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文艺学专业基础(代码848)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
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启用前机密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汉语基础考试时间:2011年1月16日上午招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说明: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写在此页上无效。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1.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
2.五四运动以后,_________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
3.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以__________作为语法规范。
4.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在方言区内还可以分出若干方言片,称为。
5.与普通话距离最大的方言是粤方言和________。
6.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广泛运用________法构造新词。
7.现代汉语,以词序和__________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8.历史上,受汉语影响深远的语言有日语、朝鲜语、__________等。
9.在汉语中,语音四要素当中的_________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起重要作用。
10.发音时口腔畅通,声音在口腔共鸣,这样的音叫__________。
11.语音系统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叫_____________。
12.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调查时,一般使用___________记音。
13.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如“东,德红切”。
这种注音方法叫_______。
14.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个边音,是___________。
15.[ts]是一个舌尖前、不送气、清、_________音。
16.i或者i开头的韵母,都属于___________。
17.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可以做韵尾的元音有:_____________。
18.观察元音有三个方面: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和____________。
19.古浊声母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里一般都读成了_______或阳平。
(NEW)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B.神话 C.民间传说 D.笑话 14.古代民间文学中,童谣被看作是( )发布的政治预言。 A.天帝 B.荧惑星 C.启明星 D.北斗星 15.阿拉伯文是( )。 A.意音文字 B.音节文字 C.辅音文字 D.音位文字 16.现代英语中最不明显的语法范畴是( )。 A.数 B.性 C.时 D.态 17.下列不属于仿译词的是( )。 A.黑板
25.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籍目录是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 生的事。”这一观点出自( )一书。
A.锡德尼《为诗辩护》
B.贺拉斯《诗艺》
C.亚里斯多德《诗学》
D.雪莱《为诗辩护》 2.“花鸟缠绵,云雷发奋,弦泉幽咽,雪月孔明,诗不出此四境”这句 话出自( )。 A.《沧浪诗话》 B.《艺概》 C.《石林诗话》 D.《人间词话》 3.提出“战国之文既源于六艺,又谓多出于诗教”观点的论者是 ( )。 A.刘师培 B.刘咸炘 C.章学诚 D.林传甲 4.唐代诗坛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的诗人是( )。 A.李白 B.王维 C.李颀 D.王昌龄 5.鲁迅先生所说的能令人“忘怀得失,独存赏鉴”的一部古代小说是 ( )。 A.《西游记》
21.《说文解字》:“祯,祥也,从示贞声。陟盈切。”这种注音方法是 ;《字汇》:“囵,音伦。”这种注音方法是 。
22.《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曰……。”其中“望洋”的意思是 。
23.春秋战国之交,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以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的纪年 法,称为 。
24.我国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之一谓之 ,后多以此泛称缮成定本或 校刻付印。
四、标点下面一段古文,并把它译成现代汉语。(30分)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淮南鸿烈》
2.《咏怀八十二首》
3.《元曲选》
4.《子弟规》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结合具体诗人诗作,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2.略谈“三言二拍”中对商人的描述以及对商人活动的描写。
3.简述司马相如赋作的特点及在汉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4.刘熙载评:“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
”简述对这评价的看法。
三、古诗词赏析(共30分)
1.王维的《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
王维
2.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2011年北京语言大学考研汉语基础真题及其答案解析

育明教育【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2011年北京语言大学考研汉语基础真题及其答案解析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表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48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_______话为基础方言。
答案:北方2.现代汉语言也是_________。
答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3.客家方言的代表话是________。
答案:广东梅县话4.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答案:气流经过声带是否受阻5.H的国际音标是_______。
答案:[X]6.普通话有_______个声母。
答案:217.Z,C,S从发音部位看属于__________。
答案:舌尖前8.普通话带舌根鼻音尾的韵母是__________。
答案:9.普通话上声的调值是________。
答案:21410.由几个图形组合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是______。
答案:会意11.________是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答案:笔画12.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______。
答案:楷体13._________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答案:词14.现代汉语语素以________为主。
答案:单音节语素15.“地瓜”和“红薯”的差别表现在______色彩上。
答案:语体16.常见的双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方式是_______。
答案:AABB17.根据不同语气功能分出的句子类型叫_______。
答案:句类18.“宁可”在句子中表示________关系。
答案:选择19.“吹太阳”,“嗑瓜子”合乎语法,但不合乎______搭配要求。
2011北语初试真题(回忆版)

北语2011初试真题汉语基础我记得分了好几部分的,至少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叫“汉语语言学基础”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等,都是很简单的现汉和古汉题。
比如说现汉的定义、客家话的代表,f 的国际音标,舌尖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涉的造字法,析的造字法,“先生,给现钱。
袁世凯!”这句话是什么辞格,“从今天起”是联合、主谓、动宾或兼语?……这部分只要把现汉书看透并内化就OK了,当然了,得提醒广大12年的备考生,这部分的题虽然出得很基础,很细致,但已经开始考察考生的基本功了,像判断短语类型、复句关系,这些都必须识记、活用。
第二部分叫啥忘了,考的是名解、变调、拼音拼写、错别字。
名词解释(12分)语流音变语素同音词存现句变调出了4—5题吧,有一的变调、“看啊”的啊正确的读音……反正都是现汉书上的音变部分讲到的。
拼写的句子是样卷原题上的“我们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有点郁闷,以为不会考的~)错别字我忘了,数量是4-6个吧。
注意看现汉书上册的附录就行。
然后考了汉字运用能力吧,总共10题。
比如说卧有几笔、凹有几笔、坐是什么结构、高是什么结构、车的第三笔、幽的笔顺、世的笔顺等。
再接下来就是古汉了。
加标点和翻译。
文章是“**将城薛……”(呃,我忘了这篇出自哪了)最后一部分汉语运用能力(要写很多字的部分来了)词语辨析,2题连忙和赶紧成心和存心层次分析法分析歧义句支持小王反对厂长加竖线法划分复句层次(具体题目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能大致说一下结构,大家将就着看吧。
)大合唱一队一个指挥,每个指挥都是多才多艺的;既指挥本班唱得精彩,唱得起劲;又能引导别的队,唱得尽兴。
病句改错。
总共四题,要求指出错误并改正。
这部分也记不太清楚了,有词语搭配不当,了的误用,补语成分多余,“所以”误用等等。
一题至少两个错误。
最后一题是材料分析,题干要求是,总结反义词的规律,结合认知方面的知识解答,10分第一题是一个对话,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说“深不深”,不说“浅不浅”,为什么回答“半尺深”,不回答“半尺浅”,这反映了形容词什么规律或现象?第二题是反义词广泛运用到成语中,比如“深入浅出、喜新厌旧……”,用认知方面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北京语言大学2011语用真题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用2011年语概考研真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现代汉语属于(共时)语言学,汉语史属于(历时)语言学2,发音学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听觉语言学研究语音的(心理)属性3,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聚叫(同义词),语音形式相同或相近的词聚叫(同音词)4,Present(礼物)和present(赠送)通过(重音)区别意义5,动词的凉和形容词的凉通过(音高)区别意义。
这个题给注音了,一个2声,一个四6,洋泾浜只有(口语)形式7,文字的产生,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展)语言的交际功能二.名词解释:1.非对立关系:2.共同语:包括(1)民族共同语(2)民族交际语(3)国际共同语(1)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在一个社会内部(如一个民族)全体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
(2)民族交际语(国语):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交际工具,如中国有56个民族,民族交际语是汉语。
(3)国际共同语(国际交际语/国际辅助语):不同国家间由于交际的需要选择一种或数种语言作为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在国际会议上确定的不同国家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3.语言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发音能力相结合,分别由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完成。
4.句法同义: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语法意义,隐性意义)如,我打破了杯子。
(主动句)杯子我打破了。
(话题句)杯子被我打破了。
(被动句)我把杯子打破了。
(把字句)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的结构意义:我为打的施事;杯子为打的受事。
5.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即词义的扩大。
如,汉语“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三.判断并改错1,送气音发音时声带都不参与活动(拿不准)2,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是两种语言接触不可回避的必经之路(错,语言接触可能产生语言混合情况)3,同音词的存在和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密不可分(对)4,语言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和随时发音的能力(对)5,英语中wrote和sat同过内部屈折(记得不全)(对)6,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存在特点(大约是这样)(对主要是词汇方面)7,层次性是任何语言系统都存在的突出特征(对)8,数的语法范畴在所有语言中都存在(对广义的语法范畴可以这么说)9,我国境内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对)10,记事图画都不是独立的文字(对)四分析题1.答:(1)音位: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特定语言或方言系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词的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中国文学批评专业基础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中国文学批评专业基础真题及详解(回忆版)一、大综合略二、论述1.《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20分)答:《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其艺术成就颇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谈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时,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为:(1)起兴发端艺术《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
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
用以起兴发端的有典型事件,也有具体物象。
(2)艺术境界圆融《古诗十九首》中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如《明月何皎皎》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构成的意境如梦如幻,朦胧而又深沉,人物心理状态的描绘与抒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3)语言技巧醇熟《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锤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①《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
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②《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是浓缩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
③《古诗十九首》中有许多日常用语,虽造语平淡却有韵味;化用了许多古代典故,却不给人以晦涩生硬之感。
同时叠字、双关语的自然融入,又颇得乐府民歌的神韵。
(4)情感质朴自然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彩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益星学习网有全套资料目录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附:最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考情分析说明:本书凡批注“回忆版”的真题为考生根据记忆书录,部分题目的表述与原题可能稍有出入,但大体能够体现原题之意,极少数题目甚至可能因考生遗忘而佚失;对于本书已收录的回忆版真题或尚未收录的最新真题,我们会持续补充、完善,若有更新,读者可升级软件免费获得;另外,尽管查阅了大量专业资料文献,限于编者水平,所做答案仅为一家之言,望学员酌情参考并给予指正。
以上事项敬请学员知悉。
最后,本书答案详解参考并援引了大量相关的经典教材及期刊文献的学术成果,在此深表感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科目的代码2018年为618,故本书采用此代码作为书名,未标注的真题代码不详,特此说明。
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2.“都市风景线”3.白马湖作家群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5.李劼人6.《申报·自由谈》二、论述题(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诗人群的艺术创新。
2.谈谈《憩园》、《寒夜》对于巴金创作的意义。
3.论比较左翼文学与京派文学的“乡土观”。
4.田汉与曹禺的话剧之比较。
5.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6.我看鲁迅(仅供留学生选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文艺学专业基础(代码848)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
1.《九歌》的创作特点
2.简述“建安风骨”
3.简述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
4.“荒诞派”剧作的特点论述题
二、论述题
1.谈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诗之争
2.论莎士比亚剧的创作特点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文艺学专业基础(代码848)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一、简答题
1.《九歌》的创作特点。
答:《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的抒情诗。
《九歌》的创作特点主要有:
(1)《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
①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如《东皇太一》云:“扬袍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即是对当时歌、乐、舞同时表演的记录。
②《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
无论是歌、乐、舞三者一体,还是巫与神分角色演唱,都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
(2)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深入
《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叙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由爱之深、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
此外,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婀姻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山鬼》中众多的景物描写:林深杳冥,白日昏暗,淫雨连绵,猿啾犹鸣,风木悲号,那种压抑低沉的气氛,真切地表现了山鬼的孤独和绝望之情。
(3)语言极具表现力
《九歌》的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不论是写情还是摹景,都能曲尽其态,有极强的表现力。
在传达悲剧性的意境中,尤能低徊婉转,韵致悠长。
后人赞之曰:“激楚扬阿,声音凄楚,所以能动人而感神也。
”
2.简述“建安风骨”。
答:(1)“建安风骨”的涵义
建安风骨是对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作出的概括。
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
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2)主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①“三曹”及其代表作品
指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的创作对当时的文坛有很大影响,故后人合称为“三曹”。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涛文俱佳,风格清峻通脱。
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
②建安七子及其代表作品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位作家,因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曾以七人并举,故称“建安七子”。
除“三曹”和蔡琰外,“七子”是建安诗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就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当时的文学活动,都是曹氏父子的僚属和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作家。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
其中王粲成就最突出,被称为“七子之冠冕”,钟嵘《诗品》列之于上品。
因他们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3)突出贡献及历史影响
①政治理想的高扬
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着很大的影响。
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
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
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人生苦短的哀叹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
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
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典型。
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③强烈的个性表现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建安诗人多高自
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在诗体的运用上,建安诗人也各具匠心。
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
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④浓郁的悲剧色彩
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中说他们“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
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3.简述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
答: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有:
(1)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
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2)老舍的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
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
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
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
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
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
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
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3)老舍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了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他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
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和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
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
老舍的小说,读起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
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
老舍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的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老舍是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的作家,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他的作品注重文化,铺写世态,真实而又有世俗的品位,加上其表现形式能够适应并提高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所以能为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