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几何证明练习题和答案

初三几何证明练习题和答案几何证明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几何证明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三几何证明的练习题和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题目: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ABC + ∠ADC = 180°。
证明:解:连接A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DC = ∠ACB,所以要证明∠ABC + ∠ADC = 180°,只需证明∠ABC + ∠ACB = 180°。
由角的内外(对顶、同旁)定理可知∠ACB + ∠ABC = 180°,即∠ABC + ∠ACB = 180°。
所以,∠ABC + ∠ADC = 180°得证。
2. 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CB = 90°,AC = 5cm,BC= 12cm,证明AB = 13cm。
证明: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² = AC² + BC²。
代入已知条件,即可得AB² = 5² + 12² = 25 + 144 = 169。
开方可得AB = 13cm。
所以,AB = 13cm得证。
3. 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CB = 90°,AC = BC,证明∠ABC = 45°。
证明:解:连接AB,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CB = ∠CAB。
所以,∠ABC = 180° - ∠ACB - ∠CAB = 180° - ∠ACB - ∠ACB = 180° - 2∠ACB。
由于∠ACB = 90°,代入得∠ABC = 180° - 2 × 90° = 0°。
所以,∠ABC = 0°,即∠ABC = 45°得证。
4. 题目:已知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E为AD的中点,证明BE平分∠CBD。
初三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含问题详解)

初三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部的一点,∠PAD=∠PDA=15°。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为外心,且OM⊥BC于M.(1)求证:AH=2OM;(2)若∠BAC=600,求证:AH=AO.2、设MN是圆O外一条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割线交圆O于B、C及D、E,连接CD并延长交MN于Q,连接EB并延长交MN于P.求证:AP=AQ.3、如图,分别以△ABC的AB和AC为一边,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BFG和正方形ACDE,点O是DF的中点,OP⊥BC求证:BC=2OP证明:分别过F、A、D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分别是L、M、N∵OF=OD,DN∥OP∥FL∴PN=PL∴OP是梯形DFLN的中位线∴DN+FL=2OP∵ABFG是正方形∴∠ABM+∠FBL=90°又∠BFL+∠FBL=90°∴∠ABM=∠BFL又∠FLB=∠BMA=90°,BF=AB∴△BFL≌△ABM∴FL=BM同理△AMC≌△CND∴CM=DN∴BM+CN=FL+DN∴BC=FL+DN=2OP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证明:连接BD 交AC 于O 。
过点E 作EG ⊥AC 于G ∵ABCD 是正方形 ∴BD ⊥AC 又EG ⊥AC ∴BD ∥EG 又DE ∥AC ∴ODEG 是平行四边形 又∠COD=90° ∴ODEG 是矩形 ∴EG=OD=21BD=21AC=21AE ∴∠EAG=30° ∵AC=AE∴∠ACE=∠AEC=75° 又∠AFD=90°-15°=75° ∴∠CFE=∠AFD=75°=∠AEC ∴CE=CF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证明:连接BD ,过点E 作EG ⊥AC 于G ∵ABCD 是正方形 ∴BD ⊥AC ,又EG ⊥AC∴BD ∥EG 又DE ∥AC ∴ODEG 是平行四边形 又∠COD=90° ∴ODEG 是矩形 ∴EG =OD =21BD=21AC=21CE ∴∠GCE=30° ∵AC=EC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初二)证明:过点F 作FG ⊥CE 于G ,FH ⊥CD 于H ∵CD ⊥CG ∴HCGF 是矩形 ∵∠HCF=∠GCF ∴FH=FG ∴HCGF 是正方形 ∴CG=GF∵AP ⊥FP∴∠APB+∠FPG=90°∵∠APB+∠BAP=90°∴∠FPG=∠BAP又∠FGP=∠PBA∴△FGP ∽△PBA∴FG :PB=PG :AB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证明:过点E 作EK ∥BD ,分别交AC 、AF 于M 、K ,取EF 的中点H , 连接OH 、MH 、EC设AB=x ,BP=y ,CG=zz :y=(x-y+z ):x化简得(x-y )·y =(x-y )·z∵x-y ≠0∴y=z即BP=FG∴△ABP ≌△PGF∴∠CAE=∠CEA=21∠GCE=15° 在△AFC 中∠F =180°-∠FAC-∠ACF =180°-∠FAC-∠GCE=180°-135°-30°=15°∵EH=FH∴OH ⊥EF ,∴∠PHO=90° 又PC ⊥OC ,∴∠POC=90° ∴P 、C 、H 、O 四点共圆 ∴∠HCO=∠HPO又EK ∥BD ,∴∠HPO=∠HEK∴∠HCM=∠HEM∴H 、C 、E 、M 四点共圆 ∴∠ECM=∠EHM 又∠ECM=∠EFA ∴∠EHM=∠EFA ∴HM ∥AC ∵EH=FH经典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解: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BCQ ,连接PQ 则△BPQ 是正三角形 ∴∠BQP=60°,PQ=PB=3在△PQC 中,PQ=4,CQ=AP=3,PC=5 ∴△PQC 是直角三角形 ∴∠PQC=90°∴∠BQC=∠BQP+∠PQC=60°+90°=150° ∴∠APB=∠BQC=150°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EM=KM ∵EK ∥BD ∴KMODAM AO EM OB == ∴OB=OD又AO=CO∴四边形ABCD 的对角证明:过点P 作AD 的平行线,过点A 作PD 的平行线, 两平行线相交于点E ,连接BE ∵PE ∥AD ,AE ∥PD ∴ADPE 是平行四边形 ∴PE=AD ,又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PE=BC又PE ∥AD ,AD ∥BC ∴PE ∥BC∴BCPE 是平行四边形 ∴∠BEP=∠PCB ∵ADPE 是平行四边形 ∴∠ADP=∠AEP3、设ABCD 为圆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 证明:在BD 上去一点E ,使∠BCE=∠ACD ∵CD⌒ =CD ⌒ ∴∠CAD=∠CBD ∴△BEC ∽△ADC ∴ACBCAD BE∴AD ·BC=BE ·AC ……………………① ∵∠BCE=∠ACD∴∠BCE+∠ACE=∠ACD+∠ACE 即∠BCA=∠ECD∵BC⌒=BC ⌒,∴∠BAC=∠BDC △BAC ∽△EDC又∠ADP=∠ABP ∴∠AEP=∠ABP ∴A 、E 、B 、P 四点共圆 ∴∠BEP=∠PAB ∴∠PAB=∠PCB∴CDACDE AB∴AB ·CD=DE ·AC ……………………②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证明:过点D 作DG ⊥AE 于G ,作DH ⊥FC 于H ,连接DF 、DE ∴S △ADE =12AE ·DG ,S △FDC =12FC ·DH又S △ADE =S △FDC =12S □ABCD∴AE ·DG=FC ·DH 又AE=CF ∴DG=DH∴点D 在∠APC 的角平分线上 ∴∠DPA =∠DPC经典题(五)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3≤L <2. 证明:(1)将△BPC 绕B 点顺时针旋转60°的△BEF ,连接PE ,∵BP=BE ,∠PBE=60° ∴△PBE 是正三角形。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几何证明练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熟练应用;2.能写出较难证明的求证;3.证明要合乎逻辑,能应用综合法证明几何命题。
概念回顾: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高线、对应中线、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2.在Rt△ABC中,∠C=90°,∠A=30°,则BC:AC:AB=?例题解析:题1:已知在ΔABC中,A=108°,AB=AC,BD平分ABC。
求证:___。
题2: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 为C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A⊥AF。
求证:DE=BF。
题3:如图,AD为ΔABC的角平分线且BCBD=CD。
求证:AB=AC。
题4:已知: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ED,AC∥FD,证明AB=DE,AC=DF。
题5: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PC=5.求∠APB的度数。
题6: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是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1)求证:AE=CD;2)若AC=12 cm,求BD的长。
题7:等边三角形CEF于菱形ABCD边长相等。
求证:(1)∠AEF=∠AFE;(2)角B的度数。
题8:如图,在△ABC中,∠C=2∠B,AD是△ABC的角平分线,∠1=∠B。
求证:___。
题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
求证:___。
题10: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C旋转到A'B'CD'的位置,若∠B'CB=30°,求AE的长。
题11:AD,BE分别是等边△ABC中BC,AC上的高。
M,N 分别在AD,BE的延长线上,∠___∠ACN。
求证:AM=BN。
题12:已知:如图,AD、BC相交于点O,OA=OD,OB=OC,点E、F在AD上,且AE=DF,∠ABE=∠DCF。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几何证明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几何知识来证明几何命题的正确性。
以下是一些几何证明的练习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 练习题1题目: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答案:设三角形ABC中,AB > AC。
我们需要证明∠B > ∠C。
证明:1. 延长BA和AC,使它们相交于点D。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我们知道∠BAC = ∠BAD + ∠DAC。
3. 由于AB > AC,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我们知道BD > CD。
4. 根据边角边(SAS)相似准则,三角形ABD ∽ 三角形ACD。
5.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BAD = ∠CAD。
6. 因此,∠BAC = ∠BAD + ∠DAC > ∠DAC,即∠B > ∠C。
# 练习题2题目:证明在一个圆中,等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答案:设圆O中有两弦AB和CD,且AB = CD。
我们需要证明∠AOB = ∠COD。
证明:1. 根据圆的性质,我们知道OA = OB = OC = OD。
2. 由于AB = CD,根据SSS(边边边)相似准则,三角形OAB ∽ 三角形OCD。
3.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AOB = ∠COD。
# 练习题3题目: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答案:设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D为斜边AB的中点。
我们需要证明CD = 1/2 AB。
证明:1. 连接CD。
2. 由于D为AB的中点,根据中点定理,我们知道CD = 1/2 AB。
3.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我们知道CD垂直于AB,并且CD是AB的一半。
# 练习题4题目: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答案: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E。
我们需要证明E是AC和BD的中点。
证明:1. 由于ABCD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AB || CD且AB = CD。
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如下图做GH ⊥AB,连接EO 。
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GFH =∠OEG , 即△GHF ∽△OGE,可得EO GF =GO GH =COCD,又CO=EO ,所以CD=GF 得证。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APCDB AFGCEBOD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D 2 C 2 B 2 A 2D 1C 1B 1C B DA A 1 BF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三几何证明题精选及答案

1. 如图(1),已知正方形 ABCD 在直线 MN 的上方,BC 在直线 MN 上,E 是BC 上一点,以 AE 为边在直 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 AEFG.(1) 连接 GD ,求证:△ ADG ^A ABE ;(2) 连接FC 观察并猜测/ FCN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 如图(2),将图(1)中正方形 ABCD 改为矩形 ABCD, AB=a , BC=b (a 、b 为常数),E 是线段BC 上 一动点(不含端点 B 、C ),以AE 为边在直线 MN 的上方作矩形 AEFG 使顶点G 恰好落在射线 CD 上•判 断当点E 由B 向C 运动时,/ FCN 的大小是否总保持不变, 若/ FCN 的大小不变,请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 示tan / FCN 的值;若/ FCN 的大小发生改变,请举例说明.ZDJG+ ZIADC2?"匚匸汙理由是;作用f丄于弓・・・厶27= 厶迅90°90S 乙FEE■乙肚3二90°:・HH= ZJ.iZ又•• AI€F・ ZS^7= ZI3^= 2△三丘T:・F4 3E,辱曲SC. A CH二51= FH••• "HC二90S ••• ZlrCn= 4FC 3 )当总■由訥C运动时,“G酌大小总保持不吏C 3 )当点三由訥C运动时 > 乙芯、的大小总保持不变理由是;作FF丄于耳由已知可得厶打G= ZJ.W= Zd= 9(f结合Cl) C2)得Z5EH二ZLBAE- ZLDAG又T G在射銭Ct上ZG2>J=厶EHF=ZSSJ=90°••• \EFH盜△ Gd △ EFHs A.i5z证F=AD= 3C= b i CH= BE JEH FH FH-,7B= ~BE = CHFH EH b ・••在泌心中八少"U\•二OH二AB = ab ・••当点三由S冋C运动时丿乙心的夫小总保持不喪门泯“c:\工8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在第一象限内,E是边0B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 AEF=90,使EF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于点F,设C(m,n).(1 )若m = n时,如图,求证:E F= AE;(2)若m丰n时,如图,试问边0B上是否还存在点E,使得EF= AE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若m = tn (t >时,试探究点E在边0B的何处时,使得EF= (t + 1)AE成立并求出点E的坐C3))如C2)圈.设E佃,R ,币二陥0]ijEH=OH-OE=h+m-a,由ZAEF=90e, ZEAO=ZFEH.得803厶创&/.EF= (t+ 1) AE等价于FH二(t+ 1) OE P (t+ 1) a>且空二OE_9即_冬_二兰,EH FH h +^i—<s h整理得nh=ahYnn-f・.?am- a(rn-a)把h=(tJL)耳代入得/刪一町=徉+ 1比’^m-3- (t+ 1)而皿血81ttn-a= (t+1) (r)-a),1ttt!8ta=e解得"f,T t>l,・;-<n<m)枚EEOSLhi•'•当防00辺上卫离聚点距監九?处対満足条隔!t时E(t 0. t t3 .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DC边上的点,且AE EF , BE 2.(1)求EC : CF的值;(2)延长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P于点P (如图-2),试判断AE与EP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图-2的AB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四边形D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 BE C 图-1B EC 图-2解:⑴如图(一)VAEXEF,/.Z2+Z3=90%•••四边形ABCD为正片形,-•.2B=ZC=90°,VZ1+Z3=90%•mz2,.■•△ABES^ECF,/.AB; CE=BE; CF,・・・EC; CF=AB; BE=5S2(2)如图(二〉在AB上取BM=BE,连接EM VABCD为正方形,-•-AB=BC,VBE=BM,Z1 = Z2? ZAME=ZECP=135OA AME^A ECP,.'.AE=EP.;⑶存在-如图(二)在BE取点【儿^AM = BE,TAE 丄EF,Z2+Z3=eo°,T四边理ABC□次正育形,.'.ZB=ZC=90S/. Z5 + 23=90°, 4二Z2T.'ZDAM=ZA9E=90% DA=AB,/.A DAMQ A ABB二DM~AE JTAE=EP,「・Dh1吨・m/5, 十上4二gy,.'.Z4+Z5=90%*\DM±AE S二DM II FE二四SIK DMEP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抛物线经过A (-3, 0)、B (0, 4)、C (4, 0)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AD = AB ( D在线段AC上),有一动点P从点A沿线段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个动点Q以某一速度从点B沿线段BC移动,经过t秒的移动,线段PQ被BD垂直平分,求t的值;(3)在(2)的情况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Q+MC的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 =∠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PCDBAFGCEBO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 C B DA A 1 BF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AE =AC.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且CE =CA.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证:AB =DC.BC =AD .(初三)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PB =2a.PC =3a.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如下图做GH ⊥AB,连接EO 。
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GFH =∠OEG , 即△GHF ∽△OGE,可得EO GF =GO GH =COCD,又CO=EO ,所以CD=GF 得证。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APCDB D 2C 2 B 2 A 2D 1C 1B 1C B DA A 1 AFGCEBOD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于P 、Q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BF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B 、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部的一点,∠PAD=∠PDA=15°。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为外心,且OM⊥BC于M.(1)求证:AH=2OM;(2)若∠BAC=600,求证:AH=AO.2、设MN是圆O外一条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割线交圆O于B、C及D、E,连接CD并延长交MN于Q,连接EB并延长交MN于P.求证:AP=AQ.3、如图,分别以△ABC的AB和AC为一边,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BFG和正方形ACDE,点O是DF的中点,OP⊥BC求证:BC=2OP证明:分别过F、A、D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分别是L、M、N∵OF=OD,DN∥OP∥FL∴PN=PL∴OP是梯形DFLN的中位线∴DN+FL=2OP∵ABFG是正方形∴∠ABM+∠FBL=90°又∠BFL+∠FBL=90°∴∠ABM=∠BFL又∠FLB=∠BMA=90°,BF=AB∴△BFL≌△ABM∴FL=BM同理△AMC≌△CND∴CM=DN∴BM+CN=FL+DN∴BC=FL+DN=2OP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求证:CE=CF.证明:连接BD 交AC 于O 。
过点E 作EG ⊥AC 于G ∵ABCD 是正方形 ∴BD ⊥AC 又EG ⊥AC ∴BD ∥EG 又DE ∥AC ∴ODEG 是平行四边形 又∠COD=90° ∴ODEG 是矩形 ∴EG=OD=21BD=21AC=21AE ∴∠EAG=30°∵AC=AE∴∠ACE=∠AEC=75° 又∠AFD=90°-15°=75° ∴∠CFE=∠AFD=75°=∠AEC ∴CE=CF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证明:连接BD ,过点E 作EG ⊥AC 于G ∵ABCD 是正方形 ∴BD ⊥AC ,又EG ⊥AC ∴BD ∥EG 又DE ∥AC ∴ODEG 是平行四边形 又∠COD=90° ∴ODEG 是矩形 ∴EG =OD =21BD=21AC=21CE∴∠GCE=30° ∵AC=EC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初二)证明:过点F 作FG ⊥CE 于G ,FH ⊥CD 于H ∵CD ⊥CG ∴HCGF 是矩形 ∵∠HCF=∠GCF ∴FH=FG ∴HCGF 是正方形 ∴CG=GF ∵AP ⊥FP ∴∠APB+∠FPG=90° ∵∠APB+∠BAP=90° ∴∠FPG=∠BAP 又∠FGP=∠PBA ∴△FGP ∽△PBA 设AB=x ,BP=y ,CG=z z :y=(x-y+z ):x 化简得(x-y )·y =(x-y )·z ∵x-y ≠0 ∴y=z 即BP=FG∴△ABP ≌△PGF∴∠CAE=∠CEA=21∠GCE=15°在△AFC 中∠F =180°-∠FAC-∠ACF=180°-∠FAC-∠GCE =180°-135°-30°=15° ∴∠F=∠CEA ∴AE=AFPE PB AC∴FG :PB=PG :AB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证明:过点E 作EK ∥BD ,分别交AC 、AF 于M 、K ,取EF 的中点H , 连接OH 、MH 、EC ∵EH=FH∴OH ⊥EF ,∴∠PHO=90° 又PC ⊥OC ,∴∠POC=90° ∴P 、C 、H 、O 四点共圆 ∴∠HCO=∠HPO又EK ∥BD ,∴∠HPO=∠HEK ∴∠HCM=∠HEM ∴H 、C 、E 、M 四点共圆 ∴∠ECM=∠EHM 又∠ECM=∠EFA ∴∠EHM=∠EFA ∴HM ∥AC ∵EH=FH经典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一点,PA =3,PB =4,PC =5. 求∠APB 的度数.(初二)解: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BCQ ,连接PQ 则△BPQ 是正三角形 ∴∠BQP=60°,PQ=PB=3在△PQC 中,PQ=4,CQ=AP=3,PC=5 ∴△PQC 是直角三角形 ∴∠PQC=90°∴∠BQC=∠BQP+∠PQC=60°+90°=150° ∴∠APB=∠BQC=150°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证明:过点P 作AD 的平行线,过点A 作PD 的平行线, 两平行线相交于点E ,连接BE ∵PE ∥AD ,AE ∥PD∴ADPE 是平行四边形∴PE=AD ,又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PE=BC又PE ∥AD ,AD ∥BC∴PE ∥BC∴BCPE 是平行四边形∴∠BEP=∠PCB∵ADPE 是平行四边形∴∠ADP=∠AEP∴EM=KM ∵EK ∥BD ∴KMODAM AO EM OB == ∴OB=OD 又AO=CO ∴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DC ,BC=AD 又∠ADP=∠ABP∴∠AEP=∠ABP∴A 、E 、B 、P 四点共圆∴∠BEP=∠PAB∴∠PAB=∠PCB3、设ABCD 为圆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 证明:在BD 上去一点E ,使∠BCE=∠ACD ∵CD⌒ =CD ⌒ ∴∠CAD=∠CBD ∴△BEC ∽△ADC∴ACBC AD BE = ∴AD ·BC=BE ·AC ……………………① ∵∠BCE=∠ACD∴∠BCE+∠ACE=∠ACD+∠ACE 即∠BCA=∠ECD ∵BC⌒=BC ⌒,∴∠BAC=∠BDC △BAC ∽△EDC ∴CDACDE AB =∴AB ·CD=DE ·AC ……………………②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证明:过点D 作DG ⊥AE 于G ,作DH ⊥FC 于H ,连接DF 、∴S △ADE =12AE ·DG ,S △FDC =12FC ·DH又S △ADE =S △FDC =12S □ABCD∴AE ·DG=FC ·DH 又AE=CF ∴DG=DH∴点D 在∠APC 的角平分线上 ∴∠DPA =∠DPC经典题(五)1、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3≤L <2. 证明:(1)将△BPC 绕B 点顺时针旋转60°的△BEF ,连接PE , ∵BP=BE ,∠PBE=60° ∴△PBE 是正三角形。
∴PE=PB 又EF=PC ∴L=PA+PB+PC=PA+PE+EF当PA 、PE 、EF 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L=PA+PE+EF 的值最小(如图) 在△ABF 中,∠ABP=120°∴AF=3BGB∴L=PA+PB+PC ≤3(2)过点P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AC 于D 、G 则△ADG 是正三角形 ∴∠ADP=∠AGP ,AG=DG ∵∠APD >∠AGP ∴∠APD >∠ADP∴AD >PA …………………………① 又BD+PD >PB ……………………② CG+PG >PC ……………………③ ①+②+③得AD+BD+CG+PD+PG >PA+PB+PC ∴AB+CG+DG=AB+CG+AG=AB+AC >PA+PB+PC=L ∵AB=AC=1∴L <2由(1)(2)可知:3≤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 解:将△BC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得△BEF ,连接PE , 则△BPE 是正三角形 ∴PE=PB∴PA +PB +PC=PA+PE+EF∴要使PA +PB +PC 最小,则PA 、PE 、EF 应该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此时AF=PA+PE+EF过点F 作FG ⊥AB 的延长线于G 则∠GBF=180°-∠ABF=180°-150°=30° ∴GF=12,BG=23∴AF=22AG GF +=2212321⎪⎪⎭⎫ ⎝⎛++⎪⎭⎫ ⎝⎛=32+ ∴PA +PB +PC 的最小值是32+3、P 为正方形ABCD 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 证明: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BCQ ,连接PQ 则△B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F EDA CB∴PQ=2PB=2×2a=22a 又QC=AP=a∴QP 2+QC 2=(22a)2+a 2=9a 2=PC 2∴△PQC 是直角三角形 ∴∠BQC=135°∵BC 2=BQ 2+CQ 2-2BQ ·CQ ·cos ∠BQC=PB 2+PA 2-2PB ·PAcos135°=4a 2+a 2-2×2a ×a ×(-22) 解得BC=a 225+∴正方形的边长为a 225+4、如图,△ABC 中,∠ABC =∠ACB =8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EBA =20°,求∠BED 的度数.解:在AB 上取一点F ,使∠BCF=60°,CF 交BE 于G ,连接EF 、DG∵∠ABC=80°,∠ABE=20°,∴∠EBC=60°,又∠BCG=60° ∴△BCG 是正三角形∴BG=BC∵∠ACB=80°,∠BCG=60°∴∠FCA=20°∴∠EBA=∠FCA 又∵∠A=∠A ,AB=AC ∴△ABE ≌ACF ∴AE=AF ∴∠AFE=∠AEF=12(180°-∠A )=80°又∵∠ABC=80°=∠AFE ∴EF ∥BC ∴∠EFG=∠BCG=60°∴△EFG 是等边三角形∴EF=EG ,∠FEG=∠EGF=∠EFG=60° ∵ACB=80°,∠DCA=30°∴∠BCD=50°∴∠BDC=180°-∠BCD-∠ABC=180°-50°-80°=50° ∴∠BCD=∠BDC ∴BC=BD 前已证BG=BC ∴BD=BG ∠BGD=∠BDG=12(180°-∠ABE )=80°∴∠FGD=180°-∠BGD-∠EGF=180°-80°-60°=40° 又∠DFG=180°-∠AFE-∠EFG=180°-80°-60°=40°∴∠FGD=∠DFG ∴DF=DG 又EF=EG ,DE=DE ∴△EFD ≌△EGD ∴∠BED=∠FED=12∠FEG=12×60°=30° 5、如图,△ABC 接于⊙O ,且AB 为⊙O 的直径,∠ACB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P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P ,过点A 作AE ⊥CD 于点E ,过点B 作BF ⊥CD 于点F ,若AC=6,BC=8,求线段PD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