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1一﹑教学目标1﹑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会写诗中生字“涕”“洛”。

并理解诗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1﹑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诗歌写作背景,即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

并做相应摘抄,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地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快”快乐,舒畅。

试想诗人会遇到什么样的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才会写下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诗句?出示:-----遇(听)到(大快人心)的事产生(极度兴奋喜悦的心情)才会写下(最快乐)的诗句。

(生自由表达想法。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就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课题),齐读。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听你讲述题目的意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示儿》一课中,陆游称朝廷军队为(王师)收复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陆游的说法,可怎么说“闻王师北定中原”但陆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实现心愿,所以他“悲之切”。

(板书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

时隔400多年,说法不同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呢?学完这首诗,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结合诗的题目把板条上的话说完整。

(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一起读黑板上这句话,给自己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能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回答自己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听到这一消息,如此高兴?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歌写作背景。

及“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4)一、教学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

通过教学这首古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军事背景,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背景。

2.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领会古代诗人的感怀和写作手法。

3.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写作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了解古代抗战精神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魅力,欣赏其意境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意义,提升其文学鉴赏水平。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结合:通过朗读、解析、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情景模拟:通过情景再现古代军事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意境,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战争场景,引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主题。

2.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诗歌解析:解读诗歌内容,讲解古代军事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课时1.诗歌默写:让学生默写诗歌,检测他们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2.情景模拟:分组模拟古代战争场景,让学生感受诗歌背后的历史氛围。

3.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领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024年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4年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4年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篇)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诗句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从而受到爱国教育。

教学重难点: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一、导入课题,了解诗人: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请大家翻开语文课本P150,诗的题目是……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诗题齐读两遍。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你对杜甫了解哪些信息?(生交流)师:知道这个诗题的意思吗?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考虑1分钟。

谁来说说?师:翻译得真准确,介绍一下你翻译这个诗题采用了什么方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学生交流,若无,教师介绍:参看注释、上下文相结合、图文相结合、查看工具书等。

)师小结:希望大家在今天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我们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师:下面,让我们大家走进诗文,学习诗文。

请看要求:①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②圈出诗中出现的地名,并读熟练。

(别忘了诗题也是诗的一部分。

) (反馈)师: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地名?(河南,河北,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剑外。

)师:这首诗短短50多个字,其中地名就占了将近1/4,你能把这些地名读准确吗?(请一生读)师:再把整首诗读给同桌听听,互相纠正。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在刚才同桌互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想提醒一下大家?师: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师:请大家轻声地诵读古诗,想想:你从诗中读到诗人心情怎么样?(诗人很高兴。

)师:你的依据是……(我是从“喜欲狂”这个词里读出来的。

)师:(板书:喜欲狂)“欲”的意思是?(将要。

)“喜欲狂”就是?(高兴的快要发狂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思想: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

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

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一、导入1、(KJ出示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

(出示KJ杜甫简介)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

(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过渡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三、理解诗的大意1、小组讨论2、交流理解诗意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四、悟诗情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案例(精选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案例(精选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案例(精选3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案例篇1【片段】师: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生:由于他在剑外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

师:为什么他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会"喜欲狂'呢?课前老师曾布置大家搜集"安史之乱'的资料,请大家谈谈你读了资料之后的感受。

生:"安史之乱'让人民流离失所。

生:"安史之乱'使国家分崩离析。

师:同学们,杜甫在乱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度过了7年。

7年,2500多天呀,杜甫日日夜夜都在希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家乡。

盼呀盼呀,他盼得头发都白了。

那一天,他突然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成功喜讯(同学齐读古诗)师:现在,你对这首诗又有了哪些新的熟悉呢?你又明白了什么?生:杜甫回想这7年来的种种艰辛,不禁悲从中来,所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这也是喜悦的泪。

一切苦难最终像恶梦一样过去了,他最终可以重返家乡了,他喜极而泣。

生:当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是悲喜交集,百感交加。

师:他是怎样"狂'的呢?生:他"漫卷读书',胡乱地将书籍和诗稿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生:我想补充一点。

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呀!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中,我感觉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生:从杜甫的"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我通过查资料了解到,当时杜甫已经52岁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尽情唱歌,又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生:杜甫还想象了详细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动身,穿越巫峡,立刻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优秀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优秀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诵读诗文。

3、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4、鉴赏诗作。

教法与学法指导:诵读法、知人论世、鉴赏教材分析:1、重点: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体悟作者爱国情怀。

2、难点:走进诗人情感世界,鉴赏诗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唐诗是中国文化瑰宝,在其中闪烁着两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二、与诗人对话1、请学生介绍杜甫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字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并称“李杜”,其作品大多沉郁顿挫,有“诗史”职称,最著名的作品“三吏”、“三别”。

2、介绍写作背景1)指名背诵《望岳》并说说诗作中所表达的作者的志趣。

25岁的杜甫,踌躇满志,对政治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信心,但现实总是残酷,应试不第的杜甫只能四处行卷,望能遇见伯乐,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小官职,却又遇到了“安史之乱”,看到国家破碎,人民受苦,作者留下伤心的眼泪,写下《春望》一诗。

2)学生背诵《春望》,感受作者忧国忧民情怀。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直攻长安、洛阳,原本繁华的都市成了杳无人烟、杂草丛生的荒地,诗人也曾被虏,逃出后带着妻儿一路逃亡到四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饱尝战争带来的痛苦,本是“家有田园在东京”却无家可归;在锦江畔,茅屋为秋风所破;在梓州“记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但这位伟大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盼望“长令宇宙新”,所以,当他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惊喜的洪流一发冲开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与作品对话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体会感情基调。

“生平第一首快诗”,“快”字何意?快乐,欢快,轻快,明快,畅快……本诗的基调应该是欢快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3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明白杜甫听到成功喜讯后那样欢快的缘由,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剧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的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出示)这句诗写了唐代两个宏大的诗人,李是李白,称为"诗仙',杜是杜甫,称为"诗圣'。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线。

再一起读。

2、杜甫(板书)一生写了很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

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肤浅、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欢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生齐读)闻:听闻,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

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3、八年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感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感动的心情读。

二、精读诗歌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

这一句里消失了两个地名,是"剑外'和"蓟北',"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是遥远的异乡。

"蓟北'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裂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忽'是突然,说明消息来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就是刚刚听闻,"涕泪'就是眼泪。

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精选3篇

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精选3篇

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6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十五课《古诗两首》中杜甫所写的一首诗。

此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后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炽热的爱。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诗的内容。

2、联系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及诗中抒发的强烈爱国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心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诗句教学模式:“互动—民主”教学模式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知背景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收”的意思。

二、初读,读通顺1、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教师正音,指导读通顺,尝试背诵三、再读,明诗意。

1、小组研讨,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弄懂诗句的意思。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3、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四、细读,悟诗情。

1、通过反复地读诗,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感觉到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时候“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2、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因为他在剑外忽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

)为什么他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会喜欲狂呢?结合课前老师收集安史之乱的资料,读了资料之后的感受。

(学生谈安史之乱让人民流离失所,安史之乱使国家分崩离析即可。

)3、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安史之乱的七年当中,杜甫一家人过的是怎样凄凉,怎样悲惨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读读他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诗句。

出示: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靖边一小任春青
课前交流:
每个人都有他的喜怒哀乐,但表达的方式不同,咱们就采访采访,高兴时每个人的表现。

比如老师我,最向往调到一小,当听到调到一小这个消息时你猜我会怎样?你再想想我是怎样手舞足蹈的?除此之外,我还会把这个消息告诉?这就是我,敢于表达自己心情的我。

我又想问,通常你们难过的时候,会咋样表现?
一、赏析古诗,感受作者。

我们这些俗人大都这样直白的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唐代诗人杜甫,这个被人称为诗圣的使诗人,他是通过诗来表达心情的,现在让我们听听他的古诗,感觉一下他的心情。

师:(课件出示《春望》、你感受到了杜甫的什么心情?《月夜忆舍弟》这是什么样的心情?《春夜喜雨》这又是什么样的的心情?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

(评:教师的朗读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


我们在他的诗里,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乐,你对杜甫了解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像老师这样把课题读好。

(课件出示课题)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整首诗,介绍诗的体裁形式。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七律,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再读给同桌听听,互相纠正。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师:谁敢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师:有一句话老师是这样读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听出来有什么不同?
(强调“裳(cháng)”的读音)。

师:在这里就读“裳(cháng)”,古人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齐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师: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词与我们现在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听:“却看妻子(qī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强调“妻子”的读音。


师:现在生活中妻子(qī zī)指老婆。

古诗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
师: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遍做到字正腔圆。

(师指名读古诗。


师:齐读这首诗。

(生齐读)
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
师:不知不觉这首诗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读到诗人心情如何?(喜)读着这首诗,我觉得有两个带喜的成语在里面,你们看,红色的部分,(出示课件)概括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两个词语,并板书两词。

师:“欣喜若狂”就是?读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板书:漫卷诗书)平常酷爱读书的杜甫,此时随意的把心爱的书
卷了起来,可见他是真的喜的失去了常态.,心里再读读,默想画面。

想像你就是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除了“漫卷诗书”你还会怎样?可以做动作。

也可以想像他可能说的话。

预设:生1(高喊):回家了,回家了。

生2:跑到邻居家说:“失地收复了,咱们可以回家了!”生3:激动得泪流满面,湿透衣裳。

生4:又哭又笑,手舞足蹈。

生5:诗人可能会活蹦乱跳。

师:活蹦乱跳是小孩子的表现,你认为诗人这样做,充分表现了诗人————
生5:诗人太高兴了,已经全然不顾自己是个大诗人。

也顾不得是在妻子和孩子跟前…..
四、带着疑问,自学古诗:
师:这是我们想像到的,请同学们再次把目光注意到古诗中,找找还能体现他喜欲狂的字或词。

生默读诗,边读边动笔。

师:比一比,谁是最棒的赏析家?
生汇报:
师:“满衣裳”满这个字读得多么地重,这喜极而泣是因为高兴。

“满”读得低点,这叫重音轻吐。

预设一:我品的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通常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会哭,但这里高兴的事诗人为什么要哭呢?人们常说:喜极而泣。

诗人太高兴了,高兴得哭了。

师评:好样的。

预设二:我品的是“却”。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当时非常高兴,光顾着自己高兴,忘了别人。

“却看”的意思是回头看看,回头看看妻子和儿子,大家一样高兴,从这里可以知道诗人的一家都非常高兴。

师:李白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里杜甫想“千里洛阳……”
生:(齐)一日还。

师:这种急切想回家的心情用一个成语形容那就是………
生:归心似箭。

师:练读这句话,读出这样的感受。

(学生练读。


师:(指名读)评价:再读快点儿,我想回家!
(齐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6:从“白日放歌须纵酒”我看到诗人高兴得唱歌、喝酒。

师:他是普通的唱歌吗?
生:不,是放声高歌。

师:(板书:放歌)这就是“放歌”。

他是普通的喝酒吗?
生:不,是开怀畅饮。

师:(板书:纵酒)对这就是“纵酒”。

生:(指名3位学生读。


师:诗人放声高歌,不醉不休,一起读。

生:(齐读)
五、借助写作背景,升华情感.
师:交流一下,杜甫为什么“喜欲狂”?
预设1:从“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话里我知道诗人听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所以“喜欲狂”。

师:谁收复?生:官军。

师:“官军”就是……(生:朝廷的军队。


师: (看课件,了解写作背景).在这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里,杜甫把他的所见所闻也写成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看看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伤害,闭眼听老师诵读兵车行节选,通过古诗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诵读,兵车行>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这就是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战乱让骨肉分离,让将士们血流成河,到处是饿殍,到处是白骨.人们心里最渴望的是什么?因此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杜甫才会这样喜极而泣,这样欣喜若狂.他不仅仅为自己欣喜,他更为谁欣喜?(板书国\民)是啊!他的喜是缘于他那颗爱国爱民的心呀!
让我们再次回顾杜甫的喜怒哀乐吧!
当国家沦陷时,他是这样老泪纵横的面对盛开的花朵,齐读------------《春望》
当战乱爆发,他是这样无助而又愤怒的这样向亲人诉说,齐读————《月夜忆舍弟》
当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消息传来时,他是这样的激动,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当第一场春雨滋润在战乱后的故乡时,他是这样欣慰的赞叹,读诗《春夜喜雨》
六、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读懂了古诗,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真挚的爱国之情。

请同学们下去之后继续积累杜甫的古诗,也可以把这首古诗改为一篇记叙文。

下课。

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爱国爱民)
欣喜若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