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车间设计(详细篇)
制药车间布置设计共103页文档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制药车间布置设计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你的阅读
最新GMP药厂(车间)设计PPT课件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细菌 G+: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百日咳、布氏结核、脑膜炎双球菌。
(2)真菌: 多种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 (3)钩端螺旋体。 (4)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鼻病毒
抗菌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
4、对消化系统作用
(1)促进消化:小剂量服用,兴奋味觉分析器、提高食物中枢的 性,并能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增加。
(2)利胆作用:小檗碱能促进胆汁分泌,且分泌量随剂量↑而增 胆囊炎患者,口服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黄连 有良好的清 小檗碱 热利胆疗效
(3)抗胃溃疡作用:可能与抑制胃分泌有关。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降压作用
iv小檗碱能使猫、兔、狗、大鼠BP↓尤以舒张压明显,使脉压差增 (麻醉or非麻醉动物)
特点:降压作用随剂量↑而↑; 降压剂量不抑制心脏; 无快速耐受性; 既扩张阻力血管又扩张容量血管。
机理: A、直接扩张血管﹕通过 蟾除内脏血管灌流 证明。 兔肾血管灌流 B、阻断α1- R,外周阻力↓;
▪ 国内固体制剂生产厂大多采用小型不锈钢圆筒, 给企业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数量多、堆放场所 拥挤;中间品装入、倒出频繁,防止粉尘飞扬的 措施困难;易造成交叉污染;生产效率低,劳动 强度高;清洗工作量大,易产生清洗不干净情形
移动式总混料筒
▪移动式总混料筒是一个全不锈钢
方形筒。
▪在制粒后,将经过整粒的干颗粒
(2) 抗心律失常作用
小檗碱为季胺盐,目前认为季胺类生物碱是潜在的抗 律失常药,根据此点进行研究,果然发现小檗碱具有很 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① 能对抗Ca→麻醉兔的心律失常; ② 对氯仿和乌头碱所致的心室纤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③使麻醉猫电致→室颤域值提高:
医药净化车间工程方案

医药净化车间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医药制造是一个高要求的行业,对净化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医药净化车间工程需要保证生产的环境无尘、无菌。
因此,医药净化车间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生产和操作环境的洁净度和安全性。
本工程方案旨在为医药净化车间的建设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工程方案。
二、工程设计1. 工程布局医药净化车间应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地下室内,以最大限度避免外界污染。
车间的布局应合理、通风透光,并设置相应的进出通道、保洁区域、换洗区和人员更衣区。
2.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医药净化车间的净化空调系统应从地下室的外墙进风,并进行初级、中级、终级过滤,保证车间内的气流洁净。
同时,在空调系统中应设置恒温恒湿装置,确保车间内的温湿度符合生产环境的要求。
3. 洁净室设计医药净化车间需要根据生产需要设置相应级别的洁净室,如A、B、C级等,根据产品工艺流程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级别。
每个洁净室内应设置相应的空气净化设备,并连通到集中处理系统。
此外,洁净室的墙体、地面和天花板应采用易清洗、防静电的材料,以确保洁净室内的洁净度和安全性。
4. 洁净水系统设计医药制剂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洁净水,因此医药净化车间的洁净水系统设计应保证供水量稳定、水质洁净。
洁净水系统应包括原水处理、反渗透处理、纯水制备等设备,以确保生产中所用水质符合生产要求。
5. 洁净气体系统设计医药净化车间的洁净气体系统应包括氮气、氩气等洁净气体供应系统,确保生产过程中洁净气体的稳定供应和供气质量符合要求。
6. 消毒设备及系统医药净化车间需要设置相应的消毒设备及消毒系统,确保生产设备、洁净室及管路系统的消毒效果达标,避免交叉感染。
7. 监控系统设计医药净化车间应设置相应的环境监控系统,对空气质量、温湿度、洁净水质和洁净气体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和安全性。
8. 废气处理系统设计医药制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应设置相应的废气收集系统、废气处理设备,以达到废气排放标准。
(完整版)制药车间设计(详细篇)SICOLAB

一、前言药厂车间布置设计是工厂车间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向其他各协作专业提供开展车伺设计的基础资料之一。
车间布置设计要充分考虑车间的生产、管理与生活设施的合理安排,还应考虑同厂区的联系与布置上的协调,以减少能量消耗和投资费用,例如:本车间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中的位置、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同其他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的联系(包括人流与物流的数量、流向和运输方式等),车间生产厂房和室外设施的预留扩建余地、厂区公用系统如供电、供热、供水以及外管和下水道的走向等。
这些外部条件往往会影响或局部地决定着车间布置的设计,而车间布置设计有时也会影响厂区的总平面设计,二者有着互相联系又需要互相协调的重要关系。
另外,尤为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车间在建成投产后的安全生产。
因此在设计时,车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炸、有毒物料的性质、数量、生产条件(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是否使用明火等)及产生的毒害性物质的危险性与程度等,要作深入了解,有条件时,可去同类型厂了解相同或类似的生产车间的布置、生产操作和安全防护等情况,同时应遵照国家规定的各项设计规范,在设计中采用必要的安全措施,使车间布置既满足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又确保安全生产,达到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实用的设计原则。
二、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等级及卫生标准的确定1、根据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和贮存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按照燃化部主编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TJ16 一74(1957 年),及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批准的“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 Y且501方8(1978年),来确定本车间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如甲、乙、丙,丁、戊类;各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要求如一、二、三、四、等级,及相应的厂房层数与面积的规定(还有生产厂房与厂区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离)。
2、按照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的“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及“工厂电力设计技术规程” BJ6一80(一机部1980年试行)的规定,根据本车间内部各生产工序(生产岗位和贮存部分等)中的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粉尘或纤维性混合物,在操作和维修过程中的泄放J睛况,分别划分为Q--1,Q 一,Qes3等级和F —1,G 一2级爆炸危险场所。
制药车间布置设计教材

制药车间布置设计教材1. 引言制药车间的布置设计是保证制药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基本要素之一。
合理的车间布局和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药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本教材旨在介绍制药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制药车间布置设计的相关知识。
2. 制药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2.1 安全原则制药车间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因此安全是制药车间布置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安全原则:•合理划分流程区域和非流程区域,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与非生产活动分离;•根据药品性质和特点,合理设置防爆和防火设施;•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车间空气质量符合要求;•考虑员工的人身安全,设置安全通道、紧急出口和紧急设备。
2.2 卫生原则在制药车间的布置设计过程中,卫生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良好的卫生环境有助于确保药品质量和员工健康。
以下是一些卫生原则:•设计合理的排污系统,确保废物和废液能够被正常处理和清理;•设置适当的洗手设施,鼓励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考虑到工作流程和操作方式,合理设置工作台面、墙面和地面等表面的材料和涂层,以便清洁、无尘和易于清理。
2.3 生产效率原则制药车间的布置设计应考虑到生产效率的提高。
以下是一些生产效率原则:•合理划分车间空间,确保各个工作区域之间的物料和人员流动顺畅;•根据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合理设置设备和工作台的位置,以减少行动和等待时间;•考虑到作业人员的人体工程学需求,合理设置工作高度、角度和姿势,以减少劳动强度。
3. 制药车间布置设计的方法3.1 三维布置设计三维布置设计是制药车间布置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模拟和展示不同布局和尺寸的车间空间。
三维布置设计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直观地了解车间的整体结构和布置效果,并进行修改和优化。
3.2 管道布置设计制药车间需要安装各种管道用于输送原材料、制成品和废物。
管道布置设计是确保车间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制药车间设计PPT

THANKS
感谢观看
设计变更管理
变更申请
当需要变更设计时,提出变更申请,说明变 更原因、影响和预期效果。
变更评估
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分析其对设计目标、 实施计划等方面的影响。
变更批准与实施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变更,如果批 准,则制定实施计划并执行。
变更监控与反馈
在变更实施过程中,对进度进行监控,及时 反馈问题,确保变更顺利完成。
之间的衔接顺畅。
空间利用与优化
合理利用车间空间,优化布局 ,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布局
设备选型与配置
根据生产工艺和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 和规格,确保设备性能稳定、高效。
设备维护与保养
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需制定设备维护与保养计 划,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
ABCD
设备布局原则
遵循工艺流程顺序,合理布置设备位置,确保生 产流程顺畅、高效。
制药车间设计
• 制药车间设计概述 • 制药车间布局设计 • 制药车间工艺流程设计 • 制药车间安全与环保设计 • 制药车间设备选型与配置 • 制药车间设计的实施与验证
01
制药车间设计概述
制药车间的定义与特点
制药车间是用于药品生产的专业 场所,具有高度洁净和严格控制
的环境要求。
制药车间通常分为洁净区和非洁 净区,洁净区是药品生产的核心 区域,需要满足严格的洁净度和
优化工艺参数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优 化关键工艺参数,提高产 品质量和降低能耗。
引入新技术
关注制药行业的新技术发 展,将适用的技术引入车 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04
制药车间安全与环保设计
安全设施设计
防火设施
防污染设施
制药工艺设计(7.1.1)--车间布置1

6.1 概述
按要求完成车间布置设计的具体内容
(1) 根据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和贮存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确定车间的火 灾 危 险 性 类 别 ,属甲、乙、丙、丁、戊 中哪一类;按照生产类别、层数和防火分区内的占地面积确定厂房的耐 火 等 级 。
(2) 按 2010 版 GMP 确定车间各工序的洁净等级。
6.2 车间的总体布置
② 一般多层厂房采用 6m 柱距,若柱距因生产及设备要求必须 加大时,一般不应超过 12m ;厂房采用 6m 跨度, 跨度 ( 进深 )
柱距 ( 开间)
6.2 车间的总体布置
③ 一般原料药车间,其宽度常为 2—3 个柱网跨度,最常见的宽度为 12 、 14.4 、 15 、 18m ,柱网常按 6-6 、 6-2.4-6 、 6-3-6 、 66-6 布置。多层厂房的总宽度,由于受到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限制及 考虑厂房疏散和泄爆的要求,一般应不超过 24m 。单层厂房的总宽 度,一般不超过 30m 。 其长度则根据生产规模及工艺要求来决定。
车间的总体布置 ( 厂房的布置)
6.2.4 厂房立面布置
6.2.5 车间辅助生产和行政生活区域 的布置
19
6.2 车间的总体布置
6.2.1 厂房形式 1 、厂房组成形 式
“ 单体 式 ”
•
指组成车间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相互分离并分 散 布 置 在 几 栋 厂 房
中
“ 集中 式 ”
•
指组成车间的生 产 、 辅 助 生 产
单层和多层结合
6.2 车间的总体布置
选择厂房结构方案时主要考虑生产流程要求和建 筑场地的大小,同时考虑自然地质状况和地震 烈度等相关要求 .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第六章-制药车间布置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二、制药车间布置设计的特点
原料药工业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草药和生物药 品的生产。原料药作为精细化学品,属于化学工业的范畴, 在车间布置设计上与一般化工车间具有共同特点。但制药产 品(原料药及制剂)是特殊商品,必须保证药品的质量。所 以,原料药生产的成品工序(精、烘、包工序)与制剂生产 的罐封、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一样,它的新建、改造必 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是药品生产特殊性的 方面。制剂车间布置将在后续章节中专门讨论。
2、多层厂房的特点
(1)生产在不同标高的楼层上进行 其特点是生产在不同标高楼层上进行,每层之间不仅有水
平的联系,还有垂直方向的联系。因此,在厂房设计时,不仅 要考虑同一楼层各工段间应有合理的联系,还必须解决好楼层 与楼层问的垂直联系,并安排好垂直方向的交通。
(2)节约用地 多层厂房具有占地面积少、节约用地的特点。例如建筑面
(二) 厂房建筑的定位尺寸
厂房建筑的定位尺寸可用柱距和跨度来表示。如图所示, 厂房建筑的承重柱在平面中排列所形成的网格为柱网,沿厂 房长度方向的各承重柱自左向右用①、②、③……依次编号, 在与厂房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各承重柱自下而上用A、 B、C……依次编号。厂房建筑的柱、墙及其他构配件均以 定位轴线为基准标志尺寸。厂房建筑的定位轴线包括纵向定 位轴线和横向定位轴线,相邻纵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称为跨 度,横向定位轴线间距为柱距。
节约面积,便于以后工艺变更新设备或进一步扩大产量。
(2)外墙面积小,能耗少,受外界污染也少。 (3)车间可按工艺流程最合理布置,做到布置紧凑而又 减少交叉污染机会。
(4)投资少、施工周期短,尤其对地质条件较差地区, 厂房的基础容易处理。
(5)原料、包装材料及成品易采用机械化运输。 (6)不足的是占地面积大,适合厂区面积大的药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药厂车间布置设计是工厂车间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向其他各协作专业提供开展车伺设计的基础资料之一。
车间布置设计要充分考虑车间的生产、管理与生活设施的合理安排,还应考虑同厂区的联系与布置上的协调,以减少能量消耗和投资费用,例如:本车间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中的位置、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同其他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的联系(包括人流与物流的数量、流向和运输方式等),车间生产厂房和室外设施的预留扩建余地、厂区公用系统如供电、供热、供水以及外管和下水道的走向等。
这些外部条件往往会影响或局部地决定着车间布置的设计,而车间布置设计有时也会影响厂区的总平面设计,二者有着互相联系又需要互相协调的重要关系。
另外,尤为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车间在建成投产后的安全生产。
因此在设计时,车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炸、有毒物料的性质、数量、生产条件(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是否使用明火等)及产生的毒害性物质的危险性与程度等,要作深入了解,有条件时,可去同类型厂了解相同或类似的生产车间的布置、生产操作和安全防护等情况,同时应遵照国家规定的各项设计规范,在设计中采用必要的安全措施,使车间布置既满足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又确保安全生产,达到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实用的设计原则。
二、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等级及卫生标准的确定1、根据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和贮存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按照燃化部主编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J16一74(1957年),及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批准的“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Y且501方8(1978年),来确定本车间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如甲、乙、丙,丁、戊类;各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要求如一、二、三、四、等级,及相应的厂房层数与面积的规定(还有生产厂房与厂区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离)。
2、按照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的“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8一83,及“工厂电力设计技术规程”BJ6一80(一机部1980年试行)的规定,根据本车间内部各生产工序(生产岗位和贮存部分等)中的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粉尘或纤维性混合物,在操作和维修过程中的泄放J睛况,分别划分为Q--1,Q一,Qes3等级和F一1,G一2级爆炸危险场所。
对车间内部各工序中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性液体、可燃性粉尘、纤维(在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以及固体状可燃物质的场所,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划定为H一1,且--2医药工程设计19b6年第1期与H一3级火灾危险场所。
3、对于车间卫生、生活设施(如厕所、浴室、更衣室等)、辅助用室的设置,以及有关生产车间的三废处理回收问题,应遵照国家卫生部编制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一79(1950年)来进行设计。
4、其他,在车间布置设计时,还应遵守“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各项规定。
三、车间布置设计原则和一些注意事项1、车间内部组成的划分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和尽可能地使生产危险性场所局部化的分隔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生产工序。
按照原料、中间体和成品允许贮存量的规定,及运输与使用的方便,决定车间中间仓库或堆场的面积与位置。
按照生产控制、公用系统负荷等情况,设置辅助生产设施,例如:控制室、化验室、配电室、通风室、维修室等。
按照工人生活和生产管理的需要,设置生活辅助设施,例如:更衣室、休息室、浴室、卫生间、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
2、车间厂房设计的规定根据车间组成的划分,工艺流程的顺序和选用设备的大小、数量,首先研究确定厂房的跨度、高度及长度,包括单层或多层厂房的选择。
一般生产厂房的跨度为6m、gm、12m、15m、24m或30m。
由于受到自然采光和通风的条件限制,通常生产厂房的总宽度不宜超过24m。
厂房的层高,一般以梁底标高为准,考虑到管道的敷设,通常要求不低于3.8二;采用4、6m比较合适。
单高层建筑厂房比较适合于有火灾爆炸危险性或工艺多变的生产。
单高层厂房可考虑采用多层操作台的竖向布置方案。
因此,一般要求厂房净高不低于7.2m,这样也有利于管道,特别是风管的敷设等。
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甲、乙类生产的车间,尽可能地采用单层建筑厂房(包括设置气楼),以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也有利于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
如果生产上必需采用多层建筑时,则应尽可能地把有爆炸危险的生产部位,布置在厂房的最上一层的靠外墙处及处于下风向方位。
对于高温操作的厂房设计,可考虑增加层高,或设置气楼,以利通风和散热。
厂房的总长度应根据建设场地允许占地面积和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各类建筑物防火墙间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以及本车间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等规定来确定。
一般厂房钧度采用柱距为3米、4.5米或6米的倍数。
3、对易燃、易爆、有毒和要求高洁净度的生产部分的布置设计易燃、易爆的生产部分,应布置在防火防爆区域内,为缩小危险场所的范围,宜尽可能使其局部化。
同时用一道有门的防火、防爆墙(或用套间隔开、经过两道有门的墙),将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与相邻的非防爆区分隔开时,非防爆区的电气设备和仪表等就可以按较低的危险等级(或无爆炸危险)场所的要求进行设计,以降低投资费用。
当使用有机溶媒等易燃物品的生产时,防火区与非防火区之间的交界处,应设置门槛或坡度等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如有明沟,两相邻区不应连通。
装有机溶媒或有毒气体的设备,不宜布置在地坑内,如受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时,应在地坑内装设吸风口(排风)。
有毒或有高洁净度要求的生产部分,例如:使用氰化钠为原料的有毒生产和无菌室,以及成品包装室等,应与一般生产区分隔开,单独布置在防毒或洁净区内,并设置必要的通风或空气净化设施4、车间设备布置要尽可能保持与工艺流程顺序的一致性车间生产设备的布置,除有特殊需要外,需尽可能照顾到工艺流程的顺序,以减少物料的交叉往返输送。
在设备的立面布置中,也要尽量避免物料过多地由下向上地输送。
比较理想的是一次提升,然后逐级向下流动,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一般来说:从原料进入车间,经过各生产工序至成品包装离开车间为止,在布置上应保持与工艺生产流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设备的露天化布置露天化布置具有节约建筑面积、降低防火防爆等级、节约通风设施、降低基建投资和经常费用等优点。
在车间建筑地区的气候条件,或工艺设备操作条件允许下,例如:自控水平较高或人工操作较少,操作控制参数受气候影响不大的设备,如吸收塔、蒸馏塔、贮槽、气柜、冷却塔或冷却器等,应尽量采用露天化或框架等结构,进行半露天化式布置设计。
6、在布置设计中的一些注意事项(1)采光与通风在设备布置上除要考虑物料的流向和室内场地的充分与合理使用外,也要注意避免遮档窗户,操作人员最好是背光操作,结合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气流流向,使操作人员处于上风向。
(2)安装与检修同类型的几套设备,尽可能布置在一起,有利于管道的连接、安装、检修和操作管理。
对于多层厂房应考虑设备的吊装孔位置,包括大型设备进厂房时设在底层厂房墙壁上的安装运输预留孔。
此外,还要注意到地坑位置、主管道的走向、管架的敷设和穿墙穿楼板的预留孔的大小与位置等。
关于设备布置的间距与操作位置,要满足操作安装与检修的需要(详见下表)(3)防震与防噪音对于振动很大、重量过大的设备,如压缩机、大型离心机、通风机等,尽可能布置在厂房的底层,并在建筑结构和设备基础上采取防震措施(向土建设计专业提出条件)。
另外对产生很大噪音的设备还需采取隔音或消音措施。
(4)辅助生产与生产管理如控制室、动力室、配电室、通风室等,在布置时应尽量靠近使用工序,以减少管线敷设长度和能量的损耗。
生产管理及生活部分,可集中布置在厂房的上风侧及采光较好的一端。
甲、乙类生产的管理与生活设施的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7、厂房内设备布置的几种排列方式根据厂房跨度的大小,设备布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排列式:(1)厂房跨度较小的(6~gm)生产车间,可采用单面排列设备的布置方法,操作人员背后留出通道。
另外,设备也可沿墙排列,注意大设备不要挡窗。
(2)厂房跨度中等的(12~15m)生产车间,可采用中间布置两排设备,或中间留出通道位置,设备排列于两边的布置方案,操作人员面对面地背光操作。
(3)厂房跨度大的(18~24m)生产车间,两边可以各自作为中或小跨度的布置方式来排列设备,例如:厂房中间可留出约3m宽的通道,两边各自排列两排设备来布置,两排设备之间留出操作人员位置约 1.5~1.8m。
如果在厂房中间设有气楼,对自然通风与采光,以及管道与管架的敷设均较有利。
(4)单高层的中或大跨度的厂房,一般均设置气楼,通常采用钢结构的支架和多层操作台方式进行设备布置,对设备的装卸与变动比较方便。
甚至还可以设计为可移动的操作台、支架。
因此设备布置除参照前面介绍的排列方式外,并可根据生产工艺变更的需要,任意改变布置方案。
8、厂房内设备布置间距(见下表)用厂房内设备布里间距参考表无人操作0.5~1有人操作1.2~1.51~121.8~2有人操作又有人通过设备与墙壁或住之间的间距m两设备之间的间距m有机械传动设备属计量罐或贮罐类有二人背对背操作0.4~0.8.1~1.50.4~0.51.5~1.81.0~1.8偶而:1.8~2经常:2.4~3加.0.8功为有人通过时的间距。
四、结束语上述各设计原则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其中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
车间布置设计是一项富有艺术性与经济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只有经过多方案的比较,才有可能得到好的或比较好的设计方案。
设计工作者也需要在工作中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方能逐步领会掌握其规律,达到融会贯通,提出高水平的车间布置设计方案。
一项优秀的合成药车间布置设计,体现出包括制药专业、化工设备,土建、通风、电力、安装等多种专业同志的共同协作,是综合了各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对国家规定的各项设计规范的理解等所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