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禅语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一则则生动的佛教禅理故事,可以阐释一条条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乐于接受,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1:向石头道歉听说过有人向石头道歉的故事吗?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
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
后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小沙弥送回了寺院。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小沙弥去给那农妇赔礼道歉。
当然,面对专程来赔不是的师徒二人,农妇也变得通情达理了,她还在老法师面前说都怨她本人,她不该嘲笑和辱骂前来化缘的小沙弥的。
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在半路的山坡上,老法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上也摔得出了血,小沙弥扶起法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还想抱起来摔它。
老法师先是念声阿弥陀佛,然后对小沙弥说:“石头本来就在原地,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点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理应向石头道歉的。
”小和尚愣怔了一阵,终于明白了师父的开导自责而歉疚地说:“对不起,师父,是我错了,今后一定注重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错或少犯错。
”是啊,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由石头到人,由人到人,我们都需要宽容和谅解,如此一来,烦恼不再,快乐永恒。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2:想一想,便圆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杂技师走钢丝,钢丝悬于两幢8层楼高的建筑物之间,看上去摇摇欲坠。
杂技师登场了,每走一步钢丝都会摇晃,吓得观众尖叫连连,但他走了过去。
杂技师洒脱地朝着观众挥手,接着他用一块黑布遮住眼睛,他问观众相不相信他能走过去?观众大喊,不要这样,太危险了。
他在观众的大喊声中,迈开了第一步。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他走得飞快,像是一路小跑就走到钢丝另一端。
观众拼命鼓掌,欢呼。
接下来,有人用绳子绑住杂技师的双手,而遮眼布条并没有拿下来。
杂技师问观众,相不相信我能走过去?观众彻底沸腾了,高喊,相信!当然,他又走过去了。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一)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外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二)不信是真谛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
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
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
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三)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学中的十个智慧故事,开悟修心-经典日志

禅学中的十个智慧故事,开悟修心_经典日志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2、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和尚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3、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4、输与赢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5、你且看他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6、一杯茶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
【哲理故事】禅语故事三则

【哲理故事】禅语故事三则第一则:禅师的竹篮有一天,一个学生问禅师:“禅师,我觉得学习禅宗好像是在打水漂。
费了那么大劲,为什么最后一滴水还是留不住呢?”禅师听了笑了笑,拿起手边的一个竹篮递给学生说:“你拿着这个竹篮,去往河边打水漂,用力往上撩一篮河水,当河水流到篮子的底部,便会发现,河水自然会溢出篮子,无法留住一滴水。
我们的内心就好比这个竹篮,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渴望和欲望,总是无法满足。
”学生听了禅师的话,恍然大悟,原来禅宗所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第二则:空杯心态一位国王邀请禅师到王宫里,想向禅师学习禅宗的智慧。
禅师来到王宫的时候,国王准备了一杯清水,洒掉一半,然后递给禅师。
禅师接过水杯,等了一会儿,国王问禅师:“你为什么不喝水呢?”禅师笑着说:“因为杯子里还有一半水。
”国王听了禅师的话,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心态不够空杯,永远无法接纳更多的智慧。
禅师告诉国王:“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接纳新的智慧。
”第三则:不要執著有一位商人到寺庙请教:“大师,我一天到晚忙着做生意,但总不如意,不知如何是好?”禅师听了他的诉苦,伸手轻轻抚摸他的头,然后举起一只空杯,倒满了水,然后在水中加入了一颗大石头。
商人看到水溢出杯子外,水漫过寺庙地板。
禅师又拿出一颗小石头,放入杯子中。
水面上立刻涌出了一圈圈的波纹,水花四溅。
过了一会,水面恢复了平静。
禅师问商人:“你明白了什么吗?”商人摇摇头。
禅师传授商人:“不要在水中加入大石头,而要做些小改变,这样才能使生意顺利。
”商人听了之后,反思自己,悟出了要做小调整而不執著于大变化的道理。
这三则禅语故事都告诉我们,禅宗教导我们要放下执著和欲望,接受改变并保持空杯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内心真正的平静和智慧。
6个禅理小故事,深受启发!

6个禅理小故事,深受启发!其一: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一说这一年里的感受,但是,只许说两个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问到一个新来的小和尚说:“你这一年里的感受是什么?”小和尚答道:“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到了这个小和尚说:“你这一年里的感受是什么?”小和尚答道:“食劣。
”第三年年底,这个小和尚还没等到住持问到他,他就主动找上住持说:“告辞。
”住持望着这个小和尚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这位住持所说的“魔”,就小和尚心里面那没完没了的抱怨。
这个小和尚只是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
其二:两个在沙漠中行走已经多日的旅人,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了一位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各半碗水。
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这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心想:上天给我留下这半碗水,真是恩赐,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
结果,前者因为挑剔这半碗水而死在了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成功地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抱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
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其三:一阵风吹来,花儿纷纷飘落。
弟子问:“当花儿谢了,春天是不是结束了?”“当花儿谢了,不是春天结束了,而是春天正在远行,在她远行的路上,花儿在开,叶儿在绿,草儿在青,燕子在飞,蝴蝶在舞。
”禅师告诉弟子。
“哪春天什么时候再回来呢?”弟子问。
“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最寒冷的时候,我们就能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
”禅师说。
“春天会给我们带回什么呢?”弟子问。
“春天会给我们带回红的花、绿的叶、青的草,带回和煦的春风,带回明媚的阳光,带回温暖和美丽,带回生机和希望。
12个经典禅意故事

12个经典禅意故事1.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位禅师面前,向他请教人生的意义。
禅师拿起一杯水,问年轻人,“这杯水有多重?”年轻人回答,“大概50克。
”禅师笑了笑,说,“如果我让你拿着这杯水走一段路,你觉得它会变得更重吗?”年轻人点了点头。
禅师继续说道,“但如果你将它放下,再抬起来,它就会变得轻松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烦恼就像这杯水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执着于它,它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重;而如果我们学会放下,它就会变得轻盈自在。
2. 有一位年轻人来到禅师那里,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
禅师给了他一把盐和一杯水,让他尝一尝。
年轻人尝了一口,觉得非常咸。
禅师说,“人生中的困难就像这杯水,盐就是困难,而你是水。
当困难来临时,你只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宽容,困难就会变得更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困难来临时,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不是让困难影响到自己的内心。
3. 有一位年轻人问禅师,“我总是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和纠结,怎样才能摆脱这些困扰呢?”禅师拿出一朵花,递给了他。
年轻人接过花,闻了闻,禅师说,“你看,花儿并没有为了开在这里而烦恼,它只是默默地开放,享受着阳光和雨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像花儿一样,享受当下的美好,而不是沉浸在烦恼之中。
4. 有一位学者前来拜访禅师,自诩博学多才。
禅师拿出一只空杯子,开始往里面倒茶。
当杯子已经满了,禅师却仍然继续往里倒。
学者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说,“杯子已经满了,再也装不下了!”禅师笑了笑,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充满了自以为是的知识,没有空间接纳新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才能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5. 有一位年轻人问禅师,“我总是觉得自己很渺小,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何意义。
”禅师拿出一只蜡烛,点燃了它,然后问年轻人,“你觉得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这支蜡烛而变得更亮了吗?”年轻人摇了摇头。
禅师接着说,“但这支蜡烛可以照亮自己的周围,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
你的存在虽然微小,却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经典禅语故事10则

经典禅语故事10则经典禅语故事10则其实有很多的经典禅语故事里面蕴含着无穷的大智慧,我们倘若能从中有所收获,必定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成长机会,下面为大家带来经典禅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也希望你从中有所感悟!经典禅语故事10则1、一滴水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2、平常心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
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3、禅者的祝福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4、死期到了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
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十二个经典禅意故事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12个经典禅意故事【一】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二】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了,快乐便是天堂;你若孤独了,爱情便是天堂;你若被困了,远方便是天堂;如果没有其中一样,断然不会有另一样;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成功者只走了一。
【三】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
”佛不语。
经数载,沧桑巨变。
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四】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笑:“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五】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六】乌龟只有伸出头才能向前挪动;蚂蚁聚在一起连狮子都能咬死;绵羊再多,对狮子毫无威胁。
有了癞蛤蟆,天鹅才变得如此高贵。
蛇不会飞,但它可以捉住以天空为家的鸟儿。
有了适当的舞台,鸭子也会是呱呱叫的角色。
在你最渴望的东西周围,总是布满陷阱。
只有从网中逃脱出来的鱼,才有资格谈自由。
【七】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禅语故事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2、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3、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4、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5、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
6、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
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7、悟性如光
读佛经。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8、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9、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
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0、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
11、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
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
12、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3、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
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
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
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
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14、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和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
15、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
17、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18、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
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
禅师笑着说:“没错。
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