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思修论文2000字
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2000字

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2000字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国家(或祖国)热爱和忠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2000字篇一《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新概括》[摘要]文章在厘清“国家”的内涵和“祖国”与“国家”关系的基础上,以全球化对国家疆域、国家公民、国家主权的影响为前提,以国家的疆域、公民、主权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为逻辑支点,概括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爱国主义;科学内涵;新概括目前,笔者在学习热爱祖国的内容时,觉得所看到的论文、教材和学习资料对爱国主义的概括存在理论和逻辑问题,对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的概括也不够全面。
本文在重新认识“国家”的内涵、厘清“祖国”与“国家”关系的基础上,以现代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疆域、公民、主权为逻辑支点和线索,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作出新的概括。
(一)当前爱国主义内涵存在的理论和逻辑问题1.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与作为社会集合体的“国家”相混淆19世纪,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以实现其经济利益的工具。
列宁高度概括地说:“国家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
”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后,一直用列宁关于国家的论断来表述国家的内涵。
这样的国家概念只反映了国家的阶级性,忽略了国家的社会性。
把国家的阶级性当作是国家的唯一属性是不科学的。
现代国家是疆域(领土、领空、领海及其孕育的资源)、公民(国民或子民)、主权这三个要素构成的社会集合体。
在国家三要素中,领土和公民是基础,主权是核心。
主权是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
国家的权力最终是人民赋予的。
“全民公决”、“人民代表大会制”等民主制度已成为各国政治发展的一大趋势。
领土、公民和主权的有机统一,表现为国家对自己疆域、边界之内的物和公民的统一管理。
所以,现代国家的本质是社会的管理机关。
有关于爱国的议论文作文(5篇)

有关于爱国的议论文作文(5篇)有关于爱国的议论文作文(5篇)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文学巨匠为爱国主义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有关于爱国的议论文作文,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有关于爱国的议论文作文(篇1)爱国,是对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挚爱情感。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用各种功勋诠释着爱国主义的内涵,创造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平民百姓也用不同方式展现着深沉的爱国情感,演绎着数不尽的动人故事。
爱国已经渗透生活的每个细节,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拥有一份爱国的自信、一份报国的豪迈。
爱国不一定要硝烟弥漫、激烈悲壮、事迹宏大,微风细雨、小草细叶式的爱国也是一种伟大,一种崇高,一种可敬。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富民强的壮举,当然值得虔诚赞颂、永久纪念;同时,一个普通人只要心系祖国、踏实做事,尽管没有什么惊天业绩,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亮丽的人生。
爱国,是一种使命。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赋予了爱国的义务和责任,从少年、青年,直到中年、老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工作,他的一言一行都与爱国紧密相连。
“国家”是“国”与“家”的组合,意味着祖国与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
有国才有家,国兴才家旺,国泰才民安,祖国日益强盛,家庭才愈加温馨,生活才愈加幸福。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爱国精神的力量承载着爱家的情感和人生的梦想,热爱人生的前提是热爱祖国。
国破家亡的训诫,对每一颗爱国心都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警示。
有的人不喜欢谈论爱国的话题,认为这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不够新潮。
的确,爱国这一庄严的话题好像不如穿戴妆扮那样时髦,也没有休闲娱乐那样时尚,更赶不上薪酬待遇那样实惠,但是,爱国思想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根本核心,不爱国的人,思想空洞,灵魂干瘪,是次品,是危险品。
爱国精神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从灵魂深处支撑起我们生命的厚重与顽强。
爱国,要从我做起,这是爱国精神产生的起点,是爱国力量爆发的源泉。
热爱祖国的议论文优秀作文范文10篇

热爱祖国的议论文优秀作文范文10篇篇1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学习,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我们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唱响人民赞歌、展现人民风貌,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
作为爱国主义的聚焦主体,我们还应积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有爱国情怀,强国志向。
一方面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要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同时也不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我们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篇2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学习,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我们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唱响人民赞歌、展现人民风貌,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
作为爱国主义的聚焦主体,我们还应积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有爱国情怀,强国志向。
一方面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要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议论文精选五篇

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议论文精选五篇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议论文一假如你会完整地唱国歌,你是爱国的;假如你沉醉于祖国山山水水,你也是爱国的;假如在“非典”、“台风‘桑美’袭击苍南地区”等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你更是爱国的……爱国的表现有许多种,也许就发生在你的周围,也许你本人就是一个热爱国家的人。
寒假里,我一边读着《找准人生的北斗星》,一边更深深地感叹: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爱国者!无论是英勇擒贼的张叶良,还是背母上学的刘霆,亦或是村民的好支书郑九万……其事迹都十分感人。
其中,爱国篇里的《最稚嫩、最纯真的爱国心》更是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欣月的爱国心无疑是强烈的。
“_”,让稚嫩的她日思夜想,而此时,年仅8岁的她被医院的诊断判了“死刑”:“髓母细胞瘤,绝症!”病床上的小欣月脑部积水,头部变大,双目失明!多么巨大的痛苦,多么强烈的愿望啊!欣月的期待深深牵动了我的心。
“一定要让她完成自己的心愿啊!”我在心中呼喊着。
世上毕竟好人多。
一路上,在119名志愿者的精心安排下,小欣月终于在长春圆了自己一直期待的北京之梦,来到了令她魂牵梦绕的“_”,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读到这儿,我早已心潮澎湃。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欣月有着一颗最稚嫩的爱国心,她的心像北斗星一样纯洁!我感到,她用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在感染我们。
让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在效仿她。
假期中,我和假日小队的伙伴们凑在一起,认认真真重读了好几遍这个感人的故事。
冥冥之中,有一股莫名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去和欣月共鸣那颗爱国心。
我们上网查询了北京的许多资料,和欣月“一起”瞻仰了庄严的_,用心体会着欣月那时心中的激动;我们又画了_,认真唱了国歌,给小区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讲了许多爱国的故事……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个个心中激动不已。
以后,每次周一升旗仪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小欣月,想起她那稚嫩的爱国心。
那时,我就会把腰板挺得更直,把五指并得更拢,把国歌唱得更响亮。
我要向欣月学习,要拥有一颗爱国心!当我看见电视里的叛徒为了保命而说出机密时,我会为他们感到羞耻;当学校提议给贫困山区献爱心时,我会拿出自己的零用钱积极响应;当中国运动员获得冠军时,我也会为他们感到骄傲……点点滴滴,我都一直告诉自己,应该拥有一颗爱国心!国的科技动态;“08”奥运就在不远的将来,了解奥运,大力宣传奥运,我和假日小队的同学们开始制定一项项计划……我想,爱国就要这样做。
有关爱国的大学思修论文

有关爱国的大学思修论文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当中,弘扬和培育都是重要的手段,弘扬主要是依靠传媒通过宣传优秀事迹来将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出去,而培育则是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体会到领悟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爱国的大学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爱国的大学思修论文篇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摘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进程加快,我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本文试探讨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前言: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全球化让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遭受重大冲击,我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亦是如此。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如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一、在思想教育上指好方向1.教育大学生热爱民族增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列宁对爱国主义作过精辟的概括:“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对祖国的感情就集中体现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上,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弘扬民族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几十年,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渐渐侵入,让一部分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迷失了方向,沉醉于糜烂的生活,不思进取。
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这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抵制外来腐朽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
要想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培养爱国的情感,要时刻牢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勤劳勇敢,勇于创新,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关键。
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

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当今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
这门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出发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对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篇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摘要】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一,其教育教学对当代大学生起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教学实效性不足,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谈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一、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祖国历史、中华民族传统的了解。
“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部分学生热衷于了解“情人节”这样的西洋文化,对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来源却漠不关心,知之甚少,对四大名著、四大发明的了解也只占23%。
2.缺乏对马列毛邓基本理论的深刻认知。
只注重表面学习,只求分数能够通过,对马克思是何国人、对《资本论》的创作背景这些马列理论的基本常识性问题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马列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
大学生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
3.缺乏对国内社会转型期种种矛盾的理性分析。
一谈腐败,就唉声叹气,或对党的执政能力没信心,部分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弱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4.缺乏依法爱国的法制观念。
但凡谈到爱国,不少大学生习惯将思维很自觉地锁定在“抵制日货”上,把爱国等同于“抵制”,简化为游行,甚至变为发泄个人情绪的违法举动,毫无依法理性爱国的法治精神。
二、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一个民族,没有一股凝聚力,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我国自建国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但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全国人民没有一种信仰来支撑,那么我们以后的路会走的更艰难。
1.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基础。
关于爱国主义弘扬的思修论文2000字

关于爱国主义弘扬的思修论文2000字把大学生培养成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爱国主义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爱国主义的思修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爱国主义的思修2000字论文篇一:《全球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愫的自我培养》[摘要]为把自己培养成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要认清全球化的种种挑战,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和广阔的全球思维,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实践中,应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热爱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爱国主义;全球化;大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一主题不仅不应淡化,相反更应突出它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全球化不是要惠及全人类,更非要达到“天下大同”。
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科技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受制于人的不利地位。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广大人民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激发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13亿国人中数量不多的、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储备的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但爱国决不仅是一种口号,也不仅是一种情怀,更重要的是一种具体的行动。
本文试结合全球化的特点,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发挥主体能动性,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把自身培养成顺应时代潮流的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一、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之所以能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其强大的动力在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的快速更新。
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知识亦成为国家博弈的决定性因素。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
爱国议论文5篇

爱国议论文5篇作为一名学生,爱国主义是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在心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爱国不仅仅是嘴上说说,更要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
在这篇议论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论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爱国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民族情感。
爱国主义是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爱国情感,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更加团结。
同时,爱国主义也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不仅仅是自己的一份子,更是整个国家的一份子。
只有当我们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
二、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1. 学习国家历史文化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学习国家历史,了解我们的祖先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更要了解国家的文化传统。
这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国家的文化。
2.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口号,更要体现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比如环保、扶贫等。
只有当我们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3.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法律是国家的“红线”,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只有当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自觉遵守法律,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4. 珍惜和保护国家资源国家资源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共同拥有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国家资源,不浪费不破坏。
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5. 维护国家利益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时刻维护国家利益。
从自身做起,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只有当每一个公民都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践行爱国主义,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
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爱国情感,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的思修论文2000字爱国主义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爱国的思修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爱国的思修论文2000字篇一《略论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摘要: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这就是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爱国主义;不同阶段;时代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延续最长、地域最广、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传统国家。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从三皇延续至今,文明从来没有中断。
由几十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能稳定地团结在一起,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毋庸置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着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的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历史阶段:一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古代爱国主义;二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近代爱国主义;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现代爱国主义。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都是有着和这段历史条件和时代相应的核心内容和特点。
本文试对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特质的浅析。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古代爱国主义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忠君爱国的爱国主义,在政治上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对民族压迫异族入侵,这是古代爱国主义的核心;第二是为国分忧,为民请命,这是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第三是爱国与忠君融合在一起。
这三者是古代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土壤与环境中。
中华民族有独特的历史形成过程,这就是以炎黄为主导,以农耕文化多畜牧业文化的优势,不断向周边进行地域扩张和民族融合。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除了中原地区对周边民族的拓展外还有周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不断入侵,但是入侵带来了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时期,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先进的封建文化,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中原汉族政权也积极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
我国历史上不仅有汉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也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有和,但和平是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虽然古代战争有很多,但是战争是支流,是短暂的。
因此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心态是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并形成了一个统一为美,完整为美,和谐为美的心理意识。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常见的阻力除了战争,还有朝廷的腐败,于是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也是各朝各代爱国人士的主题内容。
在古代爱国主义中确立了“民为邦本”的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天下”占最高的位置。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要为民请命。
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的对象和出发点就是爱天下爱人民。
在古代历史上真正的爱国精神首先就应该定位在以天下为己任,正如范仲淹所说:“先天下只有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也提出“民为重君为轻”的思想。
可见爱“天下”、为国家分忧、为民请命是爱国的根本内涵,是我们认识古代爱国主义的出发点。
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是与“忠君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是家、国共同构成的,国君为国家代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②”所以在古代历史上的屈原、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忠君”甚至是“愚忠”的思想意识,但是不妨碍他们成为爱国者,只要它实际上维护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存在和绵延,都属于爱国精神和行为。
我大学在扬州就读的,扬州史可法祠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③”日本侵占时期,许多人去这个地方凭吊,以鼓舞抗日的士气。
可见他的爱国精神发挥了其作用。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近代爱国主义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转折点。
爱国主义在近代发展演变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胜于古代的一种民族精神。
1840年以后,长达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从中世纪走入近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转型史。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形成的爱国主义,既承继了古典爱国主义精髓,又吸取了近现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过程中的时代精华,因而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第一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就是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第二近代爱国主义从少数名人志士的爱国精神发展到全民抗战的爱国热忱;第三近代爱国主义从封闭的爱国意识发展到开放得爱国观念,联合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人民,结成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共同创造华夏文明的中华民族产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
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封建上层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武装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再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上下求索,探寻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方略,他们都是最坚决的爱国者。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到处都充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但是传统的爱国主义注重的是少数名人志士的爱国精神,忽视了民众的爱国情感。
也就是说把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托于少数领袖的出现上。
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把民众作为抗战的主体,把民兵看成是胜利的根本。
抗日战争之所以陷敌人于灭顶之灾,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抗战的爱国热忱。
正是因为爱国主义的民众化,才使得兵民没有被潘家峪惨案、南京大屠杀以及日本的“三光”政策吓到,凝聚成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悲壮之师胜利之师。
抗日战争为爱国精神由少数名人志士到全民抗战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全民抗战的爱国热忱造就了无敌于天下的大势。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④,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为光明的新中国,正是全民的抗战热忱、爱国热情,才使得中国取得最后的胜利爱国的思修论文2000字篇二《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爱国主义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是自党的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写进了党代会文件。
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意义,而且应该深入地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及其精神实质。
这里,我着重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从2008年上半年两件大事闪耀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讲起2008年,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我们又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我们还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善良的中国人没有想到,在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会遇到那么大的阻力。
全球的中华儿女被激怒了。
善良的中国人也没有想到,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的四川人,会遇到那么大的地震灾害。
全球的中华儿女被震撼了。
令人欣喜的是,被激怒的中国人释放了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被震撼的中国人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种爱国主义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也最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种精神动力,毫无疑问,来自于这个民族的历史。
但是,它在今天能够极大地释放出来,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没有关系呢?毫无疑问是有关系的。
那么,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什么会释放出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呢?这种精神力量的释放,仅仅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所带来的副产品吗?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我认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会释放出爱国主义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因为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
多年来进行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内在地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问题研究的时候,应该把“”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来。
二、“中国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出发点,也是价值出发点为什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呢?这是因为,在我们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这里所说的“中国化”,既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一科学要求,又指出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这一价值要求,兼有科学与价值的双重要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这几年我们已经作了很多研究。
一般都认为,这一科学命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样理解,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但是,还有必要对这一命题及其基本要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中的“中国化”,既说明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的科学的出发点,又说明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的价值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