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员培训教材内容

信息安全员培训教材内容

信息安全员培训教材内容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培养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有必要制定一份全面系统的信息安全员培训教材。

本教材将涵盖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技术要点和实践应用,为培训学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一、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的定义和作用;信息安全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风险评估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形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三、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网络基础知识和原理;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技术。

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内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

五、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和配置;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技术;网络安全事件的响应和处置。

六、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加密技术和应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泄露防范和应对策略。

七、移动设备安全移动设备的威胁和风险;移动设备安全管理和控制;移动设备应用安全和数据保护。

八、社交媒体安全社交媒体的风险和威胁;社交媒体账号的安全管理;社交媒体隐私保护。

九、信息安全案例分析常见的信息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信息安全事件的应对和解决办法;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和宣传的重要性。

总结:信息安全员培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技术要点和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本教材,培训学员将能够全面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应对各种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加强人才培养和提高意识素质,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培训,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信息安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不同形式的信息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和理解,本教材将系统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能力。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1 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信息安全的含义和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并认识到信息安全的紧迫性。

1.2 信息安全的目标和原则阐述信息安全的目标,如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并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如最小权限原则、分层防御原则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与攻击方式2.1 病毒与恶意软件介绍常见的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软件,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和危害,帮助读者了解并避免恶意软件的感染。

2.2 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解释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的定义和原理,举例说明这些攻击方式的特点和常见手段,以便读者能够识别和避免遭受钓鱼和社交工程攻击。

2.3 数据泄露和信息窃取分析数据泄露和信息窃取的风险,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后果,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敏感信息。

第三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法律法规3.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详细解释信息安全相关的政策、流程和控制措施,以帮助读者认识和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3.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介绍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指导读者了解个人和组织在信息安全方面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并明确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信息安全意识和教育4.1 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强调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指导读者如何建立正确的信息安全观念,并提供相应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4.2 信息安全教育的实施探讨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定期培训、案例分享、模拟演练等,帮助读者有效提高信息安全保护的能力。

网络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目录

网络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目录

网络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目录以下列出了网络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的目录。

本教材旨在为企业员工提供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的培训,帮助员工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一、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1.2 员工在网络安全中的责任和作用二、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2.1 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2.1.1 病毒的种类和传播途径2.1.2 如何防范和应对病毒攻击2.2 垃圾邮件和网络钓鱼2.2.1 垃圾邮件的特征和危害2.2.2 网络钓鱼的原理和防范方法2.3 未经授权访问和黑客攻击2.3.1 常见黑客攻击类型2.3.2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与实践2.4 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2.4.1 敏感信息的保护与管理2.4.2 防止数据泄露的技术和策略三、密码安全和身份验证3.1 密码的重要性和密码安全的基本原则3.2 强密码的创建和管理3.3 多因素身份验证的应用和好处四、网络安全意识培养4.1 社交工程和社交媒体安全4.1.1 社交工程的手段和防范措施4.1.2 安全使用社交媒体的注意事项4.2 安全上网和使用公共Wi-Fi4.2.1 公共Wi-Fi的风险和安全连接方法4.2.2 网络购物和在线银行交易的安全技巧 4.3 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培养方法4.3.1 员工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评估4.3.2 推动企业网络安全文化的建立和践行五、移动设备安全5.1 移动设备的风险和威胁5.2 移动设备的安全设置和管理5.3 安全使用移动应用和应对移动设备丢失或盗窃六、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6.1 网络安全事件的分类和应急响应6.2 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划分6.3 安全事件的记录与分析七、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7.1 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概述7.2 企业网络安全规范和合规要求八、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8.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8.2 网络安全策略和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九、网络安全技术和工具9.1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9.2 安全漏洞扫描和补丁管理9.3 加密技术和数据保护工具总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教材的内容可以帮助员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资产。

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教材PPT68张课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教材PPT68张课件
上进行 提供端到端的保护
原始IP分组 IPSec保护的IP分组
IP
TCP
Payload
Protected
IP
IPSec TCP
Payload
隧道模式
在不安全信道上,保护整个IP分组 安全操作在网络设备上完成
安全网关、路由器、防火墙……
通信终端的IP地址
原始IP分组 IPSec保护的IP分组
Y
Y
数据源鉴别
Y
Y
重放攻击保
Y
Y
Y

数据机密性
Y
Y
流量机密性
Y
Y
IPSec协议的实现
OS集成
IPSec集成在操作系统内,作为IP 层的一部分
具有较高的效率 IPSec安全服务与IP层的功能紧密
集合在一块
嵌入到现有协议栈
IPSec作为插件嵌入到链路层和IP 层之间
较高的灵活性 效率受到影响
Header length
number
data
AH头的长度
下一个协议类型
安全参数索引SPI:标示与分组通信相关联的SA 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单调递增的序列号,
用来抵抗重放攻击 鉴别数据Authentication Data:包含进行数据
源鉴别的数据(MAC),又称为ICV(integrity check value)
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构成
物理安全性
设备的物理安全:防火、防盗、防破坏等
通信网络安全性
防止入侵和信息泄露
系统安全性
计算机系统不被入侵和破坏
用户访问安全性
通过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阻止资源被非法用户访问
数据安全性
数据的完整、可用

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教材

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教材

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教材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概念 (4)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1.1.1 个人信息安全 (4)1.1.2 企业信息安全 (4)1.1.3 国家信息安全 (4)1.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4)1.2.1 恶意软件 (4)1.2.2 网络钓鱼 (4)1.2.3 社交工程 (4)1.2.4 DDoS攻击 (4)1.2.5 数据泄露 (5)1.3 安全策略与防护措施 (5)1.3.1 安全策略 (5)1.3.2 防护措施 (5)第2章密码学基础 (5)2.1 密码学概述 (5)2.2 对称加密算法 (5)2.3 非对称加密算法 (6)2.4 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 (6)第3章网络设备与系统安全 (6)3.1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 (6)3.1.1 基本安全配置原则 (6)3.1.2 路由器安全配置 (7)3.1.3 交换机安全配置 (7)3.1.4 无线设备安全配置 (7)3.2 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 (7)3.2.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7)3.2.2 常见操作系统安全漏洞 (7)3.2.3 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 (7)3.2.4 主机安全防护 (7)3.3 网络安全设备介绍 (7)3.3.1 防火墙 (7)3.3.2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 (7)3.3.3 虚拟专用网络(VPN) (8)3.3.4 安全审计设备 (8)第4章网络攻防技术 (8)4.1 扫描与探测技术 (8)4.1.1 基本概念 (8)4.1.2 常用扫描技术 (8)4.1.3 常用探测工具 (8)4.2 漏洞分析与利用 (8)4.2.2 漏洞挖掘技术 (8)4.2.3 常用漏洞利用工具 (9)4.3 防御策略与应对措施 (9)4.3.1 防御策略 (9)4.3.2 应对措施 (9)第5章恶意代码与病毒防护 (9)5.1 恶意代码概述 (9)5.1.1 恶意代码的定义 (9)5.1.2 恶意代码的类型及特点 (10)5.2 病毒防护技术 (10)5.2.1 病毒防护原理 (10)5.2.2 常见病毒防护技术 (10)5.3 勒索软件防护策略 (10)5.3.1 勒索软件概述 (10)5.3.2 勒索软件防护策略 (11)第6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6.1 防火墙原理与配置 (11)6.1.1 防火墙概述 (11)6.1.2 防火墙工作原理 (11)6.1.3 防火墙配置 (11)6.2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与应用 (12)6.2.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12)6.2.2 入侵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12)6.2.3 入侵检测系统应用 (12)6.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 (12)6.3.1 联动原理 (12)6.3.2 联动配置 (12)第7章虚拟专用网络(VPN) (13)7.1 VPN技术概述 (13)7.1.1 VPN的定义与功能 (13)7.1.2 VPN的分类 (13)7.1.3 VPN的典型应用场景 (13)7.2 VPN加密协议 (13)7.2.1 加密技术在VPN中的应用 (13)7.2.2 常见VPN加密协议 (13)7.2.3 加密协议的选择与配置 (13)7.3 VPN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13)7.3.1 VPN设备选型与部署 (13)7.3.2 VPN设备配置基本步骤 (14)7.3.3 VPN设备管理 (14)7.3.4 VPN设备故障排除 (14)第8章无线网络安全 (14)8.1 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14)8.1.2 威胁类型 (14)8.1.3 安全挑战 (14)8.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15)8.2.1 WEP (15)8.2.2 WPA (15)8.2.3 WPA2 (15)8.2.4 WPA3 (15)8.3 无线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5)8.3.1 加强无线接入点安全 (15)8.3.2 强化密码策略 (16)8.3.3 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 (16)8.3.4 安全监控与审计 (16)第9章应用层安全 (16)9.1 Web安全防护 (16)9.1.1 概述 (16)9.1.2 Web攻击手段 (16)9.1.3 Web防护策略 (16)9.1.4 Web应用防火墙 (16)9.1.5 与SSL/TLS (17)9.2 数据库安全 (17)9.2.1 数据库安全概述 (17)9.2.2 数据库访问控制 (17)9.2.3 数据库加密技术 (17)9.2.4 数据库防火墙 (17)9.2.5 数据库安全运维 (17)9.3 邮件安全与防护 (17)9.3.1 邮件安全概述 (17)9.3.2 邮件加密技术 (17)9.3.3 邮件认证与签名 (17)9.3.4 邮件过滤与防护 (17)9.3.5 邮件服务器安全配置 (17)第10章安全审计与应急预案 (17)10.1 安全审计概述 (17)10.1.1 安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 (17)10.1.2 安全审计的分类与标准 (18)10.1.3 安全审计的实施步骤 (18)10.2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8)10.2.1 安全事件概述 (18)10.2.2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18)10.2.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团队建设 (18)10.3 安全预案制定与演练 (18)10.3.1 安全预案概述 (18)10.3.2 安全预案的编制方法 (18)10.3.3 安全预案的演练与评估 (18)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概念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作为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目录

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目录

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目录一、信息安全概述A. 什么是信息安全B.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C.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攻击方式二、基础概念与原理A. 密码学基础知识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2. 散列函数与数字签名B. 认证与访问控制1. 身份认证的方法与技术2. 访问控制的原理与实现C. 安全协议与安全体系1. TLS和SSL协议2. 安全体系的建立与管理三、网络安全A.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B.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C. 网络攻击与防范措施1. DDoS攻击与反射型攻击2. XSS攻击与SQL注入攻击四、应用安全A. Web应用安全1. 常见Web攻击与漏洞2. Web安全的防护与修复B. 移动应用安全1. 移动应用常见威胁与攻击方式2. 移动应用的安全开发与测试五、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A. 数据加密与数据脱敏技术B.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C. 隐私保护方法与隐私法规六、物理安全与社会工程学A. 物理安全的概念与措施B. 社会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与防范方法C. 网络社会工程学与网络钓鱼攻击七、安全运维与响应A. 安全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估B. 安全事件响应与应急处置C. 安全运维与漏洞管理八、安全监控与合规性A. 安全事件监控与溯源调查B. 合规性要求与法规遵循九、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A. 信息安全意识与培训的重要性B. 安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A. 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B. 信息安全政策与流程C. 组织内部安全文化的建立与培养十一、实践案例与演练A. 安全事件案例分析B. 安全演练的目的与过程以上是信息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的目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

在实践案例和演练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了解实际运用的情况。

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领域之一,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安全培训教材

信息安全培训教材

信息安全培训教材一、引言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个人隐私和企业数据的安全,信息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教材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威胁和防范措施,旨在提高读者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信息安全概述1. 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指的是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篡改等恶意活动的影响。

它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数据库管理等多个方面。

2.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的破坏或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曝光、财产损失、商业机密泄露等风险。

信息安全保护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三、信息安全威胁1.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它们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计算机系统,并窃取用户信息或造成数据损坏。

2.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来骗取用户敏感信息的技术手段。

用户需要警惕钓鱼网站和钓鱼邮件,避免被诱导泄露个人信息。

3.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到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

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是防范数据泄露的重要措施。

四、信息安全防护1. 强密码的使用使用强密码是防止账户被盗用的基本步骤。

强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需要定期更换。

2. 安全浏览习惯避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

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工具可以提高浏览器的安全性。

3. 网络意识教育加强对员工和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常见的网络威胁和防范措施,提高防范能力。

五、信息安全管理1. 访问控制建立用户访问控制机制,明确每个用户的访问权限,合理划分权限范围,避免敏感信息被非授权人员访问。

2.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测试备份的可恢复性,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无法恢复。

3. 安全审核与监控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定期检查系统漏洞和异常行为。

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教材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教材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教材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和数字化世界。

然而,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

恶意黑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威胁对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技术成为了任何一个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教材旨在为读者提供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

通过学习本教材,读者将深入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工具,并能够应对常见的安全威胁和攻击。

二、信息安全概述2.1 信息安全的定义• 2.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1.2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2.2 信息安全的目标• 2.2.1 机密性• 2.2.2 完整性• 2.2.3 可用性• 2.2.4 授权性• 2.2.5 不可抵赖性2.3 信息安全的威胁• 2.3.1 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2.3.2 常见的安全威胁类型• 2.3.3 安全威胁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三、密码学基础3.1 对称加密算法• 3.1.1 基本原理• 3.1.2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3.2 公钥加密算法• 3.2.1 基本原理• 3.2.2 常见的公钥加密算法3.3 散列函数和消息认证码• 3.3.1 散列函数的定义和应用• 3.3.2 消息认证码的定义和应用3.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3.4.1 数字证书的作用和结构• 3.4.2 数字签名的原理和应用四、网络安全技术4.1 防火墙技术• 4.1.1 防火墙的原理和分类• 4.1.2 防火墙的部署和配置4.2 入侵检测和预防• 4.2.1 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分类• 4.2.2 入侵预防系统的原理和应用4.3 虚拟专用网络(VPN)• 4.3.1 VPN的概念和原理• 4.3.2 VPN的部署和使用4.4 基于身份的访问控制• 4.4.1 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4.4.2 基于身份的访问控制的原理和应用五、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5.1 安全策略和安全政策• 5.1.1 安全策略的定义和制定• 5.1.2 安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5.2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5.2.1 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5.2.2 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实践5.3 事件响应和应急处理• 5.3.1 事件响应的步骤和流程• 5.3.2 应急处理的策略和实施六、信息安全法律和伦理6.1 信息安全法律和法规• 6.1.1 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简介• 6.1.2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6.2 伦理和道德问题• 6.2.1 信息安全伦理的基本原则• 6.2.2 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问题七、信息安全管理体系7.1 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7.1.1 ISO 27001的概念和特点•7.1.2 ISO 27001的实施和评审7.2 信息安全管理实践•7.2.1 安全培训和意识•7.2.2 安全规范和制度八、未来发展趋势8.1 云安全•8.1.1 云计算的安全挑战和解决方案•8.1.2 云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8.2 物联网安全•8.2.1 物联网安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8.2.2 物联网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九、结语本教材综合介绍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1
Kb1
m
A
E(m)
公开信道
D(E(m)) m B
Kb2
RSA的加解密过程
❖ 公钥体制用于数字签名时:
❖ 信源为了他人能够验证自己发送的消息确实 来自本人,他将自己的秘密(解密)密钥公 布,而将公开(加密)密钥严格保密。与别 人通信时,则用自己的加密密钥对消息加密 ──称为签名,将原消息与签名后的消息一起 发送.
❖ 现代密码学修正了密钥的对称性,1976 年,Diffie,Hellmann提出了公开密钥密 码体制(简称公钥体制),它的加密、 解密密钥是不同的,也是不能(在有效 的时间内)相互推导。所以,它可称为 双钥密码体制。它的产生,是密码学革 命性的发展,它一方面,为数据的保密 性、完整性、真实性提供了有效方便的 技术。另一方面,科学地解决了密码技 术的瓶颈──密钥的分配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 加密技术 ➢ 认证技术 ➢入侵检测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 加密技术 ➢ 认证技术 ➢入侵检测
加密技术
➢ 基本概念 ➢ 对称密码技术 ➢ 非对称密码技术
加密技术
•经典密码:古埃及人用以保密传递的消息; 单表置换密码,凯撒密码, 多表置换密码,Vigenere密码等等
•近代密码:DES数据加密标准,70年代Diffie,Hellman 的开创性工作——公钥体制的提出
则五元组(P,C,K,Ek,Dk)称为一个密码体制。
•基本要求:(1)对所有密钥,加、解密算法迅速有效, (2)体制的安全性不依赖于算法的保密, 只依赖于密钥的保密—Kerchohoff原则。
❖ 经典的密码体制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 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简单相互推导, 也就是说:知道了加密密钥,也就知道 了解密密钥;知道了解密密钥,也就知 道了加密密钥。所以,加、解密密钥必 须同时保密。这种密码体制称为对称 (也称单钥)密码体制。最典型的是 DES数据加密标准,应该说数据加密标 准DES是单钥体制的最成功的例子。
根据密码分析者掌握明、 密文的程度密码分析可分类为:
1、唯密文攻击:仅根据密文进行的密码攻击; 2、已知明文攻击:根据一些相应的明、密文 对进行的密码攻击。 3、选择明文攻击:可以选择一些明文,并获 取相应的密文,这是密码分析者最理想的情形。 例如,在公钥体制中。
加密技术
➢ 基本概念 ➢ 对称密码技术 ➢ 非对称密码技术leman提出的,称为RSA公
钥体制,其安全性是基于整数的因子分 解的困难性。RSA公钥体制已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其后,诸如基于背包问题的 Merkle-Hellman背包公钥体制,基于有 限域上离散对数问题的EIGamal公钥体
制,基于椭圆曲线的密码体制等等公钥
❖ 对方收到消息后,为了确定信源的真实性, 用对方的解密密钥解密签名消息──称为(签 名)验证,如果解密后的消息与原消息一致, 则说明信源是真实的,可以接受,否则,拒 绝接受。
密码分析
•方法分类:穷举法、统计法、系统分析法 穷举法——对可能的密钥或明文的穷举; 统计法——根据明文、密文、密钥的统计
•密码应用:电子数据,军事目的,经济目的。 •应用形式:数据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 •主要内容:数据加密,密码分析,数字签名,信息
鉴别,零泄密认证,秘密共享等等。 •信息攻击:主动攻击——对数据的恶意删除、篡改等
被动攻击——从信道上截取、偷窃、拷贝 信息。
无意攻击——错误操作、机器故障等。
密码体制
❖ DES密码体制:它是应用56位密钥,加密64比特明文分组的分组秘钥 密码体制
❖ DES加密算法: (一)初始置换:x0=L0R0=IP(x); (二)16次迭代:xi-1=Li-1Ri-1, Li=Ri,Ri=Li f(Ri-1,ki) i=1,2,…,16; (三)逆置换:x16=L16R16,y=IP-1(x16)。
体制不断出现,使密码学得到了蓬勃的 发展,
❖ 公钥体制用于数据加密时:
❖ 用户将自己的公开(加密)密钥登记在一 个公开密钥库或实时公开,秘密密钥则被 严格保密。信源为了向信宿发送信息,去 公开密钥库查找对方的公开密钥,或临时 向对方索取公钥,将要发送的信息用这个 公钥加密后在公开信道上发送给对方,对 方收到信息(密文)后,则用自己的秘密 (解密)密钥解密密文,从而,读取信息。 可见,这里省去了从秘密信道传递密钥的 过程。这是公钥体制的一大优点。
序列密码
➢ 通过有限状态机产生性能优良的伪
随机序列,使用该序列逐比特加密信 息流得到密文序列
➢ 产生伪随机序列:反馈移位寄存器
,前馈序列,钟控序列,组合网络, 混沌理论……
分组密码
➢ 将明文分成固定长度的组(块) ➢DES ➢IDEA ➢AES
分组密码
➢DES ➢IDEA ➢AES
❖ 1973.5.15: 美国国家标准局(NSA)公开征求密码体制的联邦注册;
特性达到破译密码的方法; 系统分析法——根据掌握的明文、密文的
有关信息,应用加、解密算法求解密钥、明文 的方法。
•计算安全性:
•理论上,除一文一密外,没有绝对安全的密 码体制,通常,称一个密码体制是安全的是 指计算上安全的,
•即:密码分析者为了破译密码,穷尽其时间、 存储资源仍不可得,或破译所耗资材已超出 因破译而获得的获益。
•基本术语:信源——消息的发送处 信宿——消息的目的地 明文——没有加密的消息 密文——加密后的消息 信道——传递消息的通道
•通信模型:经典的通信模型如图所示:
•密码体制:可能的明文集合P——称为明文空间 可能的密文集合C——称为密文空间 可能的密钥集合K——称为密钥空间 一组加密变换: 一组解密变换: 满足:
❖ 1975.3.17:DES首次在《联邦记事》公开,它由IBM开发,它是 LUCIFER的改进;
❖ 1977.2.15:DES被采用作为非国家机关使用的数据加密标准,此后, 大约每五年对DES进行依次审查,1992年是最后一次审查,美国政府 已声明,1998年后对DES不再审查了;
❖ 1977.2.15:《联邦信息处理》标准版46(FIPS PUB46)给出了 DES的完整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