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史实、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起合法权利。

②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的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3、建交过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外交策略:(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17课内战烽火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希望通过和平道路,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内战。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1945年10月10日)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赢得准备内战时间,欺骗人民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经过: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4.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5.《双十协定》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

6.重庆谈判意义:①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②《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二、转战陕北:1、时间:1946年6月。

2、标志: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3、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采取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

①指挥者:彭德怀,贺龙②参战军队:西北野战军。

③战术:“蘑菇战术”④重要战役: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⑤结果: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三、挺进大别山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

2、1947年夏,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背景:到1947年6月,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歼敌100余万人,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4、目的:进攻国民党统治区,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1949年)一、全面内战的爆发1、阅读右图回答问题(1)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是什么? 重庆谈判(2)与这一事相关的中共代表人物有哪些?毛泽东、周恩、王若飞(3)毛泽东前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4)这一事的结果如何? 签订了“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最终有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为什么?没有,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二、走向战略进攻1、右图反映的是1947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情景,其结果是什么?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刘伯承、邓小平)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是?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辽沈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平津战役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领是谁?傅作义3、“钟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讲的是渡江战役什么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渡江战役“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中的“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权渡江战役的结果是?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4、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南京解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正确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堂练习:1、194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城为之沸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7课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1)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2)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4)结果: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5)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2.全面内战:(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2)防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3)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第18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锦州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4.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5..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作用: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7.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状元实业家:张謇(1)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2)创办的企业:大生纱厂等。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发展阶段:①洋务运动到清末:萌芽②“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2)原因: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一战”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卷土重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3.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4.发展特点:①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②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④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的出现:火车、轮船的传入2.近代通讯的出现: 有线电报、电话。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中国经济受到冲击,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目的: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内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

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内容: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共合作破裂。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背景: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结果:全民族抗战开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内战爆发背景:国共两党矛盾激化。

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最终胜利,建立新中国。

此外,八年级上册历史书还涉及了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近代工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起、社会生活的变迁等。

请注意,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教材而有所差异,建议以实际使用的教材为准进行复习和总结。

同时,历史学科注重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建议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进行思考和拓展。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内战烽火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1946年)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1)人民群众:历经八年抗战、付出巨大牺牲,获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人民普遍希望和平,从此中国能走上富强之路。

(2)共产党:毛泽东早在中共七大就曾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带领人民群众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积极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4)美国:战后成为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积极向外扩张,对华政策是“扶蒋反共”。

出钱、出武器甚至用飞机把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前线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重庆谈判(1)目的:①国民党: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欺骗广大人民。

②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成果──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但蒋介石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作用: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要再发动战争,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二、全面内战爆发和转战陕北1.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战略防御阶段(1946—1947年)(1)全面内战爆发:①时间和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②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③中共对策: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

(2)战况: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敌人的重点进攻和党中央转战陕北(1)形势:蒋介石迫于全面进攻兵力不足,只好采取重点进攻,主要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一、国防建设。

1. 陆军的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 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 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 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士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在朝鲜战场上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飞机的种类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

4. 导弹部队的发展。

-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现已更名为火箭军)。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 导弹部队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多种型号的导弹。

二、外交成就。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五单元主要涵盖了南北朝时期以及北魏、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等朝代的建立和发展。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特点南北朝时期跨越了420年至589年的时间,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其中南朝包括宋、齐、梁和陈四个朝代。

南朝以江南为中心,北朝以北方地区为中心,南北之间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统一的努力。

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政权不统一,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南朝以官僚制度为基础,注重文化教育,而北朝则以军事制度为基础,注重军事力量。

二、北魏的建立与发展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前身是葛荣领导的拓跋部的政权。

北魏的建立始于拓跋珪,他于386年称帝建都平城,定都后改姓元。

北魏在拓跋燕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措施,逐渐巩固统一了北方。

在北魏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实行科举制度,发展了佛教,培养了大批学者和文化名人。

同时,北魏还通过朝廷改革加强了军事力量,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

三、南朝宋的建立与发展南朝宋是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刘裕于420年建立。

南朝宋的建立标志着南朝时期的开始。

刘裕在建立南朝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

他废除了鲜卑族的特权,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推行科举制度,并重视农桑、教育、法律等。

同时,南朝宋也是南朝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开始。

南朝宋的建立为南方政权的统一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南朝梁、南朝陈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四、南朝梁、南朝陈的建立与发展南朝梁、南朝陈是南朝时期的另两个重要朝代,它们在南朝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南朝梁由萧道成于502年建立,南朝陈由陈霸先于557年建立。

南朝梁、南朝陈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同时,南朝梁、南朝陈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北方的侵略和内部的政治斗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线索
自1945年8月重庆谈判开始,到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艰苦斗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二、知识要点
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民主,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

3、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

(1)内容:接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意义: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4、1946年6月,国民党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

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

但毛泽东仍留在陕西,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6、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7、(如图)1947年夏,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战略反攻。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开展了土地革命。

2、三大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战斗军队战略结果辽沈战役 1948.9~11 林彪、罗荣桓东北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1948.11~1949.1 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潭震林中原华东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华北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华北全境解放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它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4、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