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1. 基本认知能力的形成: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能够记忆和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开始展示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 简单抽象思维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向抽象方向发展。

他们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例如,他们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3. 观点的相对性认识:小学生开始意识到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可能与他人不同,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的辩论。

二、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个体差异。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有一定的认识。

2. 情绪的多样化:小学生的情绪开始多样化,既有积极的情绪,如喜悦、兴奋,也有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恐惧。

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事件有着不同的情绪反应,需要适当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方式。

3.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开始重视与同伴的关系,愿意与同伴一起玩耍和学习。

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赞许,同时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

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社交发展特点1. 社会角色的认同:小学生开始逐渐认同和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如学生、儿子/女儿等。

他们开始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逐渐形成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认同。

2. 合作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在小组活动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能够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3. 社交技巧的培养:小学生开始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礼貌用语、面部表情的控制、与他人交流的技巧等。

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并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四、道德发展特点1. 遵守规则的意识:小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社会和学校中的规则,并能够遵守这些规则。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道德和身体发展五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1.1 知觉和注意力: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事物,并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1.2 记忆和思维: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记住学习内容,并开始进行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1.3 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量,善于摹仿和创作。

二、情感发展2.1 自我认同:小学生开始明确自己的身份,逐渐形成自我认同感,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2.2 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

2.3 同理心和情感表达: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社交发展3.1 同伴关系:小学生开始与同龄人建立起密切的友谊关系,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2 社会规范:小学生逐渐接受和理解社会规范,懂得遵守规则和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3 沟通技巧:小学生开始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四、道德发展4.1 道德观念:小学生开始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和公正不公,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4.2 道德判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发展,能够分辨对错和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4.3 道德行为:小学生开始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积极参预公益活动。

五、身体发展5.1 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身高和体重稳步增长,运动能力和协调性逐渐提高。

5.2 运动需求:小学生对于运动的需求增加,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5.3 身体意识: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照应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1. 注意力集中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幼儿时期更加稳定,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

2. 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 知识获取能力增强: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增强,能够主动积累知识,喜欢提问和探索新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小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 情绪波动较大:小学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兴奋等情绪。

3. 社交能力逐步发展:小学生开始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社交能力逐渐提升。

三、性格发展特点1. 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显现,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内向害羞,有的孩子好强好胜等。

2. 自尊心逐渐建立: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自尊心逐渐建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3. 价值观开始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正义、公平、友善等价值开始有一定的认知和追求。

四、行为发展特点1. 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事务,如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

2. 动手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和操作。

3. 守纪律意识逐步形成:小学生开始接受学校的纪律要求,逐渐形成守纪律的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和秩序。

五、道德发展特点1. 遵守规则意识逐渐增强:小学生开始明确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能够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则,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2. 同理心逐渐培养: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能够产生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3. 道德判断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区分是非和善恶,开始有一定的道德自觉。

以上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特点,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会有所不同,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1. 儿童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从感性的直观思维向理性的抽象思维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逻辑思考,开始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2. 儿童开始具备操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如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

他们开始学会运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儿童开始具备选择能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选择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

他们开始学会权衡利弊,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情感发展特点1. 儿童情感逐渐稳定。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环境的变化。

他们开始建立起稳定的情感关系,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牢固。

2. 儿童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于情感的需要更加强烈。

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他们需要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儿童情感表达方式多样化。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表达方式逐渐多样化。

他们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开始学会倾听他人的情感,并试图理解和共享他人的情感。

三、社交发展特点1. 儿童开始追求独立性。

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追求独立性,试图摆脱家庭的束缚,与同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他们希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展示自己的能力。

2. 儿童友谊关系逐渐稳定。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友谊关系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开始与同伴建立真诚的友谊,互相支持、理解和帮助。

他们能够解决友谊中的冲突和问题,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3. 儿童开始学会合作。

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学会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能够分工合作,互相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权益,并通过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感知发展感知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能够对事物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

空间认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开始能够理解并解决空间问题。

时间感知能力:逐渐形成时间观念,能够理解和安排时间。

感知的自我监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感知过程,并能够调控自己的感知活动。

感知的社交应用:学会用感知来理解和表达他人的情绪,提升社交能力。

二、注意与记忆注意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集中,能够更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任务。

记忆能力增强:记忆容量增大,记忆能力明显提高。

有意识记忆:开始出现有意识记忆,能够根据要求进行记忆。

记忆策略:逐渐掌握各种记忆策略,如复述、分类、联想等。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情绪对记忆有一定影响,愉快的情绪有助于记忆。

三、思维与智力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逻辑思维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逐渐能够解决一些复杂问题。

创造力的表现:开始有创造性的表现,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

智力的全面发展:智力的各个方面,如语言、逻辑、空间、运动等都得到发展。

四、情绪与社会性情绪表达丰富: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越来越丰富,能够表达喜怒哀乐。

情绪理解力提高:逐渐能够理解并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情心与利他行为:开始出现同情心和利他行为,能够关心他人。

友谊观念形成:逐渐形成友谊观念,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作为朋友。

集体归属感:对集体有归属感,愿意为集体做出贡献。

五、性格与气质性格的稳定性:小学生的性格逐渐稳定,表现出一定的个人特点。

自尊心与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发展,能够自我评价和调整。

活动与性格: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性格。

气质的差异:每个人的气质都有所不同,对性格有一定影响。

教育与性格培养:通过教育和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六、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养成规律作息:逐渐形成规律作息的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任务概述本文旨在详细描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小学生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

二、认知发展特点1. 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使得他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知识获取方式丰富:小学生开始逐渐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如通过书本、互联网、电视等。

3. 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三、情感发展特点1. 情绪多变:小学生情绪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表现较为多变。

2. 自我意识增强: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反思和评价。

3. 情感需求增加:小学生对于家庭、朋友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有着更强烈的需求。

四、社交发展特点1. 同伴关系重要性提升:小学生开始注重与同龄人的交往,同伴关系对他们的社交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2. 合作能力培养:小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学会分享、互助和协作,培养了一定的合作能力。

3. 社会规范逐渐接受:小学生逐渐理解和接受社会规范,开始懂得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

五、行为发展特点1. 自主性增强: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能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和决策。

2. 责任感培养:小学生开始逐渐培养责任感,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 行为规范塑造:小学生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六、总结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他们在这个阶段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增强,知识获取方式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等认知特点。

情感方面,小学生情绪多变,自我意识增强,情感需求增加。

社交方面,同伴关系重要性提升,合作能力培养,社会规范逐渐接受。

行为方面,小学生自主性增强,责任感培养,行为规范塑造。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 幼稚性和自我中心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幼稚性和自我中心性。

他们往往还没有彻底摆脱幼儿时期的思维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他们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太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量问题。

2. 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渴望了解新事物,喜欢提问和探索。

他们对于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有着强烈的兴趣,愿意努力去学习和掌握。

3. 情绪波动和易受影响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情绪影响。

他们的情绪变化较为频繁,可能在短期内由欢跃转为沮丧或者愤怒。

他们对于他人的评价和态度较为敏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4. 自我意识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孩子逐渐形成为了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希翼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5. 社交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社交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能够与同学们一起顽耍和学习。

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

6. 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同小学生逐渐明白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并开始主动遵守规则。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学会合理分配资源和解决冲突。

7. 动机和目标的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动机和目标。

他们渴望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和成就,希翼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他们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和付出努力。

8. 自我评价和自尊心的形成小学生开始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希翼自己能够做到最好,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有一定的情绪反应。

他们的自尊心逐渐形成,希翼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9. 对性别角色的认同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对性别角色有更加明确的认同。

他们开始意识到男女之间的差异,对于性别特定的行为和兴趣有一定的认同和偏好。

总结: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幼稚性和自我中心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情绪波动和易受影响、自我意识的形成、社交能力的提升、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同、动机和目标的形成、自我评价和自尊心的形成以及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指小学阶段儿童在心理上的特点和变化。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他们的学习、行为和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道德和性格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1.1 儿童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发展。

小学生开始逐渐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概念形成。

1.2 儿童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增强。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延长,记忆力也逐渐提高。

1.3 儿童开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强,开始主动参与学习,并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儿童情绪波动较大。

小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关注。

2.2 儿童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小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体差异,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2.3 儿童情感表达逐渐多样化。

小学生开始学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表达方式逐渐多样化。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儿童开始与同伴进行合作和竞争。

小学生逐渐融入同伴群体,开始与同伴进行合作和竞争,培养了解决问题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3.2 儿童友谊关系逐渐稳定。

小学生的友谊关系逐渐稳定,开始形成互相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3.3 儿童开始具备社会规范意识。

小学生开始逐渐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学会尊重他人和合理处理冲突。

四、道德发展特点:4.1 儿童道德观念逐渐形成。

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和对错。

4.2 儿童开始具备道德判断能力。

小学生能够根据道德标准对行为进行判断,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正确的行为。

4.3 儿童开始具备道德责任感。

小学生逐渐形成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开始承担起自己的道德责任。

五、性格发展特点:5.1 儿童性格逐渐稳定。

小学生的性格逐渐稳定下来,开始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5.2 儿童性格特点多样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摘要:小学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

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新年,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1、概括能力发展。

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

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

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

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

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

问题解决正确性。

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

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

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

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

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向学前阶段是那样易冲动,易爆发了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感和理智感逐渐发展,逐渐能够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了,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广泛的兴趣。

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家长和老师应努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可以通过创造情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要培养他们调控情绪的能力;
升华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三、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所谓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个体的行为方式中。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性格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

因为处在性格的形成期,小学儿童性格的态度特征不稳定,经常左右摇摆。

小学儿童的理智特征在二年级到四年级时是稳定发展,而四年级到六年级时会出现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小学儿童的情绪特征不断发展,其中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较快,因为六年级儿童刚刚进入青春期,其行为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从性格的意志特征来讲,小学儿童的自制力和坚持性都呈现下降趋势。

原因是低年级儿童受外部控制,随年龄增长,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减少,但内部控制又还没有发展起来,不足以调节和控制自己。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其认知、情绪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应根据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既不揠苗助长,操之过急,有不不管不问,无所作为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查尔斯·H`卡斯特罗卡伦·K·柯斯特-阿什曼《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版2.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社会心理学》
3.宋尚桂《小学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