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简答题解法
中考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中考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化学是中考科目之一,常常会出现简答题。
在回答化学简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读懂题目: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
2. 按照题目要求回答: 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题目所要求的回答方式作答,如要求列举、解释、推理等。
3. 提供关键词: 在回答问题时,最好能够提供关键词,以使答案更准确、清晰。
4. 确保答案正确: 在回答题目时,要特别注意答案的正确性,不要漏答或错答。
5. 补充相关知识: 在回答完问题后,如果有相关的知识或细节可以补充,最好也加上去,以便更好地体现答案的完整性和广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考化学简答题及其答案:1. 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通常涉及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等现象。
酸是指具有酸性质的化合物,即能够与碱中和并产生盐和水的物质。
其通常具有酸味、导电性、腐蚀性等特征。
4. 什么是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其单位通常为g/cm³,也可以用kg/m³等单位表示。
物质的相变是指物质在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其中包括了固态、液态、气态等三种主要状态,以及相变点、相变热等相关概念。
6. 什么是元素?元素是指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相等的化学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种,包括了常见的氧、碳、氢等元素。
化学式是指用化学元素符号及其卡拉克特之间的化学键表示的一种化学物质的结构式。
其中常见的包括了分子式、离子式等。
离子是指在水中或其他溶液中具有电荷的化学物质。
其中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怎样解答化学简答题

怎样解答化学简答题简答题是中考化学必考的题型。
它具有设问巧妙,构思新颖等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数据和化学用语来回答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的一种题型。
既能考查同学们对“双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如何能解答好简答题呢?一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要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答题的要求1.搞清反应原理。
简答题重在说明,对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不能出错误,抓住现象和结论的因果关系,从物质组成和结构,化学性质,反应机理入手回答问题。
2.正确反应客观实际。
要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存在,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
例如,镁能和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镁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这就违背了氯化氢分子的构成的事实。
3.知识要点要写全。
一些简答题往往考查多个知识要点,故回答问题时要全面国思考,找全要点,逐一回答,不能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写要点时要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不能杂乱无章答非所问。
4.语言表达要规范,不写错别字,不混淆概念如“无色写成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等等。
二、化学简答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1.解释原因型简答题中最常考查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试题一般设计成“其原因是”“其理由是”“为什么”等句式。
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是(1)解题时要联系已学的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认真审析题目信息中各种要素,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于相同物质的变化要同中求异,异中求因。
对于不同物质的变化要把握其本质,挖掘内涵。
(2)确定原因时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即按照题目所给条件进行正向思维和推理,由变化联系原因,逐步推出结果。
也可以采用“由果索因法”,根据变化的结果逆向思维,挖掘出引发变化的原因和依据。
(3)答题时,均采用由原因到结果的语言顺序来表述。
例1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燃烧。
就此事件请你回答:(1)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
化学五大题型答题技巧

化学五大题型答题技巧化学五大题型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答题技巧1. 答题稳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
答题时切记毛躁,看清题再落笔。
2. 看全面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
3. 做标记标记出否定叙述。
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4. 留痕迹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或“×”,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
5. 巧联系答题方法多样化,选择题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6. 两检查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二检查试卷上的答案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
二、填空/简答题答题技巧1. 记忆型的题目,解答时只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即可,答题时注意看准题目问的是什么。
2. 结合图表的试题,解题关键点是仔细观察图像的形状、位置、特殊点、变化趋势等有关信息,运用对比归纳法总结图、表中的规律。
3. 某些开放型/拓展型的试题,其实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些延伸,审题时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即可解答。
三、推断题答题技巧1. 做标记标记出题干中出现的题眼,将题眼转化成有用信息,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可能的范围;并将其标注在图中。
2. 巧联系结合已知物质顺藤摸瓜,推断其他物质;推断不出的物质莫心急,在底下设问中也可挖掘出有用信息。
3. 三检查一检查推断出来的物质能不能根据题给转化图进行转化;二检查是否还有其他可能;三检查答案是否与题目设问相符。
四、实验探究答题技巧1. 稳心态探究题是中考中最难的一道题,但不是每个空都难,做探究题时一定不要畏惧。
2. 明意图找出探究的意图,围绕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不要偏离核心。
3. 巧联系联系上下文,一些答案结合上下文就能作答,如结合结论写步骤,结合现象判断结论。
中考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中考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技巧中考化学是一门涉及到实际生活的科目,学生们需要在课堂上掌握化学相关知识,然后在考试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中,简答题通常是考试中涉及到的一种题型,比较注重化学知识的层次和思维的结构,并不是简单的“背题材料”能够轻松应对的。
以下是一些中考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首先,应该认真阅读题目,了解题目所需的思考角度和思路,正确把握题意。
对于每一个简答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思考角度,比如定义、解释、说明、归纳、对比、推论等等。
同时,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特定术语、概念、原理等等,所以要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掌握。
阅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理解,不要草率从事。
第二,要注意逻辑性。
在回答简答题时,学生要注意层次清晰,思路有条理。
可以先写出思考脉络,确定好基本结构,再去填充具体内容。
在回答中,要运用合理的过渡语言,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整个答案更具可读性和可懂性。
第三,要注意简洁明了。
简答题通常需要在较短的空间阐述一个观点或一个思路。
答案要表达清晰,重点突出,同时不要出现口胡、啰嗦、废话等问题,避免答非所问,模棱两可。
简单明了地回答问题,可以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水平。
第四,要挖掘化学的本质。
中考化学简答题还是希望考生能够深刻掌握化学的精髓,关注化学现象的实质、规律、机理。
所以,需要在理解各种化学现象基础上加深化学的本质探究,同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难点。
总之,在回答中考化学简答题时,学生需要充分准备,掌握化学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清晰合理地表述问题视角和思路,做到简洁明了。
通过这样的测试,你能够更好的掌握化学的基本要素,从而更好地发现化学现象的本质、规律和机理,为实际化学问题提供更为深刻的解析。
中考化学简答题常见题型分析

中考化学简答题常见题型分析简答题是中考的传统题型,它一般考查同学们对重点概念、原理、实验等的掌握情况,或者是考查对所给信息的分析、理解和应用情况。
这种题型常考不衰,现归纳了以下四种形式,供同学们参考。
1. 直问式简答题直问式简答题一般考查课本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原理或实验,属于“再现式”题型。
例1. (2006年·兰州)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如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请再举两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总结和积累的情况,此类考题较容易,只要平时注意知识的总结和积累,便可迎刃而解。
答案:(l)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任写两条,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 比较式简答题此类简答题一般是以相互之间存在异同且有内在联系的事物为命题角度,考查同学们的辨别能力。
例2. (2006年·济南)图A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方法。
两个椭圆分别代表金刚石和石墨的有关信息,两椭圆重叠的区域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共同特征,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
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与图B、图C中(1)、(2)、(3)区域对应的适当内容。
(每处只要求填一点)金刚石石墨不导电都燃烧质软A氢气一氧化碳密度小(1)毒性B酸碱与活泼金(2)(3)属反应C(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简答题回答技巧及各种题型解析

一、(1)请分析: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原因是什么?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NaOH和Ba(OH)2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两种溶液都能解出OH-离子(3)CO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做什么?冶炼金属二、化学知识有许多‘一定’与‘不一定’,例如,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再如: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请再说出三例化学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1)有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2)酸中一定含有H+,但含有H+的不一定是酸(NaHCO3), (3)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合理答案即可)三、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011年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我们地球表面3\4被水覆盖,但是世界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是解决危机的重要措施,请回答:(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工业三废、农业污染(2)列举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两种方法:一水多用、用口杯接水刷牙(合理即可)四、地壳中铝、铁的含量分别位于金属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远多于铜,但铜却是人类最早冶炼出的金属,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冶炼铁比铜晚了3000多年,至于冶炼铝则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根据金属的性质,你认为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从题意得知越活泼的金属利用时间越晚,所以关键因素是金属的活动性。
五、检验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取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充分震荡,没有看到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结论,NAOH溶液没有变质,此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答:不正确少量稀盐酸与NAOH溶液消耗没了,不能与NA2CO3反应也看不到气泡六、请你以塑料为例,谈谈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各答三点)利:塑料制品成本低、防水耐用、抗腐蚀性弊:造成白色污染、浪费石油资源、难降解等七、水是极其重要而又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它。
中考化学简答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化学简答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分析说明类简答题分析说明类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用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判断真伪的能力。
该类试题主要围绕一种观点、事实或数据等展开分析,有意识、理性地将多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找到解题的办法。
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由、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还要对语言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识完整。
例1 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1)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2)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和收集O2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番号)。
写出用此装置制备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3)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
例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 (填“B”或“C”)相连。
(2)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A、C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
(3)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甲乙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
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二、有关STSE类简答题采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问题等素材为试题的背景或载体,使化学试题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充满时代感和乡土气息,更加突出试题的能力立意和教育功能,突出化学来源于生活,而有服务于生活的科学思想。
例3在家庭生活中,自来水经过处理后,用途更加广泛。
(1)净水器可以净化自来水,获得更优质的饮用水。
①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②净水器接通电源时产生紫外线与自来水生产中加氯气的目的相同,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用自来水养金鱼时为除去其中少量的余氯,可放入少许大苏打(化学式为Na2S2O35H2O)。
(人教版)中考化学热点题型攻略【题型3】简答题(58页)

类型三 有关气体制备类(2013、2012、2011、2009 、2008年) (’08河南)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C2H5OH+3O2══2CO2+3H2O
点燃
(3)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 (主要成分是NaHCO3)受 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气体。
2NaHCO3══Na2CO3+H2O+CO2↑
△
类型二 有关金属知识类 (2013、2011、2010、2009、 2008年) (’11 河南 ) 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 广泛。 (1) 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 甲 有关。 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______ 甲. 金属的活动性 乙. 金属的导电性 丙.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MnO2
明所得气体为氧气(答案补充:将生成的气体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证 明所得气体为二氧化碳,与上空相对应)
【解析】 该题目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
气体发生装臵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及反
应条件;气体收集装臵的选择要考虑气体的密 度和水溶性,根据这些知识即可选出答案。该 题易错在方程式中条件写错或漏写,气体符号 没有标注。
加量,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3)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4)若选择B、E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 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合理答案均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简答题解法(一)题型特点简答题多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对中学化学知识的综合使用水平。
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泛,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水平要求高等特点。
同时它要求考生用简洁明了、逻辑性强、能击中要害的化学用语、化学性语言等来回答、解释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说明并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化学问题。
是一种能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应用、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和灵活使用知识水平的好题型。
在中考时常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及国内外与化学相关的实事、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灵活出题。
(二)命题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简答题在中考时的命题趋势日渐明显,简单来说具有如下几种特点:1趋向趣味性。
就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择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来命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2 趋向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日趋突出,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考时常常从这几个方面出一些化学试题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解,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绿色化学的优点。
3命题趋向探究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只有通过探究才能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并从中学习掌握化学知识。
(三)解法盘点1.推断类简答题方法点拨:推断类简答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记忆及其使用,同时还考查学生的推理水平,所以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基础;如果对推断题中常考的一些具有特色的物质和具有特色的反应或者特色反应条件条件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推断题中常常考查的特色物质有:①五种常见气体:CO2、CO、O2、H2和CH4等;②五种常见单质:C、H2、O2、Fe和Cu(有时还扩大到Mg或Zn)等;③五种黑色固体:C、CuO、Fe3O4、Fe(生成的铁粉)和MnO2等;④常见氧化物:H2O、H2O2、CO、CO2、CuO、Fe2O3等;⑤两种红色固体:Cu和Fe2O3;⑥其他有特色的物质:含有Cu2+的蓝色溶液,含有Fe2+的浅绿色溶液及含有Fe3+的黄色溶液等(2)推断题中常常考查的特色反应:①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酸碱的中和反应且生成可溶性盐;②有难溶物和水生成的反Ba(OH)2+H2SO4=BaSO4↓+2H2O;③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主要有酸与金属或者碳酸盐反应生成H2或CO2等;④不溶物溶解的反应:不溶于水的碱、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等与稀酸的反应;⑤燃烧生成两种产物的反应:甲烷或酒精的燃烧(3)推断题中常常考查的特色条件:①“点燃”:有氧气参加的反应;②“高温”:可能是碳酸钙的高温分解,或是单质碳作为还原剂与氧化铜等的反应,或是铁的氧化物被CO等还原的反应。
总来说之,解推断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突破口,而这突破口往往在于其颜色、其状态、其溶解性以及否能溶解于水、是否能溶解于酸等。
通过颜色、状态、初步猜测,再代入验证,从而得出准确结论。
例1(2012襄阳市)在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中,甲、乙是两种单质,A~G是化合物,其中A、B是氧化物,G是一种钠盐,“→”表示物质间存有相对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写出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分析:(1)F蓝色沉淀,则F为氢氧化铜;根据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说明乙是一种比银活泼的金属;根据G为一种钠盐,D和E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钠盐,所以E为硝酸铜,D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2)CD均为化合物,且能够相互反应生成,所以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铜和硝酸银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 (NO3)2答案:(1)NaOH (2)复分解反应(3)Cu+2AgNO3=2Ag+Cu(NO3)22. 实验探究类简答题方法点拨:中考实验探究类简答题的命题趋势是在具体的实验情景中,把化学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安全操作、思维方法结合起来。
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①涉及到化学方程式书写时要考虑到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反应条件、是否配平、应该用澄清的石灰化学式书写是否准确。
②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如检验CO2水,不能说石灰水。
③语言叙述时要作到简练明了,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解答实验探究题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熟知初中化学实验基本规则;2、通读全题了解题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3、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俗话说:“万变不离其中”,我们在教材上总能找到中考试卷中的题目的“影子”; 4、细心分析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
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酸与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溶液时中和反应优先考虑○2因为鉴别盐酸盐(或氯化物)要用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是白色沉淀,而硫酸银微溶,能形成干扰,所以要先鉴别并反应完硫酸盐后再鉴别盐酸盐(或氯化物)○3在金属单质与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除了遵循“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钾、钙、钠除外)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个规律外,还有一个顺序问题,即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距离越远越先反应完全。
例2.(2012湛江市)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
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实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①_____。
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②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③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④_____。
为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加热不分解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⑤_____,否则为_____⑥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
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⑦_____。
分析:①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在水中与有机酸能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②因为快速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在水中与有机酸能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是快速发酵粉;③稀盐酸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反应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④除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外碳酸氢钠也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NaHCO3+HCl==NaCl+H2O+CO2↑另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20℃时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碳酸氢钠,否则为。
碳酸钠。
所以⑤为碳酸氢钠⑥为碳酸钠 (3) 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可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操作过程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
答案:① CO2②此粉未不是快速发酵粉③稀盐酸④NaHCO3+HCl==NaCl+H2O+CO2↑⑤碳酸氢钠⑥碳酸钠⑦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3. 图像图表类简答题方法点拨:此类题目以标签、图像、表格等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水平、综合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标签类简答题的特点是在标签中给出物品的组成(组分的化学式、和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等),要求学生从物质组成、分类等角度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解题时,要抓住标签中物品的组成,并结合初中化学中关于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等相关知识实行解答。
图像类简答题要求学生从文字、表格、图像中提取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如溶解度曲线等直角坐标系类图像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实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实行解答。
如几组金属与酸反应时判断哪组数据恰好完全反应、哪些数据是金属过量、哪些数据是酸过量等。
例3.(2012武汉市)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 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相关说法准确的是(填序号,下同)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该饱和溶液还能够溶解其它物质(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________________。
A.酒精灯 B .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 胶头滴管分析:(1)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交点表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由图像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则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必然大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能够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添加溶质、降低温度等方法。
如果降低温度则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可能不变。
该饱和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但是其它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还能够溶解其它物质。
答案:(1)t1 (2)=(3)B、E总来说之,解答简答题时要注意做到:(l)细心审题明确要求即要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领会题意,搞清题目要求回答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离题千里现象的出现.(2)语言严谨准确答题回答时文字要紧扣中心,简明扼要,要精心组织语言文字,紧扣中心内容,字不在多而在精,做到语言的严密性和规范化,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