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信息的携带着——核酸》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素养为基本教学目标,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序进行达成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设计思路】首先通过“观察核酸在细胞的中分布”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并观察实验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DNA、RNA的具体结构,并自己动手拼装DNA结构的模型。
深入了解知识。
【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着——核酸》是位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是第二章当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一节主要包含核酸的概念、核酸的功能、核酸的分类、核酸的结构等内容。
核酸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的内容将为我们后来学习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当中《基因的本质与表达》这一节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核酸功能的学习,能够概述核酸的功能;2、通过核酸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画出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示意图,并且能够说明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3、通脱核酸类型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核酸的分类及其分布;通过核酸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归纳出核酸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3、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形成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核酸结构的学习,认同“核酸是生物大分子”这一生物学观点;2、通过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决方法]1、教师精心准备好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特点。
2、教师精心准备好材料,学生分组分组操作,制作DNA结构的模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设计21: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第二章的内容,本章教材重点从微观方面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分子基础,主要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前面两节已经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本节有实验,观察DNA与RNA的分布实验将安排在第二节课教学,第一节课主要介绍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
此节内容为必修2中进一步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奠定基础,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DNA已有了初步的印象,并初步具备自主调查、思考、辩论、分组讨论的能力。
但由于高一的学生没有学过有机化学,这节内容的学习显然难度和跨度有点大。
例如,学生对于核苷酸的结构理解较难,对于核苷酸的组成及核苷酸形成核苷酸长链的过程很难掌握。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比较上节课刚学过的,同为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质的结构情况,掌握核酸的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联想和读图,在联想与读图中理解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并能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逐步建立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关联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并且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DNA与RNA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故事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问题探讨,提出概念——回忆蛋白质的结构,观察核酸图解,类比归纳核酸结构特点——通过对比DNA与RNA深化了解核酸结构及其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总结内容——巩固练习。
六、教学过程一、核酸的结构留一个思考题:DNA与RNA还有什么区。
高中生物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确立〕1.学科核心素养①生命观念②理性思维③科学探究④社会责任2.课程目标①说出核酸的种类(生命观念)②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生命观念)③尝试制作RNA片段(科学探究)④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⑤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理性思维)⑥树立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核酸的结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总结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导学案课程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生命观念)2、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生命观念)3、尝试制作RNA片段(科学探究)4、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5、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理性思维)6、树立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课堂知识梳理一、核酸的种类________:(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核酸_________:(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核酸的结构1、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一分子____________一分子____________一分子______________)核苷酸分类依据:___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碱基种类A(______________)T(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U(______________)DNA含有的碱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RNA含有的碱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核苷酸种类脱氧核苷酸共______种:核糖核苷酸共________种:核苷酸共______种5、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6、DNA和RNA主要区别三、核酸的功能四、生物的遗传物质真核生物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生物DNA病毒非细胞生物RNA病毒五、核酸的水解产物初步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彻底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NA彻底水解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彻底水解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自制教具展示核苷酸的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结构、DNA和RNA的碱基种类〔达标检测,布置作业〕整理学案内容完成达标练习学情分析在初中学习有关细胞的生活的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生物_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前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二、学习目标1.掌握DNA、RNA的结构,并能叙述DNA、RNA结构、组成上的区别。
2.根据DNA、RNA的结构理解核酸的功能。
3.明确不同生物所含核酸种类及其遗传物质。
4.理解蛋白质与核酸的内在关系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例题1】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为腺嘌呤,则b一定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在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体内b均为4种C.若a为核糖,则ATP脱去两个磷酸后,可形成b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可存在于HIV病毒中【例题2】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B.2为脱氧核糖C.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5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小结:落实巩固】DNA和RNA在化学组成的上比较【知识归纳提升1】1、核苷酸之间通过键连接成核苷酸长链。
2、DNA一般是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RNA一般是。
3、若某DNA分子含有n对碱基,则这些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有种,因此DNA分子具有性。
4、核酸的功能?【变式训练1】下图是某核苷酸与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已知分子结构式的左上角基团为碱基—腺嘌呤。
请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①该核苷酸的生物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该核苷酸是构成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这种核酸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
(2)右图为一条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①图中所示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
②人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由_______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
③此结构中与另一种核酸相比较,其特有的碱基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
(3)HIV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中。
链接高考: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
高中生物_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DNA和RNA化学组成上异同的比较,能归纳总结出DNA和RNA 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构建核苷酸长链模型,能阐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能解释核酸多样性的原因,认同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难点:核酸的种类和结构三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模型构建,及对不同的核苷酸,核酸图像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核苷酸的组成,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差万别与遗传信息的关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结构与功能观”。
四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在初中学习有关细胞的生活的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高一学生还未学习有机化学,因此学生对核苷酸的结构及组成、核苷酸的长链形成的过程比较难理解。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模型构建,及对不同的核苷酸,核酸图像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核苷酸的组成,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差万别与遗传信息的关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结构与功能观”。
效果分析本节课按照课标要求,倡导探究性教学,以小组互助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
通过情景导入设问,让学生依据现有的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欲望,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再来解释疑惑,采用首尾呼应的教学处理方法,不仅让课堂教学有清晰的教学主线,更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模型构建突破重难点,以做中学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不足之处:但在实际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较少。
时间把控不是很合理。
教材分析一、《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人教版必修课程模块1 分子与细胞的内容,本节为一课时,目标是让学生从细胞层面了解核酸在细胞中分布以及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解释核酸能够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高中生物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彩纸和模型,代表不同的结构。
代表磷酸,代表脱氧核糖或代表核糖,代表含氮碱基。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播放陕西新生儿被产科医生拐卖,然后通过DNA分子鉴定找回的新闻。
提问:DNA是什么物质呢?为什么DNA 能够找回失踪的婴儿?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问题导学,主动探究,获取新知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提问:1 、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几种?他们的功能是什么的?中文名称是什么?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1、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2 、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观察核酸在细胞内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得出核酸的分布并补充补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原核细胞的DNA 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三、核酸分子的结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质,那么,1、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2、DNA 和RNA 的化学组成有何异同?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比较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1、幻灯片出示:DNA与RNA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比较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及“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学生观察图片主动获得结论: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并完成试卷中的表格思考回答:拟核区域内给学生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感知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有利于突破难点。
DNA和RNA他们虽然是兄弟但也有不同,DNA 的特点是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而RNA却对尿嘧啶和核糖情有独钟。
高中生物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彩纸和模型,代表不同的结构。
代表磷酸,代表脱氧核糖或代表核糖,代表含氮碱基。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播放陕西新生儿被产科医生拐卖,然后通过DNA分子鉴定找回的新闻。
提问:DNA是什么物质呢?为什么DNA 能够找回失踪的婴儿?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问题导学,主动探究,获取新知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提问:1 、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几种?他们的功能是什么的?中文名称是什么?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1、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2 、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观察核酸在细胞内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得出核酸的分布并补充补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原核细胞的DNA 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三、核酸分子的结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质,那么,1、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2、DNA 和RNA 的化学组成有何异同?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比较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1、幻灯片出示:DNA与RNA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比较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及“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学生观察图片主动获得结论: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并完成试卷中的表格思考回答:拟核区域内给学生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感知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有利于突破难点。
DNA和RNA他们虽然是兄弟但也有不同,DNA 的特点是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而RNA却对尿嘧啶和核糖情有独钟。
高中生物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遗传信息四、小结五、课堂巩固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结构主要存在部位遗传信息:核苷酸排列顺序DNA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若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极其多样化,它的信息容量就非常大了。
此时指出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是指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少数生物即RNA病毒其遗传信息是指RNA的核糖核苷酸的序列1、对于DNA来说,遗传信息就是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2、对于RNA来说,遗传信息就是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小结(1)核酸包括和(2)核酸的基本单位(3)核苷酸由一分子、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4)DNA由条核苷酸链构成RNA由条核苷酸链构成下图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A是由等元素组成。
(2)B的名称叫,1分子的B是由、、组成。
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准备小结教师讲解总结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及归纳总结能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构建核苷酸和核苷酸链模型的教学策略,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
但是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例如课文中的问题探讨:DNA 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的用途,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
效果分析通过观看“DNA指纹技术侦破案件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对遗传物质DNA的探究兴趣,学生踊跃参加教学活动,简单介绍核酸的种类之后,从元素组成,到基本单位,再到核酸的构成,通过学生的构建模型活动,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核酸的构成、结构及DNA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的本质有着浓厚的兴趣。
基于学生初中阶段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有一定的认识,也了解DNA在一些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但还比较肤浅,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
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模型建构等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准确理解DNA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观评记录
对该课题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有明确的分析和认识,教学设计有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本课题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真实的视频作为情境引入,激发了学习欲望。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注重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和启发性教学,该设计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课堂最后回扣主题,很好地诠释了核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准确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3节的内容。
第2章教材重点从微观方面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分子基础,主要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前面已经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细胞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细胞中的蛋白质,本节主要介绍遗传
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本节内容为必修二进一步学习DNA 分子的结构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奠定基础。
测评练习
1.某小组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准备了下列相关化合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DNA结构中,化合物乙的种类有5种
B. 化合物甲、乙、丙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C. 化合物甲、乙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D. 化合物乙、丙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2.在人体内,HIV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
A.20种氨基酸、5种含氮碱基B.20种氨基酸、4种脱氧核糖C.多种氨基酸、1种核糖D.多种氨基酸、4种核糖核苷酸3.将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的核酸彻底进行水解,直至形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则能得到的小分子的种类共有
A.9种
B.8种
C.6种
D.4种
4.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
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
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
5.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与ATP中含有的五碳糖相同
B.DNA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以氢键连接
C.DNA在细胞核中复制时需要解旋酶
D.DNA的转录过程要以氨基酸为原料
6.由1分子的磷酸、碱基m和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可能为核糖核苷酸
B.组成核糖体的b只有4种
C.若ATP水解可形成b,则a为脱氧糖核
D.若a为核糖,则a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7.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关于该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
B. 图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或核糖
C. 相邻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D. 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8.右图为核苷酸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若m为胞嘧啶,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
②若ATP水解可形成b,则b表示为____________
③幽门螺旋杆菌体内含有的a、m、b的种类分别是
_____________
④组成核糖体、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的b的种类分别是____________
9.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化合物的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
(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2)若b中的含氮碱基为T,则b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由b形成的多聚体能储存大量
的遗传信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豌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是_____________,含有的五碳糖是______________,其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__种。
课后反思
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教学设计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动手构建模型、资料分析、归纳与概括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探究作为教学主线,利用小组合作、动手构建脱氧核苷酸、构建核糖核苷酸、构建一条由脱氧相链接的短链等为学生活动开展问题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共享和师生评价过程中达成目标,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核心素养目标。
同时通过提问、模拟探究、实时评价,诊断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指导,使得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相匹配。
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实施教学,以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预设问题链,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将生物学核心素养目标进一步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的要求。
据此,课标要求可以理解为:在了解了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型建构、问题驱动等学习过程,进一步分析和理解核酸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的生物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