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知识点汇集(前十章)

合集下载

和声分析知识点总结初中

和声分析知识点总结初中

和声分析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波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受到振动,形成机械波,传播到空气中。

2.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例如在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的声速则要远远高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3. 声波传播时的特点包括:声波是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声波是纵波,波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声波可以反射、折射、和叠加等。

二、声音的性质1. 声源的特点: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振动幅度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2. 声音的音高: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3. 声音的音量:由声波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4. 声音的音色: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便音高相同,但音色却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声波包含了不同的谐波成分。

三、声音的表征1. 声音可以用频率、振幅等物理量来进行表征,例如声音的振动频率可以用赫兹来表示,声音的音量可以用分贝来进行测量。

2. 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范围大约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能够感知到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的声音的原因。

四、共振与声音的变化1. 共振是指声音在特定频率下受到共振体的作用,振幅增大的现象。

共振现象被广泛应用在乐器、扩音器等设备中。

2. 共振箱是一种通过调节空气柱的长度来实现音色变化的乐器,例如笛子和簧片乐器等。

3. 气体流动产生的声音称为流体噪声,流体噪声可以通过改变管道的形状、大小来调节声音的音色。

五、声音的应用1. 声音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电话、广播、对讲机等都是利用声波进行信息传输的设备。

2. 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超声波成像、听诊器等医学设备都是利用声波进行检测、成像的。

3. 声音在乐器制作中的应用:管乐器、弦乐器等都是利用声波的共振来产生音响的。

总之,声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通过学习声音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的过程,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声音进行通信、娱乐和医学应用等。

和声的基本知识

和声的基本知识

和声的基本知识关于和声基本知识的一些资料,适合音乐入门及和声提高,推荐。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

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

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

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

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

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

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

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

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

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

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 级亦被称为“导音”)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

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

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

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

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

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和声基础知识

和声基础知识

概念:除主和弦外,与协和的其他给及三和弦构成属关系的和弦叫做副属和弦,构成下属关系的和弦叫做副下属和弦,而这些协和三和弦称副主和弦。
副属和弦解决:1,根音上四度进行,解决至副主,D/X……X
2,..............,......副主七和弦,D/X……X7,类似于II7……V7
3,根音上二度进行,类似于Ⅶ¨¨Ⅰ或者Ⅴ¨¨Ⅵ
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 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 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a,半音上行
b,运用弗里吉亚进行
PART 10 弗里吉亚进行
功能体系:Ⅰ — Ⅴ — Ⅳ— Ⅰ
模进:a,动机和弦一般三个以内,以根音上四度关系为常见,除此,二度,三度或者2这结合,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
b,2个模进音组衔接处同样要避免平行反向五八度。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 【【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 (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变和弦处理:
1,多做半音处理
2,和弦排列时,减三度通常被增六度代替

和声基本知识

和声基本知识

vii级三和弦和v级有两个共同音,它属于属和声组。vii级三和弦由于是建立在导音上的,因此也叫“导三和弦”。
现在我们把四个副三和弦加到我们的i-iv-v进行中:i-vi-iv-ii-v-i。 这是最常用的和弦应用顺序,也是最符合人们听觉习惯的。(人们不大颠倒其中vi和ii的顺序,尽管它们都属于下属和声组。) 但这一和弦功能序进,可以简化和代替,如可以变成:i-vi-iv-v, 或者i-iv-ii-v,及更常用的i-ii-v, 或vi-v,i-vi-ii-v等,后面可以跟i级或者接其他的可行连接。(其他可行连接将在后面介绍。)
古典和声中,转位和弦经常被用作原位之间的过渡。
四六和弦经常用作原位和弦和六和弦的过渡。
在古典音乐的终止和半终止中(乐段的停顿称为“终止”,往往以主和弦结束;乐句的停顿称为“半终止”,往往以属和弦结束),我们经常能看到属和弦(v级)前有一个强拍上的主四六和弦,这个和弦称为“终止四六和弦”。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和弦的最低音都是根音,被称为“原位和弦”。如果和弦根音向上翻一个或几个八度,不再是和弦最低音时,我们称之为和弦的“转位”。三和弦总共有两个转位,被称为六和弦和四六和弦:
多数原位和弦都可以用它们的转位和弦代替。但习惯上,乐曲的开始和结尾较多是用原位的i级(弱起小节有很多是用原位或转位的v级)。
到目前为止,我们讲完了大小调体系中的三种小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而大调,其实也分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只不过后两种大调没有那两种小调常用。
和声大调中的vi级音是降低的,用这个音构成的下属(iv级)和弦是小三和弦。
这个和弦对i级的倾向比大三和弦的iv级更强。
旋律小调音阶只有上行时vi级和vii级是升高的,下行时就同时还原了,和自然小调的下行相同。但我们不必拘泥于乐理知识上的上行、下行规则,用时完全可以灵活掌握。

和声知识点汇集(前十章)

和声知识点汇集(前十章)

《基础和声》课程知识点汇集绪言1、和声的概念现在较通行的传统和声学概念,通常是指研究特定的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结构及和弦之间连接的学说。

古典和声的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基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音的结合方式为三度叠置的和弦形式,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以及它们的转位;每个和弦有各自的调式调性功能属性,它们之间的连接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是功能性的连接或进行;各声部的进行及声部之间的关系继续延续复调音乐的传统,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除了遵循和弦构成的规则外,各声部还要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古典和声这四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传统和声学的主要内容。

2、和声的构成基础——调式和声的基本构成元素——音程、和弦,以及和弦的连续进行即和声进行等,都是建立在特定的调式调性中的,也就是依赖于特定的调式调性的逻辑关系的。

古典和声的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基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

在我们的和声学习中,如果没有作特别的说明,则均指这两种调式,其余调式只不过是为了丰富和声及声部进行的需要而局部使用。

另外,调性的标记只需用大、小写的英语字母标记即可,如“G: ”即表示为G大调,d则表示d小调。

3、和弦的构成及其种类: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由该调式的构成音组成,它通常由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音构成。

和弦通常以三度叠置而构成。

大、小调中出现的和弦,是和声中常用的基本和弦,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例a三和弦b七和弦C丸和弦I J大三小三增三咸三大小七小七减七勲小丸大九^4、和弦的构成音:和弦按三度排列时,和弦构成音从低往高依次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5、和弦的原位及转位: 实际应用中,和弦可以任意排列。

不管怎样排列,在三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即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为位,称为四六和弦。

在七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就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五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位,称为三四和弦;低音为七音时为第三转位,称为二和弦。

和声学知识点

和声学知识点

和声学知识点和声学是音乐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音符如何组合成和弦,以及这些和弦如何相互关联和组织,以创造出音乐作品中的和谐感。

以下是和声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音阶和调式:- 大调音阶:由七个音组成,遵循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模式。

- 小调音阶:也有七个音,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模式与大调有所不同。

2. 三和弦:- 大三和弦:由根音、大三度和纯五度组成。

- 小三和弦:由根音、小三度和纯五度组成。

- 增三和弦:由根音、大三度和增五度组成。

- 减三和弦:由根音、小三度和减五度组成。

3. 七和弦:- 大七和弦:大三和弦加上大七度。

- 小七和弦:小三和弦加上小七度。

- 属七和弦:大三和弦加上小七度。

- 半减七和弦:小三和弦加上半减七度。

- 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加上减七度。

4. 和声进行:- 和声进行是指和弦之间的转换和流动。

- 常见的和声进行包括I-IV-V-I(完全进行)和ii-V-I(二五进行)。

5. 和声功能:- 每个和弦在调性音乐中都有其功能,通常分为主功能(I和弦),属功能(V和弦)和下属功能(IV和弦)。

6. 和声分析:- 和声分析是识别音乐作品中的和弦及其功能的过程。

- 通过分析旋律、和声和节奏等元素,可以揭示作品的和声结构。

7. 和声色彩:- 和声色彩是指和弦或和声进程给人的听觉感受。

- 通过不同的和弦选择和进行方式,作曲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8. 和声规则:- 有一些规则指导和弦的正确使用,例如避免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以及确保声部进行的平滑性。

9. 调性中心:- 调性中心是指音乐作品中的中心音,通常是主音,它是和声结构的基础。

10. 声部写作:- 在四部和声中,每个声部(高音、次高音、中音、次低音)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规则和限制,以确保和声的清晰和平衡。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和声学的基础,是理解和创作音乐作品的关键。

掌握这些概念可以帮助音乐家在作曲、编曲和即兴演奏中做出更加有意识和创造性的选择。

和声知识

和声知识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正三和弦(ⅠⅣⅤ)Ⅰ:主功能“T” Ⅳ:下属功能“S” Ⅴ:属功能“D”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T……D D……T (正格进行)T---S S---T (变格进行)D---S (错)反功能重复音: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四六和弦重复五音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②避免和声切分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⑥注意隐伏五八度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

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I6......V46 (I)I......V46 (I6)IV6-......I46 (IV6)主音持续时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属音持续时V......I46 (V)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a,下属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b,主I,I6+V7c,属V,V6+V7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㈡V56 —I V2—I6 V34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㈢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㈣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正三和弦(ⅠⅣⅤ)Ⅰ:主功能“T” Ⅳ:下属功能“S” Ⅴ:属功能“D”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T……D D……T (正格进行)T---S S---T (变格进行)D---S (错)反功能重复音: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四六和弦重复五音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②避免和声切分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⑥注意隐伏五八度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

和声分析知识点总结

和声分析知识点总结

和声分析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波的物理特性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介质的振动引起的,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波的物理特性包括声速、频率、波长、声级等。

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频率是声波振动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波长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它与声速和频率有关。

声级是声波的强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声级的计算与声波的压力有关,它是对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度进行量化的一种方式。

第二章声音的产生机制声音产生的机制主要包括声带的振动、共鸣腔的作用以及喉、口腔和鼻腔等器官的配合。

声带是声音产生的重要器官,它是一对弹性的膜状结构,位于喉部。

当呼吸气流通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音。

共鸣腔是声音的共鸣器官,它包括喉、口腔和鼻腔等。

不同的共鸣腔会对声音的质量产生影响,如清亮、浑厚、洪亮等。

声音的产生机制对声学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声学分析。

第三章声音的处理技术声音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声音的录制、编辑、混响、均衡、压缩等。

声音的录制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它通常采用麦克风进行。

声音的编辑是对录制好的声音进行处理,如剪切、拼接、混音等。

混响是模拟声音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射和吸收效果,它可以为声音增加空间感和逼真感。

均衡是调整声音频谱的技术,它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质。

压缩是控制声音动态范围的技术,它可以使声音更为平稳和均匀。

声音的处理技术对声学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声音进行量化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和规律。

第四章语音的分析与合成语音的分析与合成是声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包括语音的信号处理、语音的特征提取、语音的合成技术等。

语音的信号处理是对语音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对语音进行分析和研究。

语音的特征提取是从语音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信息,如基音频率、共振峰频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底和声?课程知识点聚集绪言1、和声的概念现在较通行的传统和声学概念,通常是指研究特定的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结构及和弦之间连接的学说。

古典和声的调式根底是大小调,根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音的结合方式为三度叠置的和弦形式,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以及它们的转位;每个和弦有各自的调式调性功能属性,它们之间的连接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是功能性的连接或进行;各声部的进行及声部之间的关系继续延续复调音乐的传统,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除了遵循和弦构成的规那么外,各声部还要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古典和声这四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传统和声学的主要内容。

2、和声的构成根底——调式和声的根本构成元素——音程、和弦,以及和弦的连续进行即和声进行等,都是建立在特定的调式调性中的,也就是依赖于特定的调式调性的逻辑关系的。

古典和声的调式根底是大小调,根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

在我们的和声学习中,如果没有作特别的说明,那么均指这两种调式,其余调式只不过是为了丰富和声及声部进行的需要而局部使用。

另外,调性的标记只需用大、小写的英语字母标记即可,如“G:〞即表示为G大调,d那么表示d小调。

3、和弦的构成及其种类: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由该调式的构成音组成,它通常由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音构成。

和弦通常以三度叠置而构成。

大、小调中出现的和弦,是和声中常用的根本和弦,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4、和弦的构成音:和弦按三度排列时,和弦构成音从低往高依次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

5、和弦的原位及转位:实际应用中,和弦可以任意排列。

不管怎样排列,在三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即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为位,称为四六和弦。

在七和弦中,只要低音为根音时就为原位;低音为三音时为第一转位,称为五六和弦;低音为五音时为第二转位,称为三四和弦;低音为七音时为第三转位,称为二和弦。

九和弦及其它高叠和弦一般只用原位。

6、和弦外音的概念及分类:和弦以外的音即为和弦外音,可笼统地用“+〞标记。

和弦外音根据所处的节拍节奏位置可分为强外音和弱外音两类。

强外音有延留音〔标记为“留〞,见下例之a〕和倚音〔也可认为是无预备的延留音,标记为“倚〞,见下例之b〕。

弱外音有经过音〔标记为“过〞,见下例之c〕、辅助音〔标记为“助〞,见下例之d〕、换音〔也可认为是跳进的辅助音,标记为“换〞,见下例之e〕、先现音〔标记为“先〞,见下例之f〕。

7、旋律的概念:特定的调式、调性的中的各音,按照特定的节拍、节奏组合而成的线条,即为旋律。

在多声音乐中,旋律通常又是与声部相对应的。

8、主调音乐结构与复调音乐结构多声音乐通常分为主调和复调两种根本的结构形式。

〔1〕主调音乐结构的根本特征通常是:在多个声部中,只有一个声部是主要而突出的,通常是高音声部,其它声部那么主要起音响填充或伴奏的作用,见例0—17、0—18、0—19等。

〔2〕复调音乐结构的特征那么为:每个声部都具有根本同等的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每个声部都相对地具备旋律的特征。

例12—163就根本具备这样的特征。

在多声音乐中,主调与复调通常有交融的关系。

通常地,主调音乐中有复调的因素,或复调中有主调的因素。

有时,那么是主调与复调两种结构的综合。

第一章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1、三和弦的种类:三和弦有大、小、增、减四种。

当三和弦三个音按三度排列构成原位时,由低往高分别为大三度+小三度的为大三和弦,小三度+大三度的为小三和弦,大三度+大三度的为增三和弦,小三度+小三度的为小三和弦。

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顾名思义,即四个声部的和声。

四部和声直接从四部合唱借用过来,因此,四部和声一般有这样的特性和要求:每一个声部均对应于四部混声合唱的相应声部,包括音区和音域等;每一个声部均要求声乐化,即富于歌唱性。

3、三和弦的重复音:三和弦只有三个构成音,因此将三和弦排列成四声部时至少要重复一个音。

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和弦,其重复音不尽相同。

一般地,可重复该和弦中所含有的正音级——主音、属音、下属音,也可重复大、小三和弦的根音或增、减三和弦的三音。

另外,三和弦在作四声部排列时偶尔也可省略五音,形成不完全的和弦形式。

4、和弦的旋律位置:对于任一和弦,在四声部的排列中,高音声部〔旋律声部〕往往显得比拟突出,将同一和弦的不同音放在高音部的音响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将和弦的哪一个构成音置于高音部要做到心中有数。

将和弦的哪一个构成音置于高音部,就称为哪一种旋律位置,如将和弦的根音置于高音部就称为根音旋律位置,如将和弦的三音置于高音部就称为三音旋律位置,其余以此类推。

5、三和弦的排列法:当原位三和弦重复根音且不省略音时,有且只有以下两种排列:〔1〕密集排列法:次中音部和低音部之间的距离不限,最近可同度,最远可到两个八度;上方三声部中的任意两相邻声部之间,不能再插入和弦音,彼此之间的音程距离为三、四度。

〔2〕开放排列法:次中音部和低音部之间的距离不限,最近可同度,最远可到两个八度;上三声部中的任意两相邻声部之间,能插入一个和弦音,彼此之间的音程距离为五、六度。

6、防止声部交叉:在多声音乐尤其在四部和声写作中,通常要防止声部交叉。

所谓声部交叉,是指高音部低于中音部〔也可理解为中音部高于高音部〕,或中音部低于次中音部〔次中音部高于中音部〕,或次中音部低于低音部〔低中音部高于次中音部〕。

第二章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1、和声的功能分组:大小调调式各级音上构成的和弦,可以分为主、属、下属三个功能组。

2、正三和弦的功能及其标记:主和弦为主功能组的标志性、代表性和弦,大调中为大三和弦,标记为T,小调中为小三和弦,标记为t;属和弦为属功能组的标志性、代表性和弦,大小调中均为大三和弦,均标记为D;下属和弦为下属功能组的标志性、代表性和弦,大调中为大三,标记为S,小调中为小三,标记为s。

3、和声进行:几个和弦的连续进行就构成了和声进行。

它就像文字语言中的词汇一样,通常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和声意义。

和声进行主要有三种根本类型:〔1〕正格进行,由主功能和弦与属功能和弦构成,如T—D、D—T、T—D—T、D—T—D等;〔2〕变格进行,有主功能和弦与下属功能和弦构成,如T—S、S—T、T—S—T等;〔3〕完全进行:全称为完全功能进行,它是由三个功能组和弦都参与而构成的和声进行,如T—S—D、S—D—T、T—S—D—T等。

另外,D—S的进行称为反功能进行或阻碍进行,在我们所学的传统的功能和声中要注意防止。

第三章原位三和弦的连接1、和弦连接及声部进行的概念两个和弦连续的进行就形成了两个和弦的连接。

两个和弦的连接,是以各声部进行以及声部之间的关系为根底的。

声部进行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任一声部的进行方式,二是指声部之间的关系。

2、单个声部进行的方式通常分为两类,一是平稳进行,而是跳跃进行〔习惯称为大跳〕。

平稳进行是指三度及三度以内的进行,包括一度、二度〔级进〕、三度〔小跳〕进行;大跳是指四度及四度以上,但通常不超过八度的进行,包括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的进行。

3、两个声部进行的关系种类: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1〕同向进行:指两个声部相同方向的进行。

正常的同向进行,声部之间也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独立性较弱。

〔2〕斜向进行:指在两个声部中,一个声部作同音高的水平似的进行,而另一部作有方向性〔往上或往下〕的进行。

斜向进行的声部独立性较同向进行的强。

〔3〕反向进行:指两个声部作相反方向的进行。

反向进行的声部独立性最强。

另外,同向进行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进行,即平行进行。

平行进行指两个声部一直保持相同音程关系的进行。

平行三、六度,以及四度的进行,声部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因此在和声写作中是良好的;但平行八〔一度〕、五度由于造成声部之间不独立,因此是错误的,须防止;平行二〔七〕度进行那么是不存在的,因为一旦出现了二〔七〕就必须解决到其他音程。

4、四个声部的组合关系四个声部的组合关系,以下三种是均良好的:〔1〕同向〔包括平行〕进行与斜向进行的组合;〔2〕同向〔包括平行〕与反向进行的组合;〔3〕同向〔包括平行〕、反向进行与谢向进行的组合。

另外,还有一种进行,即四声部同向进行。

四声部同向进行简称为四部同向,由于四部同向的声部独立性差,以及声部之间不平衡,因此,除了结束〔终止〕处可以使用外,其他地方一般均须防止。

5、和弦关系及共同音和弦关系通常是指和弦之间的根音关系。

和弦关系有以下三类:〔1〕四、五度关系: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有一个共同音,七和弦那么有两个共同音;〔2〕三〔七〕度关系:三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有两个共同音,七和弦那么有三个共同音;〔3〕二〔七〕度关系:二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七和弦那么有一个共同音。

6、和弦的连接法和弦的连接法可分为以下两类:〔1〕和声连接法:在两个和弦连接时的四个声部中,只要有某些声部保持共同音,这样的连接法就称为和声连接法;〔2〕旋律连接法:在两个和弦连接时的四个声部中,任何声部都不保持共同音的连接法即称为旋律连接法。

7、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1〕四、五度关系和弦的连接:既可以用和声连接法,也可以用旋律连接法。

和声连接法的步骤是,低音四、五度进行均可,上方三声部中的共同音声部保持,其余两个声部均为级进进行;旋律连接法的步骤那么是,低音作且只作四度进行,上方三声部与低音部呈反方向地平稳进行。

〔2〕二度关系和弦的连接:因为无共同音,所以只能作旋律连接法。

连接的步骤是:低音作且只作二度进行,上方三声部与低音部呈反方地平稳进行。

第四章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的步骤和要点如下:1、判断和确定调性2、判断和选择和弦: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除了属音可配主和弦或属和弦,主音可配主和弦或下属和弦,需要作出选择外,其它音那么只需要判断即可。

需要作出选择时,一般遵循这样的原那么:〔1〕开头一般配主和弦,弱起时也可配属和弦;〔2〕结束的音一般均配主和弦;〔3〕防止D—S的进行;〔4〕防止和声节奏切分。

3、确定排列法:旋律位置低,宜用密集排列;旋律位置高,那么宜用开放排列。

4、根据所选和弦及旋律进行判断连接法:二度关系的和弦连接,只能采用上一章讲述的旋律连接法;四、五度关系的,那么要判断出是和声连接法还是旋律连接法。

5、完成各声部的进行:一旦判断出连接法以后,即可按照上一章所讲述的和弦连接方法,完成各声部的进行。

第五章和弦的转换1、和弦转换的概念及其作用:变化同一和弦的排列方式,即形成同一和弦的转换,习惯简称为和弦转换。

和弦转换的作用,主要是使旋律声部富于变化,使其更动听,更富有表现力。

2、和弦转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上方三声部同向转换:这种转换的特点是,在改变旋律位置的同时,旋律法保持不变;〔2〕上方二声部同向转换:这种转换的特点是,在改变旋律位置的同时,旋律法也随之改变;〔3〕高音部与次中音部反向转换:这种转换的特点是,在改变旋律位置的同时,旋律法也随之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