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关于梁启超的介绍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
语文课件
反问句: 1.“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2.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 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3.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语文课件
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 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 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 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语文课件
随堂练习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 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 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 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 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语文课件
写篇辩论稿,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 用充足的论据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也可以查找 对方的漏洞,千方百计地推倒对方的观点,注意 要用到本节课学到的议论方法。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 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 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语文课件
写法归纳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浅显,准确 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讲演词短句多,长句少,便于表达。 口语多,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引用古代文句时,如果文字较深,就加以解释,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 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 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 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 针对性。
语文课件
文体知识
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 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 活动。(属于议论文)
语文课件
演讲的主要特点: 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部编版九年级课文-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课件PPT

部编版九年级课文-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课件PPT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 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便是敬。”
内容探究
NEIRONGTANJIU
4.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 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内容探究
NEIRONGTANJIU
5.什么是“乐业”?
乐业: ①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②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③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④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N E I R O N G TA N J I U
内容探究
NEIRONGTANJIU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 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 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 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通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并从 文中摘抄几则你喜欢的名言警句,仔细品味。
03
文学常识
WENXUECHANGSHI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作品简介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楚的议论文, 也是一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演讲稿。从情感态度、价值 观维度看,意在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 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总结全文, 勉励人敬业乐业。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作者先后围绕中心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作者先论述了有业之必要,有业是敬业乐业的 前提;接着谈了敬业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纳全文: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的。

梁启超简介及新闻思想

梁启超简介及新闻思想

• 第四个阶段是从1918年到1929年。1918年
底至1920年春,梁启超到欧洲游历,了解 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 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 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 界”。在这之后他到清华大学研究院从事 学术研究,并兼任南开大学教授。1929年1 月19日梁启超先生在北京病逝。
梁启超简介及新闻思想
•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 史学家、文学家。曾有人评价梁启超为中 国历史上的第一奇才,是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人物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今天我们就 一同走近梁启超。
梁启超生平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 东新会人,笔名有饮冰室主人、哀时客、 少年中国之少年、中国之新民等,是清末 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之一。梁 启超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梁启超的一生不断改变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追随
时代进步的需要。从清末维新倡导变法,到民国 从政维护共和,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他对于中 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政治革命都作出了重要贡 献。梁启超先生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 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 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他将民权思想引进实务学 堂,培养新式人才,开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 新阶段。他的启蒙思想还影响到其他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具有国际意义。
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三个阶段
• 第一时期为戊戌变法时期。其思想主要集中在1896年梁启
超在《时务报》第一册上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 文中。在文中,他把报刊比作耳目喉舌,指出其功能是 “去塞求通”。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的强与弱,取决于国 情的通与塞。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 他指出,“中国受辱数十年”,就是因为上下不通,内外 不通。要改变这种状况,开设报馆是最好的方法。同时, 梁启超对怎样才能发挥“去塞求通”的作用,还提出四条 要求,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 搜交涉要案”和“旁载政治学艺要书”。只有这样,国家 才能“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梁 启超早期的办报主张,表达了维新派要求学习借鉴西方、 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爱国热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部编新语文九上第6课 《敬业与乐业》

部编新语文九上第6课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 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 颖使他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 享有“神童”美誉。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 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 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著作合编为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长子梁思成、次子 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个是院士,其他的子 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家称之为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这离不开梁 先生的教诲,也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
人们所理解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 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 都是可敬的。”所以,“业”并不局 限于正式谋生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 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 生的学习,课外活动,自己的兴趣爱 好,学术研究等。
2.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 的?举了哪些例子? 先谈要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无业的害处 反面论证 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有业的重要 正面论证 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
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事例:
①例如: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 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 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 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因为抱怨而 想放弃。
字词检测 一、读读写写
蛀 zhù
赦 shè
禅师 chán
精微 wēi
旁骛 wù
秘诀 jué
羡慕 xiàn mù 亵渎xiè dú 浪荡 dàng
妄想 wàng 杜绝 dù
调和 tiáo
断章取义 zhāng 不二法门 èr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 (共5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 (共56张PPT)
• 道理论据:主要是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 句。
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论据.
5022 析有业23
分析“有业”
1.论述“有业的必要”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 举例论证---------百丈禅师的例子。
2.第5段中两个“简直是”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
表明作者对这两种人的强烈不满 和鄙弃。
5014
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 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批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正 面树立自己的正确论点。 反驳的方法有三种: (1)驳论点 (2)驳论据 (3)驳论证
5015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中心论点)。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举例子”和“讲道理”、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
2、引证法/道理论证
引证法是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 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 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 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 性,论证有力。
5004
一门三院士 九子皆才俊
九个子女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 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 究专家;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 军官,参加过淞沪会战;次女梁思庄是我国图书 馆学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 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投身新四军。
当年梁思成学建筑,梁思永学考古,梁思 忠学军事。他们的母亲曾风趣又得意地对别人说 :“我这几个儿子真有趣,思成盖房子,思忠炸房 子,房子垮了埋在地里,思永又去挖房子。”

梁启超简介(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梁启超简介(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

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

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梁启超的后半生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6年,反对袁士凯称帝的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梁启超上书大总统黎元洪《接受快雪堂设立松坡图书馆呈》,请拨北海快雪堂设立图书馆。

此议得到批准。

1923年松坡图书馆成立,后庑奉祀蔡锷及护国战争死难烈士,前楹设图书馆。

为此,梁启超作《松坡图书馆记》及《松坡图书馆劝捐启》,号召社会各界关心该馆藏书建设及资金筹备,'庶仗群力,共襄阙成'。

短短时间内,松坡图书馆已经办的颇有起色。

1925年5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出席并在会上作《演说辞》,备述'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具体任务:(一)、'把分类、编目两专门组切实组织,……制成极绵密极利便的目录,务使这种目录不惟可以适用于全国,并可以适用于外国图书馆内中国书之部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 (共7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 (共75张PPT)
• “喊破喉咙”“扯直耳朵”不但生动形象,而且 有感染力,突出了“我们好苦”。
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 费力?难道又不苦?
这句作如下改动可以吗?为什么? 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
力,也一样是苦。
• 不可。 • 原文是反问句,语气更肯定。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 乐来。
“断章取义”是用的原意吗?
(是褒义词吗?)
• 原是贬义词,指引用文章或谈话,只孤立 截取其中合乎自己意图的一段或一句,不 同原意,不顾全文 。
• 提示:课文对这个成语的注释中没有加红 色的部分。义。说自己 “断章取义”,是风趣和自谦而已。
《敬业与乐业》 是梁启超先生于 70多年前在上海 中华职业学校为学 生所作的演讲,对 学生进行职业道德 启蒙教育,有很强 的针对性。
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
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 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1、表达方式:议 论
2、三要素:论 点、论 据、论 证。
(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这三个问题主要集中在那几个段落。
2—8段
—— ——
请思考文章应分成几个部分?
引论 第一部分(1):提出论点敬业乐业。 总
①有业之必要(2-5)
本论 第二部分(2-8) ②论述要敬业(6、7) 分
强 论调述“敬有业业和之 乐必业要的”重,③论述要乐业(8)
•比喻(暗喻)。
为什么要运用比喻,把“没有职业的懒 人”称为为“蛀米虫”和“盗贼” ?
不用比喻,而说“没有职业的懒人都是 不劳而获者”,不也可以吗?
• 运用比喻,一是生动形象,二是感染力强, 更能突出其“不劳而获” 的特点,引起听 众的感情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梁启超的介绍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进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人物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到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承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没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2.生平履历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承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泼,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

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进,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筹划武力反袁。

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3.学术成就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

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

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

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送、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

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4.著作名录?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选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变法通议自序论不变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论学会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说动论湖南应办之事呵旁观者文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立宪法议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西学书目表后序倡设女学堂启湖南时务学堂札记批〔节录〕成败英雄与时势文野三界之别古议院考 ?西学书目表?后序养心语录国权与民权讲演集湖南时务学堂答问〔节录〕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在中国公学之演说人权与女权情圣杜甫屈原研究东南大学课毕辞别辞书信集致汪康年书与严幼陵先生书致康有为书致康有为书〔1900年〕致孙中山函三件致康有为书〔1902年〕致孙逸仙书致康有为书〔1912年〕诗文类去国行纪事二十四首读陆放翁集四首壮别二十世纪太平洋歌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二首浪淘沙贺新郎传记类戊戌六君子传敬业与乐业5.人物评价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1901~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吴其昌对梁启超的评价:吴其昌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他曾著?梁启超?一书〔胜利出版社,1944年版〕,对梁启超进展了评价。

他认为:“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他所创立的“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同上〕郭湛波对梁启超的评价: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里设立专章分析梁启超的思想,认为其新民说的主旨是要建立新道德—公德,“公德之标准,在利群,要有国家思想、权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进取冒险的精神,中国数千年不进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碍未铲除,所以要破坏。

并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群的思想及毅力。

〞他并指出,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实代表西洋资本社会的思想,与数千年宗法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

〞〔?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大北书局1935年版,第50页〕在对梁启超的总体评价上,作者认为:“梁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奉献,不如在学术史奉献之大,在思想史上的奉献,创设不如康有为,破坏不如谭嗣同,而其思想多来自康、谭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不一贯,随时转移,前后矛盾,然其影响甚大,那么因其文笔生动,宣传力大。

〞〔?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第53~54页〕〔陈鹏鸣:?梁启超学术思想评传?第292页〕吴泽对梁启超的评价:吴泽于1948年出版?康有为与梁启超?一书,吴泽先生写作此书的目的便是借批判康、梁的改进主义,论证改进主义在中国必然失败的命运,为康、梁祭,为今人惕。

作者在书中说:“时异境迁,远非昔比,人民已经起来,民主自由,已成时代主流,历史洪涛,革命形势,无可抗拒,人民时代,民主世纪,哪里还容孤臣孽子们侈谈‘维新’、‘变法’,玩弄‘拥光绪’、‘保大清‘的一套?〞〔?康有为与梁启超?上海华夏书店1948年版,第5页〕因此,作者在本书重点论述了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对于他的学术思想那么很少提及,故导致对他的评价较低:“梁启超不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学者、政治家,实实在在说,只是一位庸俗的‘保皇自由主义者’!他一生的言行,重心都在政治活动,而这种政治活动,三十年来,一贯站在反民主反革命的反动立场,辛亥革命前反民主反革命所以‘保皇’,所以‘保大清’;革命后,反民主反革命,所以‘拥袁’、‘护阀’,图谋维持封建统治。

〞〔吴泽:?康有为与梁启超?第180页〕〔〔同上书〕,第292~293页〕王介平对梁启超的评价:王介平在?论改进主义者梁启超?的长文里对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学康有为到戊戌政变〔1890~1898〕,梁启超并没有异于康有为的理论和主张,但因其善于为文,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界和知识青年产生了极大的启蒙作用。

第二阶段从逃亡日本到与革命派论战〔1898~1905〕,梁启超由斥后保皇转而反对革命。

第三阶段从论战失败到辛亥革命〔1906~1911〕,政治上他更加堕落,并公开抵抗资产阶级革命。

第四阶段从辛亥革命后回国到第一次大革命后梁启超之死〔1912~1929〕,他逐渐成为地主买办集团的骨干分子,政治思想更趋反动。

作者还分析了梁启超思想上的矛盾、错误和多变的原因,认为这“正是帝国主义阶段半殖民地的中国改进主义遭到破产时走投无路的反映,正是代表地主阶级局部力量向资产阶级转化而遭到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革命力量错综复杂的打击之后,无所凭依的彷徨情绪的反映。

〞〔王介平:?论改进主义者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研究论文选?,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6页〕梁启超的名言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少年智那么中国智,少年富那么中国富,少年强那么中国强,少年进步那么中国进步。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少年智那么国智,少年富那么国富,少年强那么国强,少年独立那么国独立,少年自由那么国自由,少年进步那么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那么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那么国雄于地球。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