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区域海洋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海域环境ppt课件

中国海域环境ppt课件


面积约350×104 km2,平均深度1 212 m,大陆架以下为阶梯

状大陆坡,大陆坡向下为水深大于3 500 m的中央盆地,最深处可
达5 377 m。
台湾岛以东海域 处于菲律宾海盆西北部。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二、海底地貌
渤海、黄海、东海海盆,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南海海 盆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这些板块的运 动建造了中国海域的地质格局。在此基础上,环海陆地上的河流把丰富 的物质输送入海,沉积到海底,进一步改造了海底的形态。
东海大陆沿岸除宁波至舟山之间海域为不正规半日潮外,其余为正规半日潮。 台湾西岸从基隆至布袋为正规半日潮。其余为不正规半日潮。
南海沿岸以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为主,其中汕头至海门、珠江口至 雷州半岛东部、海南东北部、南海诸岛为不正规全日潮。雷州半岛南段和广西沿 海为正规全日潮。
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海最大,渤、黄海次之,南海最 小。杭州湾最大,澉浦、尖山等地在5 m以上。

范围占总面积的95%。
黄 海
面积38×104 km2,平均水深44 m。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 北黄海平均深38 m,南黄海平均深46 m。最深处在济州岛北,为 140 m。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

面积77×104 km2 ,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

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 m,最深 点为2 719 m。
(二)大陆坡
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 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 存在。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坡底 水深范围在800~4 200 m,坡度2°40', 最大坡度达4°。

海洋学导论海洋生物(精品资料)PPT

海洋学导论海洋生物(精品资料)PPT
海洋学导论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环境分区
• 海洋生物的栖居环境分水层和底层两局 部
• 水温是决定海洋生物的生存区域、物种 丰度及其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
• 盐度对海洋生物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渗 透压,因为大多数海洋生物和海水是等 渗的
海洋生物环境分区
• 海水深度对生物最明显的影响是流体静 压力的作用和光照深度
• 海洋生物的生理过程“生物泵〞对全球 起哄的作用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分为浮游生物、游泳 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群
•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 • 这个生态类群的生物缺乏兴旺的运动
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悬 浮在水层中随水流移动。又分为 phytoplankton • zooplankton
上升流或铅直方向的海水混合,能把较冷但富有营养物质的深层海水输送到上表层,是指成为富于生产能力的海域。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包含生命和非生命两大局部,前者依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后者包含无机物质、有
• 全世界底栖植物的平均生产力为海洋浮 机化合物和气候因素
海洋生态系统的反响机制,是生态系统会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 海洋生物为我们提供食物、医药材料、工业材料等
游植物的2%-5% 生物因素:浮游动物的摄食
海洋动物生产力
• 二级生产力:指以植物、细菌等初级生产力为 营养来源的生物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大局部浮 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食性游泳
• 三级生产力:指以浮游动物等二级生产者为营 养来源的生物生产能力;主要包括一些肉食性 的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
• 终极生产力:指一些自身不再被其他生物所消 耗的生物生产力;主要包括凶猛的鱼类和其他 大型或特大型动物,也可以是任何一级生产者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21张)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21张)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说教材 2、说目标 3、说教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总结
【说教材】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是对上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细化。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 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
【说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底地形,重点 是陆地的5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地形特点的描述。
类型
高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海拔在500米以上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100米以 下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米以 下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较小 (地面坦荡,边缘陡峭)

2.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 疑问, 即为什 么只有 一部分 人会发 生联觉 现象。 一些人 用基因 来解释 这个问 题。有 研究者 已经注 意到, 如果一 个家族 中有一 人具有 联觉能 力,那 么很可 能会出 现更多 这样的 人。

3.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 在数学 较差的 人身上 ,此外 ,左撇 子、方 向感较 差以及 有过预 知经历 的人也 通常会 出现联 觉现象 。也有 人认为 ,联觉 能力与 一个人 的创造 力有关 ,许多 著名的 科学家 和艺术 家都具 备联觉 能力。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
煤、石油、天 然气、磷、硫 等海洋矿产资 源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优质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优质课件
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 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说教法】
1、比较教学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读图提问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对地理原理和难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探究活动法: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探究训练、 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世界最高高原为青藏高原. 最大高原为巴西高原.
(4)平原:平坦.海拔较低,一 般在200M以下.
世界最大平原为亚马孙平原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 地为刚果盆地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型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度
地表起伏特征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海拔在500米以上
统领全局的作用。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地形的异 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它们的形态。
2、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
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地表起伏大,坡度较陡
无一定高度
四周高,中间低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一、陆地地形
地形: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M以上.起伏较大.坡度较 陡.

中国区域海洋学

中国区域海洋学
海洋与人类文明
Ocean and Human Civilization
中国区域海洋学
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北太 平洋西侧,470万km2海洋(国土)水 域,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达18×103km。 邻近海域陆架宽阔,200m水深以内的 大陆架约150万km2。地形复杂,纵跨 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四 季交替明显,沿岸径流多变,因而具 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热带,气候差异很显著。尤其温带海域, 四季交替非常明显;即使副热带海域,也 有相应的季节变化。
世界气候分布图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中国近海的水温、盐度、密度、水色和透明度的分布, 既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海面热平衡状况
中国近海海面热量收入的主要分量,是射达海面的太 阳总辐射和海-气间感热的向下输送,以前者为主。海 面失热的主要过程是蒸发耗热和海面有效回辐射。
★东海表层盐度分布的明显特征是,西北部的低 盐与东部至南部的高盐形成强烈对比,她们之间 往往出现梯度相当大的盐度峰;至于峰区的位置 和强度的大小,则取决与长江冲淡水的多寡以及 黑潮高盐水的强弱。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南海表层盐度的分布,近岸和外海的区域差 异很明显。近岸海域大多受低盐沿岸水的影响, 盐度较低,季节变化较大;外海深水区表层盐 度的分布,则为季风环流所左右。
1、海表层水温分布 海表层水温是随机变化的,但借助于统计计算,可以
得出其平均分布状况。 ★南海表层水温高而且分布比较均匀。 ★东海表层水温冬季分布的明显特点,是西北低而东南
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呈西南-东北走向。 ★黄海水温分布的突出特征,是暖水舌从南黄海经北黄
海直指渤海海峡,其影响范围涉及黄海大部分海域。 ★冬季渤海在四个海区中温度最低。 夏季各海区表层水温的分布,比冬季均匀的多。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第三章 海区气候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第三章 海区气候
南海:1-4月几乎没有;主要在6-10月;8、9月为 最高峰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登陆频率的时间变化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风暴平均每年 登陆我国的有7.8个,菲律宾5.4个,日 本4.3个
季节变化:1-4月无,7-9月最多,峰值 在8月
年际变化:1952、1961、1967、1971、 1974年最多15个;1998年最少3个
1822山竹:910hPa,65m/s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源地的空间分布
源地:3 °-37°N; 10 °-20°N最多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近海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 马绍尔群岛附近 南海中北部(土台风)
热带气旋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安比 温比亚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时间变化
低值-粤东近岸: 400 MJ·m-2·月-1
南海中南部:700-750 MJ·m-2·月-1 高值-菲律宾西侧: >750 MJ·m-2·月-1
第二节 中国近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
太阳辐射:夏季
南北差异小,斑块状 渤海:600-650 MJ·m-2·月-1 黄海:530-550 MJ·m-2·月-1 东海、南海北部:650-680 MJ·m-2·月-1 南海中南部:560-600 MJ·m-2·月-1
气候要素 气温 气压 ✓风(大风天数) 云 ✓降水(暴雨日数) 海雾 能见度
水文要素 温 盐 密 ✓浪(最大波高,最大
周期,灾害性海浪) ✓潮(风暴潮) 流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影响
中心最大风速平面分布 渤海 25-30m/s 黄海 25-40m/s 东海 40-85m/s 南海北部 50-70m/s 北部湾 35-45m/s 吕宋海峡 80m/s 南海中部 55-70m/s 南海南部 40-65m/s 最大在菲律宾以西和台湾以 西90-100m/s

海洋学课件

海洋学课件


地面摩擦力
各个方风向和风速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多用八个或十
六个罗盘方位表示,如图,由于该图的形状形似玫瑰花朵,故名“风玫
瑰”。玫瑰图上所表示风的吹向(即风的来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
中心的方向。
海洋学
(一)气压 大气是有重量的,它施加于地面的压力
称为气压。气压的单位以毫米水银柱高 (mm)或毫巴(mb ) 表示。单位面积上 承受大气柱的重量是产生气压的原因。随着 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柱的重量减少,所以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 实际情况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关。
海洋学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水平气压 梯度力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1005
c.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海洋学
• 当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运动时,地转偏向 力使气流产生偏向。在北半球,气流偏向运 动方向的右方;在南半球,气流偏向左方。 作用于相同质量和速度但在不同地点运动的 物体的地转偏向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在赤道 为零,随纬度的增高偏向力加大,在两极达 最大值。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6—2 大气的水平与垂直运动 §6—3 大气环流 §6—4 风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一、大气成分
不可变气体成分
主要指氮、氧、氩三种气体
易变气体成分
以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为主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一、大气成分
1.干洁大气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 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范围 只有整个大气厚度的1%左右。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 /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低纬:17~18km;中 纬:l0~12km;高纬:8~9 km。 就季节而言.同一 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大于冬季。 云、雾、雨,雪, 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海洋学导论

海洋学导论
图4-4 世界主要海上石油 运输路线(Clark,1989)
图4-5表明了海上溢油的分解过程。其中较轻的组分挥发了;水溶性组分 溶于海水;最重要部分——不溶性残渣乳化为小球,最终沉入海底或冲到海岸, 被缓慢分解或者掩埋掉。溢油的危害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和溢油的地区。
图4-5 海上溢油的分解过程(Spears,1974)
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十分复杂,主要是它与金属能形成稳定络合物。
图4-1 海水的化学组成 (Thurman,1997)
海水的成分分类(P110) ①主要成分 海水中浓度>1mg/kg的成分 (提示:教材中1×10-6 mg/kg有误) Na+ K+ Ca2+ Mg2+ Sr2+ Cl- SO4- Br- HCO3-(CO32-) F- H3BO3占盐份总量的99.9%
天然放射系--4n+2系
天然放射系--4n+3系
天然放射系----(4n)系
人工放射系-- 4n+1系
4.1.4 海洋化学污染物 (P120)
联合国专家组(1982)把海洋污染定义为:直接或间接由人类向大洋和河口 排放的各种废物或废热,引起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或者危及海洋生命 (如鱼类)的现象。
Stumm(1975)把海水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按照粒子大小分为七种形式见图4-3。
二、海水的氧化还原电位
海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是控制金属污染物溶存形式的主要因素之一。用于定
量分析重金属在海水中氧化还原转化。
当海水是一个氧化还原的平衡体系,相对电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半电池反
应为: 电极电位可以表示为
aox+ne—→ared
上述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 和总盐度的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所包含的13种元素称为保守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海表层盐度的分布,既与沿岸流系的盛衰有 关,也受黄海暖流及其余脉的强弱进退所左右, 冬季盐度可达32.0,夏季普遍降低至31.0以下。
★东海表层盐度分布的明显特征是,西北部的低 盐与东部至南部的高盐形成强烈对比,她们之间 往往出现梯度相当大的盐度峰;至于峰区的位置 和强度的大小,则取决与长江冲淡水的多寡以及 黑潮高盐水的强弱。
黄海槽、潮流脊和水下阶地。 黄海表面沉积物属陆源碎屑物。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3、东海
东海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而不同于渤海和黄海, 但仍以浅海特征比较显著。浅海特征中,尤以大 陆架宽广最为突出。东海又具有半深海特征。
表面沉积自西向东形成与海岸线平行的三个带: 近岸细粒沉积物带,中间粗粒沉积物带和外海细 粒沉积物带。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三、径流特征
流入中国近海各海区的径流量,彼此相差很悬殊。 即使同一海区,在不同季节,差别也很大。
★注入渤海的河流,主要有黄河、海河、滦河和辽 河等。
★注入黄海的河流,东岸主要有鸭绿江、大同江和 汉江,西岸主要是沂河、灌河、沭河及苏北灌溉总渠 等。长江径流对黄海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南海表层盐度的分布,近岸和外海的区域差 异很明显。近岸海域大多受低盐沿岸水的影响, 盐度较低,季节变化较大;外海深水区表层盐 度的分布,则为季风环流所左右。
世界气候分布图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中国近海的水温、盐度、密度、水色和透明度的分布, 既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海面热平衡状况
中国近海海面热量收入的主要分量,是射达海面的太 阳总辐射和海-气间感热的向下输送,以前者为主。海 面失热的主要过程是蒸发耗热和海面有效回辐射。
就全年而言,中国近海海面热通量代数和为负值,这 就意味着总效应是海洋失热。然而,中国近海各海区年 平均海面水温并未逐年下降,究其原因在于,海区三维 全热量平衡中,还有重要的一个分量——热平流——在 起作用,这就是强劲的黑潮暖流不断地向中国海实施平 流热输送。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二、海底地形与构造
1、渤海 在四个海区中,渤海深度最浅,小于30m的海
域近7.2×104km2,因而海底地势最为平坦,地 形也较单调。若再细分,可分为5部分: 渤海海峡、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2、黄海
海底地势比东海和南海平坦,但地貌形态却比渤 海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有: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入海总水量为全国的1/3, 在世界上跻身于第四位,它对东海西北部的影响及其 重要,钱塘江和闽江等注入东海的水量也很大。
★中国大陆注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是珠江和韩江,中 南半岛上还有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四、气候概况 中国近海北起温带,中经副热带,南至
热带,气候差异很显著。尤其温带海域, 四季交替非常明显;即使副热带海域,也 有相应的季节变化。
海洋与人类文明
Ocean and Human Civilization
中国区域海洋学
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北太 平洋西侧,470万km2海洋(国土)水 域,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达18×103km。 邻近海域陆架宽阔,200m水深以内的 大陆架约150万km2。地形复杂,纵跨 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四 季交替明显,沿岸径流多变,因而具 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4、南海
南海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 等形态相当齐全。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 边向海盆中心的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 南北坡度缓而东西坡度陡。
北部大陆架上主要是珠江等带来的陆源沉积 物,以泥质为主;外源陆架沉积物主要是沙质。 南部大陆架主要为近代粉沙和粘土。中央海盆 主要是颗粒极细的棕色抱球虫软泥和火山灰, 近期也发现有锰结核或锰壳。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状况
一、地理位置、区划 和岸线
中国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依传统分 为四个海区,即渤海、 黄海、东海和南海。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1、半岛环抱的内海—— 渤海
★渤海是中国内海。是深入中 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一个浅 海。三个湾和渤海中部。 ★渤海的形状大致成三角形, 总面积为7.7×104km2。 ★渤海海岸类型以粉砂淤泥质 海岸为主,也有扇状三角洲海 岸和基岩砂砾质海岸。
海直指渤海海峡,其影响范围涉及黄海大部分海域。 ★冬季渤海在四个海区中温度最低。 夏季各海区表层水温的分布,比冬季均匀的多。
冬 季 海 洋 表 层 水 温 分 布 图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3、盐度的分布
★渤海的盐度在四个海区中最低,年平均仅30.0。 盐度分布的变化,与沿岸水系的消长关系密切。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2、混浊之海——黄海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 闭的浅海。因古黄河在江苏北部入海时, 携运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 从而得名。 ★习惯上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黄海 的面积比渤海大得多。北黄海7.13× 104Km2,南黄海为30.9×104km2。 ★黄海海岸类型复杂。有基岩砂砾质海 岸、港湾式沙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二、水温场与盐度场
1、海表层水温分布 海表层水温是随机变化的,但借助于统计计算,可以得
出其平均分布状况。 ★南海表层水温高而且分布比较均匀。 ★东海表层水温冬季分布的明显特点,是西北低而东南
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呈西南-东北走向。 ★黄海水温分布的突出特征,是暖水舌从南黄海经北黄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3、万里长江的归宿—— 东海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 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 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 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 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东海的总面积为77× 104km2 (渤海的10倍)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4、世界第三大海——南海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南方,纵跨 热带与亚热带,而以热带海洋性 气候为主要特征。也是中国海疆 国界伸展最南之处。 ★南海海域非常广阔,总面积达 35×105km2。 ★南海有许多大海湾。 ★南海以各种形式的生物海岸占 优势(红树林、珊瑚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