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河洛特色民俗论文
浅析河洛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地 区。 河 洛地 区在古代处 于 中原腹 地 , 是我 国古 代政 治 、 经济和文 佗 , 创编 了具有历史性意义 的“ 五禽戏 ” ( 是通过模仿虎 , 鹿, 熊, 猿, 化 的中心 , 这里的人们创造 了灿烂 辉煌的物质文 明与精神 文明 . 形 鸟五种动物的动作 , 来保健养身 的一 种气 功的功法 ) , 在 2 0 0 3年 国
2 、 河 洛地 区传 统 体 育 文化 的发 展 过 程
及 游泳等一些新 兴的体育项 目。
2 . 3 、 新 中 国成 立 以后
新 中国成立 以后 , 在新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 , 河洛地 区的体育 地, 是全国政治 、 经济 、 文化 的中心 , 长期 以来 处于我 国精神文 明和 文 化得到 了更加快速 的发展 ,尤其是 民族体育 文化 事业得到 了更 物质文 明建设 的前端 , 因而洛 阳市民的业余生活也是 丰富多彩 , 民 大的发展空间 。 至今为止 。 河 洛地 区已经举 办了至少 七届的 民族体 俗体育文化 的内容也是相 当丰 富。不论 是寻常百姓还是有地位 的 育 运动会 , 运动会 的项 目包 括踢毽子 、 象棋 、 木球 、 武术 等 , 使 我 国
宦官 氏族 , 他们的 衣食 住行 、 节 日庙会 等都 与体 育项 目有关 . 比如 传 统体 育文化得到 了传 承发展。 目前 . 洛 阳师范学 院的体育系 已经 体育竞技 、 健身锻炼 、 杂耍 、 蹴鞠 等。 再者 , 百姓使用 的方 言俚语 、 手 专 门成为河南省木球 和毽 球的训练基地 。 但是 , 随着 我 国现代化 的 工技艺 以及 民间传说 都与体育文化相关 , 且都蔚 为大观 。 河洛地 区 发展 , 尤其是进 入 2 1 世 纪后我 国经济 的快速 发展 , 使得我 国城 乡
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浅析(一)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
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可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
这个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或称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
(二)什么是河洛文化?就是孕育、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关于河洛文化的定义,史学界有以下界定。
其一,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狭义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伊洛地区的文化,广义指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其二,河洛文化的概念,即中原文化的泛称,狭义指中原腹地伊、洛、河三川平原的远古文化。
其三,河洛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河洛文化的本质是地域文化,是产生、发展于河洛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各个层面。
关于河洛文化的起迄时间,学术界已有基本认定:这一区域文化时间跨度长,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
河洛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阶段,河洛文化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属起始期;第二阶段是重要的发展阶段,大致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属成长期;第三阶段是繁盛阶段,主要是隋、唐、宋时期,属成熟期;第四阶段是衰落期,也就是金、元、明、清、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洛文化进入复兴时期。
总而言之,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她不仅是地域性的文化,还是延续千年的帝都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三) 河洛文化树大根深,内涵极为丰富。
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植于河洛地区的文明土壤,生长得枝叶茂盛,其文化枝干起码有十几个。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
从这一地区发掘的遗址看,主要有石器和陶器,说明河洛地区史前经济以农业为主,并饲养猪、狗,从事渔猎和采集。
近20年来国内河洛体育文化研究综述

摘
要 :采 用文献资料 法对近 2 O年来 国内河洛体 育文化 的相 关研 究成果进行 综合 分析 ,提 出
河洛体 育文化是产 生于河洛地 区的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现 象之一, 它是 河洛文化 一个有机 组成部
分, 其研究也 同属 于区域体育文化和 民族 民间体 育文化 两个范畴;区域体育 文化 的研 究, 用 应
wh c a p i d e e r h a mo e h n b sc h o e ia r s a c a d mp rc l rs a c ; ih p l r s a c r e e r t a a i t e r t l e e r h n e iia e e r h c
fo wh c , u ig t eta st n t ed v l p n s a c n He u p rsc l r s rh la i g r m ih d rn n i o , h e e o me t e e r h o l o s o u t ei t e r n . h r i r t u wo n S m e r s a c s ar a y t e b g n i g o l o s o s c lu e r s a c ,b td e n tc ry o t i o e e r h i le d h e in n fHe u p r u t r e e r h u o s ’ a r u n t
文章 编 号 : 10 -6 9 (0 00 -0 1 -0 0 7 8 12 1)3 0 1 4
四 川 体 育 科 学 21 0 0年 9月第 3 期
S CHUAN P I S 0R CI NCE TS S E No 3 S p. 2 1 ., e , 0 0
河洛文化论文优选范文10篇

追求自由
道家思想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 脱,河洛文化中也存在对自由的 向往和追求。
佛教文化渗透
因果报应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报应 ,这一观念在河洛文化中也有广泛影响。
慈悲为怀
佛教倡导慈悲精神,河洛文化中也注重仁爱、宽容等 美德的培养。
修行成佛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河洛文化中 也有对修行和超脱的追求。
02 03
探索河洛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新模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 河洛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 方式。
打造河洛文化品牌及推广策略
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河洛文化品牌,通过媒体宣传、文化交 流活动等多种渠道推广河洛文化,提高公众对河洛文化的 认知度和认同感。
鼓励学者出版河洛文化相关专著 、论文等学术成果,积极向国内 外学术期刊投稿,提高河洛文化 的学术影响力。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河洛文化的 研究与传播,提升河洛文化的国 际知名度。
创新发展路径探索及实践案例分享
01
推动河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将河洛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 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创新文化产品形态
鼓励和支持创新河洛文化产品的形态和表现方式,如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等 ,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产业合作
推动河洛文化产业与国内外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 市场渠道,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河洛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
05
互鉴
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
创新旅游开发模式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洛阳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影响深远。
2006年洛阳市就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工作。
2014年,洛阳市文化管理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做了大量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一)持续开展非遗普查活动和申报认定工作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六大类别中都有存在,并且在洛阳民间广为流传。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方面配合河南省文化厅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普查及资料整理,另一方面主动进取,创造性开展工作,截止到2014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共获得“非遗”线索170799条,完成项目调查9946个,采集文字记录3000余万字,形成了一套共77册的普查成果汇编,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
非遗保护的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确认是非遗保护的关键环节。
非遗项目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准确认定非遗等级,对相关资料进行立档、研究、保存,才能使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对非遗项目进一步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洛阳市非遗中心每两年举行一次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目前已经组织举办了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
截止到2014年底,洛阳市已经申报成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包括曲艺河洛大鼓、民间文学河图洛书传说、传统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和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传统美术洛阳宫灯、传统医药平乐郭氏正骨、民俗关公信俗和洛阳牡丹花会等;含国家级项目在内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如洛神的传说、洛阳海神乐、大里王狮舞、通背拳、黄河澄泥砚、杜康酿酒工艺、象庄秦氏妇科、宜阳灵山庙会等;含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在内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5项,如鬼谷子的传说、武皇十万宫廷乐、东关双龙、洛阳小调曲、洛阳心意六合拳、布贴、新安县烫面角、殷天章专门喉科、牛心山信俗等;含市、省和国家级项目在内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50余项。
[河洛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河洛特色民俗论文
![[河洛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河洛特色民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061ce3f111f18582d05a96.png)
[河洛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河洛特色民俗论文【摘要】根据河洛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特性和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河洛民俗体育旅游进行研究,为河洛地区体育旅游能够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河洛文化;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A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Folk Sports Tourism in Heluo RegionYUN Lin-sen1, LAI Hong-sheng2(1. Sports College, Luoyang Normal College, Luoyang 471022, Henan,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folk sports culture in Heluo region (the area around the intersection of Yellow River and Luo Shui River),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on the folk sports tourism in this region, hoping to offer some hints on the quick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region.【Key words】local culture of Heluo region, folk sports, sports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
汉唐时期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研究

汉唐时期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研究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黄金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河洛地区(即今天的河南和山东地区)的体育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传承。
本文将对汉唐时期河洛地区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汉唐时期的河洛地区是中原文化的中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巅峰。
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在河洛地区广泛开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汉唐时期的河洛地区重视武术和射箭。
武术是汉唐时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体育活动。
武术在汉唐时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各种拳术、剑术、刀术等在河洛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许多武术流派和门派在这个时期兴起,为后世的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射箭也是河洛地区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在汉唐时期,通过射箭比赛和训练,人们不仅是锻炼身体,还培养了集中注意力、稳定情绪等能力。
此外,在汉唐时期的河洛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体育活动。
传统民间舞蹈是其中之一。
舞蹈通过音乐和舞步的融合,既充满了艺术感,又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活动。
舞蹈在汉唐时期的河洛地区非常盛行,人们在各种社交和庆典活动中都会以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悦。
此外,汉唐时期的河洛地区也有各种球类运动,如蹴鞠和打毽子等。
蹴鞠是中国足球的前身,它是以用脚踢皮球的方式进行的运动。
在河洛地区,蹴鞠非常流行,人们通过比赛来锻炼身体,并展示个人的球技。
打毽子是一种类似于现代羽毛球的运动,也是汉唐时期河洛地区人们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
汉唐时期的河洛地区体育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唐时期的武术和射箭传承至今,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其他武术流派的重要源头。
传统民间舞蹈和球类运动在中国文化中一直保留至今,并在现代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总之,汉唐时期的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研究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汉唐时期的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重视,以及体育活动对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的积极影响。
河洛地区孤本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河洛地区孤本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作者:武笑玲高国军魏烨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11期摘要: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河洛地区孤本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鉴定、分类、分布现状以及现代化演进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河洛地区孤本民俗体育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结果发现河洛地区孤本民俗体育数量繁多,按照体育形式的表现特点和功能价值特征特可分为节庆类、歌舞类、休闲类和竞技类,其现代化演进经历了民众日常生活-农村生活-历史遗留物-复兴回归-日常生活五个阶段,民俗体育的文化的现代化正是“人的自然化”。
关键词:河洛地区孤本民俗体育文化现状现代化演进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b)-127-03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民众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传统性、生活性的体育活动,由群众集体创造并被群众享受,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不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河洛民俗体育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多种竞技体育的滥觞之地,其资源可谓弥足珍贵。
但意义社会动荡,朝代更迭、文化变革、社会的进步以及外来体育文化的兴起与冲击等因素,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在急剧凋敝,濒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唤醒民众对民俗体育文化自觉的保护,积极地抢救性挖掘、传承和发展民俗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洛地区的界定河洛地区位于中原地区的腹地,主要泛指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这一广阔的地域。
但是对于其具体的范围和位置学术界具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目前为大多数专家和学者所接受的是洛阳河南科技大学薛瑞泽与许智银教授在《“河洛”与河洛地区研究补正》一书中提出的“四至说”:河洛地区是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牟一线,西抵潼关、华阴,南以汝河、颍河上游的伏牛山脉为界,北跨黄河以汾水以南的晋南,河南的济源、焦作、沁阳一线为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洛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河洛特色民俗论文【摘要】根据河洛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特性和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河洛民俗体育旅游进行研究,为河洛地区体育旅游能够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河洛文化;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A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Folk Sports Tourism in Heluo RegionYUN Lin-sen1, LAI Hong-sheng2(1. Sports College, Luoyang Normal College, Luoyang 471022, Henan,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folk sports culture in Heluo region (the area around the intersection of Yellow River and Luo Shui River),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on the folk sports tourism in this region, hoping to offer some hints on the quick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region.【Key words】local culture of Heluo region, folk sports, sports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专项旅游,正成为继生态旅游之后旅游新热点〔1〕。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彩纷呈、绚丽多彩。
作为河洛地区核心城市的洛阳,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悠久的历史留给洛阳光彩夺目的文化遗产和取之不尽的旅游资源〔2〕。
洛阳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旅游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正在向全国旅游名城和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迈进。
河洛地区拥有大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民间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开发具有民间民俗体育活动的旅游资源对于洛阳的地方旅游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使河洛民俗体育项目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1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内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的提出是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
这次大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此后,各国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概念已有几百个,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指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R?郾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因此,从以上概念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3〕。
发展亦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
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即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2河洛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特性2?郾1文化团块性河洛地区民间体育活动像一个文化意识团块,把竞技、娱乐、戏曲融为一体,从活动中还可以抽取出许多现代文艺的因子〔4〕。
民俗活动裹夹在民间体育当中。
将民俗心理、民俗精神、民族特色代代相传。
许多历代相延的节日风俗中的传统活动内容在沿传中,劳动人民不断加工、提高,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
如放风筝(也叫纸鸢)这个大江南北都曾十分流行的民间体育活动,人们在放飞风筝的同时,也是在放飞希望,“好风凭借力,送我到碧宵”。
风筝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战争的信号,一说是与把晦气放走有关。
再如龙舟竞渡,原先不一定和屈原有关。
龙舟形似独木舟,后来继续发展,生产性实用性引退,娱乐性、观赏性越来越强。
还有不少民间体育活动后来干脆发展成为地方戏。
只要我们潜心挖掘,河洛地区民间体育的文化意识团块性或曰文化凝练性、黏附性是很强的。
2?郾2天人合一性河洛地区民间体育由于和生产劳动生存活动密切相关,所以留下了浓重的注重向自然学习和重模仿以求实用的特征。
在活动方式上,民间体育多模仿动物动作,如五禽戏、大雁功以及各类仿生武术等等。
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善于直观的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5〕。
取法自然,强身健体,方法简易自然。
不少民间体育活动至今流传不衰,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外,方法简便,简单易行,不受场地、设备、人数和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也是其历代相传不绝的一个原因。
这既是天人合一整体思想的实际运用,更是人的主动性的集中体现。
同时,许多民间体育活动,由于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就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源远流长的武术活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2?郾3区域性有道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由于我国民族甚多,居住地域辽阔,各民族所处的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基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不同,因而各种文化特质也就千差万别。
河洛地区民间体育的丰富多彩性是和我国的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特征相连的。
由于各地区各种条件和民众生活习俗的不同,所创造的体育活动也形式各异,丰富多彩。
2?郾4表演趣味性一项民间体育活动的流行,风俗性很强。
近几年在街头巷尾悄悄出现了一种集体健身活动。
街头巷尾,只要有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忙完了一天家务的中老年妇女,就会呼朋引伴,扭起秧歌,舞起团扇,打起腰鼓,转起呼啦圈,伴着“我心飞翔哦来哦来哦来”欢快的节奏,本身就成为新时期街头一道迷人的风景。
从未登台演出过的家庭主妇们在众多围观者面前大大方方地翩翩起舞,引得一些老头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她们的行列。
秧歌,这种起源于先民庆祝丰收时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的舞蹈,在今天还普遍流行,并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其主要原因与它的健身价值、表演性、艺术性是分不开的,同时它又能表达今天劳动人民的幸福美满心情。
2?郾5民间规约性河洛地区发达的民间体育文化的组织特点是民间规约性很强。
正如乡规民约有时能起到比行政法规更为显著的效果一样,民间体育组织的一些规约对保证项目的纯粹性、延续性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许多民间体育行当的家规门规严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带有一定的门派性、保守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体育的发展和创新。
能兼收并蓄,吸纳英华者,最终成为影响巨大的民间体育流派。
中国许多民间武术组织就是因此得以发扬光大的。
如精武体育会是我国建立较早、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以武术为主的综合性群众体育组织。
民间规约性还是中国民间体育的品格特征。
它既约定了民间体育的游戏规则,也有着严格的人格品行的要求。
所以这些规约也是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特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3河洛地区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时,将体育划入第三产业,体育旅游就成了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第三产业。
体育消费和旅游消费都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6〕,必将成为扩大市场需求,并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兴行业,其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由于河洛地区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体育旅游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从地理条件来讲,河洛地区有不少的名山大川,适合于开展各种体育旅游项目,这就给各种体育旅游爱好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域选择,为体育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对体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些也都为河洛民俗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4河洛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河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便捷,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天然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河洛体育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然而相对于周边省市而言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就其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来说,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旅游市场主题不成熟;资源开发不力,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匮乏;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7〕。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河洛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如下。
4?郾1转变观念,统一发展体育旅游的思想认识当地政府应组织专家对体育旅游业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类型与发展对策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以发展的态度科学制定河洛民俗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并对体育旅游给予相应政策法规扶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