量使用,任意丢弃 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2.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方法(1)汽车尾气〝催化转化法〞2CO +2NO=====催化剂2CO2+N2 (2)氨还原法6NO +4NH3=====催化剂△5N2+6H2O6NO2+8NH3=====催化剂△7N2+12H2O (3)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O2+H2ONO +NO2+2NaOH===2NaNO2+H2O【例3】 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下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和NOC 、NO 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催化转化总反应式为2NO +O2+4CO=====催化剂4CO2+N2 答案 C解析 由题目提供的图可知:2NO +O2===2NO2,2NO2+4CO=====催化剂4CO2+N2,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A 项正确;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为有毒的CO 和NO ,B 项正确;NO 和O2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NO2,C 项错误;由图示可知,该反应过程分两步进行:2NO +O2===2NO2、2NO2+4CO=====催化剂4CO2+N2,总反应为2NO +O2+4CO=====催化剂4CO2+N2,D 项正确。

【例4】 以下图所示是酸雨的形成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下气体容易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CO2B 、SO2C 、N2D 、NO2(2)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 ,所得数据如下:分析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雨水样品的pH 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以下措施中,可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⑤答案(1)BD(2)①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②小Cl2+2H2O+SO2===H2SO4+2HCl(或H2SO3+HClO===H2SO4+HCl)(3)C解析(1)SO2、NO2易形成酸雨。

(2)①酸雨放置时pH变小,其原因是雨水中的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SO2+H2O H2SO3,2H2 SO3+O2===2H2SO4。

②雨水和自来水混合,应考虑H2SO3与Cl2(或HClO)的反应:SO2+2 H2O+Cl2===H2SO4+2HCl(或H2SO3+HClO===H2SO4+HCl)。

因此雨水与自来水混合后溶液pH将变小。

(3)减少酸雨的产生需减少SO2的排放,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如煤的气化和液化),燃料脱硫、固硫,开发不含硫的新能源(如氢能、核能等),都是有力措施。

因此①③⑤正确。

思维启迪(1)pH<5.6的降雨称酸雨,酸雨分为硫酸型和硝酸型。

(2)CO2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时报〞报道的污染物。

(3)酸雨在空气中久置酸性增强的原因是2H2SO3+O2===2H2SO4,H2 SO4酸性强于H2SO3。

1.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2.NO为无色无味气体,NO2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们均为有毒气体,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放电2NO3.NO、NO2的产生及转化反应为N2+O2=====2NO+O2===2NO23NO2+H2O===2HNO3+NO4.NO、NO2分别与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5.NOx会形成酸雨,引起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

1.关于氮气的性质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B、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C、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D、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答案C解析通常情况下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能跟氧气反应。

2.以下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pH在5.6~7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C、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与NOx和碳氢化合物有关D、含磷洗涤剂会导致水体污染答案B3.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D、在反应中假设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答案 A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过足够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那么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气体的体积比是( )A 、2∶3B 、3∶2C 、3∶5D 、5∶3答案 A解析 3NO2+H2O===2HNO3+NO ΔV3 1 2V(NO2) 25V 所以V(NO2)=35V ,所以V(N2)=25V ,V(N2)∶V(NO2)=2∶3。

5.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①NO2+NO +2NaOH===2NaNO2+H2O ,②2NO2+2NaOH===NaNO 2+NaNO3+H2O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NO2 NO 1∶1 (2)8NH3+6NO2=====一定条件7N2+12H2O[对点训练]题组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以下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 、N2+O2=====高温2NO ,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C 、N2在空气中约占的质量比为45D 、在反应:3Mg +N2=====高温Mg3N2中N2作氧化剂 答案 C解析 N2很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但在高温下N2与O2产生的NO 易被氧化为NO2,故汽车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N2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约为45;N2与金属、H2反应时作氧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