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理论课

合集下载

《运动损伤理论》课件

《运动损伤理论》课件
关节炎、肌腱炎等
轻度损伤:指损伤程度较 轻,不影响正常活动,如 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
中度损伤:指损伤程度 中等,影响正常活动,
如骨折、韧带撕裂等
重度损伤:指损伤程度严 重,需要手术治疗,如关
节脱位、韧带断裂等
过பைடு நூலகம்训练: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导致肌肉 疲劳、关节磨损
技术错误:运动姿势不正确,导致关节、 肌肉损伤
体格检查:触诊、压痛、 活动度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 MRI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 化、免疫等
特殊检查:肌电图、关节 镜等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冷敷:适用于 急性损伤,如 扭伤、拉伤等
热敷:适用于 慢性损伤,如 肌肉疲劳、关
节疼痛等
药物治疗:如 非甾体抗炎药、
止痛药等
物理治疗:如 超声波、电刺
汇报人:
伤、骨折等
损伤原因:运 动不当、过度 训练、缺乏热
身等
损伤症状:疼 痛、肿胀、活
动受限等
治疗方法:冰 敷、休息、物 理治疗、手术

骨骼损伤类型:骨 折、脱位、扭伤等
损伤原因:外力冲 击、过度运动、肌 肉疲劳等
损伤症状:疼痛、 肿胀、活动受限等
治疗方法:固定、 手术、康复训练等
观察症状:疼痛、肿胀、 活动受限等
平衡训练等
心理疗法:如放 松训练、心理辅
导等
药物治疗:如消 炎药、止痛药等
康复设备:如康 复器械、康复机
器人等
康复计划:根据 个人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
评估指标:疼痛、功能、 生活质量等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临 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周期:根据病情和康 复进度确定
评估结果:康复效果良好、 中等、较差等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处理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皮肤擦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损伤现象,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2. 知识讲解(15分钟)(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①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②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必要时进行复位。

③骨折:保持伤肢固定,尽快就医。

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

3.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急救包,让学生动手实践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者,进行情景模拟,检验学生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①肌肉拉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②关节扭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复位③骨折:固定伤肢、尽快就医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2.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③注意运动器材和场地的安全④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举例说明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运动损伤学

运动损伤学

三、运动损伤的分类 (一)根据伤种分类 软组织损伤 骨骼损伤(脱位、骨折) 内脏破裂 溺水 烧伤 冻伤
(二)根据轻重来分
1、不损失工作能力的伤(轻伤) 2、失去工作能力24h以上,需在门诊治疗(中等
伤)
3、需长期住院治疗(重伤) (三)根据皮肤粘膜完整性来分
1、开放性 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 伤口与外界相通
3、对于运动员
①了解运动损伤学知识可以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训 练、比赛等情况,做好医务监督
②增强运动信心,延长运动寿命 4、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 ①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易出现的伤病情况及规律 ②合理的制定运动处方 ③能够对常见伤病进行合理的诊治
可见,学习运动损伤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和 作用
第二节 特殊检查
一、身体各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
运动
腰椎


侧屈
旋转
髋关节


内收
外展
内旋
外旋
正常活动范围 35-45o 35-45o 45o 60-80o 130o 15o 30o 45o 50o 40o
第二节 特殊检查
一、身体各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
运动
膝关节


踝关节


内翻
外翻
正常活动范围 150o 5o 30o 50o 20-30o 10o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病理学原理
一、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
1、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由于局部组织遭到破坏,发生组织
撕裂或断裂,进而组织内的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内出 现血肿,出血停止后出现反应性炎症,坏死组织被蛋白水 解酶分解,其分解产物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液。 同时淋巴管出现阻塞,淋巴循环发生障碍,形成水肿,使 组织进一步肿胀,压迫和牵扯刺激神经,使疼痛加剧。肌 肉出现保护性痉挛。因此损伤的早期红、肿、热、疼及功 能性障碍。

初中体育教案体育教案-理论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初中体育教案体育教案-理论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初中体育教案-体育教案-理论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运动损伤的基本能力。

3. 提高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2.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3.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4. 运动损伤的康复与恢复5.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其危害。

2. 讲解:讲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3. 示范:展示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如挫伤、扭伤、拉伤等。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模拟运动损伤场景,学会正确处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损伤概念、类型和原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及康复方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正确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处理运动损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及教学素材。

2. 医疗急救包、示范道具等。

3. 宽敞的教室或体育场地。

4.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 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在实践环节中发生意外伤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九、课后反思与拓展1. 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运动损伤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5篇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5篇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5篇《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一)在运动中看到的或自己亲身经历的运动中受伤的经过。

学生:举手回答。

2.教师小结,导出本课学习内容。

(-)运动损伤发展的原因14分钟1 .活动目的:明确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认识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唤起对运动损伤预防的思考。

2 .活动形式: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老师小结。

3 •具体步骤:(1)学生自学教材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内容。

(2)教师给出讨论题目:结合体育锻炼和自主学习,你认为哪些因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怎样做才能预防运动损伤?(3)提出讨论要求,各组推选讨论主持人和记录员。

(4)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本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做相应补充)。

(6)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

4 .教师小结:大家知道,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使人体魄强健、体型健美,还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体育学习 提高部分锻炼中,可能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场地不平整、器械失修,或因疲劳和其他原因引发运动伤害事故。

一旦发生损伤,既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学习和生活。

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要树立安全意识,明确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锻炼身体。

(-)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13分钟1活动目的:掌握运动前预防措施,明确运动前应做哪些准备,知道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要求。

5.活动形式: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6•具体步骤:(1)教师给出讨论题目:为了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前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在运动过程中预防运动损伤有哪些基本要求。

(2)提出讨论要求,各组推荐讨论主持人和记录员。

(3)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学生讨论信息。

(4)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本小组讨论结果(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做相应的补充)。

(5)在学业讨论、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和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第一章第二节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第一章第二节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一、指导思想初中生学习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的课程内容,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强化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观念,进一步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进而达到具有较强的安全运动能力的学习目标要求。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下,《体育与健康》课本中,水平四阶段八年级第二课。

内容是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教学重点是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和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是学会冷静处理运动损伤。

三、主要教学策略及特色本课是一堂体育理论课,如何使体育理论课上的有新意、有实效、学生愿意参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运用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力争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一)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课中,学生将以主动学习为主,每个环节学生思维和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充分发表意见,并且实际进行操作,一切学习都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相信学生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

(二)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自学、讨论、操作展开,要求学生组织实施每一步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理论知识操作化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本课题的关键内容可以实际操作,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领会和掌握。

这种需要多种感觉通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效果将会更好,而且更实用。

(四)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发生的损伤,做出冷静有效的处理。

教学目标1.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

2.利用已有经验,结合具体操作,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办法。

3.在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引起学生对安全运动观念再思考,逐步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

运动损伤理论课-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理论课-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

处理:
A、轻度擦伤:伤口清 洗干净后只要涂上红药水 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
先需要止血)冷敷法、绷
带加压包扎法;
出血的处理方法
止血的方法:1、冷敷;2;抬高伤肢;3、加压包扎; 4、加垫屈肢止血;5、手指直接指压; 6、间接指压;
注意点: 1、止血要及时;2、止血用具要清洁、干净; 3、止血时要患者冷静,镇定; 4、止血后用正确的方法将患者送往医务室;
急救固定:锁骨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骨折;手腕部骨折; 股骨骨折;小腿骨折;踝足部骨折;胸腰椎骨折; 胫骨骨折;
注意点:1、固定选用的夹板、木棍长短、宽窄要适宜,使骨 折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
2、夹板要用绷带或软布包垫,防止压迫性损伤; 3、固定要牢固,避免错位; 4、及时送往医院。
骨折的处理方法:图示
课堂拓展训练
1、在体育课练习中,不小心摔倒,把腿磕 破,膝盖流血严重,怎样处理?
2、在打篮球的过程中,起跳落地时,将脚踝 扭伤应当怎样处理?
3、在足球运动中,由于别人的冲撞,腰部急 性扭伤,怎样处理?
思想重视 做好准备活动 。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
科学训练,防止疲劳状态下大运动 量训练。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既 要做一般准备活动,也要做专 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 根据训练内容、比赛情况、个 人机体状况、气象条件等等而 定。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有针对性的加强容易 受伤和相对较薄弱部 位的肌肉力量和伸展 性练习,提高它们的 功能,是积极预防运 动损伤的一种有效手 段。
踝关节扭 伤
项目: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 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原因: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 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大学体育理论课教案优秀6篇

大学体育理论课教案优秀6篇

大学体育理论课教案优秀6篇体育理论课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教学目标:1、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

教学步骤: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

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思考题: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大学体育理论课教案篇二课题: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