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I-C)
关于OGFC技术应用若干问题的探讨

按照建议级配范围中值的通过百分率由式 ( 1 ) 、式 ( 2 ) 计算得的初始沥青用量为 4. 0% (折算成油石比为 4. 2% ) 。 按照油石比 3. 2%、3. 7%、4. 2%、4. 7%、5. 2%制备 5组马歇 尔试件 ,击实温度 160~165 ℃,双面各击实 50次 ,成型后用 实测体积法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计算空隙率 (最大 理论相对密度采用规范规定的计算法 ) 。然后做马歇尔稳 定度试验 、析漏试验和飞散损失试验 。绘制油石比同空隙 率 、析漏损失 、飞散损失和稳定度的关系曲线 ,如图 1 ~4所 示 。由图 1得 20%目标空隙率对应的油石比为 4. 1% ; 由 图 2得析漏损失不大于 0. 3%的油石比最大值为 4. 8% ;由 图 3得飞散损失不大于 20%的油石比最小值为 3. 85% ;由 图 4 得 稳 定 度 不 小 于 3. 5 kN 的 油 石 比 范 围 为 3. 3% ~ 5. 2%。综合 4个图后确定最佳油石比为 4. 2%。最后按照 4. 2%油石比做级配上线和下线的技术指标测试 ,检验建议 级配范围的适用性 。
指标
实测
规范要求
针入度 25 ℃, 100 g, 5 s/mm
68
60~80
针入度指数 PI 延度 5 ℃, 5 cm /m in / cm
软化点 TR&B / ℃ 密度 / ( g/cm3)
0. 118 (R = 0. 993 2) 35 87. 0
1. 029
≥ - 0. 4 ≥30 ≥55 实测
3. 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1 )技术要求
我国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 OGFC混合料
的技术要求见表 3。
表 3 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
浅谈改性沥青面层平整度的控制

1概 述
管理 科学
・3 ・ l7
分娩过程 中的心理护理
熊 鹰
( 贵州省黔 西县育才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 州 黔 西 5 ]0 ) 贵 550
摘 要 : 据 笔 者 在 产 妇 工作 的 实践 经 验 , 结几 点 分娩 过 程 中 的心 理 护 理 方 法 。 根 总 关键词 : 分娩 ; 产妇 ; 理 护 理 心
分娩是妇女正 常的生理现象 , 护理心理学来说 , 绪通过激 对照组产后 出血者 2 , 从 情 5例 经统计学处理 ,'= 00 ,< .1 两组对 xx 5 . P 00 , 5 素及 神经通路 的变化 , 使孕妇在分娩 时使子 宫收缩不协调而产生 的 比,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观察组母乳 喂养率明显优于对 照组 。 疼痛致宫缩无力 , 使产妇 出现恐惧 、 紧张的心理 , 造成滞产而产生 的 2 . 3两组产妇问卷满意率对 比。 通过问卷调查 , 观察组满意度 为 胎儿宫内窒迫 , 影响分娩的过程 , 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 为了促成分 9 .8 对照组满 意度为 1.9 8 %, 0 08%。 娩顺利进行 , 根据笔 者在 产妇工作 的实践 中 , 对产妇分 娩时增强其 3 讨 论 心理护理 , 改善不 良的心反应 , 达到顺产 的 目的, 临床上收到 良好 31 .分娩时一种 自然性的生理现象 ,分娩时的宫缩疼痛以及羊 水、 阴道 流血是不 可避免 的 , 这些状 况的 出现 , 免使产妇 引起 恐 难 的效果 , 现将其护理的方法总结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惧、 焦虑 、 紧张的心理 , 因此 , 必须加强产妇心理护理 , 向她们 解释 、 本组产妇 5 3例 ,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2 0例 ,年龄 2 .— 讲解分娩规律 , 6 6 45 要耐心给予她们 亲切的安慰 , 树立顺产 的信心 , 分散 2. , 5 5岁 文化程度 中专 , 主要加强产妇 的心理护理 , 想产妇讲解分娩 其对疼痛 的注意力。 规律 , 耐心 、 亲切安慰宫缩 时尽量分散产妇对疼痛 的注意力 , 使产妇 32分娩 时产妇 的恐惧和抑郁状态可降低大脑皮质下 中枢的痛 . 掌握产 程的知 识 , 给予我们的配合 。对照组 33 , 0 例 年林 2 . 2. 阈 , 子宫 区传 人的刺 激被感知 为强烈 的疼痛 , 4 —5 5 5 使 心率加快 、 呼吸急 岁, 文化程度 中专 , 分娩 中按常规处理。 两组是初产妇 , 年龄 、 文化程 促 、 内气体交换 不足 , 肺 宫缩 乏力 , 产程 延长 , 易产生滞产 以及产 容 度相 同, 身体 素质无显著性的差异。 后大 出血 。所 以对照组 比观察组 出现 的滞产例数 多 , 是心理 的恐惧 2 结 果 造成 的 , 产后出血 又明显高于观察组 。 21 . 两组滞产对比。 在分娩过程 中通过对产妇 的心理护理 , 观察 3 . 3观察组通过心理护理 , 掌握了分娩中产程的规律 , 良好 的 有 组 2 6 发生滞产 8例 , 照组 3 3 0例 对 0 例产生滞产 5 , 2例 经统计学处 心理准备 , 达到顺产 的 目的 ,0 i 母 乳喂养明显优于对照组 , 3mn 从产 理 ,'= 9 9 P 00 ,对照组发 生滞 产的例数 明显 高于观察组 , 妇问卷满意度看 , xx 3 . , < .1 4 差 观察组 比对照组高。 因此 , 主要在分娩 中重视产妇 异有 明显 的统计学意义 。 心理护理 , 给产妇一个最佳 的心理准备 , 才能促进分娩顺利进行 。 其 2 . 2两组产后出血的对 比。观察组 20例产后 出血者有 l 6 0例 , 方法简单 、 方便 , 产妇易于接受 , 易推广和应用 。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质量变化 不大于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延度5℃ 不小于
% cm
50 30
55 25
60 20
65 15
50 30
注:1、此技术要求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P120指出在SBS改性沥青标号的选择上:我国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宜 选择I-D级。 3、改性沥青的等级是按25℃针入度来区分的。一般来说,基质沥青用通常工艺手段改性后其针入度要下降20-25。如 70号基质沥青改性后针入度一般在45-50左右,符合I-D级要求,而90号基质沥青针入度为80—100,改性后针入度在60— 80,不符合I-D级要求。
55
65
75
试验 方法 T0604 T0604 T0605 T0606 T0625 T0619 T0611 T0607 T0662 T0624 T0624
2.5 TFOT(或RTFOT)后残留物 % 1.0
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 T0661 T0610 或 T0609 55 20 60 10 50 55 58 60 T0604 T0605
指标
单位
针入度25℃,100g,5s dmm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 延度5℃,5cm/min 不小于 cm 软化点 不小于 ℃ 运动粘度135℃,不大于 闪点 不小于 溶解度 不小于 弹性恢复25℃ 不小于 粘韧性 不小于 韧性 不小于 贮存稳定性 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Pas ℃ % % N.m N.m ℃
I-A >100 -1.2 50 45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SBS(I类) SBR(II类) EVA、PE类(III类) I-B I-C I-D II-A II-B II-C III-A III-B III-C III-D 80-100 60-80 30-60 >100 80-100 60-80 >80 60-80 40-60 30-40 -0.8 -0.4 0 -1.0 -0.8 -0.6 -1.0 -0.8 -0.6 -0.4 40 30 20 60 50 40 50 55 60 45 48 50 48 52 56 60 3 230 99 60 230 99 5 2.5 230 -
水泥路面铺装沥青(白改黑)

路面结构4cm厚AC-13C细粒式SBS(I--D)型改性沥青混凝土(掺0.3%沥青专用纤维下设粘层乳化沥青)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设粘层乳化沥青)1cm改性沥青吸附层粘层油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原有水泥路面(处理后)。
对于不满足最小厚度要求的局部路段采取措施进行适当铣刨后再进行施工。
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以其经济、环保、高效,及改造后的优良的综合路用性能,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路面的改造工程中。
本文分别对“白改黑”工艺的技术背景、优势、典型的施工方案及工艺路线以及科学选择工艺方案的决策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的工程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前我国的水泥路面的总量巨大,特别是三级以下公路中硬化路面基本都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尤其农村“村村通”工程实施后,混凝土路面里程激增。
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量快速增加,未来混凝土路面维护翻修的总里程量也必然将越来越大。
因此,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改造、养护等问题和工艺的研究和分析势在必行。
道路“白改黑”, 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 经过改造处理、铺设沥青混凝土, 使原来的混凝土刚性路面(灰白色)改建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黑色),俗称“白改黑”。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因其兼具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优异和充分发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旧混凝土路面的改建工程。
1 技术背景我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许多道路尤其是南方的许多省际干线公路都建成了造价相对便宜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目前,我国水泥路面的里程数总量巨大,特别是高速公路等级以下的各等级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如表1 所示。
其中,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比重约为7.3%,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比重约为40% ;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比重约为5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日趋增加,在社会经济大发展带来的重交通负荷冲击下,同时由于设计、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等原因,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投入使用3 ~5 年后,就出现了大量的早期破坏,大量出现了断板、错板、裂缝、剥落、坑洞等损害,从而严重影响了行车的速度、舒适性和安全性。
关于弯曲蠕变劲度实验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探讨

关于弯曲蠕变劲度实验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探讨1 引言据有关资讯网统计近些年我国每年各种改性沥青的用量在600万吨左右,因SBS类改性沥青的高低温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种类改性沥青,所以在质量要求高的公路上大量使用(如: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城市道路、机场等工程),其用量占改性沥青总量的80%以上。
SBS改性沥青经过20年的应用和发展,其优异的路用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验证。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抗开裂性能明显优于道路石油沥青,能有效延缓沥青路面开裂时间或抑制路面裂缝的发展。
目前我国评价沥青低温性能主要有延度和弯曲蠕变劲度两个实验,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G E20-2011)中有详细的实验步骤,该试验规程中还有沥青脆点实验方法(弗拉斯法),它可以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但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沥青技术要求并没有提出具体指标。
延度实验用于评价沥青的延展性能已经得到行业人士的普遍认可,很多国家都用延度实验作为评价沥青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该指标确实能放映沥青的低温性能。
弯曲蠕变劲度实验即大家常说的BBR实验是美国SHRP研究成果中沥青胶结料PG分级中的一项实验,用于确定沥青的低温等级。
1994年该研究成果开始在美国推广,2000年国内的一些道路工程沥青技术指标增加了PG等级要求。
我国道路工程使用量最多的是90#或70#道路石油沥青,其PG等级一般可达到PG58-22,个别道路石油沥青的PG等级甚至可以达到PG58-28,说明这些道路石油沥青的低温性能能够满足-12℃或-18℃的路用性能要求。
常规I-D改性沥青的PG等级一般能达到PG76-22,I-C改性沥青的PG等级可以能达到PG70-22或PG70-28。
从PG分级来看SBS改性沥青的PG高温等级提高了2-3个级别,而PG低温等级并没有提高或提高很少。
但是多年的实际工程应用告诉大家,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确实明显优于道路石油沥青,而不是与道路石油沥青的PG低温等级一样。
常用防水卷材型号及使用方法

常用防水卷材型号及使用方法1、分类主要分为两类: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高聚物)防水卷材。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分为: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APP(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自粘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水泥砂浆黏贴,不需热熔)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改性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路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高分子(高聚物)防水卷材分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三元丁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等3.1.1防水卷材品种: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胎):产品特点:采用聚酯毡(长丝聚酯无纺布)机械性能好,耐水性、耐腐蚀性能也很好;弹性和低温性能有明显改善,有效适用范围为(‐25~100)℃;耐疲劳性能优异。
使用范围:适用于高级和高层建筑物的屋面的单层铺设及复合使用,还可以用于地下室等防水防潮,更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和结构易变性的建筑物的防水。
二、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胎):产品特点:有良好的弹塑性、耐热性和耐紫外线老化性能;其软化点在150℃以上;温度使用范围-15℃~130℃;耐腐蚀性好,自燃点较高(265℃);耐低温性能稍低于SBS防水卷材;热熔性很好,非常适合热熔施工。
适用范围:与SBS防水卷材相比,除一般工程中使用外,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由于耐热度更好而且有着优良的耐紫外线老化性能,更适用于高温炎热或有紫外线辐照地区的建筑物的防水。
相对于来说SBS防水卷材使用范围更大一些。
但各有优劣,要根据当地环境以及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结合两种卷材的特性来选择用料。
这两类都是一类的,只是SBS是耐寒的弹性体卷材,APP是耐热的塑性体卷材,看你处在南方还是北方了,选择标准的卷材就可以了!由于主要差异在高低温适应上,一个是-25到100,一个是-15到150,考虑到卷材出厂可能出现的次品及不达标品,这两个温差范围要减小。
AC-13I沥青砼表面层生产配比组成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衡德一级公路施工技术规范》
2.《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衡德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指导书》
5.《AC-13I 沥青砼表面层目标配合比》 二、设计步骤
1.沥青: 河北海伟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6.0 20-50 3-5 65-80 >80
15.26 41.9 3.8 74.4 89.9
五、按最佳油石比制件各项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因此建议采用 4.7%的油石比为 AC-13I 沥青砼表面层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
规定范围(%)
100 90-100 68-85 42-64 28-50 18-38 12-28 8-20 6-15 4-9
规定范围中值(%) 100 95 76.5 53 39 28 20 14 10.5 6.5
3.原材料产地及
相对密度
名称 沥青 1#仓 2#仓
规格 相对密度
SBSI-C 11-16mm 6-11mm
1.010 2.838 2.820
名称
3#仓 矿粉 水泥
规格 相对密度
<6mm 0-0.6mm 普通 32.5
2.737 2.732 3.0
三、不同油石比沥青砼试验结果
油石比 (%)
实测相 对密度
理论相 对密度
4.4
2.472
2.592
4.7
2.483
2.580
5.0
2.480
2.569
四、根据马歇尔试验
0.3 0.15 0.075
表
矿料名称
11-16mm
中海pg88-28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

2019年12月石油沥青PETROLEUM ASPHALT第33卷第6期中海PG88-28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邓丈/•,王涵,张賦,郭娜(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滨州256600)摘要:通过复合改性的方法制备得到了PG88-28改性沥青,对其SHRP指标、常规指标、施工和易性进行了评价。
试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性能指标符合PG88-28等级要求的同时,满足JTG F40—2004规定的I-C标准要求,施工和易性较好,对拌和及压实温度无特殊要求,适合应用于高温差或重载道路。
关键词:沥青复合改性PG分级施工和易性随着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标准日益提高,沥青作为道路建设的重要材料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研究表明,相比针入度分级,SHRP评价体系能够更好的反映沥青胶结料的实际路用性能,进而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随着SBS改性沥青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改性沥青PG分级的研究和生产技术已比较成熟,但通过常规加工手段难以解决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同时较好、高温性能好但高温黏度大施工和易性差两个矛盾,以适用于西部极端气候地区。
以“中海油36-1”重交沥青为基质原料,通过复合改性的方法,制得高温黏度较低的PG88-28改性沥青,并对其SHRP指标、常规指标、施工和易性进行了评价。
1试验部分1.1原材料试验所选择的基质沥青为“中海油36-1"70号重交沥青,各项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四组分数据如表2所示。
SBS改性剂为LG501S,相容剂为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糠醛抽出油,添加剂为自制增强剂HQJ-1,其主要成分为天然沥青及有机降粘剂;稳定剂为HMD-lo根据表1、表2可知,中海AH-70沥青富含芳香分、胶质,蜡含量较低,从组分组成方面来说,中海油沥青与SBS改性剂具有良好的相溶性,是生产优质改性沥青较为理想的基质沥青原材料。
按照PG88-28技术指标要求,常规基质沥青性能无法满足该技术要求,需要选择加入各类外加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贮存稳走性离析〈48h软化点) (℃) TFOT(或 RTFOT)后 残留物 质量变化( %) 针入度比(25 ℃) 延度(5 ℃,5cm/min)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级)
检测结论:送样样品所检项目符合施工指导意见中改性沥青指标要求。
试验:
审核:
批准:
日期:
年
月
日(专用章)
第 1 页,共 1 页 JB010803
改性沥青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室名称: 委托/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编号 试验依据 JTG E20-2011 ——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委托人/见证人 委托日期 试验完成日期 判定依据 /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厂家/批号 样品描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黏度 (Pa.s) 宝利 固体、黑色、10kg 检测项目 针入度(25℃,100g,5s)(0.1mm) 针入度指数PI 软化点(℃) 延度(5cm/min,5℃)(cm) 闪点(COC)(℃) 密度 溶解度(%) 弹性恢复25℃(%) 布氏黏度135℃ 动力黏度60℃ 沥青型号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50-80 -0.2~﹢1.0 ≥60 ≥30 ≥230 —— ≥99 ≥70 —— ≥800 ≤2.5 ≤±0.6 ≥65 ≥20 —— 检测结果 67 -0.16 66.5 39 328 1.032 99.8 98.0 —— 2728 0.6 -0.19 68.8 21 5 SBS改性(Ⅰ-C) / 结果判定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 合格 合格 ——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