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淡之美教案

合集下载

淡之美

淡之美
淡之美(李国文)
教学目标:
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2、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3、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
3.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谈体会。
作者说:“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您更倾向于哪种人生哲学?请阐述您的看法。
五、拓展训练,学以致用
1.学生自己谈谈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对于一直存在的困惑是否有了新的看法。(最好能让学生讲学习本文之前和之后的想法的对比谈出来。
③作者为了突出“淡之美”,用了“工笔画与水墨画”和“咖啡与茶”两组对比,请分别说出各自突出了“淡之美”的哪些主要特征。
2.从富含哲理的句子,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①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②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③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2.教师讲解。
教师既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现实生活,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也可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阐释这一思想的来源;还可结合中国古人的一些例子进行阐释,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追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超脱,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的豁达淡然等。
四、指导阅读,领会文章主旨,让学生展开讨论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所以对人生淡美境界和禅境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建议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处理:

《淡之美》教学设计

《淡之美》教学设计
.教师:浓和淡都是一种生存方式,因人而异,不能简单断其利弊,作者认为淡对于身心更有裨益,亲情、友情是同学们目前面对的主要情感。你认为与朋友交往应该看得浓好还是淡好?
学生齐读课文14、15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
(学生代表发言)
3.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三,思考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从生活层面逐层递进到人生真谛;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揣摩、品味文中富含哲理的关键语句。
2.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3.理解人生淡美境界的深邃内涵,培养学生和平待人,淡然待事的心态,正确对待功名利禄。
教学重点
品读文章,归纳各层“淡美”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人生淡美境界的深邃内涵,培养学生和平待人,淡然待事的心态,正确对待功名利禄。
将浓妆女孩与淡妆女孩、西湖美景与雕琢景色、水墨画与工笔画、浓郁咖啡与清新碧茶进行对比。在浓淡的对比中突出淡美的特点,自然而然表明自己的态度。
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快速阅读课文,筛选信息,小组代表概括总结,互相补充。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所提问题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筛选信息、语言归纳及表达能力。
速看文章2-13自然段。
明确:文章从人、自然、艺术、饮食四个层面分析了淡之美。
女性美——本色
西湖美——自然
水墨画——简约
茶之美——幽香
(2)作者从哪些角度谈了对人生层面的淡之美的理解?
明确:感情、交往、名利等
3.教师:文章提到了生活中很多方面的美,但这些都是表层的美,一句“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承上启下,将生活层面延伸到了生命层面,速看文章14-24自然段,结合课后习题二,给作者画画像,他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点。

淡之美 教案(分课时)

淡之美 教案(分课时)

淡之美教案执教者:杨勇华知识目标: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能力目标: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情感目标:领悟“淡之美”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二掌握本文对比论证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细心发现身边的美--------(二)由文章题目导入---淡美,是人生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 思考:文章谈到哪些方面的美?-----女性美风景美绘画美滋味美人生哲理美三品读课文,感悟文中四个方面的“美”。

(一)女性美----本色自然(二)风景美----天然淡雅(三)绘画美----含蓄遐想(四)滋味美----回味清甘四对比论证:浓淡对比(小结)•女性美—自然本色浓妆艳抹•风景美---天然淡雅人工浓丽•绘画美---淡而韵味浓墨重彩•滋味美---回味清甘色泽浓烈•对比论证:淡---------浓•归题:淡比浓美﹦淡之美五作业布置:1思考:作者更倾向于清淡的茶,品茶即品人生。

那么,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2 熟读课文14—24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领悟“淡之美”的哲理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论据:具体的淡美----女性美风景美绘画美滋味美二研读课文,领悟“淡之美”的人生哲理。

【讨论1】:“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你希望自己过哪一种生活,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讨论2】:人际交往中该如何看待各种情感关系—亲情、友情、爱情------浓—感情负担重;淡——洒脱轻松【思考】:如何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句?——浓—情谊淡—交往三美读课文第21-24段,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淡之美教案

淡之美教案

淡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淡之美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淡之美的基本制作方法;3.学会欣赏淡之美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淡之美的概念和特点淡之美,是一种以淡雅、清新、简洁为特点的艺术风格。

它强调的是内在的美感,而非外在的繁华。

淡之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绘画、书法、摄影、园林等等。

淡之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简约:淡之美强调简约,不喜欢过度装饰和繁琐的细节。

•清新:淡之美的作品通常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淡雅:淡之美的作品通常给人一种淡雅、高贵的感觉。

•内敛:淡之美的作品通常不张扬,而是内敛、含蓄。

2. 淡之美的基本制作方法淡之美的制作方法因表现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以绘画为例,介绍淡之美的基本制作方法:1.选取淡雅的颜色:淡之美的绘画作品通常选用淡雅的颜色,如淡蓝、淡紫、淡黄等等。

2.精选素材:淡之美的绘画作品通常选取一些简单、自然的素材,如花卉、鸟类、山水等等。

3.简约构图:淡之美的绘画作品通常采用简约的构图,不喜欢过度装饰和繁琐的细节。

4.淡墨轻描:淡之美的绘画作品通常采用淡墨轻描的手法,不喜欢过于浓重的笔触。

5.留白处理:淡之美的绘画作品通常采用留白处理的手法,不喜欢填满整个画面。

3. 欣赏淡之美的艺术价值淡之美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追求:淡之美强调的是内在的美感,它代表了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对美的崇高追求。

2.艺术表现:淡之美的作品通常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淡雅的感觉,它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3.文化传承:淡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解淡之美的概念、特点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淡之美的基本知识。

2.示范: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淡之美的基本制作方法。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来掌握淡之美的制作方法和欣赏淡之美的艺术价值。

《淡之美》教案范文

《淡之美》教案范文

《淡之美》教案范文教案:《淡之美》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学习小说《淡之美》,使学生了解淡之美的概念,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表演、绘画等形式将淡之美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理解淡之美的概念。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感受和理解淡之美。

3.运用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将淡之美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1.稳定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淡之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淡之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1.课本或文本资料《淡之美》2.PPT或黑板、白板3.纸和笔4.绘画用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在黑板或PPT上展示一些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你觉得这些图片中哪些是美的?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概念,并提出“淡之美”作为本课的主题。

Step 2:阅读与讨论(20分钟)从教材或课外阅读中选择一段关于淡之美的描述,进行朗读,并放映相关的图片。

按照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讨论:1.淡之美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吗?2.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淡之美的事物?请举例说明。

3.你在文中的描述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具体描写。

Step 3:写作练习(3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的淡之美的文章,可以是描述一个事物,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人物。

要求学生注意细节描写,表达自己对这个淡之美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Step 4:表演与展示(20分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演形式(朗诵、小品、舞蹈等),表演或展示自己描述的淡之美的事物。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淡之美。

Step 5:绘画活动(20分钟)学生用纸和笔或绘画用具,根据自己对淡之美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画。

可以是描绘一个淡之美的事物,或者用绘画反映出淡之美的氛围和情感。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对淡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淡之美》经典课件

《淡之美》经典课件
但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 产生负面效应。
六、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1、将文中提到的苏东坡与王维的原诗 完整地默写一次。
2、著名作家刘心武说:不要指望,麻雀 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 麻雀如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 幸福!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你希望自 己像麻雀那样还是像鹰那样的生活或追求或 理想?请以此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但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因为茶能使身 心舒心,清热解毒。
学生仿写示例
(2)高中生之间爱情是浓的,从相识到相知的种种时刻,一 甜蜜为幸福。有一种爱情叫生死相随,好起来都能穿一条裤子上 街,他们认为天天在一起就是幸福。
而友情则是淡的了,尤其是男女之间的那种,更加淡。两人在 一起的时候,谈天说地,淡然的感情也不油腻。所以,爱情与友 情是无法比拟的。
的哪几个义 ⑥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看话淡、名~利
项?
事、扯~。
三、精读文本,品析美点
2-13自然段,作者分别从人、自然、艺 术、饮食四个层面分析了淡之美。请选择一个 方面进行品读,说一说淡美的特点以及作者的 写作手法。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品析。
“淡”美 特点
语句品读
淡妆 美女
西湖 美景
本色 自然
学生仿写示例
(1)可乐是浓的,从味道上到给人的中枢神 经的刺激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可乐, 倒在杯里,碳气上升,饮在口中,美味可口, 只喝一口,能使饮者清热解渴。茶则是淡的了, 尤其是经过开水冲泡之后,味道就淡了。一杯 在手,上下漂浮,颜色轻微,那种感官的欣喜, 并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可乐和茶是无法比较 的。
“淡” 美
特点
对比 对象
特点 作者总结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淡之美》(第2课时)教案.docx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淡之美》(第2课时)教案.docx

科R语文主备人辅备人年级高-*授课内容《淡之美》授课日期年月曰授课类型(请打丿) 新授课丁复习课口实训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安排2总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会各层面淡之美的特点,理解人生淡之美境界的内涵。

(2)揣摩文屮富含哲理的语句,品味恬淡优美的语言风格。

(3)理解课文运用比较突岀淡之美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淡之美的境界,品味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生淡之美境界的内涵。

(2)帮助学牛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教学重点1.领会各层面淡美的特点,进而理解人生的淡美境界和禅境的深刻内涵。

2•揣摩和品位文中关键句的含义及课文的特点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对人牛淡美境界和禅境的理解又是木文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学生精读课文文本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一、细读课文,领会淡美的特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作者在提出观点之后,放开笔触,依次分析了人之淡美、自然之淡美、艺术之淡美、饮食文化之淡美。

对于这些层面淡美的特点,应让学生细读课文,认真领会。

淡妆女孩的美,美在本色,美在自然,似清新的春风,给人以洗净铅华的纯净之感。

而浓妆艳抹的女孩,表面光丽,却因缺少内涵,不能让人产生更多富有韵味的遐想。

所以,淡或许因为接近天然,更易被人所接受。

西湖的美,美在朦胧,美在自然。

细雨微风屮,柳枝轻摆,水波澹澹,雾霭轻浮,山岚微现,桨声船影,人在画中游。

较之那大红大绿、人工雕琢、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这淡淡的如水墨画般的西湖,才是最美的。

屮国水墨画的美,美在简约,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它能在精简Z中营造意境,在省略之屮留下想象的空间。

屮国的工笔画,浓烈而直白;西方的油画,浓墨重彩。

当然,浓到好处不易,可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茶的美,美在淡淡的幽香,美在久久的回味,美在舒展的嫩蕊和微碧的水色带來的感官怡悦。

咖啡则是色泽浓酹,苦香无比。

淡之美李国文

淡之美李国文

淡之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淡泊是 内心超脱尘世的豁达。滚滚红尘,物欲横流,疲于奔 波,劳于耕作,难免崩溃。面对多彩的生活,我们选 择人生,面对人生的无常,我们选择淡定从容。“事 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淡泊者有云水气度 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不拘泥于 人言是非,脱离尘世喧嚣,心如止水,恬淡宁静,随 缘而安,从容自若,以超然的心境看待苦乐年华,视 悲观荣辱如过眼烟云,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浮 华,回归自然。(第四页)
(第五页)
学会感悟,淡中有美
同学们,再见!
淡之美
“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浓妆艳抹给你艳丽却少 了清爽。饮一杯咖啡,浓得让人兴奋,彻夜难眠。长久的兴奋容 易使人疲惫、憔悴。品一盏绿茶,给人感官的愉悦,给人心胸的 熨贴。经常吃肉会腻烦,僧尼吃素却长寿。
“卿卿我我难长久,平平淡淡活到老”。男女之间,亲戚朋友之 间,浓得化不开的情谊,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距离产生美, 淡淡的相处,洒脱而轻松。“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 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地共存的默契。“淡”即相处原则, 无论富贵,不论贫贱,保持适当距离,淡然相处,不为名利,不 尚虚华,如山泉般清澈、自然、纯净,如溪流般绵长、幽远,如 井水般甘甜、醇美。(第三页)
教学目标:
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 人和为人处世。
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
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
心态。
一、看美女——分析“女性美” 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淡之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 外云卷云舒”,淡是得意时坦然,失意时释然。在无 常的生活中执一颗平常心,让平凡事中深含的情感如 岁月般在脑海中流过,如庄子般超脱,象渊明般生活, 求淡之美,悟生之道,不亦乐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之美教案乐清市职业中专章育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会各层面淡之美的特点,理解人生淡之美境界的内涵。

(2)揣摩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品味恬淡优美的语言风格。

(3)理解课文运用比较突出淡之美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淡之美的境界,品味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生淡之美境界的内涵。

(2)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教学重点:1.领会各层面淡美的特点,进而理解人生的淡美境界和禅境的深刻内涵。

2.揣摩和品位文中关键句的含义及课文的特点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对人生淡美境界和禅境的理解又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是一种胸怀,淡是一种豁达,淡是一种快乐,淡是一种境界。

它是历尽人世沧桑之后的经验和感悟,是抛却私欲和狭隘之后的经验和洒脱,是了悟生命真谛之后的飞跃和升华。

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淡,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本文作者由淡妆女孩的美谈起,依次写到自然西湖的淡美、水墨画的淡美、茶的淡美,进而上升到对人生和禅理层面淡美的阐述。

它启迪我们如何去做人,以一种良好的平和的心态走好人生之路。

二、简介作者:李国文,1930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盐城。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李国文是一株文坛常青树,其近年的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都上了图书排行榜,再版之后仍然卖得很火。

三、积累词语:(温州版:拓展训练)遐想(xiá)山岚(lán)赘语(zhuì)熨帖(yù)不虞之隙(yú)狷躁(juàn)惬意(qiè)酽黑(yàn)禅偈(jì)水光潋滟(liàn yàn)惊鸿一瞥(piē)欲壑难填(hè)淬火(cuì)不虞之隙: 指意外的误会。

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

隙:感情上的裂痕惊鸿一瞥: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后来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

意思是人或者物,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欲壑难填: 欲:欲望;壑:深谷。

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

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狷躁: 急躁。

禅偈: 佛教的偈颂四、整体感知课文:快速浏览2~13段,思考课文以哪些生活和艺术现象为例阐述了淡之美?自然本色的女孩(美在本色,美在自然)早春时节的西湖(美在朦胧,美在自然)水墨画的境界(美在简约,美在质朴,美在含蓄)茶的韵味(美在淡淡的幽香,美在久久的回味)五、合作探究,欣赏文本:(一)分析“女性美”——看美女1.课件显示两组照片:(1)自然本色的女孩和浓妆艳抹的女孩(2)淡雅的范冰冰和浓艳的范冰冰2.对照比较两组艺术照有什么共同点呢?你们欣赏怎样的美吗?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女孩子才是最美的,是值得回味的?为什么?3.对于女性的美,作者的观点是怎么样的呢?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明确: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种纯真、清新的感觉。

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板书:女性美自然本色(二)分析“风景美”——赏西湖自古苏杭出美女,西湖除了人美,其景也是吸引眼球的。

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西湖的风景吧!1.比较课件展示中(1)早春时节的西湖和(2)大红大绿、人工雕琢、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特征,你更喜欢那一种西湖的美景?2.欣赏苏东坡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起从诗中感受和领悟西湖的美景。

全班齐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歌赏析: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美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

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美丽无比。

“把西湖比作西子”的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不管是晴日下的西湖,还是雨后的西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天然。

3.读文章第7段。

说说作者对此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明确:“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了西湖的淡雅。

真可谓“风景如画”!板书:风景美天然淡雅(三)分析“绘画美”——鉴国画1.课件分别展示水墨画、工笔画、油画等三种不同类型的画,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1)水墨画: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

省略艺术,即绘画中的空白艺术。

虽没有画出来,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无尽的遐想。

(2)工笔画浓墨重彩,一览无遗(3)油画色彩浓重,突显自己2. 作者又是如何来谈自己绘画的看法的呢?齐读第11段。

齐读“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简单就是美。

”我们也可借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评说“水墨画”。

淡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的丰腴,外表不着色彩而色彩自在其中。

板书:绘画美意境遐想(四)分析滋味美——品茶水1..现在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饮料:咖啡和茶,与同学们一起品尝。

请问你们喜欢那一种?问什么?每种饮料各有什么特征呢?讨论后,明确:咖啡——色泽浓烈强劲持久的兴奋茶——怡悦清新回味清甘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

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2.请以“茶”为话题,想象一个人生场景。

分组讨论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不是。

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可。

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有益。

如大鱼大肉吃多了,总会腻;而粗茶淡饭才是永恒,平平淡淡才是真。

(读第14.15段。

)板书:滋味美回味清甘课堂小结:略2013年月日第周星期共教时备课、执教人章育生第二课时(五)分析哲理美——谈情感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1.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出示辩论题:看得浓好VS 看得淡好辩论(注意分组同质,组内异质)参考:(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请全班同学读17.18段,看看作者的主张吧。

2.作者主张“浓”好,还是“淡”好?明确:淡好。

3.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一主张?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

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

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

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板书:感情美君子之交淡如水(六)分析哲理美——轻名利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

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1.课件显示名人名言,学生齐读。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解释: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解释: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颜氏家训(上等的人将名利彻底淡忘;中等的人,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等的人,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

)2.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分组讨论后,明确: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

我们要鄙视那种利欲熏心、欲壑难填、欺世盗名的物欲观念,在成败得失中以平和德心态淡然处之。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不要把名和利看得太重,掌握好“得与失”的度,我们就会一身轻松,就没必要烦恼。

板书:哲理美淡泊致远(七)、小结提升,探讨主旨:“淡泊致远”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

请齐读第22-24段。

小结: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所以说“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淡泊是一种气度,淡泊是一种修养”。

揭示主旨: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如果能求淡之美,得禅之趣,将是一件快乐的事。

板书:求淡美,得禅趣(八)揣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1.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明确:中国水墨画是一种省略的艺术,简约含蓄,给欣赏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下了充分思考的余地,具有更持久的审美效果。

2.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明确:运用比喻修辞,将个人的名分、地位等比作是自画像。

认为做人应该不图虚名,对于名利的追求应该淡泊一点。

3.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不必要的烦恼。

明确:“看得淡一点”,是指对物质的欲望、名利等不要过分执着,表现出作者豁达的心胸和成熟的智慧。

4.“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作用:承上启下作者并没有否定浓烈人生哲学,但他自己更倾向于恬淡人生哲学,认为于身心大有裨益。

(九)欣赏语言特色1.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分析:运用两字短语和比喻修辞,简约含蓄,淡雅自然,描绘出一幅早春细雨中的西湖美景,令人神往。

2.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

分析:运用排比修辞,充分表现了那些个人欲望膨胀者的追名逐利和作者对此的否定态度。

六、课文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淡之美令你心动?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拓展训练板书设计:女性美自然本色风景美天然淡雅淡之美绘画美意境遐想求淡美,得禅趣滋味美回味清甘哲理美淡泊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