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诗书画印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诗、书、画、印”这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精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这四种独特艺术形式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古代诗、书、画、印的欣赏,学生能够了解这四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相互关系,同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领略到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诗、书、画、印的欣赏,学生能够了解这四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相互关系,同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古代诗、书、画、印的作品和相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魅力和特点。
同时,教师也需要准备一些现代艺术作品,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书、画、印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艺术的魅力,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学习新课:(1)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词,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2)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流派和特点。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书法的精神和美学价值。
(3)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绘画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魅力。
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美学价值。
(4)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印章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印章的历史、流派和特点。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一课诗书画印得完美结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国画就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得思想感情。
(2)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得形式美感。
(3)运用对中国画得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得认识与理解,丰富与提高学生得审美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得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得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得艺术形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得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得情怀.(2)继承中华民族得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得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得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得结合就是中国画特有得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得美感,感受中国画得意境。
教学难点让学生尝试以诗作画与以画作诗.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吗?70米得巨幅画卷徐徐拉开,一副中国水墨山水画映入眼帘,这幅山水画从开场到结尾,贯穿始终,它大气与独特得装裱形式,成为开幕式一大亮点,从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中国画。
中国画除了装裱形式得独特,还有什么地方与西方绘画不同呢?下面,我们在两组画得对比中一起寻找答案吧。
(课件展示一幅中国画与一幅油画)比较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小结:1、材料不同:油画:画布、油画颜料、油画笔。
国画:宣纸、国画颜料、墨、毛笔。
2、技法不同:油画:焦点透视、写实.国画:散点透视、写意、无背景。
3、画面不同油画:只有绘画.国画:几乎每幅画都有诗、书、画、印四个元素。
二、新课讲授:诗书画印得结合,就是中国画特有得表现形式。
1.诗与画得结合诗与画,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
(1)、画表现得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得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间与空间得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得发展变化,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2)、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得画面活跃起来,画面得容量膨胀起来。
结合人物作品文化等知识阐述书画同源诗画一体

结合人物作品文化等知识阐述书画同源诗画一体书画同源,诗画一体,这可是咱中国传统文化里相当精妙的概念呢。
先说说书画同源吧。
咱就拿大书法家王羲之来说,他的书法那叫一个绝。
他的字就像是灵动的舞者,笔画的粗细变化、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就好像是舞者在舞台上曼妙的身姿和灵动的步伐。
其实啊,这书法和绘画在根源上有很多相通之处。
绘画讲究线条,书法何尝不是呢?书法里的每一笔就如同绘画中的线条一样,是构建整个作品的基础元素。
你看那画中的线条,或流畅或顿挫,书法的笔画也是如此。
像吴道子画的人物画,他的线条简洁明快又富有表现力,就跟写书法时一气呵成的笔画似的。
而且啊,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是书画兼修的。
他们在创作书画时,那感觉就像是一个厨师在烹饪一道菜肴,用同样的食材(文化底蕴、审美观念等),通过不同的手法(绘画技巧和书法技巧),创造出不同的美味(书画作品)。
这书画同源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虽然各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内在的联系那是千丝万缕的。
再讲讲诗画一体。
诗和画就像是两个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你看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诗句一出来,脑海里是不是就有一幅壮阔的画面了?那沙漠里孤直的烟柱,黄河上圆圆的落日,就像是一幅现成的画。
反过来呢,像那些山水画,画家在画中留白的部分,就像是诗中的含蓄之美。
留白不是空无一物,而是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和诗中的含蓄委婉是一个道理啊。
这就好比两个人在交流,不需要把话全说透,点到为止就够了。
又比如说郑板桥的竹子画,那挺拔的竹子配上他自己题的诗,诗画相互映衬,诗让画有了更深的意境,画让诗有了更直观的形象。
这诗画一体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合唱,诗是那悠扬的歌声,画是那美妙的伴奏,缺了谁都不完整。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一种和谐统一的美。
书画同源、诗画一体就是这种文化观念的体现。
古代的文人雅士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中不断追求这种和谐统一。
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对世界的认知、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到书画和诗画之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出
——蛙声,可谓绝妙之至的构思。
山
泉
》
结合诗书画印的特点欣赏中国画
徐
闲笔独半
渭
抛 底 立 生 通过题款能
闲 明 书 落 理解:画家借
《 墨 葡
掷 珠 斋 魄 葡萄来表达自 野 无 啸 已 己怀才不遇的
萄
藤 处 晚 成 悲痛情感。
》
中卖风翁
。,。,
课
堂 小组合作完成:
练
习
为画作诗
为诗作画
课堂小结
1 2 3
起来,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画表现的事物直观、静止的。把诗
、 完 善 构 图 的 作 用
、画上题诗,也可以起到点题的作用。来,便能取长补短。诗与画,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
这 些
诗 文 有 什 么 作 用 ?
?
?
他 是 谁
他 在 干 嘛
02
一个在绘画作品中 题款,开书法“题款”先河的作品。
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 气韵有得。幽默有趣的把为什么要画和画给谁说的一清二楚。
题款的类型有:
横题
穿插题
直 题
题款的类型:
多 题
题款的类型:
随 形 题
题款的类型:
满 题
何为”题款”
►题款:也称落款。包含“题”与“款”。 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在画上记写 年月、签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 “款”。可以是一个题目,一行自己想说 话,或一首诗,一段散文。 ►一般说来,工笔画用篆书隶书和楷书。 写意画宜选择草篆、草隶、行书。无论工 笔还是写意,正常情况下,均以浓墨题款, 文字的排列,以画面协调为宜。
初中美术_《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课件设计

潇湘竹石图(苏轼)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二羊图》 元代 赵孟頫
《竹石图》 郑燮
他今五西
戊年视色行
戌翰同斑山
初墨堂斓水
冬主诗醉万
毛
清画金千 生友风重
泽 东
美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一、何谓“水墨画”?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 也称中国画或国画。
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 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 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王冕 墨梅图
王二冕、书墨画梅结图合
落 款
题款的类型: 横题
直 题
随形题
多题
满 题
穿插题
王冕 墨梅图
三王、冕诗书墨画梅的结图合
诗意入画
《江干雪霁图》
唐代
Hale Waihona Puke 王维诗与画结合的渊源。 苏轼赞誉其“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诗词大会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词大会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词大会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冕 墨梅图
四、王诗冕书画墨印梅的图完美结合
姓名章 斋馆章 闲章
白文 阴刻
阳刻 朱文
感受印章的魅力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给《九牛图》钤上印章。
►不同位置的印章
拦腰章
引首章
款尾章
拦边章
压角章
王冕 墨梅图
三 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导学:俗话说,“书画同源”,在绘 画中融入书法的笔意古已有之。诗书 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 绘画的典型特征。本课我们将从绘画 与诗词、书法、篆刻之间的密切联系, 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
】纵31.3厘米,横 207.3厘米 【文物现状】现藏于日本。
什么是题款?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 或称为款识[kuǎn zhÌ]。 中国画的题款,包含“题”和“款”两 方面内容:在画上题写诗文为“题”。 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 章等,称为“款”。
款识:[kuǎn zhÌ]
词义:1、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2、 书信、画作上面的落款。
《二羊图》 为元朝大书法家、画家赵孟 頫[fǔ]所画,卷纸本水墨纵25.2厘米, 横48.4厘米 现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图中画一羊低头吃 草,一羊昂首瞻望,周 围不着背景。右面的山 羊张口睁目,尾巴上翘, 身子向右而头部朝左, 背部线条自然弯曲,羊 毛轻软直长,描绘工细。 左面的绵羊昂首而立, 身躯朝左,头部右侧毛 卷而短。全图纯用水墨 画出,却显色斑斓之状。 构图空疏,应是受到唐、 宋家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 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 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 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 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 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 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 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 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初中美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3)运用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研究,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讲授重点】让学生了解诗字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字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让学生尝试以诗作画和以画作诗。
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视频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提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70米的巨幅画卷徐徐拉开,一副中国水墨山水画映入眼帘,这幅山水画从开场到结尾,贯穿始终,它大气与独特的装裱形式,成为开幕式一大亮点,从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中国画。
那什么是中国画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中国画的分类。
中国画除装裱形式的独特,另有什么地方与西方绘画分歧呢?下面,我们在两组画的比较中一起寻找答案吧。
(课件展现一幅中国画和一幅油画)比较中国画和西方油画(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小结:1.材料不同:油画:画布、油画颜料、油画笔。
国画:宣纸、国画颜料、墨、毛笔。
2.技法不同:油画:焦点透视、写实。
国画:散点透视、写意、无背景。
3.画面分歧:油画:只有绘画。
国画:几乎每幅画都有诗、书、画、印四个元素。
二、新课讲授诗字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施展阐发形式。
中国画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史料上记载的上古时期绘画以伏羲氏画八卦、黄帝画制服、舜妹螺氏绘影像为最早。
早期原始社会的绘画主要是刻在石料上、青铜器上和陶器上,直到汉代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才开始在纸上绘画,并逐渐演变为中国画。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的艺术。
中国画分类:按表现题材,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
人物画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体;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花鸟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的绘画。
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分为写意、工笔等。
写意画(李苦蝉《侧目》)俗称粗笔,是一种要求通过简练概况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和精神内涵,忽略对象外形的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
小写意结合一些工笔的画法,工写结合,大写意则是轻松洒脱地一路狂写;工笔画又称细笔画,是用粗细均匀的线条来勾勒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和结构的画,分白描与设色两种。
按幅面样式,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
工具材料:笔:毛笔,硬豪、软豪、兼豪。
墨:油烟墨、松烟墨、墨膏、墨汁等。
纸:生宣、熟宣等。
写意国画用生宣,吸水性好。
安微出产的“特净皮”是最好的熟宣纸。
熟宣纸是用砚水加工过的生宣纸,减弱了其吸水性,不会产生扩散效果,多用来画工笔画。
砚:盛墨的容器,以端砚和款砚最好。
好的砚台不仅可作书画工具,还可作为观赏的艺术品,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颜料:膏状、袋装等多种规格。
国画颜料质地细透明,有高档和低档之分。
一般从纯天然植物和矿物质中提炼出的颜色比化学合成的颜色要好,颜色纯正,不易褪色。
中国画的审美特征1、独特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是中国古代画家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即画者不是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上作画,而是根据画者需要,移动立脚点,把不同的事物安排出现在同一画面之中,通过相互关系形成透视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的相互关系
中国文人书画,书中当有画意,画中当又诗意。
————黄宾虹见陈柱尊《与黄宾虹教授论画书》
大家都知道书法、题跋、图章是画家不可缺少的。
诗书画印四个方面相得益彰,才能成一幅好画。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
表现才更为完整,更有特色。
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
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
诗、画、印这三门艺术,用书法的语汇统一于“一画”之内。
它们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使得中国绘画形式感更加完美,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我们要注意诗书画的结合,中国画家都是文人,都能赋诗书法,所谓诗书画三绝。
中国画史上有不少诗书画三绝的大家。
诗、书、画、印这四者的结合,是逐渐的在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在宋代以前,是很少在画上题字的,只是在角落里,写着作者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
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
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了萌芽。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有名称,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
到了元代,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
随着文人画的继续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就形影不离,这一艺术形式一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
到了明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也就日臻完善了。
书与画
书画同源,能以书法通于画法,为古往所来独创者,则有陆探微。
————黄宾虹《中国画史馨香录》
书法是世界上唯一能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曾把书法艺术称之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这是对书法美学特征既准确又深刻的概括。
线的最高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古人把草书中的线条所表现抽象的意义观念用到了绘画之中,有一笔书,便有一笔画了。
书画是同源的。
画,借力于书法;书法又兼顾画的造型美。
书画都是用用毛笔着同一工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书画用笔同法,这体现了中国画艺术形式的一种客观规律。
且作画的人不能光学一种字体。
画家为了从笔韵墨趣中多得借鉴,就要多临字体。
例如泼墨画写意画,就要豪放,要临草书,临张颠狂草。
刘海栗曾说过,以书为画,其实境界相同,不为三点:
一是气韵生动,这是前提;
二是气魄厚重,这是功力;
三是气势磅礴,这是面目。
要做到这三点,需要艺术家的艰苦劳动和聪明才智,更需要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诗与画
宋元之后,画多文人学士之作,文必已出,妙合天成,大者长歌,小或数韵,无不秉经酌雅,味隽神清。
画为无声之诗,诗即有声之画。
语所难显,则以画形之;图又见穷,则以诗足之。
————黄宾虹与朱砚英书1938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一个人多读书,那么他的的肚子里就会多一点诗词、文章,因此整个人的气质也会有所不同。
文学修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十分的重要。
没有文学修养的画家是画不出好作品的。
古代有很多书画家,同时他们也是诗人,文学家。
例如王维,是唐代的大诗人,同时也是大画家。
他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北宋的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代的董其昌推他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又例如米芾、巨然、苏东坡、唐寅、文徵明、石涛、徐渭、八大山人、郑板桥,他们都是诗人和文学家。
唐诗宋词皆可入画,他们的作者也多数是画家。
其实也可说是诗画同源。
他们都是经过艺术家的思维和艺术的处理。
只是诗是用文字来表现,而画是用笔墨与颜色来表现而已。
很多好诗能帮助画家在没有实景在时间空间限制的情况下继续创作,而好的画也会让诗人身临其境。
在诗后附以图画,画后提以诗句,这都是诗与画在表现手法上的相互对照、补充、和辉映。
在画上题诗,用诗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了解作者的心思,把握作者的意图。
这二者结合取长补短。
是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想象的空间。
画与印
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唯孤行
————吴昌硕《挽菊匄》诗
印应该看作是书法和绘画的结合物。
自明清以来,印章作为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定式。
一个全面的画家,应该有书画的理论,通晓书法、画法、篆刻,而且具有娴熟的技法。
一些著名的画家就是如此,如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吴昌硕、赵之谦、高凤翰等。
他们不仅精书画,而且自己也会治印,由此他们使用的印章更能与自己的绘画作品相配合,达到更完美的和谐、统一。
把印章押在画上,要与绘画在形式上紧密结合。
印章在篆刻时要讲究字体、刀法、风格,因此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但是印在画上,就成为了画面不可分割的部分了。
因此,盖印的时候也是非常考究,要考虑整幅画的构图、色彩,要起到呼应、对比、配合的作用。
有时候画的一面空了些,另一面又重了些,不稳的时候,在显得空的一面适当地盖上一印,用朱红的色彩一压,画面就稳住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