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型砷中毒培训课(地方病)
预防医学(地方性氟砷中毒)课件

羟基磷灰石
牙釉质微观
氟的生理作用
2)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动物实验)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 分解减慢,提高神经传导效果。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
对骨组织的影响
对牙齿的影响
抑制酶的活性
F-+Ca2+
双向性
CaF2 沉积 沉积
骨骼 软骨
骨膜 肌腱 韧带
血Ca2+
氟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岩石 地下水 空气 食物 煤炭 茶叶
二、氟的生理学 1.在人体内的代谢
环 境 氟 消化道 呼吸道 皮肤
血液 75%在血浆, 25%与血细胞结合
尿液 粪便 汗液
骨骼 牙齿
影响消化道氟吸收的因素
1.饮水氟的吸收率高于食物氟;
2.食物和饮水中的无机物,如铝、钙、
氟骨症
非骨相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氟斑牙( Dental Fluorosis )
牙釉质变化:
Ⅰ度(白垩型)--釉面光泽度改变
无自觉 症状
早期 透明度减弱或不透明,可见白色斑点 最常见 最突出 Ⅱ(着色型)釉面着色 浅黄、黄褐甚至褐色或黑色 Ⅲ(缺损型) 釉面缺损
氟斑牙
当地出生成长的 8 ~ 15 周岁儿童氟 斑牙患病率>30%。
饮水型病区,饮水含氟量
>1.0mg/L;
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燃煤污染
总摄氟量>3.5mg/d。
地方性氟病的流行病学
(五)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
全国有病区县1297个(不包括饮茶型病
区),占全国总县数的45.93%。有病区村 15万多个,病区村人口1.1亿。
地方病培训课件

实验室检测技术操作指南
了解地方病实验室检测的基本流程和 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试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范和防护措施,确 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学习如何正确操作实验室设备,确保 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习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提供科学的检测依据。
应急处置流程梳理和演练
掌握地方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了解应急处置 的基本流程。
发展的影响。
地方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02
详细阐述了地方病的地理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等流行病
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03
系统介绍了针对各类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策略,包括疫
苗接种、药物治疗、环境改善等多方面措施。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
1 2 3
知识收获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对地方病有了更全面 、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 能。
04
学习如何对现场调查结 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形 成科学的调查报告。
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范
01
02
03
04
掌握地方病样本采集的基本原 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
法和工具。
学习如何正确保存样本,确保 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了解样本运输的规范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包装材
料。
掌握样本交接的程序和注意事 项,确保样本的安全和可追溯
加强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 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地方病
防治知识纳入日常教育内容。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加大投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消除地方病发生和流行的条 件。
加强水源保护,确保居民饮水 安全,减少因饮水不洁引起的 地方病。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PPT

目录 砷中毒的概述 砷中毒的症状 预防和控制砷中毒 砷中毒的治疗方法
砷中毒的概述
砷中毒的概述
砷中毒是指人体长期接触或摄 入砷超过安全水平所引起的中 毒症状和疾病。 砷中毒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多种健康问题,如癌症、 皮肤损害、神经系统问题等。
砷中毒的症状
砷中毒的症状
砷中毒的症状有多种表现,如 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 问题。
皮肤损害也是砷中毒的常见症 状,出现皮肤病变、色素沉着 等问题。
砷中毒的症状
长期暴露于砷环境中还可能导致癌症、 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预防和控制砷 中毒
预防和控制砷中毒
饮水安全是预防砷中毒的重要 措施,选择可靠的饮用水源并 进行定期检测。 注意食品安全,选择新鲜、健 康的食物,尽量避免从污染环 境中获取食物。
预防和控制砷中毒
降低环境砷污染,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和 农业环境管理。
砷中毒的治疗 方法
砷中毒的治疗方法
砷中毒患者应及早寻求医疗救 治,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针对症状给予相应治疗,如胃 肠道问题可进行胃肠道排毒治 疗。
砷中毒的治疗方法
长期影响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持续 治疗和康复。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饮水型砷中毒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2019年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

饮水型砷中毒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
一、评价内容
(一)自评
1.资料准备
整理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收集组织管理、防治措施落实、监测、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资料。
2.现场评价
对全国地方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中所登载的全部病区(高砷)村(屯)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区(高砷)村改水情况及水砷含量,以及该村95%及以上常住暴露人口的砷中毒患病情况。
(二)复查/抽查
1.资料审核
(1)自评报告。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防治历程、自评方法、自评结果、主要经验、存在问题、自评结论、今后工作计划等。
重点审核各病区村改水情况。
1。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地方性砷中毒是指由于长期饮用含砷地下水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
砷是一种剧毒有害物质,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危害健康。
为了防止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需要建立一套监测方案。
一、监测地区确定首先,要确定待监测的地区,按照砷污染的情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选择。
例如,在中国,由于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因此应选择地下水成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方法和频率确定监测方法包括采样与分析两个环节。
采样方法应根据地下水的特点选择,如井水采样可采用手动打井、小型电钻等方法将水样取出;地下水渗漏采样则可以采用滴水法、渗漏池法等方法。
采样频率应根据污染情况与监测要求而定。
通常,对于重度污染区,每个月至少应该进行一次采样;而对于中、轻度污染区,则可适当减少采样频率。
三、标准和限值制定监测标准和限值。
砷是一种有害物质,存在于地下水中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因此需要监测水中砷的浓度。
根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标准,制定合适的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标准和限值。
四、数据分析及结果处理后期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监测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尽早发现问题并指导采取合适的措施,保障当地人们的安全。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了解砷的危害性,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需定期检测相关设备,保证监测设备精度和准确度。
只有通过长期稳定的监测系统达到实际监测效果,才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
五、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结果将为当地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确保饮用水源的质量和公众健康的安全。
例如,如果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砷浓度超过限值,相关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如提供安全饮用水、设立警示标志等,同时寻找了解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砷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六、监测员的职责监测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他们负责每月上门取水样品,在取水时应选择水质相对平稳的时间,避免水质波动因素对样品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6 第三节 地方性砷中毒

第三节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sm)是指人群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长期摄入过量的砷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其过量摄砷来源与砷在地球中的分布密切相关,而不是由环境污染所引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也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
中国自1983年在新疆首次报告以来,又陆续在内蒙古、山西发现饮水型砷中毒,在贵州发现燃煤型砷中毒。
1992年,卫生部正式认定它为一种新的地方病,并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计划。
地方性砷中毒是发现最晚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地方病。
1.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类型我国地方性砷中毒主要分为饮水型与燃煤污染型。
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是居民长期饮用含砷量较高的水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台湾、新疆、内蒙、山西病区均属此类型。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的原因为当地居民使用高砷煤做饭取暖,玉米、辣椒等放于炉灶上层烘烤,炉灶无烟囱,使食物受到室内煤烟污染,居民通过食入与吸入途径摄取大量的砷。
2.地方性砷临床表现地方性砷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三联征:色素沉着(Hyperpigmentation)、色素脱失(Hypopigmentation)、掌跖角化(Hyperkaratosis),严重者见鲍文氏病(Bown’s disease)和皮肤癌(Skin cancer)。
色素改变的特点呈对称性,弥漫分布,且多局限于身体非暴露部位,如双肋、胸腹、腰背和大腿内侧,向四肢逐渐减轻。
掌趾角化呈对称性疹疣状,初期可见隐匿于皮下的小丘疹,水洗后清晰可见,用手可清楚地触摸到,继后出现粟粒样或针尖大小的小丘疹,或透明样小丘疹。
皮肤鲍文氏病在多年的老病区可以见到,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重者可出现末梢神经炎、视力障碍、生殖系统功能改变、心电图异常、皮肤癌样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器官多发性癌症。
3.地方性砷中毒临床分度慢性砷中毒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包括手与足掌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和皮肤脱色。
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临床上将这三种皮肤病变程度分为Ⅰ、Ⅱ、Ⅲ级以及诊断为鲍文氏病和皮肤癌,并依据此三种病变等级及皮肤是否癌变,将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分为正常、可疑、轻度、中度、重度、鲍文氏病和皮肤癌,鲍文氏病和皮肤癌须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见WS/T 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饮水型砷中毒宣传册

饮水型砷中毒宣传册饮水型砷中毒是由于居民长期饮用含砷量超标的水而导致的慢性疾病。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为了预防和治疗饮水型砷中毒,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1.认识砷中毒: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
砷中毒有两种类型,包括饮水型和燃煤型。
饮水型砷中毒是由于长期饮用含砷量超标的水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
2.砷中毒的症状:砷中毒的症状因摄入量和暴露时间而异。
轻度中毒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重度中毒则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过度角化、掌跖角化等症状。
此外,砷中毒还可能引起内脏器官的损伤,如肝脏、肾脏等。
3.砷中毒的预防:预防砷中毒的关键是减少砷的摄入。
在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居民应该避免饮用含砷量超标的水。
政府应该加强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此外,居民还可以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避免食用含砷量较高的食物、减少与砷接触的机会等。
4.砷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砷中毒,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症状。
例如,对于皮肤症状,可以采取保湿、去角质等方法;对于内脏器官损伤,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停止接触砷源也是治疗的关键。
为了预防和治疗饮水型砷中毒,需要政府、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居民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饮用含砷量超标的水;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砷中毒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疑似出现砷中毒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砷暴露史。
同时,遵循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指导,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饮水型氟中毒1

一、什么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致病因子——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临床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二、认识氟和砷氟的原子量为18.998,为元素周期表中第9号元素,属第2周期第Ⅶ类主族卤元素。
氟是所有元素中负电性最强的一个元素,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氟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它能够从化合物中置换出其他卤族元素,常温下很容易和许多金属元素化合,在高温下几乎能与所有元素发生作用。
绝大多数的无机氟化物都能溶于水且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因此,氟的化学地理迁移能力极强,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水、空气和动物体内。
饮水中的氟主要以氟离子形式存在,极易被人体吸收。
含氟矿石三、饮水中的氟为什么会超标氟在自然界中均分布广泛。
高氟水既可以来自浅层地下水,也可以来自深层地下水。
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造成氟离子富集,容易形成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在我国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
而深层高氟地下水受古代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以散在形式分布。
此外,局部高氟水的形成还可见于富氟岩石、矿床对流经水的污染。
在以上高氟(砷)地区打井取水,则会出现饮用水氟(砷)超标问题。
四、饮水中氟含量标准是什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大型集中式供水氟含量不超过1.0mg/L;小型集中式供水(日供水在1000m³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和分散式供水氟含量不超过1.2mg/L。
五、我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在哪些地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和贵州省外,其他各省(区)均有病区存在,有病区村73000多个,病区村人口约6100万。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或高砷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吉林、青海、甘肃、湖北、安徽、江苏、云南、陕西12个省(区),有病区村2500多个,涉及人口183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水型病区成因
2. 富砷矿对流经水的污染 砷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 各种岩矿中,当水流经这些岩矿时,砷 可被溶于其中,使水砷含量超过饮用水 标准。有些泉水砷含量较高,就是这样 形成的。
饮水型病区成因
3.水源的含水层为富砷的湖沼相地层水
地球形成的漫长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湖泊 地带的砷易在相对静止的湖水中沉积并为水生生物摄 取,并随水生生物死亡而沉于水底,这些湖泊往往成 为砷汇集处,并使砷得以保存下来。
其中,有一段戏,描写的是白娘子在端
午节喝了许仙给她的雄黄酒,变回原形 的故事。
雄黄: As2S2
故事二
东晋时,有一个叫王衍的人,每天跟 人谈论老庄玄理。但常常前后矛盾,漏 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 ,他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 说他是“口中雌黄”。演变成今天的成语信 口雌黄,用来形容人胡说八道。 《梦溪笔谈》中就有“雌黄改字”的记载, 雌黄,三硫化二砷(As2 S3)
定义中涉及到指标
40mg/kg 高砷水 0.05mg/L 摄入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 时间:长期 表现:三联征+癌症 最大危害:致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 1992年被国家纳入重点地方病防治
特定的地理环境:高砷煤
地方性砷中毒的世界分布
目前已发现有20多个国家有地砷病 病区或高砷区存在。这些国家为智利、 阿根廷、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新西 兰、孟加拉、印度、泰国、中国、越南 、老挝、柬埔寨、缅甸、蒙古、朝鲜、 日本、菲律宾、俄罗斯、匈牙利、罗马 尼亚、芬兰等。
定义中涉及到问题
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由于生物活动而引起地
壳中元素迁移、转化、富集、分散,以及 由此引起生物繁殖、变异、衰减等规律的 学科。重点研究生物圈中各种化学物质的 来源、存在数量和状态,生物活动的特性 ,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迁移转化 规律,环境中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和人类健 康的影响等问题。
由于砷化物溶解度较低,随水蒸发而向地表迁移能力 不强。被富集的砷多在原位存在,不易穿过后来形成 的沉积物而露出。在更近代的地表沉积形成的土壤中 含砷量并不高,该地区浅层井水往往含砷不高,但当 打深井时,则水砷上升。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成因
砷的氢化物 :砷化氢 ( AsH3) 三氧化二砷 (As2O3) 砷的氧 化物 五氧化二砷
( As2O5) 砷的硫化物 :毒砂(砷黄铁矿) FeAsS, 雄黄As4S4,雌黄As2S3 有机砷 : 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 DMA,砷糖等
砷化合物性质及用途
1.砷化氢: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引起急性中毒。 2.三氧化二砷:砒霜。白色粉末,剧毒,做颜料 和农药。 3.五氧化二砷:白色无定形固体,强毒,毒性低 于三氧化二砷,用做杀虫剂。 4.毒砂:重要的砷矿物和生产砷的主要原料。 5.雄黄和雌黄:常用的含砷矿物,作为中药使用。 毒性:三价砷大于五价砷,有机砷大于无机砷。
饮水型病区的分布
1.深层地下水:新疆(兵团)、青海 2.浅层地下水: 黄河流域:宁夏、内蒙、山西、河南 长江流域:湖北 淮河流域:安徽、江苏 平原地区:吉林 3泉水:甘肃、四川、云南 4.:在矿山附近:江西?、湖南? 5.非常散在:黑龙江、山东、陕西
饮水型病区的分布(2002)
饮水型病区分布(2002)
期望……
欧洲已禁止使用含砷的饲料添加剂; 美国最大的家禽生产商泰森食品公司2004
年停止使用含砷添加剂;
期待我们国家也早日立法禁止。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农药 工业三废 饲料 人使用的药物
最终都排放到我们生存的环境中
砷在自然界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在自然界分布极不均匀,随地域不同 有很大差异。主要原因是: 1.岩石的淋溶和溶解作用 2.蒸发引起的浓缩作用 3.离子吸附和交换作用 4.火山爆发、温泉水 5.人类活动
地方性砷中毒
主要内容
1.砷元素及其化合物概述 2.地方性砷中毒定义 3.形成的原因 4.流行特征 5.发病机理 6.临床表现 7.鉴别诊断 8.病区确认 9.预防和治疗
故事一
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 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也化为富有 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们二人结伴来到西湖游玩,当她们 来到断桥时,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见一位清秀的白面书生,心 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书生许仙 打着伞来到湖边乘船,正好看见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 狼狈,许仙忙把自己的伞递过去让她们避雨,自己却躲得很 远,任凭雨淋。白娘子看见许仙这样老实腼腆,心里更喜欢 了,许仙也对美丽的白娘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 下,许仙和白娘子成了亲,并且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药店, 治病救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们。从此开始了他们可歌可泣 流传千古的爱情悲剧。
1.工业中广泛使用,如农药、采矿、化 工、冶金、陶瓷等生产过程,排放出的含 砷气体、液体和废渣,也将直接或间接进 入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形成一定范 围的次生富砷污染区; 2.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取暖做饭造成室内环 境砷污染。最终还是污染外环境。
人类活动造成的砷污染事件
砷的用途
1. 农业:除草剂、杀鼠剂、农药、饲料等; 2.工业:为电的导体,被使用在半导体上。用 于涂料、壁纸和陶器的制作。生产铅制弹丸、 印刷合金等; 3.医药:抗癌药、皮肤病用药等。在古代的炼 丹术中雄黄、雌黄和硫磺是其主要成份。
砷的生理作用
1.中国、欧洲有将其作为强壮剂、兴奋剂使用 ,以达到强身、壮体、御寒的作用,我国古代 宫女有服用砒霜以保持青春美容;现代的一些 抗癌、皮肤病用药中含有一定剂量的砷。 2.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家畜、家禽的生长、发 育; 3.作为农肥的添加剂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4.缺少时会引起缺砷症。(12ug/人日)
砷进入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工业生产、生活燃煤等; 2.消化道:水、食物; 3.皮肤、黏膜:化妆品、砷蒸汽、砷尘埃
暴露; 4.胎盘 5.哺乳
砷的吸收、分布及排泄
1.从消化道吸收占90%以上,其他很少;铜铅隔 等有相加作用,硒有拮抗作用; 要与红细胞中的球蛋白结合,血浆中很少。分 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中,以肺、肾、脾中 最多,头发、指甲、皮肤中次之; 3.主要通过大、小便排泄,皮肤、呼吸和分泌 物中也可有少量排泄。
饮水型病区地域分布特征
带状:从宏观上看地砷病病区的分布呈条带状,如内 蒙古的河套病区和山西省的山阴病区相连接呈明显的 条带状 片状:在内蒙古自治区内,病区仅分布在11个县旗,每 一个县旗内也只有个别乡是病区,呈块片状分布 灶状:在病区内,即在一个几平方公里甚至更小的病 区村,居民户井水砷含量相差也很大。一般在同一村 内,井水砷含量波动很大,两相邻户,一墙之隔,井 水砷含量也不一样,显示地砷病病区在小范围内呈点 状分布。
故事三
王婆道:“……大官人西门庆家里取些砒霜
,却叫大娘子潘金莲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 来,却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 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没了踪迹。 ……”(金瓶梅第五回)
砒霜:
As2O3
三种常见的砷化合物
雄黄 雌黄 砒霜 都含有一种元素:砷。化学符号AS。
无机化 合物 砷的化合 物
1.苏鲁交界邳苍分洪道两起砷污染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河南省大沙河两起砷污染事件 3.广西河池市砷污染事件 4.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一家硫酸厂违法排污造成村民砷中毒 事件 5.贵州省独山县瑞丰矿业公司违法排污造成砷污染事件 6.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饮用水井砷污染事件 7.广东英德市横石塘镇龙新村岭下村组发生集体砷中毒事件 8.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金宝矿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砷污染 事件。
饮水型病区的成因
1. 淋溶—蓄积作用 砷化物迁移最简单的方式是:岩矿被风化释出的砷随 降水而淋溶→随水流动而迁移→在低洼处蓄积、富集。 这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沿途水溶性砷被溶解迁移, 二是土壤中铁、铝元素形成的胶体物质[如Fe(OH)3、 Al(OH)3]结合、吸附和截留水中溶解的砷。在整个淋 溶—蓄积体系中,溶解与截留保持着动态平衡。越接 近平原低处水流速越缓且土壤颗粒越细,截留能力逐 渐增强。当水流进入低处洼地时,随水流迁移来的砷 化物就蓄积,而导致局部地带砷含量逐渐上升。这类 病区多分布在地势较低处的山前冲积平原。 我们在病区做过实验,随着地势下降水氟浓度而上升, 砷也一样。
过量砷造成的危害
1.急性砷中毒 2.慢性砷中毒:化妆品中含有铅汞砷(
4mg) 3.地方性砷中毒
定义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 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的地理 环境下,由于机体饮用含砷量高的 水或燃用高砷煤导致食物或空气受 到砷污染而长期摄入过量砷的一种 慢性蓄积性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 皮肤三联征为特征并具有复杂的远 期危害的全身中毒性疾病。
地方性砷中毒在我国的分布
1. 饮水型病区:新疆、内蒙、山西、宁夏、 吉林、青海、甘肃、湖北、安徽、江 苏、河南、四川、云南、台湾地区 、 山东等。全国共计1628个人病区村,高 砷暴露人口70万,确认病人1万余人。 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地方性 砷中毒的改水、改灶是优先解决。 2. 燃煤型病区:贵州、陕西。
饲料中添加砷的问题
有机砷基本无毒,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抑制寄 生虫繁殖的功效,使动物皮毛光亮卖相好。因此, 在很多国家,有机砷被允许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 在美国,每年有70%的鸡饲料中添加了有机砷化合 物,而且这是合法的。 有机砷在动物体内有可能会转变成有毒的无机 砷。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引起膀胱、肺、肝、肾、 鼻咽、前列腺等器官的癌症,以及皮肤损害和血液 系统问题。此外,猪、鸡体内的砷会通过排泄物污 染土地和地下水资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 危害。
人类生存环境中砷的主要来源
一是天然源 二是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