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阅读题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科普文阅读练习

四年级语文科普文阅读练习

四年级语文科普文阅读练习一、什么是科普文科普文,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普及文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介绍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帮助人们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参与科学。

二、科普文的特点1.科学性:科普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符合科学原理和事实2.通俗性:科普文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专业术语,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趣味性:科普文要生动有趣,吸引者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

4.知识性:科普文要传递科学知识,帮助读者了解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5.实用性:科普文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科普文阅读方法1.快速浏览:首先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图片、图表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重点阅读:针对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并做好笔记。

3.联系实际:将文章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其应用价值。

4.拓展阅读:可以阅读与文章相关的其他科普文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四、四年级科普文阅读练题1. 阅读理解例题:《奇妙的植物世界》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木材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到微不足道的苔藓,无不展现着生命的奇迹。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等条件。

阳光为植物提供能量,水分和空气为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为植物提供支撑。

植物通过光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植物的种类繁多,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乔木是指高大的树木,如松树、柏树、杨树等灌木是指较矮的树木,如玫瑰、月季、杜鹃花等;草本植物是指没有木质茎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植物的形态各异,有高有矮,有粗有细,有直有弯,有有黄,有红有紫。

它们的花朵、果实、叶子也各具特色,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阅读完文章,请回答以下问题:(1)植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2)植物的生长需要哪条件?(3)植物通过什么方式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氧气?(4)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分别指什么?(5)植物的形态有哪些特点?2. 知识拓展例题:(1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2)你了解植物的哪些生长特点?(3)你知道哪些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4)你对植物世界有哪些疑问?3. 科学探究例题:(1)设计一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学科普类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普类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普类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动物园里有一只小猴子,它最喜欢吃什么水果?A. 西瓜B. 香蕉C. 苹果D. 橙子答案:B. 香蕉二、下面哪个不是哺乳动物?A. 狗B. 鱼C. 猫D. 小鸟答案:B. 鱼三、我们常说的“四大洋”是指哪四个洋?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B. 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北冰洋C. 北冰洋、南极洋、大西洋、印度洋D. 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答案: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四、我们常吃的五谷类食物是指哪五种?A. 米、面、黄豆、小麦、大豆B. 米、面、玉米、大豆、红豆C. 米、面、小麦、玉米、红豆D. 米、玉米、面、大豆、小麦答案:C. 米、面、小麦、玉米、红豆五、下面哪个不是太阳系中的行星?A. 地球B. 金星C. 月球D. 火星答案:C. 月球六、下面哪个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活字印刷术D. 指南针答案:B. 活字印刷术七、太阳是哪个星系的中心?A. 地球星系B. 天狼星系C. 阿尔法星系D. 太阳系答案:D. 太阳系八、下面哪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A. 龙卷风B. 地震C. 地壳运动D. 火山爆发答案:A. 龙卷风九、下面哪个是人体最大的器官?A. 大脑C. 肝脏D. 皮肤答案:D. 皮肤十、水的三态是指水的哪三种状态?A. 气体态、液体态、固体态B. 液体态、固体态、等离子态C. 火态、固体态、液体态D. 固体态、液体态、等离子态答案:A. 气体态、液体态、固体态十一、下面哪个是我们呼吸的主要器官?A. 肺B. 心脏C. 肝脏D. 胃答案:A. 肺十二、下面哪个是最小的星球?B. 地球C. 木星D. 金星答案:A. 水星十三、宇宙中最大的恒星是下面哪个?A. 太阳B. 南极星C. 北斗七星D. 天狼星答案:A. 太阳十四、下面哪个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A. 珠穆朗玛峰B. 富士山C. 黄山D. 长白山答案:A. 珠穆朗玛峰十五、植物通过什么进行光合作用?A. 光B. 水C. 空气D. 食物答案:A. 光以上是小学科普类阅读试题及答案,希望你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27】科普文阅读(含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27】科普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二十七科普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①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②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③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④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⑤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雷切尔·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着监视。

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只。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⑥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六年级科普阅读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科普阅读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科普阅读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一项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A. 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B. 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氧气C. 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D. 光合作用不需要水参与2. 下列哪一项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A. 乳酸发酵B. 三羧酸循环C. 糖酵解D. 氧化磷酸化3. 下列哪一项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所有上述4. 下列哪一项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A.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 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C. 哈迪-温伯格定律D. 所有上述5. 下列哪一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证据?A. 化石记录B. 形态比较C. 分子生物学证据D. 所有上述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

()2. 细胞呼吸是一种吸能反应。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4. 遗传学的基本定律是哈迪-温伯格定律。

()5. 生物进化是一种随机过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反应和______反应。

2. 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包括糖酵解、______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3.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______传递。

4. 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包括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______定律。

5. 生物进化的基本证据包括化石记录、形态比较和______生物学证据。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 简述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

3.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4. 简述遗传学的基本定律。

5. 简述生物进化的基本证据。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那么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如何变化?2. 如果一个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种的进化趋势会如何变化?3. 如果一个生物的化石记录显示它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生物的进化过程会如何变化?4. 如果一个生物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显示它与另一个生物有相似的基因序列,那么这两个生物的亲缘关系会如何变化?5. 如果一个生物的形态比较显示它与另一个生物有相似的形态特征,那么这两个生物的进化关系会如何变化?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

科普文阅读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开隧道的矿蜂——斑纹蜂[法]法布尔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红色的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塌的危险。

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

每个蜂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巢。

这个巢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

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巢里,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

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

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

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

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

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

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

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

可以看到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

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

一、科普阅读理解(含答案)

一、科普阅读理解(含答案)

蒸馏或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香味物质。
白酒的度数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某白酒每 100 毫升中乙醇含量为 40 毫升,这种酒的度数就是 40°。液体体积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规定在温度为 20℃ 时检测,也就是 20℃时,100mL 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mL)为该酒的度数。
荔枝品质变化的指标(还原糖含量越高,品质越好),每隔七天进行一次水果品质检测,实
验结果见图 1。
表 1 实验条件
组号
储藏温度
湿度
备注
1
-1.2℃
87%
荔枝的品种、大小、成熟度、数
2
3℃
87%
量以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图 1 还原糖含量变化 氧气的浓度也影响着水果的保鲜。在储存水果时为了抑制呼吸作用,一般要降低氧气 的浓度,当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小时,呼吸作用最弱,此时对应的氧气浓度适宜水果的储存。 如果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影响蔬菜水果的保鲜。
粮食酿造的白酒中含有醛类物质,而由乙醇(或甲醇)勾兑的假酒不含醛类物质。因此,
可以通过对醛类物质的检测来鉴别真假白酒。
下面是真假白酒的对比实验。
在 3 支洁净试管中,先分别加入 5mL 真酒,再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 40%的 NaOH 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真酒替换为假酒,重复上述实验。
-3-
值以后,去污力就不再随着洗衣粉质量的增加而增强,反而有减小的趋势。洗衣粉加过量, 不仅影响去污力,还会因溶液中碱性的增强而对衣物纤维有损伤。另外,大量洗衣粉附着在 衣服上,泡沫多,不易漂净,残留在衣物上的成分还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误区二:水温越高去污力越强 水温对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确实有影响,在温水中比冷水中好,温水可以使更多的洗衣粉 溶于水中,表面活性剂能发挥更大功效,从而达到洗涤去污的效果。但水温也不是越高越好, 温度太高,会破坏其中的一部分辅助清洁成分,反而影响去污效果。另外,高温还会使衣物 上的某些污物凝固于织物纤维之上,从而更难以洗净。经研究测定,洗衣粉清洗衣物时,水 温以 30℃至 60℃为宜。 在 1000g 清水中加入某品牌洗衣粉,其去污能力的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A. 6B. 8C. 16D. 18答案:C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钾C. 硫酸D. 氨水答案:C3. 铁在空气中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 氧气B. 水C. 氧气和水共同作用D. 温度答案:C二、填空题4.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中表示水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H2O5.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C + O2 → CO2三、简答题6.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7.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它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构成和代谢过程。

水还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四、计算题8.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O4,求其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氢)+ 32(硫)+ 4×16(氧)= 98。

五、实验题9.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答案:将一根燃烧的木条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燃烧更加旺盛,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六、论述题10. 论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处理和净化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化学还可以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高三语文科普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科普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科普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板块一科普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追踪逃亡者气喘吁吁的逃亡者自以为已经逃过了追踪,殊不知他留下了更多的线索,因为没有比身体更会背叛我们的了。

在这座城市里,假如有一个叫罗杰的在逃犯,所有的警察都在追捕他:是他犯下了命案,就像卡里格兰特在《西北偏北》里那样?还是他掌握了国家机密,一如威尔史密斯在《全民公敌》里扮演的角色?或者和《第九区》里的沙尔托科普雷一样,是名高危病患那样?这些都无所谓。

我们只知道,借助夜色的掩护,他在遍布全城的监视摄像头下消失了。

成功脱逃了?当然没有!因为人们的身体总是会出卖自己的主人。

首先是体温,它在红外线下是最容易被察觉的。

人类与所有的热血动物一样,永远靠燃烧能量来维持身体活动,持续散发出相当于100瓦灯泡那样的辐射。

再没有比使用特殊的望远镜或摄像头识别一个清晰浮现在稍冷背景前的热血两足动物更容易的事了。

这种侦测手段甚至在几十公里外都是有效的。

我们的身体也会经常留下一些气味。

为了帮助维持身体的热量平衡,我们有300万到400万条汗腺。

汗液包含水和盐,还有尿素和氨水。

汗液本身没有什么气味,但会由于寄生在皮肤上细菌的繁殖发出令人作呕的酸味。

汗水和成百上千个从腋下和腹股沟的特殊腺体集中散发出来的号称信息素的气味分子,可以组成每个人特殊的气味线索。

它可以影响到身边数米范围内的环境,并持续几个小时之久,足以让警犬大展身手。

当然,罗杰可以穿上石棉防护服来隐藏体温,喷洒廉价古龙水来掩盖自己的气味。

但是不呼吸对他而言实在太困难了。

尽管呼吸的声音就连本人也很难觉察,但还是可以被几十米外的监听装置捕捉到。

另外,罗杰一张嘴就会在空气里呼出不同气体的混合物。

其中自然包括从肺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来自胃的丙醇和数种碳氢化合物(乙烷、2甲基戊烷、异戊二烯等)。

在封闭空间中,这一混合气体能明白无误地指示有人存在。

即使气味还不足以出卖罗杰,他的心脏也会改变这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文阅读
(一)猫为什么要吃老鼠
科学家们几百年来却一直对一个问题困惑不解:猫为何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后会变成夜里的“瞎猫”几乎”?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

穆勒认为,一种叫”牛黄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

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如果体内长期缺乏牛黄酸,猫在夜间就会由”一目了然”变为”睁眼瞎”,最后丧失夜间活动能力。

但是,老鼠体内却有一种特殊物质,能自行合成牛黄酸。

所以,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黄酸不足,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夜视能力,正常的生存下去。

穆勒的研究成果一公布,立即引起了眼科医学家的兴趣。

原来,目前医学界对一种”顽固性夜盲”仍束手无策。

这种夜盲并非常见的由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因而至今不明白它的发病机制。

于是,医生们设想,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也缺少牛黄酸,因而他们尝试让这些病人食一些鼠肉.
经眼科生理检测发现,食用老鼠肉以后,病人眼睛中视网膜内的”视紫红质”的数量增多了,由此使“具有弱光感应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性能增强了,他们的夜视能力因此也增强了。

1、为“束手无策”的“策”选择一个义项。

()
①计谋,主意②古代的鞭子③同“册”
2、下面有两组词语,把能够搭配的用线连起来。

解开揭示消除
秘密隐患谜团
3、猫为什么要吃老鼠,你搞懂了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眼科医学家给“顽固性夜盲”的病人吃鼠肉的效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说法,与短文内容不符合的一句是()。

①牛黄酸能够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
②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老鼠体内有牛黄酸
③眼科医生已经证明老鼠肉可以治疗夜盲症
(二)大脑的秘密
①常常能听到“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样一些说法,这些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

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①迟钝.()②旺盛.()
2.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划出。

① ② ③ ④ ⑤
7.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注意答题时间,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