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种类及使用
呼吸机参数

经口插管比经鼻插管容易进行,在大部分急救中,都采用经口方式,经鼻插管不通过咽后三角区,不刺激吞咽反射,患者易于耐受,插管时间保持较长。
3.气管切开
适应症:
◎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
◎已行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的患者;
◎解剖死腔占潮气量比例较大的患者,如单侧肺。
(二)通气方式的选择
本文着重讲述常用通气模式,对一些新的通气模式仅作一般介绍。
◎吸气相关气方式
1.控制通气(controlledmedchanicalventilation,CMV)
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
(1)容积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ventilation,VCV)
(3)对心包腔的挤压 类似心包填塞,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严重时使冠脉受压,心肌供血减少,心功能受损。
(4)左心室(LV)和右心室(RV)的相互作用 正压通气时,由于RV顺应性的变化较LV大,当心包腔压力增加时,RV容积缩小较LV显著,但这种变化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如何,取决于双室的收缩能力。此外,正压通气使RV舒张末容积降低,LV顺应性增加,但LV舒张末容积的变化取决于肺静脉血流量和压力。在自主呼吸存在时,则发生与上述相反的变化。
1.依工作动力不同:手动、气动(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电动(以电为动力)。
2.仍吸-呼切换方式不同:定压(压力切换)、定容(容量切换)、定时(时间切换)。
3.依调控方式不同:简单、微电脑控制。
正压通气的生理学效应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对呼吸肌的影响
机械通气一方面全部或部分替代呼吸肌做功,使呼吸肌得以放松、休息;另一方面通过纠正低氧和CO2潴留,使呼吸肌做功环境得以改善。但长期应用呼吸机会使呼吸肌出现废用性萎缩,功能降低,甚至产生呼吸机依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临床上可根据病情的好转,给予适当的呼吸负荷。
呼吸机的相关资料

呼吸机的相关资料1. 呼吸机简介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通过提供正压气流,帮助患者的肺部充分膨胀,从而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呼吸机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衰竭、哮喘、肺炎等。
2.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呼吸机通过以下几个主要部件实现其工作:气源系统呼吸机的气源系统通常包括气缸、气瓶、气泵等设备。
这些设备用于提供压缩氧气或空气作为患者的呼气和吸气源。
控制系统呼吸机的控制系统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用于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并相应地调整气流和压力。
呼吸回路呼吸回路是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连接管道,将气流传递给患者的呼吸道。
它通常包括呼气阀、吸气阀、面罩或气管插管等。
压力调节呼吸机的压力调节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正压气流,并在呼吸的不同阶段调整气流的压力。
3. 呼吸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领域,呼吸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分类•体外呼吸机:用于临床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提供辅助呼吸或完全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高频振荡呼吸机:用于治疗新生儿和婴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通过高频振荡的方式促进肺内气体交换。
•水封呼吸机:用于治疗胸腔和肺部的创伤,通过水封负压的方式增加胸腔内的负压,帮助恢复肺部功能。
3.2 呼吸机的工作模式分类•定时压力控制模式:呼吸机按照预设的时间和压力参数进行工作,适用于需要定时辅助呼吸的患者。
•呼气末正压模式:呼吸机在吸气结束后,在呼气阶段提供一定的正压气流,以维持气道的通畅。
•动态气道压力释放模式:根据患者的呼吸模式和需要,呼吸机在呼气时释放一定的气流,以降低气道压力。
4. 呼吸机的风险与注意事项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设备,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使用呼吸机时应注意的事项:•使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操作培训,确保正确设置和使用呼吸机。
•定期检查和维护呼吸机的各个部件,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呼吸机基础完整课件

预防并发症
长期使用呼吸机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 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管黏膜 损伤等,应注意预防。
04
呼吸机的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清洁
每天清洁呼吸机外部,保持机器 整洁,避免灰尘和污垢的积累。
消毒
定期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消毒, 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检查
每天检查呼吸机的各项功能是否 正常,如电源、指示灯、气路连
正确佩戴
保持清洁
调整参数 定期检查
07
呼吸机的应用范围与前景
应用范围
医院:用于治疗各 种呼吸系统疾病, 如COPD、哮喘、 肺炎等。
运动医学:用于运 动员训练和比赛时 的呼吸支持。
呼吸机的应用范围 包括
家庭:适用于家庭 疗养和康复,如老 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灾难救援:在灾难 发生时,呼吸机可 用于救治受困人员。
呼吸机基础完整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呼吸机概述 •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 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 呼吸机的维护与保养 • 呼吸机的清洁与消毒 • 呼吸机的选购与使用 • 呼吸机的应用范围与前景
01
呼吸机概述
呼吸机的发展史
01
02
第一代呼吸机
第二代呼吸机
03 第三代呼吸机
呼吸机的种 类ຫໍສະໝຸດ 定容型呼吸机清洁和消毒时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在进行清洁和消毒时,应注意不要损坏呼吸机的部件和电路,以免影响呼吸机的正 常使用。
06
呼吸机的选购与使用
选购注意事项
确定需求 选择正规渠道 考虑性能特点 价格与售后服务
使用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
01
空气质量
呼吸机的参数调节ppt课件

案例二
要点一
总结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要较高的吸氧浓度和呼吸频率 ,以及适当的呼气末正压来改善氧合和通气。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机参数调节应优先考虑改 善氧合和通气。吸氧浓度(FiO2)应适当提高以纠正低氧 血症,同时呼吸频率(RR)也应适当增加以辅助患者呼吸 。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应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 肺顺应性进行调整,以保持适当的呼气时间。此外,潮气 量(Vt)和吸气时间(Ti)等参数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进行适当调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结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呼吸机参数调节的又一重要应用场景,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可以改善患者的 氧合状态,降低死亡率。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需要 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通过调节呼吸机的参数,如潮气量、吸氧浓度、呼气末正压等,可以改善 患者的氧合状态,降低死亡率。
现代阶段
现代呼吸机具备更多的功 能和智能化技术,能够更 好地监测和调整患者的呼 吸状态。
02
呼吸机参数调节基础
呼吸频率
总结词
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呼吸机参数调节中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呼吸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生理需求进行设置。对于成人,正常 的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钟,而对于儿童和新生儿,呼吸频率可能较高,需要 适当调整。
呼吸机的作用
呼吸机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 呼吸困难或呼吸肌肉无力等症状 ,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体征,提高 生存率。
呼吸机的种类与特点
有创呼吸机
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 式直接连接患者呼吸道,适用 于需要长期呼吸支持的患者。
呼吸机基本知识与简单护理

呼吸机基本知识与简单护理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急诊室、康复科、家庭护理等场所,用于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基本知识和简单护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呼吸机。
一、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呼吸机主要通过正压通气的方式,将氧气和空气送入患者的呼吸道,增加肺泡内气体的压力,促进气体交换。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呼吸机可分为以下几类:1.控制通气模式:呼吸机通过设定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自动完成通气过程。
2.辅助通气模式:呼吸机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自动传递呼吸支持,增加潮气量或呼气末正压。
3.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机在整个呼吸周期中提供持续性气道正压,保持患者的通气道通畅。
4.双通道模式:呼吸机分别控制患者的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在确保通气量的同时,减少呼吸肌疲劳和二氧化碳潴留。
二、呼吸机的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确保通气量和气道压力的有效控制。
2.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呼吸机应具备监测功能,如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氧饱和度等,及时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
3.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运行状态:呼吸机的正常运行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管路、接头、面罩等部件,确保其完好无损。
4.遵从无菌操作原则:呼吸机的使用需要与患者的呼吸道直接接触,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注意氧气浓度的控制:对于需要补充氧气的患者,要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氧气浓度,避免过量或不足。
三、呼吸机的简单护理方法1.日常清洁呼吸机的外壳和面罩:用温水和无菌肥皂清洗呼吸机的外壳和面罩,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积聚灰尘和细菌。
2.定期更换呼吸机的滤网:根据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定期更换呼吸机的滤网,保持呼吸机通风畅通,防止细菌滋生。
4.对于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调整通气模式和参数,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呼吸内科设备一览表

呼吸内科设备一览表1.呼吸机简介呼吸机(Ventilator)是一种可有效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消耗,节约心脏储备的医疗器械。
可以为生理上无法呼吸或呼吸不足的患者提供呼吸,进行机械通气。
呼吸机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
现代呼吸机由计算机控制,但也可以使用简单的手动气囊阀面罩(Bag valve mask)对患者进行呼吸。
呼吸机主要用于重症医学,家庭护理和急诊医学(作为独立设备)以及麻醉学(作为麻醉机的组成部分)。
2.呼吸机原理呼吸机通过建立压力差实现强制人工呼吸。
人类的吸气的过程是呼吸肌收缩使得胸廓容积扩大,形成负压引起肺泡膨胀,从外界吸入空气,呼气过程则是呼吸肌放松,引起肺泡弹性收缩,使得肺内压力增大,向外呼出气体。
由此可知,由于人类肺泡的膨胀和收缩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形成了呼吸功能。
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用机械的办法建立这一压力差从而实现强制的人工呼吸过程,示意图如图:图中“1”为呼气单向阀(橡皮瓣膜) ,“2”为空气进入单向阀,“3”为吸气单向阀。
呼吸机控制患者的吸气过程是:风箱压缩→风箱内气压增大→单向阀“1”关闭(橡皮瓣膜向外鼓起) →单向阀“2”关闭→单向阀“3”打开→吸气通道打开→空气经面罩进入患者呼吸道到达肺部;呼气过程是:风箱伸展→风箱内气压减小→橡皮瓣膜复位→单向阀“1”打开(呼气通道打开) →单向阀“3”关闭(吸气通道阻断) →肺部气体经呼吸道、面罩和阀门“1”向外排出气体;同时,单向阀“2”打开,空气进入风箱,为下一次吸气过程作好准备。
呼吸机就是如此往复循环工作,从而建立起人工模拟的肺脏呼吸功能。
而要实现这些模拟功能,必须有管路系统(包括:气路系统、驱动部件和监测传感器) 和电路系统(包括:控制电路、监测报警和驱动电路)。
无创呼吸机介绍

无创呼吸机与其他替代品的比较
药物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替代方案,但对于某些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药 物治疗效果有限,无创呼吸机可以作为补充或替代方案。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但无法解决呼吸肌疲劳的问题,无 创呼吸机则可以通过提供呼吸支持,缓解呼吸肌疲劳。
其他机械通气方式
其他机械通气方式如气管插管等,存在创伤和并发症风险,而无创 呼吸机则无需创伤性操作,安全性更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
无创呼吸机可以改善COP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肺功能, 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无创呼吸机可以辅助患者呼吸,减轻睡眠 时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
急性呼吸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可以 暂时替代或辅助患者的通气功能,缓解症 状。
如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无创 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
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调整参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 合理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如压力、流量和氧浓度等。
观察患者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 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 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调 整参数或停止使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应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 免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呕 吐物导致窒息。
便携化设计
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体积和重量,提高便携性, 便于患者外出携带。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6 无创呼吸机与其他呼吸机 的比较
有创呼吸机与无创呼吸机的比较
创伤性
有创呼吸机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方式,对呼吸道造 成一定创伤,而使用无创呼吸机则无需创伤性操作,更加 安全可靠。
呼吸机基本知识分析

呼吸机基本知识分析呼吸机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进行呼吸。
在医疗救治、手术、康复护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下面将对呼吸机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
呼吸机的基本构成:呼吸机主要由气源系统、通气系统、曲线系统、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五大部分构成。
其中气源系统提供空气或氧气源,通气系统将气源送达到患者呼吸系统,曲线系统显示呼吸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生理参数,控制系统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通气参数。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呼吸机通过负压和正压两种工作方式实现对患者呼吸的辅助或代替。
负压呼吸机通过在患者胸部或胸腔施加负压,使得患者胸腔膨胀,达到吸气的目的。
正压呼吸机则通过压力调整和气体输送,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实现通气的目的。
呼吸机的分类:根据使用场景和功能,呼吸机可以分为传统型呼吸机和新型呼吸机。
传统型呼吸机包括压力型呼吸机、体积型呼吸机和时间型呼吸机,它们主要通过调整气压、气体潮气量和通气时间实现呼吸支持。
新型呼吸机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如双水平呼吸机、自适应压力调控呼吸机和智能呼吸机,具有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适用性。
呼吸机的应用:呼吸机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环节。
在急诊救护中,呼吸机可以提供呼吸支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重症监护和手术中,呼吸机可以代替患者进行呼吸,保持术中稳定的氧气供应。
在康复护理中,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促进康复。
呼吸机的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护,不能盲目使用。
使用呼吸机时需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气道的通畅程度、支气管分泌物的清除等。
同时,还要注意呼吸机本身的安全性和维护保养,包括每日的清洁消毒、故障随时报修等。
呼吸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呼吸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未来呼吸机将更加智能化、便携化和个性化。
例如,智能呼吸机将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特点和需求,自动调整通气参数,提供更舒适和高效的呼吸支持。
另外,便携式呼吸机的出现将使得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家庭康复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种基本模式通过不同的控制呼吸频率设置产生 13种可能的通气类型
From MacIntyre NR. Principle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Broaddus VC, editor. Murray and Nadel’s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6th edition. New York: Elsevier; 2016. p. 1762;
通气参数调节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动态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动态调整参数
呼吸机工作---吸气何时开始
呼吸机工作---吸气如何进行(定容通气)
Hale Waihona Puke 呼吸机工作---吸气如何进行(定压通气)
■ 机械通气的目的 ■ 通气模式选择及参数调节 ■ 机械通气在术后患者的应用情况 ■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 机械通气的撤离
分类 1.“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 ①定容型通气 ②定压型通气 2.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 ①控制通气(ControlledVentilation,CV) ②辅助通气(AssistedVentilation,AV)
呼吸机呼吸输送5种基本类型
---MacIntyre NR. 机械通气原理. New York: Elsevier; 2016. p1762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镇静剂和肌松剂应用的并发症 1、引起血管扩张和心排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心 率加快 2、抑制了咳嗽反射---分泌物易发生潴留而导致肺 不张和肺部感染 3、部分肌松剂可引起组胺释放---诱发或加重支气 管哮喘
■ 机械通气的目的 ■ 通气模式选择及参数调节 ■ 机械通气在术后患者的应用情况 ■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 机械通气的撤离
通气参数调节
1、潮气量:6ml/kg理想体重。 2、呼吸频率:通常设定在8-12次/分。 3、吸气流速:一般在40-100L/min,过低的吸气流速影响患 者的舒适度,出现人-机对抗。 4、吸呼比:正常吸呼比为1:1.5-2。 5、触发灵敏度:压力触发-0.5~1.5cmH2O、流速触发
1~3L/分 6、PEEP:低水平的PEEP 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
机械通气在术后患者的应用情况
■ ASA分级I-II级的患者 ■ ASA分级III级及以上的患者 ■ 急诊手术患者
影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的因素
■ 术前因素 1、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态 2、术前肺功能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4、肥胖患者
影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的因素
■ 术中因素 1、手术部位 2、术中液体平衡 3、麻醉药物应用
肺炎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没有发现有害的效应。认为常规使 用3~5cmH2O PEEP是合理的。。 7、吸氧浓度:高浓度吸氧有肺毒性,尽量控制吸氧浓度在60% 以下,并随着患者氧合的改善及时下调吸氧浓度,使用最低的 吸氧浓度维持氧分压在70mmHg 左右或者血氧饱和度大于 92%。
动态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动态调整参数
目的
■ 临床目的 1、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2、纠正低氧血症 3、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 4、防止肺不张。 5、为安全使用镇静和肌松剂提供通气保障 6、稳定胸壁
■ 机械通气的目的 ■ 通气模式选择及参数调节 ■ 机械通气在术后患者的应用情况 ■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 机械通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 机械通气的目的 ■ 通气模式选择及参数调节 ■ 机械通气在术后患者的应用情况 ■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 机械通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1.导管易位 2.气道损伤 3.人工气道梗阻 4.气道出血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正压通气的并发症 1、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 气压伤 ■ 容积伤 ■ 萎陷伤 ■ 生物伤 2、呼吸机相关肺炎 3、氧中毒 4、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 5、机械通气对肺外器官功能的影响
机械通气的撤离
■ 导致上机的病因好转后,应尽快开始撤机。 ■ 延迟---增加并发症和费用。 ■ 过早---可导致撤机失败,增加再插管率和病死
率。
机械通气的撤离
■ 术后患者24小时不能脱离呼吸机的主要原因是呼 吸驱动力受到抑制和疼痛问题。
■ 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方案有可能缩短机械通气 的时间。
程序化撤机
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管理
提纲
■ 机械通气的目的 ■ 通气模式选择及参数调节 ■ 机械通气在术后患者的应用情况 ■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 机械通气的撤离
■ 机械通气的目的 ■ 通气模式选择及参数调节 ■ 机械通气在术后患者的应用情况 ■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 机械通气的撤离
目的
■ 生理作用 1、支持或影响肺气体交换 ■ 肺泡通气 ■ 肺泡氧合 2、增加肺容积 ■ 足够的呼气末肺膨胀以防治肺不张 ■ 恢复并维持足够的功能残气量(FRC) 3、减少呼吸功
小结
■ 机械通气是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 恰当的机械通气策略可以降低术后患者的肺部并
发症的发生 ■ 呼吸机的调节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 上机的病因纠正后应尽快撤机,延长机械通气时
间也会增加肺部并发症 ■ 对于机械通气24小时以上的应采用程序化撤机代
替经验性撤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