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特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及教学建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及教学建议

二、学生的学习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它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证据、整理信息、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等等。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要运用这些方法像科学家那样去进行研究,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史。
本册教材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安排了众多的探究内容。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下,一步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获得感知和体验,不断积累、内化与顿悟。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下:
提出问题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即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即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如教材选择了学生常见的大树、叶、蜗牛、蝗虫、蚂蚁,人体,水,各种各样的纸,大米、米饭和各种食品等作为载体,设计成一个个科学探究的典型活动,供不同区域的孩子进行学习、研究,有利于孩子对它们的认识。
例“纸”单元中,由学生选择三种不同质地的纸各三张,分别进行吸水的性能、承受拉的伸性、承受弯曲的性能三个典型探究活动,在实验、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途。
E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蚂蚁对环境的反应(蚂蚁在水中迷宫桥面上的爬行情况)
④收集信息
A 记录下调查小动物的情况。
B 用尺子量出蜗牛外壳的长度、蝗虫的身体及其展翅的长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是一套适用于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教材系列。

它以丰富的内容、清晰的表述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从教科版小学科学的教材特点、教学方法以及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的教材特点教科版小学科学的教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的全面性教科版小学科学囊括了小学各个年级的科学知识点,涵盖了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它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2. 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教科版小学科学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科学术语,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记忆科学知识。

同时,教材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3. 实践与实验结合教科版小学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材中,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帮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并通过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科版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灵魂,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 启发式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强调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2. 问题导向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倡导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教师要善于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团队合作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倡导团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力、分析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能力将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教材】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修订教材 生命科学领域总体介绍

【新教材】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修订教材 生命科学领域总体介绍

以四个版块呈现
1.采用聚焦、探 索、研讨、拓展 四个版块的呈现 方式
2.有利于把握教 材的主要内容
3.教学中突出探 索和研讨环节
加强技术与工程
1.设置6个偏向技 术与工程领域的单 元
2.低中年级融入技 术与工程的学习目 标
3.渗透STEM教育 的理念和方法
科学阅读
1.科学阅读也是一 种很好的科学学 习方法
植物、动物、微小世界、生物的多样性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 植物、植物的生长变化、生物与环境 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 动物、动物的一生、生物与环境 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 我们自己、呼吸与消化、健康生活 同维持生命活动。
• 1.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对话式的课堂”到 “任务式的课堂”;
• 2.从教师的表演到学生的展示; • 3.留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和思考时间; • 4.关注学习方法的习得;
• 5.追求简约而有效的课堂。
谢谢聆听!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 动物的一生、植物的生长变化 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 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 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生命科学领域的编写思路
• 观察生物 的生命特征; • 了解生物的发育和繁殖; • 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概念。
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1.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2.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目 标融合其中
课程目标 大概念
基于儿童立场的学习编排
1.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 2.给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3.构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 体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2001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批准教育科学出版社为验证《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出版一套相应的《科学》实验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组建了编写组,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完成1—6册的编写,全部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在全国24个省(市)的150多个实验区使用。

一、组织结构全套教材共37个单元,约140个活动(课),其中侧重于生命世界主体的单元10个,物质世界主体的11个,地球与宇宙主体的8个,另有8个跨学科的综合单元。

编排是从横向上注意了一册中各个部分内容的均衡性,从纵向上注意了各册教材间科学概念发展的应用的逻辑顺序和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层次。

从整体上内容的选择服从于活动设计的需要,服从于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需要。

全套教材是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主线构建的。

构建的基础是活动。

基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活动水平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年级——对特定物体的观察和描述——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观察内容和采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作观察记录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等。

四年级——有计划地对一个主题展开多侧面的调查——学习制定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准备、小组分工在内的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

五年级——自主参与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习之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及对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六年级——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活动——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方面积累起更多的经验。

二、教材的编写宗旨科学素养被作为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科学探究被提到了核心地位。

这决定了新的小学《科学》教材编写,需要建立在对科学和科学教育全面、深入的理解之上,能够将科学知识、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所用的方法有效地体现在教材所设计的活动之中,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科学活动,并能引领他们经历“科学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

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单元光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5、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7、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以及变化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包括:1、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

2、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

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单元光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5、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7、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以及变化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包括:1、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

2、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

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

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习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习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

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习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在更高水平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

教科版3-6年级小学科学教科书插图的特征分析

教科版3-6年级小学科学教科书插图的特征分析

学生系统理解该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第四,组织类插 图。这类插图用于描述两个以上的组织组成成分之间的 结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并厘清相关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小学科学教科书不同位置插图分析 根据插图在封面、目录、单元和文本中不同的位置, 可将插图分为封面插图、目录插图、单元插图和文本插 图四种类型。(1)在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封面插图主 图均为学生实验图,而主图右侧有四幅反映该册教科书 单元学习相关的插图。例如:五年级上册封面主图为学 生在做观察生态瓶的实验,右侧分别为南极、阳光、地 表形态、骑自行车四幅小图,依次对应这册教材内容生 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大部分, 凸显了科学课程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对培养学生科 学探索精神的重视。(2)目录插图一般选取的是概括 性强的插图或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插图。例如:五年级 下册中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配图分别为风化作用下 的岩石、喷发的火山、河流坡面示意图。(3)每册书 设置四个单元,单元页的插图与封面的四幅插图相同。 单元图对本单元内容有引导性作用。此类插图并不具有 对知识点的解释作用,但其放在单元首页既增加了知识 的神秘性,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4)文本中的插 图占据了整个教科书插图的主体。例如:为让学生了解 某一原理或是实验操作,教材中通过插图画出了详细的 实验过程;用卡通人物对话的形式,将知识点带出,使 内容更具有情境。再如:三年级上册《蚂蚁》一课,书 中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设置插图,在观察蚂蚁的生活 这一小节时用插图展示了蚂蚁的外貌形态与其生活的环 境,设置卡通人物来引导学生对蚂蚁进行观察。
收稿日期:2019-06-0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课题(项目编号:XJK18ZDWT04);长沙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 目编号:PX-1618159);2019 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仿真交互式课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亚敏(1986—),女,甘肃天水人,长沙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特点
小学科学教材主要特点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感知、探究、体验作为教学的重点和中心。

2、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兴趣,以活动为主,充分利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相
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3、注重发展学生的信心、能力、本土、概念、分析能力的发展,讨论、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4、注重实施科学技能和科学及其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强调学生
探究的过程管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5、注重科学的热情、责任感、兴趣培养,引导学生去发掘、开拓、丰
富自身的学习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