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上梁习俗

合集下载

建房上梁有什么讲究农村上梁吉言七字顺口溜上梁为什么不能有女人

建房上梁有什么讲究农村上梁吉言七字顺口溜上梁为什么不能有女人

在农村建房子一件事,尤其在上梁的时候,非常值得注重的环节。

在很多农村地区,建房子上梁当天有很多的风俗习惯,进行的非常热闹,为的就图一个吉利的始。

为家介绍建房上梁有什么讲究,农村上梁吉言七字顺口溜,上梁为什么不能有女人,来了解下吧。

一、建房上梁有什么讲究上梁建房子最为关键的一步,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可见梁对于房子的重要性。

那么,建房上梁有什么讲究呢?1、时间建房上梁要选个吉利的日子,一般都选在农历含六、九的日子,时辰在接近中午时分。

因为把房梁徒手送到三四米的高度,一件既困难又危险的事情。

选日子为了保证人身和工作顺利提前进行的一种祈愿活动。

2、仪式上梁之前,房主要进行祭祀。

首先在房梁贴上对联,房梁上一般贴的“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

”横批为“上梁吉”。

然后在正门前设立香案,摆上果品,房主毕恭毕敬地燃香,叩拜,燃放鞭炮。

3、延伸古代建筑房屋时,在上梁以前,要举行一种诵唱“上梁文”的仪式,以祈求根基牢固,诵祝房舍平安长久。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对此有相关解说:“按上梁文者,工师上梁之致语也。

世俗营构宫室,必择吉上梁,亲宾裹面杂他物称庆,而因以犒匠人,于匠人之长,以面抛梁而诵此文以祝之。

其文首尾皆用俪语,而中陈六诗。

诗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盖俗体也。

二、农村上梁吉言七字顺口溜在农村建房上梁的时候,家嘴里都会喊一些吉利的话,为的让上梁顺顺利利的。

那么,农村上梁吉言七字顺口溜什么呢?1、今日天睛来上梁,主东修的好华堂,华堂修在龙口上,家齐心来上梁,上一步一品当朝,上二步双凤朝阳,上三步三元及弟,上四步四季发财,上五步五谷丰登,上六步六合同春,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漂海,上九步九子登科,十步上得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2、一不早来二不迟,正贤东上梁时,上起东来龙献爪,上起西时凤朝阳,朝阳朝到西门外,千里花万里香。

3、手拿主家一片绫,一丈三尺还有零,左拴三下增富贵,右拴三下翰林。

主家人财两兴旺,荣华富贵满门庭。

上梁

上梁

上梁是建房最主要的一环,时间应择于“月圆”、“涨潮”时辰进行,取合家团圆,钱财如潮水般涌来之意。

上梁时如家人生辰时刻与上梁时辰相冲,必须避讳。

上梁前必祭神,祭品有“全猪”(即用猪头一只,猪尾一根,意即全猪),俗称“利市”。

鱼、鹅、豆腐、蛋、盐与酱油五色或七色,用木制红漆祭盘,置于供桌上端,其他菜肴廿四碗及南北果品十二盆。

贴“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类的对联。

对联用黄或绿色纸,切忌用红纸。

梁上梁前,作头师傅要唱上梁歌,边唱边用酒壶浇酒,从梁头浇到梁尾。

浇毕,主人给工匠发“红包”。

接着作头师傅互相打过招呼,便喊“上啊,大吉大利!”用绳子拉梁慢慢上柱端,梁的东端应高于西端而上,因东首为“青龙座”,西首为“白虎座”,白虎要低于青龙。

此时鞭炮齐鸣,待正梁敲进榫内,往下抛上梁馒头,此时儿子、媳妇拉着一条红被面,把抛下的馒头接住,示意传宗接代。

凡抛到被外的,或有意抛向观望的人群,大家纷纷抢夺,称“抢上梁馒头”,以示庆贺。

至晚,主人家办上梁酒,宴请工匠、亲友。

上梁盼雨,意“及时下雨,生活富裕”。

上梁后则生火,迁进新屋亦生火甏,意谓“烘烘响”。

上梁之日,四邻用红布作旗,挂在自家的屋脊上,以免被“占风水”。

吉星高照;福地呈祥。

节日旭日悬顶;紫微绕梁。

青龙缠玉柱;白虎架金梁。

礼品画锦来三凤;奎光聚八龙。

吉日开黄道;祥星辉紫微。

竖柱遇吉日;上梁逢良辰。

礼品玉柱擎红日;金兴入紫微。

节日门户网夯基符地利;上梁合天时。

/人和大梁正;世盛家业兴。

鸣花炮声声道喜;起大梁步步登高。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华民俗节庆网|/ 原文链接:/jieqing/a0203/200805/2704_4.html三阳日照平安地;五福星临吉庆家。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华民俗节庆网|/ 原文链接:/jieqing/a0203/200805/2704_4.html家业振兴凭双手;栋梁凌空靠齐心。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华民俗节庆网|/ 原文链接:/jieqing/a0203/200805/2704_4.html花开富贵人开眼;日上中天屋上梁。

农村修房上梁习俗与吉祥语

农村修房上梁习俗与吉祥语

农村修房上梁习俗与吉祥语在农村修房是件大事,需要花费一代人半生的积蓄。

传统中人们历来把“安居乐业”作为幸福的追求,有了房子之后日子才能过的安稳,房子就是老窝,房子是一家人的情感所系。

不管是原来土木结构修房造屋,还是社会发展至今水泥钢筋混凝的楼房也好,都离不开几千年传统的上梁习俗,从动土到完工有着不少的环节充满着仪式感,其中上梁为最隆重的环节。

各地的习俗略有差异,其实都是错一没二的。

栋梁都首选红椿木,都说是木中之王,次选杉木。

木匠把栋梁做好后就要包梁巾,需红布二尺、粗红线一丈、红筷二双、一尺长的5色布各一、毛笔一支、历书一本、铜钱五枚、京墨一个……,把红布折成正方形,四角各一枚铜钱,梁的正中放一枚铜钱,然后用红线将书笔墨筷五色布包在一起,吊在梁中,又通过红线穿越红布上的铜钱孔,东西南北中梱紧梱结实,这就是包梁巾的工序。

有的房主还准备红绸被面或五尺红布包在梁上,这木匠师傅开始说起吉祥语了:房主送我五尺红,缠到五尺一条龙,左缠三转出天子,右缠三转出状元,左缠右缠福禄全。

接着用瓶装白酒浇龙身,木匠师傅又说:一杯酒浇栋梁头,子子孙孙做王候,二杯酒浇栋梁尾,子子孙孙出富贵,三杯酒浇栋梁中,子子孙孙在朝中。

又用大红公鸡祭血,更图吉利,木匠师傅又说: 房主赐我一只鸡,身穿五色绸罗衣,此鸡不是非凡鸡,乃是王母娘娘报晓鸡,日在昆仑捡食吃,夜在紫金笼里啼。

皇帝听到此鸡啼,穿上龙袍问社稷;文武百官听到此鸡啼,击鼓上殿伴皇帝;房主叫到此鸡啼,发财富贵早早起;学生听到此鸡啼,一心只读圣贤书,只等来年去高考,状元榜眼探花郎;此鸡先祭我师,后祭中梁,金鸡血祭栋梁头,子子孙孙做王候,金鸡血祭栋梁中,子子孙孙在朝中,金鸡血祭栋梁尾,子子孙孙出富贵,鸡血从东祭到西,子子孙孙穿朝衣,穿朝衣,戴朝帽,子子孙孙是阔老,金鸡飞过梁,金银用斗量。

祭完鸡血后,喝杯茶水接着说: 此梁此梁,生在何方,长在何处?生在昆仑山上,长在八宝崖前。

何人得知,何人得见?张那得知,李能得见。

上梁的习俗活动和寓意扬中

上梁的习俗活动和寓意扬中

上梁的习俗活动和寓意扬中扬中的民居房子,多为“一正两厢”,或三间四开。

也有前后院落带跨厢、带东西跨厢等形式。

“堂屋”又叫“正厅”或“正房”,因其主体建筑是抬梁结构(木头架在方木上)而得名。

其结构特点:通常为七檩八架或九檩十一架椽。

正面大梁为三柱,横梁为二柱,竖立于檐枋下端,并加顶封(檩条在上,椽条在下),然后用大梁上的檩子(正面梁)与两侧山墙上的金柱相连接成为整个正屋脊上的主体骨架。

若全部用斗拱(装饰性结构)来处理,则称“斗阁”;若无斗拱,而以板来代替,则称“穿架”,但现在都统称“斗阁”了。

这种古老的梁架方法比较科学地解决了建筑承重与围护之间的矛盾,至今还被采用。

正面上层为瓦作,即庑殿式的屋盖;下层左右两侧各设置厢房。

厢房与正面上层交叉部位处常施以披檐和斗栱,这样既美化了正面造型,也起到防雨排水的功能。

左右两边厢房前侧门楼相对,人们称为“花头”,据说是“四方朝贺,五谷丰登”的谐音。

花头也叫“天井”,指供邻里亲友聚会娱乐的场所,相当于我国北方乡村的戏台。

上梁的习俗活动和寓意,目前尚未见诸文字记载。

从其原始含义看,应该同祭祖拜神联系在一起。

我认为它可分为几类内容来看:首先,旧时盖房必须由阴阳先生择日,他根据你家宅基地形及坐向等情况,按照五行生克的道理给出吉利而周全的良辰吉日。

倘逢年节期间更需提前择定,而此间上梁,是集庆典仪式为一身的。

因此,上梁这一礼仪程序必不可少。

这便是“择吉”;再者,房屋是人们栖息之所,生活的依托。

传统上,人们将房屋视为寄予希望的地方,因而上梁之时,除举办隆重热烈的庆典外,还伴随着许多禁忌,如忌食物和茶叶之类,还应避免高声喧哗、吵闹,等等。

凡此种种,实际反映了民众祈盼安康幸福的朴素愿望。

最后,虽经数千年风雨剥蚀,梁架仍坚固耐久,且历史悠久,饱受苍桑。

今逢盛世,居住舒适。

借助上梁之喜,人们为祖辈辛劳奉献的成果尽兴歌唱,表达心愿和情感,祝愿新的一年越过越红火!还有一个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以后,就想到南方去游玩,有一天晚上做梦乘船沿江南行,忽遇暴风骤雨,迷失航向,第二天醒来问手下臣僚,知为小人在上梁时进谗言,弄巧成拙。

民间上梁法秘术

民间上梁法秘术

民间上梁法秘术破土动工时,主家要选择一根香椿木由木匠做“梁”;瓦匠则要在基座处砌一块刻有“石敢当”字样的石头,老辈亦有刻“姜太公在此”的,用以避邪祛灾。

“上梁”之日,规矩更多。

所谓“上梁”,就是将正檩(因其位处整幢房屋木结构中央,通常尊之为“梁”)从地面拉至屋顶安装。

当天上午,窗框、门框贴“安窗大吉”、“安门大吉”,正房屋架相对的两根立柱上贴“上梁逢吉日,立柱遇良辰”对联,梁下方中央两侧贴“上梁大吉”,梁上方中央的两边各置一双红筷子,每双红筷子两端中间各嵌一枚铜钱(即筷子夹钱),分别用红线穿铜钱孔,绕梁缠绑;另有一根红线串7枚铜钱,下端缀五彩绸布垂于梁中央之下,两侧用红线围拢至梁上方两双红筷子正中的铜钱孔上系牢。

因“筷”与“快”谐音,暗喻“快快生钱”,即发家致富。

应用方法:大梁上: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上梁大吉。

西梁:虎立金梁。

东梁:龙盘玉柱。

上梁符巾于大梁上。

上梁祈祷文告日吉时良,天地开张,金炉之上,五分明香,虔诚拜请,今年今月今时值符使者,伏望光临,有事冒恳,兹据有X乡X 里奉大道弟子XXXX,据术人选到今年X月X日X时,吉方大利建造,不敢自专,仰仗值符使者手持香信,速支速来,必当恩幸,拜请三界四府高真、十万圣贤、诸天星斗。

十二宫神、五方地五明师。

住宅香火。

福德灵聪、鲁班真仙。

公输子先贤,弟子带车前后行归父,伏望诸圣跨鹤驾骛,暂别仙宫之内,修车立马、来临场屋之中,即沐浴降临,洒当三尊,三尊杯筋,永灭灾殃,万禄是荷,万寿无疆,自此门庭安泰,从兹男女安康。

千斯金万斯箱,一日富而二日寿,公私两利,火盗双消,四时不通水雷,八节常蒙地天泰,凶藏煞没,各无平犯,神喜人欢,大布吉祥之兆,凡在四时,克臻煞万善。

来时当献下车洒,去后当酬上马盅,诸圣各归仙宫阔,暗!天开地辟,田吉时良,皇帝子孙,起造高堂,凶神退位,恶煞潜藏,此是建立,永远吉昌,伏愿营迁之后龙归宝穴,凤徒梧巢,茂印子孙增崇产业。

农村建房上门头梁仪式

农村建房上门头梁仪式

农村建房上门头梁仪式
一、择日(又叫看日子)
在农村,盖新房、娶媳妇是一生大事,庄重着呢。

必须找先生看个好日子,讲求吉日吉时。

二、筹备
1.面食:大圣虫一对、小圣虫两对、大老虎一对、龙一对、风一对、猪一对、桃一对、鱼一对、长岁一对等,计大件12对,抛梁小饽饽(99x2),糖、糕、五色布、方孔古铜币9枚,枣、栗子各8个(枣、花生、五谷粮、万年青用小红布包裹作脊用)、谷草。

2.祭梁用品:猪头三牲、五个碗、香烛纸张、斗、绳、称等一应用品。

3.邀客:通知亲朋好友上梁日子,同时准备宴客物品。

三、典礼仪式
1.顺龙:把所上主梁从家里由两人抬至房基处,上梁木匠师傅唱喜歌。

2.请龙:房基内设供桌、酒肴,请龙(梁)上马(把梁放在提前预备好的马架上),给大梁挂红(各种红花被面),压梁头物品摆放到位(12对面食)。

3.祭梁:点燃香烛纸钱,酒水抛点,庄重叩头祭奠(木匠师傅唱喜歌)。

鸣放礼炮、鞭炮等。

4.上梁:祭奠完毕,由执斧师傅和执锤师傅各二人(或各一人)上房顶,边念喜歌边升梁。

注意,斧东锤西。

也就是执斧师傅在主梁的东边位置,执锤师傅在西边位置。

5.递斗:主家长者代表,将盛有抛梁物品的两个斗递到上梁师傅手中。

(这时间只顾着拍视频,没拍递斗图,下图里的就是斗和主持上梁唱喜歌的两个老木匠)
6.抛梁:执斧师傅和执锤师傅边念喜歌(对念接龙)边抛梁(把抛梁物品小饽饽和糖等等,抛洒向房内各个方向,以及房外的各个方向,来宾和围观群主争抢)。

七、晒梁:抛梁结束,上梁的木匠师傅全部撤下房梯,晒梁,由主家安排待匠排筵。

礼成。

祠堂上梁要举行什么仪式!

祠堂上梁要举行什么仪式!

祠堂上梁要举行什么仪式!各地风俗略有不同,但是都很庄严、喜庆、神圣。

以下为某氏族上梁仪式的全过程记录:1、出梁2月7日是宗祠上梁的日子,一大早,村里的男女老少胸前佩戴红花,聚集在小学等待出梁。

在一楼教室里放着的,是上梁仪式的两根梁木。

当日早上6点30分,教室门打开,两根披着红布的梁木出现在眼前,在一阵鞭炮声和“喝彩”声中,几个壮汉抬着两根梁木出发了,他们绕村子一圈,前往目的地———司徒朱氏宗祠。

聚集的村民跟着前往,出梁仪式开始了。

2、拜梁祠堂放着一张方桌,桌上放有锤子、斧头、镰刀等工具,方桌下方左右两头各放有两条错开摆放的新长凳。

梁木到后,按照大头在右、小头在左的方式停放在凳子上,接下来就是拜梁仪式。

村里人按照家族依次拜梁,拜一下,主持人就在梁木的卡槽里倒一滴酒,据说此举寓意着地久天长。

有人将公鸡鸡冠血滴在方桌上的工具上和酒碗、梁木的卡槽里,随后,主持人将鸡血酒滴到梁木的卡槽里祭梁,边滴边“喝彩”和放鞭炮。

3、上梁拜梁仪式结束后,紧接着就是上梁,也称“升梁”。

由屋顶上的人抛下四根红布条,下面的人将它分别系在梁木的两端,然后由屋顶上的人将梁木拉到屋顶,按照头梁在前,二梁在后的顺序安放在屋梁上。

4、抛梁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就是抛梁,寓意招财进宝。

梁木安放好后,就开始抛梁,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齐齐守在下面。

抛梁一开始,大家都争相去接捡抛下来的食品。

屋顶上提着箩筐的人边抛边说吉利话,下面的人要大声叫好,不然,他们就延迟抛撒箩筐里的糖果、花生、糍粑等。

族人代表说:“这次上梁仪式,无论是在外地工作还是嫁出去的同村人都赶回来了,以前都没见过这种仪式,这次也见识了一回。

”他开心地说,村里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有利于增进了解和认识,加强团结。

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离开村子快30年的一位族人代表认为,这次上梁聚在一起,让那些长期在外的游子,感受到了“根”的存在。

“这让宗族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也利于村民间相互沟通。

”朱东华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民间上梁习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民间上梁习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民间上梁习俗丰城民间上梁习俗高龙辉在丰城,民间建房屋为一件大喜事。

动工前,要请地仙看风水,择吉定向,石匠按定向破土,木匠锯梁定材;到新房墙和柱架完成时,又要择定黄道吉日举行上梁仪式。

这种传统自古一直延续至今。

上梁日,房主要请亲朋好友来吃“上梁酒”,客人们则带着贺喜礼赴宴。

其时,新梁上贴着红色“紫微驾临”四个大字,新屋竖写红色对联:“竖柱欣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

传说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曾化装来到一户做新房的人家,喝了上梁酒。

后来有人发现这位来客长衫里现出了龙袍的一角,才知是当今皇帝。

皇帝是紫微星,因而后来就有了这副对联。

上梁前,木工用朱砂在梁上画“太极图”,用红布包梁腰。

上梁仪式一般在上午或晚上举行。

仪式先放鞭炮,吹唢呐,打大锣,户主领着弟弟和儿子去接梁。

接着,木工把梁放到新房屋的柱顶上,手提雄鸡和酒壶喝彩祭梁。

唱词曰:“伏以!手提金鸡毛灿烂,金鸡生在凤凰山,凤凰山上凤朝阳,金造门来银造梁。

金门银梁色色新,金光闪闪耀门庭。

打开鸡冠取宝血,一祭天,二祭地,三祭师傅鲁班艺,四祭午天分长短,五祭曲尺关四方,六祭凿子铁杆响丁当,七祭泥架泥刀二面光。

天地师傅都祭了,鲁班弟子祭门梁:一祭梁头,万里红朝;二祭梁肚,国强家富;三祭梁腰,角带飘飘;四祭中央太极图,太极图上出彭祖;彭祖寿高八进八,贤东人财代代发;彭祖寿高九百九,贤东富裕代代有。

门梁都祭了,还要祭石桑:一祭东,孔明才能显东风;二祭西,屋檐出水有高低;三祭南,东家弟子读书中状元;四祭北,文武状元一起得。

自从祭梁后,祝寿延绵降吉祥。

脚踏兴隆地,金玉满堂福寿喜。

”唱完一句彩词,房主会大声应和一声:“好啊!”丰城秀市一带举行新屋上梁仪式,木匠会手拿雄鸡,刺破鸡冠子,滴血“祭梁”“祭柱”,并喝彩唱词,边唱边祭,凡唱到“伏以”二字时,房主会立即叫“好!”唱到“天官赐福”则打挂爆竹,房主马上应声“好”!同时鸣放爆竹。

祭梁歌云:“伏以,手拿金鸡和凤凰,生得头高尾又长,头高戴得千年福,尾长收得万担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上梁习俗
今年的十月一日,我和妈妈回到姥姥家,凑巧碰上了房子快要建成的一家人今天举行“上梁”仪式。

据说“上梁”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木匠鼻祖鲁班的一个风俗。

当然,在农村这种风俗也很少见了,而幸运的我却碰上了一回。

我们和姥姥上山干活刚回来,就听见外面炮声震天,原来“上梁仪式”快要开始了。

大家火速赶到现场准备着,我发现梁中间贴着一张红纸,红纸上写着“上梁大吉”四个字,下面有一串红枣、栗子,一串彩布和一串铜钱,梁也是用红绳挂着的。

我进家里一看,供桌上摆着大饽饽、鸡、鱼、猪头和糖果、烟等贡品,供桌前的祖孙三代人磕了三个头,说:“谢谢天、谢谢地、谢谢老天爷让我们家发大财!”
有人把两篮糖和小饽饽拉了上去说:“开始扔小饽饽了。

”小饽饽掉在哪,哪就有一片笑声。

有一次我被人推倒了,但我左手一摸一个小饽饽,右手一摸也是一个小饽饽,看我这一跤摔得多值!我、弟弟、妈妈和姥姥都抢了很多糖果和小饽饽,回家后我和弟弟平分了所有的“战利品”。

上梁仪式真是太有趣了,而且还可以抢到小饽饽和糖果,我想:举行“上梁仪式”,大概是大家一起分享这家人的喜悦吧!总之,我很喜欢也很高兴。

这就是农村上梁的风
俗,也是我上梁的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