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篇1】【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
【关于梁启超的学术贡献】新史学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前期发表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猛烈的批判,并且大呼“史学革命”。
继此,他又撰写了一系列论著,构建其资产阶级的新史学理论体系,如《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等,集中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观及其突出贡献,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接连发表震动一时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猛烈抨击封建史学,倡导“史学革命”,较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史学功用、历史哲学、治史态度和方法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史学主张。
目录学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该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光绪二十二年(18)成书。
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种。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复初,祖籍广东番禺(今属广州),清末民初杰出政治家、学者、教育家和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伟人之一、他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丰富的事迹和贡献,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894年他考入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由于学习优秀,获得了一系列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启迪,并开始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此后成为了中国早期的维新主义者。
1898年戊戌变法爆发后,梁启超积极支持变法,并为之撰写文章辩护,他将变法看作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全面,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然而,变法失败后,他陷入了长期的失望和思索之中。
梁启超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还是国家独立运动的重要倡导者。
他声援慈禧太后废黜皇帝成为全国闻名的人物,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国家独立,中国才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梁启超在教育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
他提出了教育应当适应时代的原则,主张培养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反对僵化教育体制的存在。
他倡导新式教育,主张推行科学教育和实践教育,并积极推动了新式学校与大学的建设。
在学术领域,梁启超被誉为“学术教父”,为中国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主持编写了《中国通史》,被称为“中国学术的百科全书”,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他还创建了“国学运动”,提倡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后来的国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梁启超的思想开创了中国社会科学思想的新局面。
他主张“变法兴制度”,强调制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堪称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
他还提出了“君主立宪论”,主张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最佳道路,为后来的政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梁启超还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在这一时期积极争取政治民主化,倡导个人自由和平等,主张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紧密结合。
梁启超传简介[001]
![梁启超传简介[001]](https://img.taocdn.com/s3/m/e241e8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6.png)
梁启超传简介1. 梁启超的背景介绍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别鹤,号散园,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出生在一个学者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 梁启超的主要贡献2.1 政治家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是辛亥革命后的临时政府的成员,亲自参与了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等重要法律文件。
梁启超主张民主共和,主张以宪政为基础,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思想家梁启超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提倡新学和维新思想,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主张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点,推动中国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梁启超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3 教育家作为一位重要的教育家,梁启超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提倡教育改革,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梁启超创办的南洋公学是一所具有开明思想的学校,为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 梁启超的主要著作梁启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著作广泛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
3.1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本书是梁启超对中国学术发展的综合性研究,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中国近三百年的学术历史进行梳理,梁启超深入剖析了中国学术的传统和变革,为中国学术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2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梁启超撰写的一本介绍外国地理和文化的著作。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与外国交往的情况,通过对中国与外国的比较,提出了一些改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的思考和建议。
3.3 《革命与传统》这是梁启超的一篇重要政论,发表于辛亥革命后期。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革命与传统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这种关系。
梁启超主要事迹300字

作文一<<梁启超:变法先驱的传奇人生>>梁启超,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
小时候,梁启超就特别聪明好学,整天抱着书看。
长大后,他看到国家那么弱,心里很着急。
于是,他跟着康有为一起搞戊戌变法,想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
他们写文章、办报纸,呼吁大家一起改变。
虽然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梁启超没有放弃。
他继续到处讲学,传播新思想。
他的文章写得可棒了,很多人看了都深受启发。
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着。
作文二<<梁启超:引领时代的风云人物>>梁启超,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很久很久以前,国家面临着好多困难。
梁启超从小就立下大志,要为国家做贡献。
他努力学习,积累了很多知识。
后来,他参与戊戌变法,勇敢地站出来,和那些不好的现象作斗争。
他们想尽办法,希望能让国家变得更好。
可惜,变法没有成功。
但梁启超不灰心,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到处发表演讲,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大家要团结起来,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面旗帜。
作文三<<梁启超主要事迹>>梁启超,那可是一位超级厉害的人物。
他从小就特别聪明好学。
长大后,积极投身变法运动。
他和康有为一起,想要通过变法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
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地向皇帝上书,提出各种好的建议。
虽然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梁启超并没有放弃。
他继续努力,用自己的笔写下一篇篇激励人心的文章。
他四处奔走,宣传新思想,希望能唤醒更多的人。
他还去国外学习,把先进的理念带回来。
梁启超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为国家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文四<<了不起的梁启超>>嘿,你们知道梁启超吗?他可厉害啦!小时候,他读书就特别刻苦,总是想着长大后能为国家做点啥。
后来,他参与了戊戌变法。
那时候,国家很弱,他和一群有志向的人想要改变这一切。
[小学一年级]革命烽火之万金 ——梁启超家书1200字
![[小学一年级]革命烽火之万金 ——梁启超家书1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b25bc6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40.png)
[小学一年级]革命烽火之万金——梁启超家书1200字[小学一年级]革命烽火之万金——梁启超家书1200字在乡下,当鸟儿们震惊时,杜甫叹了口气,灯亮了三个月,这封家书价值数百万黄金。
在几千年的内忧外患、战争和战斗中,有多少封信能抵得上几万金?傅雷的家书被称为“儿童艰苦教育章节”。
正是这封万金家书,让傅雷的孙福民和傅聪有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抱负。
作为现代著名人物,梁启超的家书不值钱吗?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具备深刻影响的一位角色。
他在政冶、学术研究、观念、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都是有一定的造就。
敢于尝试百日维新的探寻自主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促使他在文化教育上不但有西方国家的对外开放民主化也有我国传统教育的精粹。
可能是因他刻骨铭心了解到少年强则国强进而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加倍重视。
他的教育方式既不无知,也不追随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风格,也不盲目追随西方国家的时尚潮流,而是注重二者的极端融合。
他仔细地指导孩子们,仔细地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
然而,他并没有为孩子们追求太多的完美,只是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位置。
他对不同的孩子和不同领域的正确引导,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孔子的“因人施教”理念?这种文化教育的成功例子不仅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最好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
他还解释说,学习和训练需要有进攻精神。
不同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艺术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只有大胆地批评和分析错误,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繁荣的文化和艺术。
抛弃中西文化艺术的糟粕应该是他的选择,这促使他的孩子们融合中西独特的文化艺术来培养他们的身心。
他也注重学习培训需有进取心,填满好奇心和好奇心,有趣味性现实主义和开朗精神。
就像他在托付梁思成的信中诉说了我们的生活内容一样,能够永久地维持非常多彩、不厌其烦的精神,也没有。
我每历多个情况下,趣味性转新层面,便感觉像换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如朝旭升天,如新口荷出水量,我主动这类生活是极讨人喜欢的,极有使用价值的。
梁启超爱国事迹

1.提倡宪政:梁启超对宪政的倡导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是中国政治和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他认为,中国进步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宪政原则为基础的现代政治制度。
受西方政治理论和君主立宪制经验的启发,梁启超成为中国最早的宪政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君主立宪制、明确的三权分立和法治,将提供必要的制衡,防止权力滥用,促进社会稳定。
梁启超在1902年出版的影响深远的著作《论新公民》(On the New Citizen)中概述了他对中国宪政的设想。
他强调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包括建立国民议会、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以及发展独立的司法机构。
在写作之余,他还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宣传宪政。
他参加了1898年的百日变法,这是一段旨在实现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激烈政治改革时期。
梁启超和其他改革家一起,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包括引入宪法和建立君主立宪制。
然而,他们的努力受到政府内部保守势力的阻挠,导致改革运动的失败。
尽管受到挫折,梁启超继续倡导宪政。
他于1913年创立了进步党,呼吁在中国建立一个宪政政府。
通过他的政治著作和演讲,梁启超敦促中国人民拥抱宪法原则,积极参与政治进程。
梁启超的思想对后来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对宪政的倡导为1911年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随后由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在1912年起草中国第一部共和宪法时采纳了梁启超的许多思想。
梁启超孜孜不倦地推动宪政,为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和政治话语做出了贡献。
他的思想在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和法律改革中继续产生共鸣,使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
2.反满运动:梁启超参与反满运动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章,在塑造晚清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20世纪之交,中国正努力应对对满清王朝统治的普遍不满和沮丧。
梁启超与当时的其他知识分子和改革家一起,越来越多地批评满清政权及其在治理方面的失败。
梁启超对满清统治的批判在他积极参与反满清运动中达到高潮。
关于梁启超的有趣的名人故事

关于梁启超的有趣的名人故事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牧之,号颐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私人生活中,都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才智和品质。
下面将为你归纳整理几个有趣的梁启超的名人故事。
故事一:赴京参加乡试梁启超年少时,凭借其聪明才智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有一次,年逾七旬的梁启超的祖母突然生病危急,梁启超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日夜守在祖母的身旁,照料她的生活。
就在这时,梁启超得知他进京参加乡试的通知已经到达,这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试,可以让他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学习。
然而,由于祖母病情危急,他面临着进京参试和照顾祖母的两难选择。
梁启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留下来照顾祖母。
他知道参加乡试是他一生的机会,但他将个人责任和家庭关爱置于自身发展之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梁启超在至关重要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敬爱之情。
故事二:斗法洪宪梁启超在27岁时闯入了政治舞台,成为了公众的瞩目焦点。
他经常与其他政治家展开激烈的辩论与斗争。
故事中,梁启超与当时的政治家洪宪之间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辩论。
辩论开始时,洪宪声势汹汹,准备一举击败梁启超。
然而,梁启超却调侃道:“洪宪先生,你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但你却不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政治家。
”这番话一出,全场哗然。
洪宪气愤地反驳道:“你说的是什么废话?你有什么理由说我不是最伟大的政治家?”梁启超冷静地回答道:“因为最伟大的政治家应该在经济学方面看得更清晰,而你对经济学的看法是如此的狭隘和错误。
”这个故事展示了梁启超出色的辩论技巧和对时事的深刻理解。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成功地引起了全场的关注,并取得了胜利。
故事三:友善的处世之道梁启超在人际关系和交际方面备受赞誉。
他以友善和善解人意而闻名,与人相处时总是保持礼貌和谦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梁启超的人际交往的故事。
有一次,梁启超去拜访一位文化名人。
梁启超故事

《梁启超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梁启超。
梁启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特别聪明好学。
他喜欢读书,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时间就会拿起书来看。
有一次,梁启超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大人们都在聊天。
可梁启超却一个人躲在书房里认真地看书,连饭都忘记吃了。
他的妈妈叫了他好几次,他都没听见。
最后妈妈走进书房,看到他那么专心,都不忍心打扰他了。
梁启超长大后,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强大,他到处宣传新思想。
他不怕困难,不怕被人反对,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写了很多文章,告诉大家要努力学习,要改变旧的不好的习惯。
他的文章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很多人的路。
梁启超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
《梁启超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梁启超吗?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哟!
梁启超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他特别勤奋。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晚上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油灯下学习。
有一回,他去参加一个考试。
考试的题目很难,很多人都答不出来。
可梁启超一点都不害怕,他认真思考,把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都用上了,最后考了个好成绩。
后来,国家面临很多困难,梁启超心急如焚。
他到处奔走,呼吁大家一起努力,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
他还经常和朋友们一起讨论怎么能让国家变好,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勇气和智慧。
梁启超的故事让我们明白,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勇敢面对,努力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变得更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青年节】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青年时期倡导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梁启超主要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1.公车上书梁启超第一次投身政治运动,是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__联合3000举人上书请求变法,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参与了这桩震动中国的大事。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 __,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公车上书第二年,黄遵宪在上海办《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撰写了大量呼吁变法的文章。
两湖总督张之洞很欣赏《时务报》,说这是“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报纸”。
后来,张之洞邀请梁启超到武昌一游,打开中门迎接,甚至问下属“可否鸣炮”。
在当时,这是接待钦差大臣的礼节。
2.戊戌变法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他在学堂中极力宣扬变法救亡的思想,还不时发表斥责专制、赞誉民权的言论,引起了旧势力的攻击。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协助 __组织保国会。
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
五月十五日(7月3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给六品衔,命他办理译书局事务。
梁参与了 __策动袁世凯推翻慈禧太后的密谋,但被袁出卖。
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
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再出“训政”,随即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梁启超在当日避入日本公使馆,次日化装到天津,东渡日本。
是年冬,梁启超曾代表 __与兴中会 __ __、陈少白等在东京商谈合作救国,梁十分赞成兴中会的革命主张,终因 __的反对,合作未成。
十一月十一日(12月23日),梁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旬刊),却仍鼓吹“斥后保皇”。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
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秋间,梁启超与 __往还甚密,一致主张革命排满,有孙、梁两派合作组党的计划,拟推孙为会长、梁为副会长。
梁遂草拟了《上南海先生书》,由梁启超、韩文举、欧榘甲、唐才常等康门弟子13人署名,略谓非行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劝 __退休,由梁启超等继往开来。
__阅后大怒,勒令梁速离日本,往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务。
行前, __写了一封信,介绍梁抵美后找孙的哥哥孙眉。
檀香山华侨久闻其名,所到之处无不热烈欢迎,踊跃捐助,共筹得“勤王”军费八九万元。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梁启超回国,准备就近指挥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勤王起义,但刚抵上海,即闻唐才常等遇害,起义失败。
他在上海停留10日后,南下香港,与陈少白商谈合作,意见比较一致,随后,往新加坡会晤 __。
康痛骂他竟背叛光绪帝,倾向革命,梁被迫跪下认罪。
3.逃亡海外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 __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 __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 __领导的 __争夺政治权力。
1902年11月《新小说》创刊。
1913年,进步党“第一流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4.退出政坛1917年9月, __发动护法运动。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赋税思想梁启超是戊戌变法 __之一,我国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
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
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
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
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
”他提出应仿效英国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
这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梁启超认为公债也是一种赋税,所不同的是“租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来”,“不过将吾辈今日应负之义务,而析一部分以遗诸子孙云尔”。
但他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租税尽其力于一时,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因此他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但也有利于后代。
2.目录学贡献1918年与张君劢至欧洲游历,各处讲学。
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为学无所不窥,对图书馆学有独到见识。
他认为应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
积极倡导图书馆事业,1922年,发起建立“松坡图书馆”,出任馆长。
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 __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见解。
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
欲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相当于中国图书古今总志,“作古今典册总汇之簿录”,惜未完成而逝。
其藏书颇丰,“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
梁廷灿等人编有《饮冰室藏书目初编》,著录古籍13000余种。
1929年全部移交给北京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特辟“梁启超纪念室”以志纪念。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吴其昌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里设立专章分析梁启超的思想,认为其新民说的主旨是要建设新道德—公德,“公德之标准,在利群,要有国家思想、权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进取冒险的精神,中国数千年不进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碍未铲除,所以要破坏。
并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群的思想及毅力。
”他并指出,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实代表西洋资本社会的思想,与数千年宗法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
”(《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大北书局1935年版,第50页) 在对梁启超的总体评价上,作者认为:“梁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不如在学术史贡献之大,在思想史上的贡献,创设不如 __,破坏不如谭嗣同,而其思想多康、谭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不一贯,随时转移,前后矛盾,然其影响甚大,则因其文笔生动,宣传力大。
”——郭湛波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
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
那时他同 __力主维新变法。
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
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
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毛泽东平心而论,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
他是生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戴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
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
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
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郭沫若“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
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
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
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
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
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萧公权看了“梁启超主要事迹”的人还看了:1.论梁启超的 __思想2.革命历史经典人物故事3个3.陈寅恪个人事迹介绍4.关于成功勤奋案例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