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庄子》这部著作,对老子所提出的“道”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阐释。

在《道德经》关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的论述之后,通过寓言的形式,进一步解读的道的存在和道的价值。

在庄子的思想之中,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世间万物和谐共生,从而形成了具有本真之美的“道”的概念。

这种概念之下,宇宙的变化将具有自然之美,从而展现出人与万物的本真特点。

庄子的论述与当前社会中的生态美学不谋而合。

一、《庄子》“道”的哲学之美(一)“道”的自然和谐庄子在进行“道”的论述时,喜欢通过更加细腻的寓言表达,借助光怪陆离的世界构造,来体现“道”所拥有的自然而然的和谐价值。

在《大宗师》这篇著作当中,庄子通过对“道”的概谈,解释了“道”在宇宙万古之中所拥有的特色。

庄子认为,“道”并不亲身出现展示性格和作用,而是在天地间,通过“不巧”、“不老”、“不仁”、“不义”的形式,引领着万物的运转。

万事万物都在道的“不经意”的作用之下,具有了自然和谐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只是“道”的展现,而并非是“道”的意志。

因此在《秋水》篇当中,庄子借助人物的语言表现了望洋兴叹后对于“道”的解读,道的精巧已经达到了机制,因此则转化成为无形的存在,而其广阔,则不再受到围困,因此“道”的存在是无为且无形的,但是具有古朴、自然的真谛。

(二)“道”的事物固然庄子在对宇宙万物进行论述中,通常将宇宙开做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在整体内部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具有“盈虚”、“衰杀”的股友特点,而并非是人的作用。

因此在“道”的价值之中,事物尤其固然的、不受人为影响和干预的美感。

一旦遭到自然的破坏,就会使得宇宙事物的固然之美发生变化。

因此庄子在《马蹄》篇当中,通过对千里马和伯乐之间关系的论述,展示了伯乐作为人为的代表,对于千里马自然之美的戕害。

与一般的认知不同,庄子的思想之中,对于“自然”和“不用之用”所具有的生态美学推崇备至,他在与惠子的辩论当中,表达了“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与“大樗树”生长的自然无用之美,而惠子却无法认识到自然的价值,只能够以人为的眼光来物化树种的价值。

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3、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庄子美学强调美善统一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注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现 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通过美好的生活方式来调节身心。庄子 美学提倡回归自然、追求简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理念,为现代人提供了 值得借鉴的生活哲学。
结论:
庄子美学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瑰宝,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现代意义。其基本特 点包括自然、美善、意境等,这些特点既体现着庄子美学的思想精髓,也为中 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庄子美学的现代意义表现在 多个方面,
2、文化传承的价值
庄子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 对庄子美学的传承和发扬,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使其 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3、思想创新的灵感
庄子美学的思想开放、自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为现代思想创新提供灵 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庄子美学的多元性为人 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启发人们探索美的真谛。
一、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
1、自然之美
庄子美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强调自然之美。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着独特 的美学价值,这种美是天然的、不带任何人工痕迹的。庄子的这种自然美学思 想,使得中国古代美学更加注重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表现。
2、美善统一
庄子美学另一个基本特点是美善统一。他认为,美的本质是使人愉悦,而善的 本质则是使人受益。因此,庄子主张将美与善结合起来,使得美的事物也能够 给人带来实际的利益。
庄子的美学时空观,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他倡导“道法自然”,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庄子的时间观强调时间的无限性和永恒性。他认为,时间的本质在于变 化和流转,而这种变化和流转是永恒的、不间断的。这种时间观念,对于现代 社会中人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 将时间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而忽视了时间的无限性和永恒性。庄子的时间观, 提醒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时间的意义,将时间视为一种不断流转、不断 变化的存在。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资源再探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资源再探
置 ,呈 现 出 欣 欣 向 荣 的 生 命 形 态 和 生 命 世 界 。
命 性 的 理 解 ,不 仅 包 括 对 生 命 力 的认 知 ,还 包 括 对 生 命 再 生 的 理 解 ,认 为 生 命 循 环 反 复 ,生 生 不
息 , “ 生 方 死 ,方 死 :- ” ( 《齐 物 论 》) 方 h生 。所
思 想战 线
20 第4 第3卷 4 0 o3 0 年 期 6 。 1vl6 1 2 0 l
《 子》 态 美学 思 想资 源 再探 庄 生
刘 生 良 ,康 庄
摘 要 : 《 子 》 中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生 态 美 学 思 想 资 源 , 这 首 先 表 现 在 对 自然 生 态之 生 命 庄
的 异 化 ,还 提 出 了相 应 对 策 。
关 键 词 :《 子 》; 生 态 关 学 ;思 想 资 源 庄
Hale Waihona Puke 生态美 学是 生 态学 与 美学 交 汇 融合 的 结果 , 是 一 种 “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当 代 美 学 观 念 ” ① 以 具 。
气 象 。 而 曳 尾 泥 涂 的 神 龟 ,壕 梁 之 上 的 僚 鱼 ,广
将 其 置 于 宇 宙 大 化 之 中 的 一 种 高 深 超 迈 的 认 知 和
见解 。
生 态 审 美 的 基 本 准 则 是 有 序 性 ,所 谓 生 态
美 , 往 往 就 是 指 整 个 生 态 系 统 生 存 运 行 的 平 衡 :- : i f
然 结 果 ,这 是 生 态 的 死 亡 观 ,是 超 越 死 亡 概 念 而
象 。 无 论 是 《逍 遥 游 》 中 “水 击 三 千 里 , 抟 扶
摇 而 上 者 九 万 里 ” 的 大 鹏 ,还 是 《秋 水 》 中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摘要】庄子美学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尊重生命多样性,对应对生态危机提供了思想指导。

庄子哲学与现代生态伦理相融合,提倡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庄子美学思想对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价值观具有深刻影响,引领人们实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庄子的思想启示人们如何尊重自然、实现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推动当代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我们走上一条生态友好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当代生态价值、生态观念、自然和谐、生命多样性、生态危机、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庄子哲学、生态智慧、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价值观。

1. 引言1.1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庄子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对当代生态价值的影响也越发显现出来。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提倡自然无为的境界,认为顺应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这种思想与当代生态价值理念有着显著的契合点,引领着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

庄子美学思想倡导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念,使我们重新审视自然界中万物的平等和和谐。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时,庄子的“无为而治”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应对方式,让我们学会尊重和倾听自然的声音。

庄子美学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启示人们应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影响着我们对生态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庄子的生态智慧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助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

2. 正文2.1 生态观念与自然和谐庄子美学思想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

庄子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每一个生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他提倡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而是要与自然保持共生共荣的状态。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意识的提高,生态美学逐渐成为学科发展的热点。

庄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内容既包括了生态学的思考,同时又蕴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

他主张自由自在,积极向上,快乐自然的生存方式,
将其与人的具体生存环境相互融合,具有独特的生态美学思想。

本文将重点关注庄子
生态美学思想,探讨其时代背景、思想内涵、现实意义,以及当下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庄子生态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
1.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内涵。

2.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时代背景。

3.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

4.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以及其借鉴意义。

三、可行性分析
本文将从庄子的经典著作中寻找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探讨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同时,将该思想同当代生态美学进行比较与联系,借以挖掘出其现实意义
和实践价值。

因此,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预期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究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内涵、特点、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为当代生态美学的理论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的生态视角,推动当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探索庄子的美学观与艺术价值

探索庄子的美学观与艺术价值

探索庄子的美学观与艺术价值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在研究《庄子》的过程中深入探索了其中的美学观与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庄子的美学观、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庄子的美学观庄子的美学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独树一帜,他提出了独特的“自然美学”观念。

庄子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美,而人类的审美能力就是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来获得的。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相融合的美。

庄子的美学观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二、庄子与艺术创作庄子的美学观对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追求自然和谐、自由自在的美感。

庄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放下功利心态,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自由的心境创作。

庄子的这种观点对于当代艺术家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引导着他们追求真实、自由、自然的艺术表达。

三、庄子与审美体验庄子对审美体验的思考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他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体验,是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而获得的一种情感共鸣。

庄子的“忘我”观念在审美体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认为人们应该忘却自身的烦恼和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以获得纯粹的美感体验。

庄子的这种思想对于当代人们的审美体验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引导着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放松。

综上所述,庄子的美学观与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自然美学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庄子的艺术创作理念以及对审美体验的思考也对当代艺术家和观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庄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美学观与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示,为当代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提供有益的借鉴。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类生存的思考,与现代生态价值有着深刻的关联。

以下将从庄子美学思想中提取一些核心观点,分析其与现代生态价值的联系。

首先,庄子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

在《庄子·逍遥游》中,他写道:“大隐隐于市,大通通于亩,此所谓大块噫气,至于无形;神之格也。

”其中的“大块噫气”被解读为道,指的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力量,无为而治的生态观念。

现代生态学认为,自然界存在着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而人类过度干预自然会带来破坏性后果。

庄子的思想与这一观点非常契合,认为人应当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自然法则,而不是盲目地干预。

其次,庄子强调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描述了自然界的繁荣景象,认为各种生物在自然中互相依存、共生共存。

他写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各有众,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悟之不得,名曰‘操’。

”这一观点对应着现代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概念,认为自然界是由各种物种、环境和资源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整体。

庄子关注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平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一观点与现代的生态价值观相契合,提醒人们保护自然多样性,重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再次,庄子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以“至人无己”为例说明,将人与自然界进行比较,强调人应该忘记自己的私欲,以及与自然相辅相成,追求身心的自由与和谐。

如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日益紧张,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庄子的思想提供了一种自省和反思的方法,提醒人们以谦卑的态度面对自然,减少人为干预,降低对自然的压力,更好地与自然相处。

最后,庄子倡导身心的放松与自由。

在《庄子·德充符》中,他写道:“叶千者,不知其然也。

箕子之丧,虞庙瞽瞍之闻,天下比之,则寿麟凤。

试论老庄的生态美学思想

试论老庄的生态美学思想
道 家 看来 , 事 万 物 皆 是 以 道 为 因 的 自在 自 为 , 道 之 为是 与 万 背
特 别是老庄 的道 家文化 中就包含有 极其 丰富 的生 态美学资
源 。本 文从 以下 四个 方 面来 论 述 老 庄 的 生 态 美 学 思想 。


老 庄 生态 美 学 的 哲学 基础 : 物 齐 一 万
事 , 然 会 遭 到 自然 的惩 罚 。 子 也 认 为 “ 行 之 而 成 , 谓 之 必 庄 道 物
而 然 , 自也 而 不 然 。恶 乎 可 ?恶 于 可 。恶 乎 不 可 ?不 可 于 不 有
人 处 一 焉 。 ( 十 五章 ) 照道 的原 理 生 成 的 人 也 是宇 宙 的一 ”二 依
芸, 各复归其根 , 归根 曰静 , 静日复命 。 复命 曰常 , 知常 日明 。 不
知 常 , 作 凶 。 ” 十 六 章 ) 认 为 , 物纷 纷 芸 芸 , 要 回 复 到 妄 ( 他 万 都 自身 的 根 , 回 本 根 就 叫 作 静 , 叫 作 复 命 , 命 叫 作 常 “ 返 静 复 知
维普资讯
2 0 年 4月 06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unl f b i nvrt en me(u aie n oi ce c ora o e U i s yo E o o i H m nf s dSca S i e Hu e i f s i a l n
与 传 统 西 方 文 明 以 主 客 二 分 为基 础 强 调 人 的 主 体 性 不
同, 中国文明由于 主体化的不发达 。 不仅主体不能充分成为主
体 , 象也 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 充 分地 发 展 为 对 象 本 身 , 此 , 人 与 自然 的 对 因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现状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是道家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庄子的生态美学具有独特性。

庄子通过对人间苦痛的感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从而产生了自己的生态美学思想。

“道”是庄子生态美学的最高范畴。

庄子主张顺从自然、敬畏自然,并且超脱自然生命,从而到达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庄子的思想充满了生命的情感,他主张遵循自然运行规律,并且推崇无为无功,执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美感。

标签:庄子;生态美学;研究现状一、生态美学研究1991年台湾地区的学者杨应风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从中国生态美学瞻望中国的未来》,在中国正式提出“生态美学”这a一说法,可是他没有对关于生态美学的有关性质进行说明和界定。

在1994年,李欣复发表了《论生态美学》,讲了关于生态美学的产生、发展前景、基本原则,而且还提出了“建设新的生态文明视野”“生态平衡是最高价值的美”“自然万物的和谐协调发展”等三个美学观点,这是在国内首篇带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关于生态美学的论文。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萌芽及其草創阶段以后,生态美学在21世纪走进了初步探索、不断丰富和深化阶段。

一系列有关生态美学方面的论文和专著的出版标志着生态美学的快速发展。

在2000年徐恒醇出版了《生态美学》一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生态美学专著,他讲到现代生态观念对美学的拓展就是生态美学。

这本书强调了主体对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和审美主体的参与性。

它不仅是以人的生态和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研究。

而且还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导向从而对审美现象的规律的重新认识。

从此以后众多专著或论文也都纷纷发表,都是从不同视野、不同角度对生态美学来进行阐述,如章海荣写的《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以及岳友熙编写的《生态环境美学》他们分别对环境、禅宗、伦理等方面进行了关于生态美学的细致研究。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以生态文明理论作为实践性的指导,来论述有关生态美学的产生、理论内涵、中西资源以及发展路径等。

这对于我国的生态美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看来,中国的生态美学研究不断由边缘走向主流。

二、庄子美学思想研究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部分是庄子美学思想,它不仅在自身方面有着丰富的美学资源,而且对古代的美学思想的不断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刘绍瑾在1989年发表了第一部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阐释的专著即《庄子与中国美学》一书,他依据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不断发展,并且从整体上来谈论庄子美学思想对后世学者的创造性影响及其发展变化。

张利群在1992年发表了《庄子美学》,他借鉴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方法,从审美本质论、审美关系论、审美艺术论诸多方面由微观到宏观对庄子美学进行了全面细致考察,从而使庄子美学成为一个完整体系。

近些年,关于庄子美学思想的专著和论文不胜枚举,这些专著和论文或从整体上阐释庄子的美学思想,如王凯的《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时晓丽的《庄子审美生存论思想研究》;或就庄子美学中的一个问题来展开细致的思考,如周波的《论庄子的“大美”思想》、颜翔林的《论庄子的诗意与审美的死亡观》、王守国的《超越·虚静·物化:庄子审美理论三题》等。

三、《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李欣复的《论生态美学》一书,从形式理论出发对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展开了比较详细地整理,从而开创了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的先河。

在当代中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一些生态美学研究者不断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和思想中发掘生态观念和生态知识,从生态观的视角来认识庄子的美学思想,使庄子生态美学变为庄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近几年有关庄子生态美学的思想研究非常多,不论从深度还是广度、微观还是宏观的视角,对庄子生态美学思想展开细致探讨。

首先是几篇学位论文对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展开系统详细研究。

从老庄美学思想出发的有李季的《老庄生态美学观的当代阐释》,他用个案分析法非常全面地研究了老庄的生态美学,由此使生态美学理论得以丰富。

较早对庄子生态美学思想进行探讨的是邵丰的《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这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他从“气”“道”“游”“和”等不同的范畴展开讨论,阐释了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但对庄子生态美学思想进行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化。

孟广慧的《庄子美学的生态精神》这篇硕士学位论文,以生态精神为出发点,把庄子美学作为理论基础,对精神生态观、社会生态观、自然生态观进行了论述,试着对庄子美学思想里蕴含的生态意识展开發掘,但是并没有清晰地说出庄子的生态思想和美学思想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第一篇关于庄子生态美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是赵凤远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这篇文章以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背景为前提,从庄子“齐物观”“重生观”“天道观”等几个不同方面来对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进行了论述,阐释了庄子生态美学思想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赵亮写的《庄子生态美学研究》这一篇硕士论文,是在赵凤远博士论文的思路上,对“天人合一”这一核心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

邓叔平所写的《论老庄生态美学思想》中提到,在老庄生命哲学体系中蕴含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庄子生态美学是老庄生命哲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关注生命不断走向关注生态,展示了一定的逻辑和历史必然性。

学术界除学位论文外,还有一些有关庄子生态美学的思想在期刊进行了发表。

刘华军在《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指出,庄子以“道”的整体性为基础,不断追求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生态审美状态,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处于审美的意境中,具有特别高的生态美学方面的价值,对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周波在《论庄子的“大美”思想》中认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庄子的“大美”思想体现了中国个性的生态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表现了古人拥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无比宽广博大的情怀,深刻领悟大自然灵性,不断追求自身品格升华。

因此,庄子的“大美”思想有助于建构理想人格,有利于帮助人们提升精神境界,对于生态美学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康庄的《现代生态美学意义下的文本关照——以〈庄子〉文本为例》认为,《庄子》一书虽非生态学著作,但却以天道观人道,以自然论人事,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资源。

其后刘生良、康庄在《〈庄子〉生态美学思想资源再探》中又强调,庄子主张物我平等,物我一体,互相联系,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命互感、整体联系的生态美学思想。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生态美,不断提升自身理想的人生境界。

庄子的“万物齐一”思想在林良盛的《庄子的“万物齐一”思想及其现代生态价值》一文有所阐述,从三个不同方面来对生态美学进行讲述。

呈现出庄子主张的人与自然能够做到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给予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宝贵经验。

张欣在《庄子生态美学智慧》中提出,庄子从生态美学原则、生态循环意识、生态和谐思想等方面对生态问题提出了深刻见解,文章里面包含的生态美学智慧对现今的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還有一些学者对庄子思想中的一些特殊概念进行了生态美学意义的关照,或將其思想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进行了对比研究。

如吴轶民、朱月云《中国古典美学与生态美学》一文,对庄子的“无用之用”进行了生态美学解读。

孙琪在《“庄周梦蝶”的生态美学解读》中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解读了“庄周梦蝶”,文中体现出古代文人追求和谐的审美趣向,在生态美学的建构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绿色是生态美的特征,这样的美有利于人的发展。

必须制止人对自然的索取来保护这种生态美。

天生万物,实际上没有什么贵贱之分,都存在着共同的发展权利。

人们不要任意破坏自然环境要听取先人的告诫,合理利用自然,友好对待自然,我们将会有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与生存环境。

四、港台地区的生态美学思想研究一些港台地区学者在论文和专著中从生态美学角度对庄子生态美学进行了详细解读,如傅伟勋在《超脱心灵、齐物心灵和环保心灵的哲学奠基》一文中,讲了老庄的齐物思想和对现代人们环保意识培养的关系。

吴怡的《逍遥的庄子》,在文中有多处有意识地从生态学的角度阐释庄子的思想。

五、国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西方学者大都以感悟式的语言谈到老庄道家的生态智慧。

阿伦·奈斯说:“我所说的‘大我’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道’”。

外国生态学家的著作中也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对中国道家的欣赏之情,老庄道家的生态智慧还吸引了其他领域许多人的重视。

由詹姆斯·米勒和刘笑敢等人主编,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道家与生态》是目前所知从生态学角度研究道家思想的一部论文集,经常利用并列的方法来论及老庄的生态思想,展示了论述的严密和使用技巧上的娴熟。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研究仍然处在薄弱环节,在走传统思路的基础上,还需要创造新方法、开辟新思路,这样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研究才有望超越前人。

参考文献:[1]庄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89.[4]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张华.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M].北京:中华书局,2006.[6]张利群.庄子美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7]邓叔平.论老庄生态美学思想[D].贵阳:贵州大学,2006.[8]何江南.论庄子的齐物和逍遥[J].社会科学研究,2000(3).[9]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12).[10]林良盛.庄子的“万物齐一”思想及其现代生态价值[J].现代阅读,2013(2).[11]刘生良,康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资源再探[J].思想战线,2010(4).[12]孟广慧.庄子美学的生态精神[D].郑州:郑州大学,2012.[13]孙琪.“庄周梦蝶”的生态美学解读[J].贵州社会科学,2005(1).[14]陈引驰.庄子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6]王素芬.顺无自然——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