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梦,根基在校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强国梦,根基在校园

作者:孙彦川杜晓红

来源:《中国教师》2011年第19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10月16日接见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时曾指出,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他希望体育战线的同志们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全面贯彻党的体育工作方针,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次日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时,特别强调“要坚持夯实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夯实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均要求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要摒弃片面追求锦标的做法,扎根校园,把培养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技艺精湛、适应力强的运动员作为历史使命,把学校运动队真正打造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基地。

在计划经济时代,体校属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体校是各级专业运动队的人才培养基地,具有体育特长的青少年进了体校就有望进入各个专业队甚至国家队;进了体校就意味着有了城市户口和干部身份,这些政策使体校红极一时。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校逐渐失去了上述优惠政策。体校落后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以及低劣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高考中缺乏竞争力、就业面狭窄且再学习能力低下。出口不畅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选择用脚投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体校面临生源方面的困难,管理模式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由此,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不得不转到普通中小学,这将是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尽管体育苗子到普通中小学的训练队参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他们的文化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但目前,普通中小学的运动训练与竞赛体系也有自身的问题。我国中学学校运动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年被高校体育专业录取的学生人数就已经突破10万,以此估算,我国中学学校运动队在训人数应该不下40万。然而,由于我国面向中小学的体育竞赛体系和竞赛制度还不尽完善,青少年学生运动员缺乏以赛代练和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机会。而且在学校层面,许多中学的运动队缺政策、缺资金、缺教练、缺团队文化,导致成材率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进了重点院校,也难以获得长足发展,运动成绩无法保证。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与办法,加强监督,确保公平

对体育苗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升入理想的大学,招生政策越科学,过程越公平,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对体育苗子就越有吸引力。招生政策越严格,教练和体育苗子就会越努力。反之,政策有漏洞或执行不严,必然就有权力寻租者和心存侥幸者。例如,教育部规定,从2005年开始,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武术武英级)、国际健将证书称号的四类运动员,由招

生学校对其进行全面考核合格后,经本人申请、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核准,同时报教育部备案,可免于参加高考。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高校为了招到能为学校争光的运动员往往会降低考核标准,仅考察运动成绩,其他方面不闻不问。这就导致部分中学教练醉心于培养一级运动员,而忽视其文化学习,这样的学生运动员进入大学后依然面临着难以完成学业的困境。又如,2010年个别省份在高水平运动员加分资格认定等环节管理不善,使不少培训机构和考生钻了空子,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真正的体育人才就会被埋没,甚至导致有天赋的青少年根本就不愿意参与课余训练与竞赛,这严重影响了体育人才的基数。所以,必须制定更为严厉的惩罚制度,加强比赛、考试的现场监督,并通过全程录像、拓宽公示渠道和检举渠道等方式保证上级机关和民众的监督权。

二、全国和各省市的学生体育协会要对竞赛制度发起变革

制约部分项目(如田径)大学生运动员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比赛机会太少。没有比赛就难有持久的训练动机,难以获得足够的大赛经验。有鉴于此,建议改革赛制,如可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分为A级、B级、C级,将A级运动队的布局相对集中起来,例如把篮球的高水平运动队主要集中在华东五市和京津一带的高校,以利于高校经常开展高水平的校际比赛。B级和C级运动队可以打破行政区划,就近开展联赛。这样做首先是可以弱化锦标主义情结,其次也可以节省经费。例如邯郸、安阳、鹤壁的高校就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区域性联赛。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田径运动员苏荣海同学还建议可将区域性比赛的预赛和决赛分开进行,预赛比完一段时间(如一个月)后再比决赛,这样既有利于运动员保持身体健康,避免透支体力,又可以使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动机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另一方面,我国的学生运动员文化成绩也多是平平常常,如何鼓励学生加强文化学习也是各级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运动竞赛组织方面,由于赛会评价运动员的标准往往只是看运动成绩,顶多再有个道德风尚奖之类的奖项,而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教练的标准也只是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文化成绩完全被撇在了一边。要想改变这一局面,首先要对各类学校、院系针对学生运动员的学分管理、评奖评优规章及执行进行评价和监督;其次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文化学习成绩、社团活动、体育比赛成绩等),还可以在每次运动会上都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综合评比,针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类型设置不同奖项,如“文体双馨奖”等,通过评价方法的改革来引导和激励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赛事体系和运动员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上升通道

2011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出席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精英选拔赛暨中国足球希望之星赴欧洲留学启动仪式时强调,要办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希望在各级教育和体育部门的重视下,各大体育项目的四级联赛制度能尽快建立并完善。而现实则是,因为缺少校园足球的支撑,专业队单一的培养体系后继乏人,队伍萎缩;因为缺少校园足球的支撑,大学队又不得不从专业队中去寻找队员。这样一个怪圈,折射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背后的机制之困。足球需要完善赛制,其他项目亦是如此,没有完善的赛事制度就难以出现人才成批涌现的良好局面。然而,在我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