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0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专题(解析版)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报告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的样本进行检测,了解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探究环境对菌群的影响,为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不同环境中的样本:沙土、水、空气、人体皮肤•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青霉素葡萄糖琼脂平板、分解蛋白琼脂平板、利福平琼脂平板•器材:移液器、无菌牵引针、灭菌铁锤、无菌移液管、灭菌恒温培养箱、显微镜2. 实验步骤1.取不同环境中的样本,分别取样制备不同培养基的平板。
2.用无菌的牵引针或移液器取样并沿制作好的培养基平板中划线均匀分布。
空气样本需用暴露法取样,将板子直接置于空气中,进行杂菌检测(需注意无法控制检测范围)。
3.将已涂制样本的培养基平板倒置放入灭菌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
4.观察培养基平板的菌落形态、颜色,并进行初步分类鉴定,进行纯化。
5.取纯化后的菌株进行后续实验,如细菌菌株的致病性测试、真菌菌株的发酵等。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的样本进行检测,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菌株生长在各自培养基上的繁殖情况。
在沙土样本中检测到了多种细菌菌株和真菌菌株,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这表明沙土中生物数量丰富,成分复杂。
在水样本中检测到了较多的芽孢杆菌、肠球菌、绿脓杆菌等细菌菌株,同时也检出了一些真菌菌株,如曲霉、真菌等。
在空气样本中检测到了多种细菌菌株,主要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沙眼衣原体等。
空气中的细菌数量相比沙土和水要少得多,种类也相对单一。
在人体皮肤样本中,检测到了多种细菌菌株和真菌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马拉色葡萄球菌等。
这表明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中的菌落繁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大,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差异很大。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案和检测方法。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报告单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报告单
班级:小组:姓名:时间:
附1
评价策略:
1、将学生分组,一般为5人一组,由组员推选一名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及组员的权益和职责,使每个成员明白他们是一个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团队。
2、在实验之前对每个组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明确实验的目的。
如何发挥每个组员的潜力,让他们自己互评互帮,有助于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们指导起来也非常的轻松,并且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
3、本实验报告单使用了“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都是教师说了算,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和受压抑的状态之下,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形成、又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更谈不上创造能力培养。
从实践的效果及其发展的趋势来看,强调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这不仅能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可促使评价主体认真反省,不断上进。
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实现自我反馈。
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
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这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中考生物实验专项复习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解析版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一、单选题1.在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小红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A.配制培养基B.接种C.高温灭菌D.培养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要完成步骤③,需要在何种条件下进行?()A.高温高压B.冰箱保存C.适宜温度D.ABC三项都正确3.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对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B.想好如何工作之前,先打开培养皿C.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培养后的细菌或真菌D.检测硬币上是否有细菌时,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4.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有关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5.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A.④①②③⑤B.①④③②⑤C.①④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6.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吗B.什么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C.细菌和真菌在什么环境中多一些D.为什么密封食物中细菌真菌繁殖很慢7.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分别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牙齿、桌面等处,在培养皿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方法中的()A.高温灭菌B.接种C.配制培养基D.恒温培养8.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没有实施实验前,不能打开培养皿B.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C.两套培养皿应放在不同的环境中D.每组两套培养皿,其中一套为对照实验9.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10.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B.将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这属于接种过程C.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为了方便涂抹要把培养皿的盖完全打开D.实验中留一个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是为了做对照11.一位同学在牛奶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同时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
菌和真菌
实验目的: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使用细菌和真菌培育的通常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原产特点
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问题:相同的环境中都存有细菌和真菌吗?
2、假设: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
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较小,不与培养基结合,表面光滑粘稠。
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较大,是细菌菌落的几倍至几十倍,与培养基结合,表面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孢子呈红褐绿黑黄等多种颜色。
调查地点:教室内
3、注射
(1)高温灭菌
(2)密封不并作处置注射
(3)①无菌棉棒,涂抹②无菌棉棒③轻按一下④无菌棉棒⑤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
(4)界别、实验日期、编号,培养皿的底部
4、同一温度适宜的地方
5、观测记录
(1)设计观察记录
(2)记录的时间为___每天下午5点_________
6、实验现象:菌落记录表
7、分析探讨:
①为什么要用两套培养皿?进行对照
②两套培养皿的培育条件与否须要完全相同?为什么?须要完全相同。
因为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相同。
③每天观察时,是否可以打开培养皿?为什么?不可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
④为什么实验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注射前必须经过高温处置?为什么必须用无菌棉棒?注射前经过高温处置可以杀掉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细菌和真菌。
采用无菌棉棒可以防止带进杂菌,避免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⑤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课后作业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1.在探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A.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B.要探究手上的微生物类型,需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37℃下恒温培养C.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D.这个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选用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A.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B.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C.设置对照,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D.设置对照,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环境中培养3.在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最不合理的是()A.为什么冰箱中细菌真菌繁殖很慢B.什么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C.细菌和真菌在什么环境中最适宜生存D.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吗4.想检测铅笔上有没有细菌,只需要将铅笔放在细菌培养基上轻轻一按,这个步骤属于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A.配制培养基B.灭菌C.接种D.在适宜环境中培养5.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高温灭菌②配制培养基③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④接种A.③①②④B.②④③①C.①④③②D.②①④③6.在检测硬币上有没有细菌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配制好培养基,立即培养细菌B.将接触过硬币的培养基隔水加热C.将接触过硬币的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D.A、B、C都不正确7.将4个相同的馒头分别存放在下列环境中,其中可能最早长出霉菌的是()A.温暖干燥的空气中B.低温干燥的空气中C.温暖潮湿的空气中D.低温潮湿的空气中8.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冰箱外的面包比冰箱里的面包更容易长出霉菌,说明霉菌生长受下列哪一种因素的影响()A.空气B.光照C.温度D.水分9.小明经常看见广告上说:“舒肤佳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存活.”他想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于是他和小聪两人分别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聪采用的是对照实验B.在做这个探究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制作好培养基C.“洗手前的指印”在试验中起到对照的作用D.小聪的实验比小明的实验更合理10.“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步骤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步骤
1.样品采集:使用无菌工具(如消毒棉签、无菌采样袋等),在待测环境中采集样品。
可以选择不同的环境,如室内表面、土壤、空气或水源等。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分离和培养细菌和真菌。
处理过程可能包括样品的稀释、研磨或加入适当的缓冲液。
3.培养细菌和真菌:将处理后的样品分别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可以有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基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抗生素或选择性剂,以抑制非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4.孵育:将接种的培养基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细菌和真菌。
不同的微生物可能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
5.观察和鉴定:在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也可以使用一些生化试剂或基因检测方法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6.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可以统计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等。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报告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实验名称〕: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实验目的〕:
1. 尝试细菌、真菌的采样(接种)和一般培养方法
2. 认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实验用具〕:
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
1.清点实验器材。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或2号),贴在培养皿底面。
3.接种:可选用以下方法
①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用未洗过的手指在培养基上按10秒;
②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用肥皂洗过的手指(不用毛巾擦)在培养基上按10秒;
③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将硬币或笔帽或一次性卫生筷子或饭勺等轻放在培养基上10秒;
④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将头发放在培养基上;
⑤打开培养皿盖,放在实验室或走廊、操场10分钟
⑥用无菌棉签蘸取饮水机里的水,涂抹在培养基上;
4.将另一套高温灭菌后、没有打开的培养皿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5.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恒温培养。
6.五天至七天后,用放大镜观察出现的菌落。
7.将污物倒进污物桶,清理实验器材。
提示:在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实验结论]
1、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
物等。
2、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设计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探讨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
2. 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3.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和及时相互交流的能力。
4. 强化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一定基础。
教学重点:1. 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
2. 各个小组交流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特点的研究成果,达到成果共享。
教学难点:1. 对培养基和培养皿高温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培养基。
2. 从实验中体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结论。
择了先由宏观入手观察然后进入微观世界的顺序。
教学方法1. 探究性实验法。
2. 比较实验归纳法。
教学课时:2教学用具:1 多媒体:用多媒体适时地向全体学生展示实验的准备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科学精神的培养就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之中2.培养皿和培养基若干3. 冰箱:贮备已经高压灭菌的培养基和培养皿。
(由教师提前准备好)4. 恒温箱:保存和培养已经接种过的培养基。
5. 探究实验指导与报告。
教学过程注意事项:1. 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要严格高压灭菌;且在无菌环境条件下分装。
(这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2.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珍惜实验机会。
3. 提示学生为什么要选取两套培养皿,目的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4. 强调此探究实验是属于单因素。
除了采样地点是变量外,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如温度等,要保持一致。
5. 做好标记,设计好实验方案之后,方可打开培养皿。
6.以表格的形式来展示这一实验的过程两个星期以后,进行成果展示,并让学生交流这次探究实验的心得,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题04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 提出问题: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吗?2.作出假设: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3. 图示过程 4. 实验变量:细菌和真菌。
对照组:①号培养皿。
5. 实验现象:25°C 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①号培养皿中无菌落,②号培养皿中有较多菌落,③号培养皿有较少菌落。
6. 结论: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1.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含有机物)→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2. 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高温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上的杂菌,排除其他杂菌的污染。
3. 接种问题:实验中要使用无菌棉棒进行接种,不能将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目的是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4. 结果记录问题:及时登记观察结果,这时一定要登记好日期,千万不要在实验过程中打开培养皿。
一、单选题1.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冷却图解实验针对演练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答案】A【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因此,①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④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③接种,接种后②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
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故选A。
2.幼儿园的老师想让孩子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用无菌棉棒蘸取手心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此步骤属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A.接种B.灭菌C.配置培养基D.放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答案】A【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
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用无菌棉棒蘸取手心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就可以把手上的细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这就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故选A。
3.在“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牛奶的目的是提供无机盐B.配制好的培养基需进行高温灭菌处理C.灭菌完成后可立即接种D.接种后需放在无氧环境下培养【答案】B【详解】A.牛奶富含营养物质,在培养基中加入牛奶的目的是提供营养物质,A 错误。
B.配制好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并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B正确。
C.高温灭菌完成后温度高不可立即接种,因为高温同样使接种的微生物失活,C 错误。
D.接种后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不能随时拿出培养皿打开,D错误。
故选B。
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应将写有组别、实验日期、编号的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B.培养细菌和真菌可以用琼脂和土壤浸出液混合作为培养基C.接种后,需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D.在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过程中,需定期要打开培养皿进行观察【答案】D【详解】A.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面,A 正确。
B.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土壤浸出液加琼脂熬制,B正确。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放在保持恒定温度(如25℃)的培养箱中或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这是因为这样适合菌类生长,为保持单一变量因此还需要放在相同的条件下,C正确。
D.在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过程中,不能开盖观察,开盖会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D错误。
故选D。
5.生物兴趣小组打算“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B.打开培养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属于培养过程中的接种环节C.在培养皿中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菌落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答案】D【详解】A.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不符合题意。
B.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叫做接种。
空气中有微生物,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培养皿中,故相当于接种,B不符合题意。
C.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因此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是菌落,C不符合题意。
D.该探究实验需要一组培养皿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不打开处理,作为空白对照,D 符合题意。
故选D。
6.培养细菌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的目的是()A.将培养基和培养皿上的菌类杀死B.将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提高C.将培养基和培养皿上的空气加热D.将培养基上的水分蒸发掉【答案】A【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故选A。
7.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变量是()A.氧气的有无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C.微生物的有无D.烧瓶容量的大小【答案】C【详解】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微生物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进入瓶内;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微生物无法进入瓶内。
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故选C。
8.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探究细菌对某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方案。
甲组和乙组的落叶大小、数量一样;实验过程中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乙组,实验组是甲组C.使树叶保持湿润是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D.实验预期结果是甲组落叶无变化,乙组落叶被细菌分解【答案】B【详解】A.甲组落叶灭菌处理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落叶灭菌处理,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形成对照关系,变量是有无细菌,A正确。
B.在设置对照实验时,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的一组对照组,即甲组;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条件发生了改变为实验组,B错误。
C.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水分,因此使树叶保持湿润是为细菌提供适宜生活的潮湿环境,C正确。
D.实验预期结果是甲组落叶无变化,乙组落叶被细菌分解,说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D正确。
故选B。
9.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培养36小时后获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能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D.Ⅱ和Ⅲ【答案】D【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培养皿Ⅰ和Ⅱ、培养皿Ⅱ和Ⅲ。
若以培养皿Ⅲ和Ⅱ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维生素,目的是探究维生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都有细菌生长。
若以培养皿Ⅱ和Ⅰ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是糖类,目的是探究糖类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细菌不能生长。
通过比较可知,含糖的培养皿Ⅲ有细菌生长。
培养皿Ⅱ有糖有细菌生长,培养皿Ⅰ没糖所以细菌不能生长。
因此,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大肠杆菌生活需要维生素的是培养皿Ⅲ和Ⅱ,D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
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答案】D【详解】A.树叶未进行灭菌,甲组和乙组树叶上均有细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A错误。
B.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也就是除了变量以外,其余的条件和处理都要相同。
甲组进行的灭菌处理,乙组却没有,故该方案不够严谨,B错误。
C.该方案对落叶的实验处理一样,也是以细菌的有无为变量,但乙组和甲组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C错误。
D.该方案的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变量外,其余条件都一样,最能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D正确。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11.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请分析如图探究实验。
(1)小组所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
请用4位同学的编号,将实验操作按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2)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3)培养皿A与C进行对照,说明了__________【答案】(1)丙、乙、甲、丁(2)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真菌(3)洗手前手上有很多细菌、真菌【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1)细菌、真菌的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故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为:丙、乙、甲、丁。
(2)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上是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3)图二中A洗手前培养皿与C空白培养皿进行对照,说明了洗手前手上有很多细菌、真菌。
12.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处理)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内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培养皿号操作1号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A组2号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3号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B组4号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B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将1号培养皿,置于教师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这是培养细菌和真菌方法中的______过程。
(3)实验用的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需高温处理,其目的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