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摩托车头盔标准
摩托车头盔 认证标准

摩托车头盔认证标准一、冲击吸收性能头盔应能够吸收外来冲击,降低头部受到撞击时的伤害。
测试时,使用冲击测试设备模拟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冲击,检验头盔能否有效吸收冲击力,保证佩戴者的安全。
二、耐穿透性能头盔应能够抵抗穿透,避免尖锐物体刺穿头盔,对佩戴者造成伤害。
测试时,使用耐穿透测试设备模拟不同物体、不同速度的冲击,检验头盔能否有效抵抗穿透。
三、侧向刚性头盔应具有足够的侧向刚性,以抵抗侧向冲击,保护佩戴者的头部安全。
测试时,使用侧向刚性测试设备模拟侧向冲击,检验头盔能否有效抵抗冲击。
四、佩戴装置强度头盔的佩戴装置应足够牢固,保证在受到冲击时不会松动或断裂,从而保证佩戴者的安全。
测试时,应检查佩戴装置的材料、结构和强度,并进行拉力测试,检验其强度是否符合标准。
五、护目镜片头盔应配备合格的护目镜片,以保护佩戴者的面部和眼部安全。
镜片应具有足够的透光率、抗冲击性和抗刮擦性。
测试时,应对镜片的透光率、抗冲击性和抗刮擦性进行检测。
六、标签和说明书头盔应配备合格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注头盔的型号、尺寸、材料等信息,并提供安全使用说明。
标签和说明书的文字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七、头盔质量头盔应采用优质材料制作,表面光滑、无毛刺、无锐角,无明显瑕疵和缺陷。
头盔内部结构应合理,无安全隐患。
八、头盔重量头盔的重量应适中,过重会影响佩戴者的舒适度,过轻则可能影响其安全性能。
应根据佩戴者的头部大小和形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轻量化与安全性的平衡。
九、头盔尺寸头盔的尺寸应符合不同佩戴者的需求,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保护效果。
应根据佩戴者的头部大小和形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头盔紧密贴合头部。
十、头盔材料头盔应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制造,如聚碳酸酯、玻璃钢纤维等复合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力,降低对头部的伤害风险。
同时也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能以确保长时间的使用效果。
在选择材料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防火性能以抵抗火灾事故的发生。
头盔新标准

头盔新标准
近日,公安部、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摩托车头盔》
的新国家强制性标准GB 811-2010。
新标准明确了头盔的设计、材料、制造、检验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摩托车驾驶员的安全保障
水平。
新标准规定了头盔的外形、重量、防撞能力、透光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规定了头盔的制造和检验要求。
头盔的外壳应该采用耐冲击、耐温、耐光泽、耐化学腐蚀等性能优良的材料,内部垫层应具备
良好的缓冲性能和透气性。
头盔应该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
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还规定了头盔的使用要求。
驾驶员在驾驶
摩托车时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头盔,头盔应符合驾驶员头围尺寸,
带子应该扣紧,不能松动或变形。
头盔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检修和
更换,不能长期使用或超重压弯。
摩托车头盔是摩托车驾乘人员的安全保障设备,选择和佩戴符合
国家标准的头盔对于保障自身安全至关重要。
公众应该增强安全意识,认真执行新标准要求,为自己的生命健康提供充分的保护。
摩托车乘员头盔国标标准GB811-20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基本结构、种类和规格、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驾驶员及乘坐人员(二者简称乘员)佩戴的头盔。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版本的可能性。
GB 10000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摩托车乘员头盔(以下简称头盔)保护摩托车乘员头部的装具。
3. 2 壳体头盔的外层结构。
3. 3 缓冲层吸收冲击能量的适体垫层。
3. 4 舒适衬垫保证头部佩戴舒适的衬垫。
3. 5 佩戴装置保证头盔牢固地佩戴于头部的部件。
3.8 全盔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能对眼、面、下颌部起保护作用头盔。
3.9 半盔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的头盔。
3.10 基础平面由左、右耳屏点和右眶下点确定的水平面,也称头水子面,即图l 中O—O 平面。
图 1 基础平面(O—O,)侧视图,3.11 参考平面距基础平面以上一定距离的平面,该距离由头型型号决定,见图2 及表1。
3.12 试验头型(以下简称头型)检验头盔时,模拟人头部几何外形和力学性质的头部模型。
3.13 试验区头盔的检验范围,即图 2 中的A一A/,以上部位。
Z—Z/,为中央垂直轴。
图 2 参考平面和试验区(A一A/以上部分)侧视图表1 不同头型型号的基础平面和参考平面表1不同头型型号的基础平面和参考平面头型型号YX眼外角点至头顶点垂距。
3.16 眼突枕突距眼前突点至枕后突点水平距离。
不同规格尺寸头盔的保护区范围见表头盔按结构和性髓分全盔与半盔两种,每种按GB 10000 中的头围分小、中、大三个规格尺寸,应分别满足第 5 章规定的有关要求。
见表3。
表3 头盔规格尺寸注:头围尺寸允许小于表6头水平围20 mm。
5 技术要求5. 1 结构b)表面涂层颜色鲜明、光洁,不易沾污及脱落;c)在检验中壳体应保持完整无损.不得出现裂121;d)壳体可拆卸部件取下后,不得降低其防护性能,也不得对人头、颈部造成刺伤;e)护目镜连接件不得超分配壳体外表面7mm, 系带等其他连接件不得超过壳体内、外表面3mm ,连接件不得有毛边;f)壳体设通风孔时,其孔径不大于13mm;g)边沿应镶嵌软质圆钝的缘圈,以防直接损伤头颈部;h)应覆盖头部保护区(含耳罩部分)。
中国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标准

中国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标准
一、头盔壳体材料强度
中国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标准首先关注的是头盔壳体材料的强度。
头盔的外壳应由质量轻、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如EPS(聚苯乙烯)材料等。
这些材料能在受到冲击时吸收冲击力,减少对头部的伤害。
二、头盔护目镜视野范围
头盔护目镜的视野范围也是安全标准的重要部分。
护目镜应能够提供足够的视野,使骑手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路况和周围的环境。
视野范围通常要求不小于90°。
三、头盔护目镜耐磨性
头盔护目镜需要具备耐磨性,以防止在长时间使用或多次撞击后出现磨损或破裂。
护目镜应能够经受住各种环境因素的考验,如温度变化、紫外线等,保持清晰的视觉效果。
四、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
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是衡量头盔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凸起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散冲击力,减少对头部的伤害。
安全标准要求这些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应达到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在发生撞击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
五、头盔表面摩擦力
头盔表面的摩擦力也是安全标准的一部分。
头盔表面应具有良好的摩擦力,能够在骑行过程中提供足够的稳定性,防止头部在受到冲击时移动或翻滚。
这有助于减少二次伤害的可能性。
总结:中国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标准包括头盔壳体材料强度、护目镜视野范围、耐磨性、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和表面摩擦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头盔能够有效地保护骑手的头部安全,减少潜在的伤害风险。
摩托车头盔安全认证标准

摩托车头盔安全认证标准摘要:一、摩托车头盔规定的背景和意义二、国内外的摩托车头盔安全认证标准概述1.GB认证(中国)2.Snell、JIS、ECE、DOT、SHARP、FIM等国际认证三、选购摩托车头盔的实用建议1.了解认证标准的重要性2.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安全头盔四、佩戴摩托车头盔的注意事项1.正确佩戴头盔2.头盔的维护与保养正文:摩托车头盔规定的背景和意义在我国,摩托车驾驶及乘坐人员佩戴安全头盔是一项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安全考量,据统计,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能有效降低摩托车事故中的头部受伤风险,从而保障生命安全。
国内外的摩托车头盔安全认证标准概述在我国,摩托车头盔的安全认证标准主要为GB 811-2010。
这个标准对于头盔的安全性能、佩戴舒适性、视野开阔度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此外,国际上还有许多知名的安全认证标准,如Snell、JIS、ECE、DOT、SHARP、FIM等,这些认证标准同样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
选购摩托车头盔的实用建议在选购摩托车头盔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头盔的安全认证标志。
一个经过认证的头盔,意味着它通过了严格的测试,具备较好的安全性能。
此外,还需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头盔类型和品牌。
比如,如果你常在赛道上骑行,可以选择专业赛道头盔;如果你注重性价比,可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头盔。
佩戴摩托车头盔的注意事项佩戴头盔时,要确保头盔端正、紧贴头部,并调整好头盔的松紧度。
头盔佩戴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其保护效果。
此外,头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头盔的损伤情况,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总结起来,选购一款符合安全认证的头盔,并正确佩戴,是保障摩托车驾驶安全的重要措施。
国家3c认证头盔标准

国家3c认证头盔标准
国家3C认证头盔标准是中国对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用头盔以及自行车头盔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标准。
这些标准确保了头盔的安全性能,以保护用户在骑行过程中免受头部伤害。
以下是关于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或3C)中头盔标准的一些信息:
1.GB 811-2010《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用头盔》:这个标准规定
了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用头盔的设计、材料、制造、性能测试
等方面的要求。
它包括撞击及耐穿透力测试等。
2.GB 15744-2016《自行车头盔》:这项标准适用于自行车头盔,
也规定了设计、材料、制造和性能测试的要求。
根据2023年的新规,电动车头盔的3C认证标准有以下更新:
•增加了电动车头盔的标准,并将摩托车头盔和电动车头盔的测试标准进行了区分。
•要求头盔护目镜耐磨性(雾度),落砂试验后,护目镜不能影响正常使用,且镜片雾度值不能大于10%。
•头盔表面突起的结构应该能被剪切、分离或者不会阻挡切刀从突起部位划过,防止发生事故时造成骑手二次伤害。
头盔合格标准

头盔合格标准
头盔为了保护头部,在制造时需要满足一些合格标准。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常用的头盔合格标准:
1. 车用头盔标准:UN/ECE R2
2.05
该标准由联合国经济委员会(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简称UN/ECE)制定,适用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自行车等车辆头盔的制造。
2. 自行车头盔标准:EN 1078
该标准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CEN)制定,适用于自行车头盔的制造。
3. 工业安全头盔标准:ANSI/ISEA Z89.1
该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简称ANSI)和美国个人防护设备协会(International Safety Equipment Association,简称ISEA)制定,适用于工业
领域的安全头盔的制造。
4. 手球、冰球等运动头盔标准:ASTM F3137(ASTM是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美国测试和材料协
会的简称)
该标准适用于一些特定运动项目中使用的头盔,如手球、冰球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可能对头盔的合格标准有不同的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头盔时应注意符合当地的相关标准。
此外,头盔的合格标准还需要满足一些性能指标,如冲击吸能、透气性、舒适性等。
合格的摩托车头盔标准

合格的摩托车头盔标准
合格的摩托车头盔应符合以下标准:
1. 安全标准: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如中国的GB 811-2010标准,欧洲的ECE R2
2.05标准,美国的DOT标准等。
2. 防护能力:头盔应具备足够的撞击吸收能力和保护范围,能够在事
故中有效保护头部免受外力伤害。
3. 材料和结构: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聚合物等,具备强大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4. 厚度:头盔各部分的厚度均要符合标准要求,保证足够的防护层。
5. 内衬和衬垫:头盔内部应配备柔软的内衬和衬垫,以提供舒适的佩
戴感和额外的冲击吸收能力。
6. 可调整性:头盔应配备可调节的脖圈和下巴带,以确保合适的佩戴
模式和舒适性。
7. 透气性:头盔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以避免患者头部过热和不适。
8. 附加功能:一些摩托车头盔还配备附加功能,如太阳镜、通风口、
反光片等,以提升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这些标准可以保障摩托车头盔的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购买时可
以参考相关的评价和认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标摩托车头盔标准
目前国内安全头盔从用途上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自行车、滑板、轮滑用运动头盔;二是摩托车乘员头盔;三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头盔从外观上主要分为三类:全盔、揭面盔、及半盔。
另外,安全帽产品容易和安全头盔混淆,但其不适用于运动和车用头部防护。
具体说明如下:
一、外观
(一)从外观上一般分三类,分别是全盔、揭面盔、及半盔。
(二)各盔种的特点:
1.全盔:从安全角度看,全盔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它会将骑乘者的整个脸部到下巴位置完全包裹。
但因为产品较重、透气性差导致舒适性较差。
2.揭面盔:安全性及舒适性介于全盔与半盔之间。
3.半盔:安全性比全盔和揭面盔稍弱,防护的位置仅为眼睛上方的头顶部及脑后部。
但因为重量轻,使用时的舒适性较好。
二、头盔相关标准
(一)国家标准GB24429-2009《运动头盔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归口单位: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
标准规定了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术语和定义、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说明书。
标准主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欧洲标准EN1078和美国标准F1447
休闲自行车或轮滑用头盔的标准规范。
运动头盔:在运动过程中,用来吸收撞击能量,减少佩戴者头部意外伤害的装具。
(二)国家标准GB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
标准归口单位:公安部
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摩托车头盔:在事故中降低摩托车乘员头部伤害的装具。
摩托车乘员佩戴的头盔。
摩托车乘员头盔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
A类:摩托车排量在125cc(含)以上,有全盔和半盔。
B类:摩托车排量在125cc以下,半盔。
(三)团体标准T/SEIA003—2019《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
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发布,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和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永恒头盔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深铃车业有限公司、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
规范适用于在国内正常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骑行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时,电动自行车乘员佩戴的头盔。
规范规定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基本结构、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及标识。
注:本规范涉及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时速为
25km/h。
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在电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通过正确佩戴,用来吸收撞击能量,减少佩戴者头部意外伤害的装具。
(四)行业标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本标准由文体标委会正在立项制定中。
(五)国家标准GB2811-2019《头部防护安全帽》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帽的分类与标记、技术要求、检验及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头部防护所用的安全帽。
本标准不适用于消防、应急救援运动用和车用头部防护用品。
三、国际相关标准
(一)欧洲标准EN1078《自行车和滑板,溜冰运动的安全帽测试标准》
此标准规定了自行车和滑板,溜冰运动的安全帽测试方法和特殊要求。
欧洲各国认可并适用。
(二)荷兰标准NTA8776《电动助力自行车头盔标准》
目前唯一针对电动助力自行车头盔的一个标准。
但欧洲国家对NTA8776标准的争议较大,没有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
(三)美国标准ASTMF1447休闲自行车或轮滑用头盔的标准规范
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以及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发布。
以上内容由上海协典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整理,不妥之处还望指
正。
头盔检测标准
GB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
GB24429-2009运动头盔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CNCAC11-15-2017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摩托车乘员头盔
GA/T16.62-2012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第62部分:安全带/头盔及儿童座椅使用情况代码
GA/T44-2015消防头盔
GA293-2012警用防弹头盔及面罩
GA294-2012警用防爆头盔
GA295-2001警用摩托车头盔
GA296-2001警用勤务头盔
LY/T1389-1999森林消防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