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试验记录表(模板)
合集下载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doc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 23
合同段取样地点试验日期样品名称使用范围试验方法编号
①软化点试验
烧
开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杯开始软平始开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样室
化均内加热
加始1 23456789101112131415
品内
点值液液体
热加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编温
(℃ (℃体温度
时热钟钟钟钟钟钟钟钟钟钟钟钟钟钟钟
号度
种 (℃) 间时末末末末末末末末末末末末末末末) ) 类
②针入度试验
指针度盘读数
试试试
验验验平样品温时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均编号度间重值( ℃ (S (g
) ) ) 针入针入针入针入针入针入针入样针入针入样品前样品后度样品前样品后度品前样品后度
③延度试验
试验温度试验速度延度( cm)
测定延度
样品编号
( cm/min )试件1 试件 2 试件 3 平均值备注
( ℃ )
( cm)
( mm)
试验
结果
试验复核监理工程师。
试表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宝汉高速公路宝鸡~陕甘界工程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合同段( K +~K + )试64表
工程名称
使用范围
试验编号
试验单位
试验方法
样品名称
取样地点
试验日期
①软化点试验
样品编号
室内温度
烧杯内液体种类
开始加热液体温度
(℃)
开始加热时间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软化点(℃)
平均值(℃)
开始加热时
第
1
分钟末
第
2
分钟末
第
3
分钟末
第
4
分钟末
第
5
分钟末
第
6
分钟末
第
7
分钟末
第
8
分钟末
第
9
分钟末
第
10
分钟末
第
11
分钟末
第
12
分钟末
第
13
分钟末
第
14
分钟末
第
15
分钟末
②针入度试验
样品编号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S)
试验荷重(g)
指针度盘读数Leabharlann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平均值
针入
样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针入
样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针入样
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③延度试验
样品编号
试验温度(℃)
试验速度
(cm/min)
延度(cm)
测定延度
(mm)
备注
试件1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合同段( K +~K + )试64表
工程名称
使用范围
试验编号
试验单位
试验方法
样品名称
取样地点
试验日期
①软化点试验
样品编号
室内温度
烧杯内液体种类
开始加热液体温度
(℃)
开始加热时间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软化点(℃)
平均值(℃)
开始加热时
第
1
分钟末
第
2
分钟末
第
3
分钟末
第
4
分钟末
第
5
分钟末
第
6
分钟末
第
7
分钟末
第
8
分钟末
第
9
分钟末
第
10
分钟末
第
11
分钟末
第
12
分钟末
第
13
分钟末
第
14
分钟末
第
15
分钟末
②针入度试验
样品编号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S)
试验荷重(g)
指针度盘读数Leabharlann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平均值
针入
样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针入
样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针入样
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③延度试验
样品编号
试验温度(℃)
试验速度
(cm/min)
延度(cm)
测定延度
(mm)
备注
试件1
沥青混合料试验记录表格

第 页,共 页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名称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检测记录表(一)
记录编号: 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
样品描述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沥青混合料类型
沥青种类
矿料名称
比例(%) 毛体积相对
密度 表观相对密
度 合成表观相
对密度 备注:
试验:
密度检测 方法
合成毛体 积相对密
)
封蜡 后试 件水 中质
量 (g )
试件 毛体 积相 对密
度
理论 最大 相对 密度
空 隙 率 (% )
矿料 间隙
率 (% )
饱 和 度 (% )
试验 最大 荷载 (N)
劈裂 抗拉 强度 (MP a)
劈裂 抗拉 强度 平均 值 (MP a)
破坏 拉伸 应变
破坏 劲度 模量 (MPa
ε
)
备注: 试验:
复核:
度
拌和温度(℃)
试验层位 击实次数(次)
有效相对密度 复核:
混合料理论最大 相对密度(计算
法)
JJ0924a
击实温度(℃)
沥青相对密度
水的密度(kg/m3)
混合料理论最大 相对密度(实测
法)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检测记录表(二)
JJ0924b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验
温度(℃)
油石比(%)
附图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名称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检测记录表(一)
记录编号: 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
样品描述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沥青混合料类型
沥青种类
矿料名称
比例(%) 毛体积相对
密度 表观相对密
度 合成表观相
对密度 备注:
试验:
密度检测 方法
合成毛体 积相对密
)
封蜡 后试 件水 中质
量 (g )
试件 毛体 积相 对密
度
理论 最大 相对 密度
空 隙 率 (% )
矿料 间隙
率 (% )
饱 和 度 (% )
试验 最大 荷载 (N)
劈裂 抗拉 强度 (MP a)
劈裂 抗拉 强度 平均 值 (MP a)
破坏 拉伸 应变
破坏 劲度 模量 (MPa
ε
)
备注: 试验:
复核:
度
拌和温度(℃)
试验层位 击实次数(次)
有效相对密度 复核:
混合料理论最大 相对密度(计算
法)
JJ0924a
击实温度(℃)
沥青相对密度
水的密度(kg/m3)
混合料理论最大 相对密度(实测
法)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检测记录表(二)
JJ0924b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验
温度(℃)
油石比(%)
附图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公路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3
合同段
取样地点
试验日期
样品名称
使用范围
试验方法编号
①软化点试验
样品编号
室内温度
烧杯内液体种类
开始加热液体温度
(℃)
开始加热时间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软化点(℃)
平均值(℃)
开始加热时
第
1
分钟末
第
2
分钟末
第
3
分钟末
第
4
分钟末
第
5
分钟末
你文文静静,秀气美丽,课堂上总是眨巴着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听讲,作业完成得认真又整洁,每次值日你都能有始有终,认真完成,老师真喜欢你。如果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那你的思维会更加敏捷,口头表达能力会更加出色。勇敢些,相信你能行。第
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并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此外,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我们6
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并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此外,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我们分钟末
试验速度
(cm/min)
延度(cm)
测定延度(mm)备注源自试件1试件2试件3
平均值(cm)
试验
结果
试验
复核
监理工程师
第
7
分钟末
第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3
合同段
取样地点
试验日期
样品名称
使用范围
试验方法编号
①软化点试验
样品编号
室内温度
烧杯内液体种类
开始加热液体温度
(℃)
开始加热时间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软化点(℃)
平均值(℃)
开始加热时
第
1
分钟末
第
2
分钟末
第
3
分钟末
第
4
分钟末
第
5
分钟末
你文文静静,秀气美丽,课堂上总是眨巴着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听讲,作业完成得认真又整洁,每次值日你都能有始有终,认真完成,老师真喜欢你。如果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那你的思维会更加敏捷,口头表达能力会更加出色。勇敢些,相信你能行。第
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并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此外,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我们6
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并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此外,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我们分钟末
试验速度
(cm/min)
延度(cm)
测定延度(mm)备注源自试件1试件2试件3
平均值(cm)
试验
结果
试验
复核
监理工程师
第
7
分钟末
第
02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3
1
2
3
1
2
3
1
2
3
直线回归相关系数 当量脆点T1.2
延伸速度(cm/min) 1
针入度指数PI
塑性温度范围
延度值(cm)
2
3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软 化 点 试
试样编号
室内温 度℃
烧杯 内液 体名
每分钟 上升温
称 度值
起 始 温 度
123 分分分 钟钟钟 末末末
4 分 钟 末
5 6 7 8 9 10 11 12 分 分分分分分分 分 钟 钟钟钟钟钟钟 钟 末 末末末末末末 末
第 页,共 页
试验室名 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厂家(产地)
试验温度(℃)
针
试验次数
1
2
入 度
针入度值(0.1mm)
试
平均针入度值(0.1mm)
验
25℃时针入度(0.1mm)
当量软化点T800
延
试样编号
试验温度(℃)
度
试
验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检测记录表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沥青种类 试验日期 沥青标号
13 分 钟 末
验
JJ0802
1
2
3
平均值
软化点(℃)
14 分 钟 末
15 分 钟 末
测 值
平 均 值
备 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JJ0802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检测记录表

4 分 钟 末
5 6 7 8 9 10 11 12 分 分分分分分分 分 钟 钟钟钟钟钟钟 钟 末 末末末末末末 末
13 分 钟 末
验
JJ0802
1
2
3
平均值
软化点(℃)
14 分 钟 末
15 分 钟 末
测 值
平 均 值
备 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延伸速度(cm/min) 1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沥青种类 试验日期 沥青标号
2
3
1
2
3
针入度指数PI
塑性温度范围
延度值(cm)
2
3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软 化 体名
每分钟 上升温
称 度值
起 始 温 度
123 分分分 钟钟钟 末末末
第 页,共 页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厂家(产地)
试验温度(℃)
针
试验次数
1
2
入 度
针入度值(0.1mm)
试
平均针入度值(0.1mm)
验
25℃时针入度(0.1mm)
当量软化点T800
延
试样编号
试验温度(℃)
度
试
验
3
1
2
3
1
直线回归相关系数 当量脆点T1.2
沥青混合料检验记录表(十五) - 模板

粗集料骨架的松方
毛体积相对密度
粗集料骨架的平均
毛体积相对密度
粗集料骨架的松装
间隙率 (%)
粗集料骨架的松装
间隙率 (%)
非改性沥青混合料时
预估最佳油石比/%
以预估最佳油石比拌合的
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改性沥青混合料时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某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沥青混合料检验记录表(十五)
一、检验项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参数及比表面积计算记录号:
检验依据:共 页 第 页
委托编号
检验日期
检验号
混合料种类
集料规格(mm)
毛体积相对密度ri
表观相对密度ri′
推荐冷料比例(%)Pi
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合成表观相对密度 ′
沥青相对密度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筛孔尺寸(mm)
>4.7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集料比表面
积总和SA(m2/kg)
表面积系数FAi
-
0.0041
0.0082
0.0164
0.0287
0.0614
0.1229
0.3277
通过百分率Pi/%
-
比表面积FAi×Pi(m2/kg)
0.41
备 注
校 核: 检 验:
毛体积相对密度
粗集料骨架的平均
毛体积相对密度
粗集料骨架的松装
间隙率 (%)
粗集料骨架的松装
间隙率 (%)
非改性沥青混合料时
预估最佳油石比/%
以预估最佳油石比拌合的
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改性沥青混合料时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某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沥青混合料检验记录表(十五)
一、检验项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参数及比表面积计算记录号:
检验依据:共 页 第 页
委托编号
检验日期
检验号
混合料种类
集料规格(mm)
毛体积相对密度ri
表观相对密度ri′
推荐冷料比例(%)Pi
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合成表观相对密度 ′
沥青相对密度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油石比 (%)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筛孔尺寸(mm)
>4.7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集料比表面
积总和SA(m2/kg)
表面积系数FAi
-
0.0041
0.0082
0.0164
0.0287
0.0614
0.1229
0.3277
通过百分率Pi/%
-
比表面积FAi×Pi(m2/kg)
0.41
备 注
校 核: 检 验: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公路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3
合同段Βιβλιοθήκη 取样地点试验日期样品名称
使用范围
试验方法编号
①软化点试验
样品编号
室内温度
烧杯内液体种类
开始加热液体温度
(℃)
开始加热时间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软化点(℃)
平均值(℃)
开始加热时
第
1
分钟末
第
2
分钟末
第
3
分钟末
第
4
分钟末
第
5
分钟末
第
6
分钟末
第
7
分钟末
第
8
分钟末
第
9
分钟末
第
10
分钟末
第
11
分钟末
第
12
分钟末
第
13
分钟末
第
14
分钟末
第
15
分钟末
②针入度试验
样品编号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S)
试验荷重(g)
指针度盘读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针入
样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针入
样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针入样
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③延度试验
样品编号
试验温度(℃)
试验速度
(cm/min)
延度(cm)
测定延度
(mm)
备注
试件1
试件2
试件3
平均值(cm)
试验
结果
试验
复核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3
合同段Βιβλιοθήκη 取样地点试验日期样品名称
使用范围
试验方法编号
①软化点试验
样品编号
室内温度
烧杯内液体种类
开始加热液体温度
(℃)
开始加热时间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软化点(℃)
平均值(℃)
开始加热时
第
1
分钟末
第
2
分钟末
第
3
分钟末
第
4
分钟末
第
5
分钟末
第
6
分钟末
第
7
分钟末
第
8
分钟末
第
9
分钟末
第
10
分钟末
第
11
分钟末
第
12
分钟末
第
13
分钟末
第
14
分钟末
第
15
分钟末
②针入度试验
样品编号
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S)
试验荷重(g)
指针度盘读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针入
样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针入
样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针入样
品前
针入
样品后
针入
度
③延度试验
样品编号
试验温度(℃)
试验速度
(cm/min)
延度(cm)
测定延度
(mm)
备注
试件1
试件2
试件3
平均值(cm)
试验
结果
试验
复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5℃
30℃
试样编号
1
2
3
1
2
3
1
2
3
针入前
针入后
针入度
均值(0.1mm)
针入度指数PI
回归相关系数R
延度
试验温度(℃)
拉伸速度(cm/min)
试件1
试件2
试件3
均值(℃)
5℃
软 化 点
次数
烧杯内液体名称
开始加热温度℃
烧杯内液体在每分钟末温度上升记录(℃/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接触下层 底板温度(℃)
软化点(℃)
1
2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弹性恢复试验25℃(%)
试验温度(℃)
拉伸速度(cm/min)
试样编号
试样残留长度X(cm)
弹性恢复率D=(10-X)/10×100(%)
均值
沥青及相对密度试验
次数
试验温度(℃)
水密ρw(g/cm3)
瓶重
m1(g)
燃点温度
℃
燃点平均值
℃
大气气压Kpa
气压 修正值
℃
修正后闪点值℃
修正后燃点值℃
1
2
备 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RTFOT后残留物检验
质量变化(%)
序号
试样皿质量
m1(g)
试样与试样皿质量m2(g)
加热后试样皿与试样质量m3(g)
质量损失(%)
LT=(m3-m2)/(m2-m1)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与
碎
石
粘
附
性
评定
人员
1
2
3
4
5
平均
平均
状态
描述
级别
评定
状态
描述
级别
评定
单项结论
备 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溶解度(%)
坩埚+滤纸质量(g)
锥形瓶+玻璃棒质量(g)
锥形瓶+玻璃棒+试样质量(g)
坩埚+滤纸+不溶物质量(g)
锥形瓶+玻璃棒+粘附不溶物质量(g)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品种规格
委托日期
样品性状
检验起止日期
生产厂家
出厂合格证/
检测编号
道路等级
检验地点
使用部位
样品数量
样品说明
检测环境
检测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信息
□SRCLX-093 沥青针入度仪 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094 智能沥青延度仪 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095 沥青软化点测定仪 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100
1
2
平均值
残留针入度比25℃(0.1mm)
序号
针入前(0.1mm)
针入后(0.1mm)
针入度(0.1mm)
均值(0.1mm)
残留针
入度比(%)
1
2
3
残留针入度比(%)
残留延度5℃(cm)
试验温度(℃)
拉伸速度(c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in)
序号
试件1
试件2
试件3
均值(cm)
测定值
结论
备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瓶水值
m2(g)
瓶+沥青
m3 (g)
瓶+沥青+水m4 (g)
密度ρb(g/cm3)
平均值(g/cm3)
相对密度
布氏旋转粘度试验
试样
编号
试验温度(℃)
转子
型号
转速(rpm)
测量值
旋转黏度(Pa.s)
均值(Pa.s)
1
2
3
闪点和燃点试验
试样编号
开口杯内液体在每分钟末温度记录(℃)
1
2
结果修正
闪点温度℃
闪点 平均值℃
□SRCLX-097 恒温水槽 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096 薄膜烘箱(85型)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023 电子天平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146 低温恒温槽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检测项目
检测值及结果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
针入度
试验温度
溶解度(%)
平均值(%)
蜡含量 (%)
沥青试样质量(g)
馏出油总质量(g)
用于测定蜡的馏出油质量(g)
析出蜡的质量(g)
蜡含量 (%)
平均 (%)
备注
备 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25℃
30℃
试样编号
1
2
3
1
2
3
1
2
3
针入前
针入后
针入度
均值(0.1mm)
针入度指数PI
回归相关系数R
延度
试验温度(℃)
拉伸速度(cm/min)
试件1
试件2
试件3
均值(℃)
5℃
软 化 点
次数
烧杯内液体名称
开始加热温度℃
烧杯内液体在每分钟末温度上升记录(℃/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接触下层 底板温度(℃)
软化点(℃)
1
2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弹性恢复试验25℃(%)
试验温度(℃)
拉伸速度(cm/min)
试样编号
试样残留长度X(cm)
弹性恢复率D=(10-X)/10×100(%)
均值
沥青及相对密度试验
次数
试验温度(℃)
水密ρw(g/cm3)
瓶重
m1(g)
燃点温度
℃
燃点平均值
℃
大气气压Kpa
气压 修正值
℃
修正后闪点值℃
修正后燃点值℃
1
2
备 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RTFOT后残留物检验
质量变化(%)
序号
试样皿质量
m1(g)
试样与试样皿质量m2(g)
加热后试样皿与试样质量m3(g)
质量损失(%)
LT=(m3-m2)/(m2-m1)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与
碎
石
粘
附
性
评定
人员
1
2
3
4
5
平均
平均
状态
描述
级别
评定
状态
描述
级别
评定
单项结论
备 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溶解度(%)
坩埚+滤纸质量(g)
锥形瓶+玻璃棒质量(g)
锥形瓶+玻璃棒+试样质量(g)
坩埚+滤纸+不溶物质量(g)
锥形瓶+玻璃棒+粘附不溶物质量(g)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品种规格
委托日期
样品性状
检验起止日期
生产厂家
出厂合格证/
检测编号
道路等级
检验地点
使用部位
样品数量
样品说明
检测环境
检测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信息
□SRCLX-093 沥青针入度仪 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094 智能沥青延度仪 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095 沥青软化点测定仪 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100
1
2
平均值
残留针入度比25℃(0.1mm)
序号
针入前(0.1mm)
针入后(0.1mm)
针入度(0.1mm)
均值(0.1mm)
残留针
入度比(%)
1
2
3
残留针入度比(%)
残留延度5℃(cm)
试验温度(℃)
拉伸速度(c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in)
序号
试件1
试件2
试件3
均值(cm)
测定值
结论
备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瓶水值
m2(g)
瓶+沥青
m3 (g)
瓶+沥青+水m4 (g)
密度ρb(g/cm3)
平均值(g/cm3)
相对密度
布氏旋转粘度试验
试样
编号
试验温度(℃)
转子
型号
转速(rpm)
测量值
旋转黏度(Pa.s)
均值(Pa.s)
1
2
3
闪点和燃点试验
试样编号
开口杯内液体在每分钟末温度记录(℃)
1
2
结果修正
闪点温度℃
闪点 平均值℃
□SRCLX-097 恒温水槽 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096 薄膜烘箱(85型)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023 电子天平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SRCLX-146 低温恒温槽有效期至2017年10月26日
检测项目
检测值及结果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
针入度
试验温度
溶解度(%)
平均值(%)
蜡含量 (%)
沥青试样质量(g)
馏出油总质量(g)
用于测定蜡的馏出油质量(g)
析出蜡的质量(g)
蜡含量 (%)
平均 (%)
备注
备 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