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扩的影像表现
支气管扩张症的影像诊断

・l 7 ・ 47
论 著 支 气 管 扩 张 症 的 影 像 诊 断
熊志安 蒲 , 红
(. 1 西南交通大学 医院放射科 , 四川 成都 6 03 ;. 10 12 四川省人 民医院放射科 , 四川 成都 6 0 7 ) 10 2 【 摘要 】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的 x线平 片、 T和 高分辨 C ( R T 征 象做评 价及 对比。方法 收集手 术病理证 实 C TH C)
d n o r n h e tssc n b h w d o o b o c ca i a e s o e n HRC o a e w t ah l g . Co c u i n T e rt h w d o r n h e t i i o t e f i T c mp r h p t o o i y n l s h a e s o e fb o e ca s n r u n o i s i C sh g  ̄ a a fp an矗 m.T eHR c n h sh g e e sb l y p cf i n c u a yf rd a n sn rn he t s , T i h n t n t t l i h h o i l h CT s a a ih r n i i t ,s e i ct a d a c r c ig o i gb o e ic a i s i i y o s
n yi tef trs gn l s a s aue i i h e f o ma g.R sl T emi i nscrt w shg ( eut s h s a ot a a i n=1/ 2 ,n edge einW Sl o pr dg i e h 0 3 ) adt erel o a w cm a h s o e wt a o g rypa l C cnpoi dmoedans ci om t n b tt a o es o ct n n 4 n i pt l y nX— li fm. T sa rv e r i ot fr a o , u iW nt ayt s wl ao ( )ad h ho i a ni d g i n i s oh o i
影像学各种征像

支气管袖套征
支气管袖套征(亦 称界面征):正常肺 血管和支气管边缘光 滑锐利,如果支气管 和血管与相邻肺组织 的界面变得不规则, 提示周围结缔组织增 厚,是间质性病变的 征象,称为界面征。 最常见于间质性肺水 肿。
树芽征
树芽征:多见 于弥漫性泛细支气 管炎、肺结核支气 管播散等。在CT检 查时可见直径 3~5mm的结节状和 短线状影像,并与 支气管血管束相连, 病变的支气管如树 枝芽状。
缆绳征
肠系膜血管增 粗扭曲聚集,呈缆 绳样改变,称为缆 绳征,常见于肠扭 转,内疝,SMA或 SMV血栓形成等。 绝大多数肠缺血坏 死均可表现如此改 变。
鸟嘴征
为扭转性肠梗阻CT征象,肠扭转时表现为 光滑的鸟嘴征,当因梗阻处肠壁的水肿增厚和 肠系膜的充血、水肿,就会表现为锯齿状的鸟 嘴征。
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
常见于原发性 硬化性胆管炎, ERCP及 MRCP表现肝 内外胆管多发 较短的环行狭 窄,并伴正常 或轻度扩张的 胆管,形成典 型的串珠状改 变。
视神经轨道征
视神经轨道征最 常用于描述视神经鞘 脑膜瘤. 视神经鞘脑膜瘤 常表现为节段性或弥 漫性视神经鞘增厚.当 注入增强剂后,视神经 在CT或MR图像上表 现为非强化的低密度 (信号)线样结构,被周 围强化的脑膜瘤包绕. 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 产生类似轨道的征像
分叶征
是指肿块的 轮廓呈多个弧形 凸起。分叶可见 见于良性和恶性 肿块,但是一般 良性的分叶常较 大较浅,而肿块 的分叶较明显而 深。
蜂窝征
在纵隔窗 下观察可见由 多个小泡集成 蜂窝状,其大 小比较一致, 以浅淡实变为 主,此征仅见 于肺泡癌。
水上浮莲征
当肺棘球蚴病内外 囊完全破裂,囊内液体 部分破出,气体进入囊 内,内囊塌陷,漂浮于 液平面上,使气液面变 得凹凸不平,如“水上 浮莲”,此征象为包虫 囊肿破裂的典型CT 表 现,该征象可随体位变 动而变化。
囊性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肺囊肿的影像区别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囊性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肺囊肿的影像区别
1、支气管扩张为继发性病变,有慢性纤维增生的特性,它病变严重程度与纤维增生成比例增加;而肺囊肿为先天性病变,虽常伴感染,它的囊影大小与纤维增生不成比例;
2、临床上,支扩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的化脓性炎症、肺不张及肺纤维化。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咳大量脓血痰。
痰多带臭味。
常有呼吸道感染及反复发热。
可有杵状指,儿童期可有反复肺炎;肺囊肿相对少见,多无症状,只有在与小支气管沟通时,容易合并感染引起相关症状。
3、影像上支气管扩张多有印戒征,轨道征;这些先天性肺囊肿看不到。
总结:
一、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继发性,多见;
肺囊肿先天性、少见
二、临床表现
支气管扩张多有儿童期反复肺炎、百日咳、麻疹等,多因慢性咳嗽、咯脓痰及咯血就诊;肺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多偶然发现;
三、影像表现
支气管扩张有相对特征性的印戒征、轨道征等,多伴有较明显纤维化;
多发性肺囊肿为大小不一边缘锐利,薄壁含气囊肿,严重者表现为蜂窝肺,但肺纤维化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四、好发部位:
支气管扩张好发于左下肺后基底段,
肺囊肿无规律。
支气管肺囊肿
111。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气肿 指肺实质过度充气状态。基本病理变化是终末细支气管至外围肺泡腔内的过度充气,体积异常扩张,可有肺泡壁的破裂。按病因、病变性质和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肺气肿、局限阻塞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其中以弥漫性肺气肿最常见,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引起,而X线平片发现局限阻塞性肺气肿要排除早期肺癌。 弥漫性肺气肿X线平片表现为:①横膈低平,运动受限,可显示锯齿状附着点,肋膈角钝平;②肺透亮度增高、不均,局部出现肺大泡;③肺血管纹理稀疏、纤细、变直;④深吸气时肺体积变化明显减小;⑤心影窄小,心尖离开膈肌;⑥胸骨后间隙增大;⑦肋骨变平,肋间隙增宽。 高分辨力CT可以显示肺小叶的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很高,甚至在肺功能发生异常之前即可发现早期的肺气肿。 肺气肿以病理解剖为基础可分为: 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病理特点为小叶中心部分呼吸细支气管及其壁上的肺泡扩张,而小叶周围的肺泡无扩张,早期多见于肺上部。高分辨力CT可见小叶中心部呈0.5~1cm的无壁透明区。病变进展透亮区可以增多,范围扩大,严重时与全小叶型肺气肿不易区分。 2.全小叶型肺气肿 高分辨力CT可见病变累及整个肺小叶,在两肺形成较大范围的无壁低密度区,好发于中下叶,呈弥漫性分布,肺气肿区血管纹理明显减少,多合并肺大泡形成(肺泡壁破裂融合致含气腔隙大于10mm时可称肺大泡,无壁)。 3.间隔旁肺气肿 病变累及小叶边缘部分,多在胸膜下,可沿胸膜、叶间裂及纵隔旁分布,表现为胸膜下的小气泡。常同时伴有较大的胸膜下肺大 4.瘢痕旁肺气肿 病变多发生在肺内慢性炎症、结核或尘肺纤维化病变的周围,表现为局限的低密度区或较小的肺大泡。
肺不张 病理上系不同原因引起的肺泡内含气量减少或完全无气,导致肺泡不能完全张开,肺体积缩小。可由支气管完全阻塞、肺外压迫及肺内瘢痕组织引起。 X线影像上的直接征象有叶间裂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病变肺叶体积缩小且密度增高;不全不张时可见病变肺叶内肺血管纹理聚拢。间接征象包括:肺门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过度充气,无支气管充气征(仅见于阻塞性),患侧肋间隙变窄,等等。 1.各肺叶不张的表现 右上叶肺不张:上叶体积缩小,肺门升高,右中下叶膨胀代偿,大多数中叶向上向外代偿。右下叶代偿至不张上叶的后方,偶可伸展至其内侧。如右中叶的顺应性良好,则右下叶决不会伸展至不张上叶的外侧。正确诊断右上叶完全不张的要点为:肺门上升,右肺门影变小,右侧肺透亮度加大,其中肺血管稀少。CT表现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以上可见缩小的肺叶呈右侧纵隔旁的三角形或窄带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左上叶肺不张:左上叶体积缩小,左下叶向上膨胀至其后方,常伸至肺尖区。另外,左下叶伸至不张上叶的外侧也常见,偶尔左下叶也可向内侧伸延。左肺空间的重新分布使左上叶部分不张的典型的X线表现为左侧肺尖区充气良好,这是由于左下叶过度膨胀所致。从锁骨向下,肺野呈不同形状大片面纱状密度增高,系不张的上叶重叠在下叶的前方所致,左肺门常模糊。舌段支气管起源于尖后和前段支气管开口附近,因此单独的舌叶不张相对少见。 CT表现为在支气管隆突以上层面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右中叶不张:完全不张时,其继发性X线征象如肺门下移、膈肌抬高及纵隔移位等均不明显。其肋面从胸壁回缩成极薄的薄片,其外侧的空间则被部分上叶及部分下叶所占据,正位胸片易漏诊;内下缘相对较厚,较易显示,且紧贴右心缘,并使其模糊不清,呈“剪影征”。但如重度不张时,右下叶向前膨胀,可使右心缘清晰,不出现“剪影征”。CT表现为中间支气管层面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外侧,边缘清楚。 两下叶肺不张:下叶体积变小,以下肺韧带为枢纽向后向内移位。随不张程度增加,则斜裂更加朝向外侧,终致在正位胸片上显影。因为下叶不张,下叶肺动脉不显影,致使肺门影变小,此种“小肺门征”可能是诊断下叶肺不张的重要指征。如下叶不张极为严重,下叶在纵隔旁明显变薄,正位片表现为椎旁心脏后方的楔形影,而侧位片通常不能显示。下叶不张的主要表现包括:正侧位胸部内侧后下方的三角形阴影;小肺门征;肺门影向下、内移位;上叶透亮度加大,纹理稀少;水平裂下移或后下移,斜裂向后下移;同侧膈肌稍上升,心脏稍向患侧移位。cT表现为脊柱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其前外缘锐利。 2.圆形肺不张 或称球形肺不张,为肺不张的少见类型。与胸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本病受累为大叶的一部分,与肺段的解剖无关。为紧靠胸膜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少数紧贴膈面,通常位于下叶的后部。附近的支气管血管束聚集成束状,而且进入不张内,像彗星尾。手术证明它以胸腔积液为核心,周围绕以不张的肺组织,再向外为增厚的胸膜。X线平片及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常见于下叶侧、后基底部,一般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或模糊,与胸膜呈锐角相交,直径为2.5~5cm,可双侧或多发,有血管集束现象,周围有正常或气肿的肺组织,故与膈肌分界清楚;常伴胸膜增厚、肋膈角变钝、半侧胸腔萎缩或叶间裂移位等。 3.压迫性肺不张 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液气胸可将一侧肺完全压缩,表现为肺门部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中量积液可使邻近液体的脏层胸膜下产生部分性压迫性肺不张,CT表现为在积液前缘胸膜下,有弧形带状软组织密度影。
支气管扩张症定义和X线表现

多继发于化脓性炎症、不张、纤维化 儿童及青年好发,男女无明显差异 发病机制:支气管壁组织破坏
支气管内压升高 外在性牵引 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和咯血为支扩三大 主要症状
支气管扩张的X线表现
各种支扩的支气管造影表现
柱状
囊状
混合型
各型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
柱状型:“轨道征”、条状或结节状致密影 管壁圆形透亮影而呈“戒指征”
病 原 菌:化脓性细菌 感染途径:吸入性、血源性、直接蔓延 临床表现:高热、寒战、弛张热,咳嗽
大量脓臭痰 慢性期呈慢性消耗状态 持续性咳嗽、咳痰,杵状指
肺脓肿X线表现
病灶呈浓密的团状阴影,内有厚壁的透亮空洞 急性:洞壁外缘模糊、内缘较光整
洞底部常见液平 慢性:洞壁变薄、空腔缩小
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
病变多在两肺门及中下野肺纹理粗、模糊 可见网状及小斑片状影 可见肺门密度增高、轮廓模糊、结构不清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CT表现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伴有磨玻璃样阴影 重症者可伴有小斑片状阴影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间质性肺炎
肺脓肿(lung abscess)
大叶性肺炎CT表现
充血期:呈磨玻璃密度、边缘模糊 实变期:大叶或肺段的致密影
更易显示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散在分布不规则的斑片影
注意:易与肺结核和小叶性肺炎相混淆
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
小叶性支气管充血、水肿、肺间质内 炎性浸润以及肺小叶渗出和炎变
好发于老年体弱及婴幼儿 高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黏
急 性 粟 粒 性 肺 结 核
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少量结核菌长时间内多次入血发病 症状轻 病灶大小、密度、分布三不均匀
支气管扩张的CT影像诊断

支气管扩张的CT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271-02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的损坏而形成的扩张和变形。
临床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气管和支气管在胸内的位置通常和CT扫描层面大致并行,在横断面图像上可清楚地显示气管壁及气管管腔,因此非常适合作CT扫描。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扩张患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多数病人可咯出大量脓痰,有臭味。
咯血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程度不同。
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发热、胸痛,亦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1.2检查方法病人仰卧,横断轴位扫描。
两襞上举抱头。
扫描基线以胸骨切迹起始向下逐层扫到膈顶。
扫描时吸气憋住气或平静呼吸后憋住气。
根据非螺旋扫描显示的病变部位采用层厚为1~2mm,层距为2~5mm的间隔或连续扫描。
1.3其它检查胸部平片:有些患者的胸部平片所见正常。
主要的异常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及环形透光影。
支气管管壁增厚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状影像,称为轨道征。
支气管造影可显示各种类型的支气管扩张的形态。
2 CT表现2.1 柱状支气管扩张正常支气管CT仅见于肺门附近和肺实质中央部位,柱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增宽,使得正常时不能见到的距膈膜下3 cm肺周边内也可见到支气管。
当支气管走行方向与CT重建图像层面平行时,表现为分支状的“轨道征”;支气管走行方向与CT重建图像层面垂直或斜行时,出现厚壁的圆形透亮影,表现为环状或椭圆状,呈“印戒征”。
正常时肺动脉直径稍大于伴行的周围支气管直径,当这种关系发生倒转时,可靠的指出有支气管扩张。
2.2 静脉曲张状的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状的支气管扩张表现与柱状相似,支气管内腔不仅增宽,且呈凹凸不平表现。
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串珠状改变,管壁不规则增厚。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支气管疾病

(2) CT表现
① 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② 伴有磨玻璃样阴影,提示支气管 周围间质内及肺泡内炎性渗出; ③ 严重者可见小叶实质,表现为斑 片状阴影; ④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有增大。
(3) 诊断及鉴别诊断(略)
(四) 肺脓肿(pulmonary abscess)
1.病因病理
(1) 感染途径:① 吸入性;② 血源 性;③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均 由化脓性细菌所致。 (2) 病理:为化脓性肺炎导致细支气 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 坏死继而液化,经支气管咳出后形 成脓腔。
右下肺脓肿(急性期)
左 下 肺 脓 肿
亚
急
性
期
左下肺脓肿
血 源 性 肺 脓 肿
2.CT表现
(1) 早期(化脓肺炎期):大片致密阴影,边 缘模糊;
(2) 脓肿形成期:大片阴影可见低密度,可 大、可小、可有液平,内壁常光滑或略不 整,外壁渗出明显。
(3) 少量胸腔积液,脓肿破入胸腔可致局限 性脓胸或脓气胸。
2.影像学表现
(1) X线表现
① 急性化脓性肺炎阶段: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密 度均匀; ② 空洞形成阶段:化脓性肺炎中心组织发生坏死液化 后,出现空洞,壁厚,内壁常较光滑或略不规整,绝大 多数有液平; ③ 慢性肺脓肿:厚壁空洞,外壁边缘清晰,可有液平; ④ 血源性肺脓肿:两中下肺外带多发性类圆形致密影, 多有小空洞形成,金葡菌血源性肺脓肿可见薄壁空洞, 有液平; ⑤ 膈下脓肿或肝脓肿的肺脓肿,同侧膈肌升高运动受 限,隔上肺内大片致密影,空洞形成,有液平,胸膜增 厚。
(4) 血源性肺脓肿:多发性结节、空洞影, 结节边缘渗出明显。
左下肺脓肿
3.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吸入性肺脓肿空洞与癌性空洞的鉴别。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含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象)是指肺实变时,其内含气,支气管呈树枝状低密度影的现象,多见于炎症病变。
印戒征:是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表现。
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性或三角形影,尖端指向病变,在胸膜陷入的部位结节可形成明显的凹陷。
多见于肺内恶性肿瘤。
轨道征(双轨征):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毛刺征:肿块边缘不同程度棘状或毛刺样突起,仅见于肿块和肺实质交界面月晕征: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中常见,表现为肿瘤周围环绕毛玻璃样影,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和癌组织细胞浸润。
串珠征:双环或三环征:肝脓肿CT表现脓肿壁和分隔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肿不强化袖口征:溶骨型骨肉瘤,骨膜新生骨亦被破坏,边缘部分残留,成三角形,称Codman‘s 三角,又叫“袖口征”。
支气管扩张:肺纹理增多,粗大,紊乱或呈网状;可见“双轨征”或蜂窝状阴影原发综合征:以中上肺野多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组成。
三者并存时称双极现象或哑铃征。
垂柳征:肺结核三阻征象:中央型肺癌的表现阻塞性肺气肿(出现早、病程短、实际工作中难于发现)阻塞性肺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阻塞性肺不张(不张范围取决于肿瘤部位)反“S”征:右上肺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其凹面向下的下缘与肺门肿块下凸的下缘相连,形成反置横向的“S”状,称为反“S”征项圈征:狭颈征:牛眼征: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成“牛眼征”。
腊肠征:梗阻扩张的回肠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
鱼肋征: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
假瘤征: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假瘤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囊状支扩多侵犯5-6
级以下的小支气管。
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
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生
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
早期轻度的支扩无明显异常
8
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管状、
杵状、薄壁空腔)←管壁增厚及结蒂组织增
生←支气管和肺间质的慢性炎症
肺内炎症:继发感染—片状影反复出现 肺不张:肺叶肺段,不均匀三角形致密影 囊状、蜂窝状影,可伴有液平 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影像学诊断
2
支气管扩张
定义:局限性支气管内径不可逆的异常
增宽,常伴有支气管管壁增厚。
好发年龄:儿童和青壮年。
Hale Waihona Puke 病因1:后天性 3
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破坏; 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淤积与长期咳嗽, 引起支气管内压力增高; 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壁产生的 外在性牵拉。
静脉曲张型支扩( varicose bronchiectasis ):扩张
程度稍大于柱状,管壁局限性收缩致支气管形态 不规则,形似静脉曲张;
囊状支扩( saccular bronchiectasis ):扩张支气管 远端宽度大于近端,远端呈球囊状。
好发部位:
7
支气管的3-6级分支:柱状支扩多发生在
伴发征象
肺气肿 肺炎
肺不张
肺大泡
空气储留
病因?
Lee等:CT对支气管扩张病因诊断价值不多; Cartier等:CF和ABPA的病变在两肺上叶更常 见,分布在一侧上肺叶的以结核为多,而在儿 童病毒性感染后的病变则多分布在下叶; Reiff等:各种已知病因的支扩在肺叶分布上无 显著差异,中央部支气管扩张在ABPA病例中 较多见,CF、ABPA病例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 度更明显,但敏感性较低。
↖
粘液嵌塞
扩张支气管 内为粘液所 充盈时,表 现为与血管 伴行而比血 管粗的棒状 或结节状高 密度影,支 气管分叉处 表现为分支 状
↖
1 2
↖
↖
3 4
↖
静脉曲张状支扩
与柱状 支扩相 似,但 管壁不 规则, 可呈串 珠状
静 脉 曲 张 状 支 扩
囊状支扩
表现为一 组或多发 性含气的 囊肿,囊 内出现液 平是囊状 支扩最具 特异性征 象。
CT表现:
9
意义:明确
诊断和了解
病变范围
基本征象: 支气管壁增 厚、管腔增
宽,肺周边
部可见支气 管
“轨道征”
10
↖ ↖
检扩 查张 层的 面支 平气 行管 走 行 与 CT
“印戒征”
11
扩张的支气 管和检查层 面垂直时表 现为厚壁的 圆形透亮影, 与伴行的肺 动脉形成特 有的“印戒 征”
病因2:先天性
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 肺囊性纤维化; 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 软骨发育不全等
4
临床表现:
咳嗽、咳脓痰、反复肺部感染;
5
咯血(50%),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 反复感染者可有呼吸困难、杵状指。
按形态分类:
6
柱状支扩(cylindrical bronchiectasis ):扩张的支气 管远端与近端宽度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