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导学案

合集下载

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设计学案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设计学案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1、能从光照图‎中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2、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实例分‎析生活当中‎的地理问题‎(1)确定地方时‎;(2)确定地理纬‎度;(3)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4)楼间距与楼‎高、太阳高度的‎关系;(5)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解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教材正是抓‎住这两点来‎分析,教材设计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以及读图思‎考题,让学生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以‎及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情况。

2、学时:2学时3、知识结构先学习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再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所求‎地地理纬度‎,一个是太阳‎直射点纬度‎,根据两个变‎量得出两个‎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

学习了太阳‎高度角,就要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但对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上‎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提问、读图、析图、绘图等将新‎旧知识搭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了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演示,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增强学生画‎图能力,总结规律的‎能力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

1.3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1.3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 教具 地球仪、多媒体、直尺、手电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导入】大家小时候玩过踩影子的游戏吗?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候很好踩,有时候却踩不到同伴的影子呢? 过渡:这现象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同学们课前完成导学案 一、概念1. 太阳高度(角)h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

手工活动:手工制作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的变化学具2.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昼半球:h>0°日出、日落(晨昏线上):h=0°夜半球:h<0°3. 正午太阳高度(角)H :地表某地在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是该地点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4. 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和规律:①地方时为12点的太阳高度(即:白天过去一半时的太阳高度)。

②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即一天中太阳升的最高时的太阳高度)。

③一天中影子最短时的太阳高度。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参与活动④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位于正南时的太阳高度;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位于正北时的太阳高度。

⑤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时的太阳高度。

过渡: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怎么计算得呢?我们一起来推导一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H)=90°-(“两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原则)“两点”指所求点和太阳直射点。

“纬度差”:若在同一半球,同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

小组合作:分别计算出二分二至日贵溪市(28°N,117°E)的正午太阳高度过渡:由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同一时刻,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完成导学案的问题探究1根据课本P19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1.2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教师版)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教师版)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

20232024学年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 教师版)【学习目标】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清单】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1 )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 2 ) 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 )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①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 2 )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赤道以南地区达到全年最小值;③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赤道以北地区达到全年最小值。

【课上检测】3 月21 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 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 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这天3 月21 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A.30° B. 50° C. 60° D. 90°2 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A. 30°N,105°EB. 40°N,105°EC. 30°N,135°ED. 40°N,135°E 下图中M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此日浙江省金华市(约29°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A.27°B.80°C.58°D.66°34′4.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N~90°N°S~90°SC.0°°N之间D.0°°S之间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和规律。

2. 掌握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和工具。

3. 分析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 太阳高度测量仪器(如测角仪、直尺等)。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轴倾角,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是否相同,以及高度变化的原因。

探究:3. 展示一个太阳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解释太阳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4.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器测量当天的太阳高度,并记录结果。

5.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讨论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并总结规律。

拓展:6.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向学生展示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轴倾角等)。

7.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等)。

巩固:8.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对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9.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阳高度变化的认识和观察。

评价:10.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1.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册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和工具的掌握程度。

1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拓展活动:13.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14.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撰写观察报告,分享自己对太阳高度变化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延伸:15.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自转、公转和轴倾角对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拓展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了解。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

高中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教案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编写:刘龙华审核:陆其勇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教学要求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难点)教学过程填写下表中的空白部分:1、阅读教材P内容,明确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并图示说16明。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叫做。

直射点所在纬度|(即900-纬度差----同半球相减,不同半球则加)。

3、结合前面所学,借助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讨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由于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作运动,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也不断在随之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4、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和作有规律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从直射点向递减。

所以: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值;反之,达最值。

阅读课本“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可知:①夏至日时: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②冬至日时: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③二分日时: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练习巩固第一课件网()A.昼夜交替B.地方时C.太阳高度的日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6月22日,有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B.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C.赤道以北至北回归线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D.仅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3.冬至日时,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4.地球上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B.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区C.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D.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区5.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A.北方平原多,土地宽广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C.北方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比南方小D.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比南方更需要阳光6. 6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方位于( )A.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B.北回归线与北极之间C.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7. 读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状况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有数字①的虚线是。

高一地理导学案9---地球公转的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超实用2016最新

高一地理导学案9---地球公转的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超实用2016最新

课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目标: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法总结、跟踪检测。

自主学习:一.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1.太阳高度角:阅读教材P23第二自然段内容,独立思考完成。

(1)太阳高度,也叫太阳高度角,指 的高度角。

(2)画出下图中A 点处的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常用h 表示,读图完成(在横线上填> < =)。

A 点的太阳高度:h 0B 点的太阳高度:h 0C 点的太阳高度:h 0D 点的太阳高度:h 0 总结规律:昼半球(白昼) h 0 夜半球(黑夜) h 0 晨昏线(日出日落) h 02.正午太阳高度角某地地方时 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一)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1.读教材P22图1-16、图1-17、图1-18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图,完成。

地面AA总结规律:由 所在的纬线向________递减;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越远越____。

(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根据下图提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完成表格。

地点 位置 达到最大值时间达到最小值时间A 北回归线以北B 北回归线C 赤道与 北回归线之间D 赤道与 南回归线之间 E南回归线以南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节气 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春秋分 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夏至日 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冬至日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H=90°-∣所在地纬度+或-直射点纬度∣。

当所在地与直射点同为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时,用-号,当所在地与直射点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时,用+号。

简单记为:H=90°—两地纬度差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举例1、确定经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纬度相差1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差1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太阳高度角导学案

太阳高度角导学案

2012—2013年度高一地理导学案编制人:陈林 审核人: 张祖丽 编号:8 使用时间:2013.3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小组: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章节地球与地图 总课时 10课时 第 8课时 课题 太阳高度角 课型 新课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通读教材,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的的应用案例。

情感目标 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学习 重点 1.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通过绘图分析,能说明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

学习 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

学法指导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教 学 过 程任务一 预习导学一、回顾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1、地球公转的方向及节气在图1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地球自转的方向。

公转轨道上A 、B 、C 、D 位置的节气为:A 、B 、C 、D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在进行回归运动,在图2中标出节气和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二、太阳高度角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之间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 。

2.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读图3昼半球的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分析:(1)昼半球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其太阳高度为 度。

(2)昼半球的外缘是一个圆,即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线,其太阳高度为 度。

(3)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1、概念: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请在图4中标出正午太阳高度(用H 表示) 补充订正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一般规律是: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3、根据图5填空。

⑴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向递减。

⑵.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⑶.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⑷.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及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冬至日达全年最值。

正午太阳高度角导学案1

正午太阳高度角导学案1

年级高一科目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课题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主备人武慧芳审核人卢社花学习目标:理解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区别。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理解某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和某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知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重点,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案1.结合教材23页,对比分析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区别。

2.结合教材24页活动,归纳求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通用公式。

3.你感受过我们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吗?试着想想?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案1. 同一天,纬度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析归纳某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3.分析归纳某一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4.四季是怎么形成的?五带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划分?5.以我市为例,总结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的关系。

应用拓展:1.探讨房地产开发中南北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画出图再分析)2.热水器的安装角度?课后训练案1.如图3—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26′N),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2.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1999年广东卷)()A.Htan(90°-38°)B.Htan(90°-38°-23.5°)C.Hcot(90°-38°)D.Hcot(90°-38°-23.5°)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如图3—6,在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用测角器测当地的地理纬度,此时学生手表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a的地理位置坐标为()A.21°E,36°34′SB.25°E,53°26′NC.21°E,53°26′SD.25°E,36°34′N4.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3—7),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正午太阳高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学会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4.理解楼间距选择、太阳能热水器角度调整的原理。

【知识整理】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并非正午太阳高度),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2.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度(也是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H =90°-纬度间隔(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同减异加)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2)公式法:H =90°-|φ±δ|,φ为当地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冬半年取负。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见图
甲,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 为:L =hcotH 。

2.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地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
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 =90°(如图乙)。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午太阳高度是( )
A .一定大于0
B .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
C .一定是90
D .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
A .地方时相同
B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 .获得太阳辐射相同
D .日出、日落区时相同
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 .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
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 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
4.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中,一年内白昼最长和最短时间相差最大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9~10题5.图中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分别是()
A.b、d B.a、c
C.d、c D.a、b
6.图中四个地点按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b-c-d-a B.a-d-c-b C.a-b-d-c D.c-d-b-a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7~8题。

7.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8.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 ③②① D.③①②
二、综合题
1、读“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图”回答:
(1)该图为月日太阳高度分布图,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此日,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南回归线°,北回归线°。

2、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效果最佳。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
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
架改造成活动形式。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
地面的夹角为________。

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2)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