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掌握古诗的意象表达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李白崇高的品格和豪放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追求梦想、奋发向前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2.1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和韵律特点。

2.2 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3 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2 学生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和注释,以及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帝城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和兴趣。

5.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3 诗句分析和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4 欣赏和表达(10分钟)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5.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早发白帝城》与其他古诗的异同,如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023年《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

2023年《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

2023年《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⑴熟读古诗⑵理解诗意⑶想象意境⑷练习背诵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早发白帝城》《绝句 一行白鹭上青天》精编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

《早发白帝城》《绝句 一行白鹭上青天》精编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

《早发白帝城》和《绝句》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

《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写成了朗朗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

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

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会认“辞、陵、含、岭”4个生字;会写“诗、帝、岸、鸣、含、岭、泊、吴”8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会认“辞、陵、含、岭”4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鸣、含、岭、泊、吴”8 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2.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3.多媒体课件;4.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唱颂、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获)2.师:你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3.师生共同梳理:诗句通过描绘美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找出诗词特点,深入感悟情感。

1.同桌合作学习:找出诗中表颜色、数量、方位、事物名称的词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找出诗词特点,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后,闭目想象诗句图画,指名汇报,师生补充评价。

3.自主编动作诵读诗句,尽量把诗人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

4.集体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多种形式抽读字卡中的字。

小学语文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案

小学语文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案

小学语文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早发白帝城教案分析古诗前,先阅读古诗↓↓↓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1、发:启程。

白帝城:地名,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2、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还:归;返回。

4、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5、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古诗翻译: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古诗赏析: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被贬流放夜郎,从四川去贬的地方。

走到白帝城,忽然听见赦免他的文书,非常惊喜,马上乘船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

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2018-2019年度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期13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度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期13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 要求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1早发白帝(d ì)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绝 句1知识点详解 ☜2 ①交代了辞别的时间、地点,描绘了白帝城的绚丽景象。

3 ②旅程长与时间短构成对比,夸张中显出了水流之急,小船顺激流直下。

4③巧妙地用猿啼不住隐写了舟行的快速。

④“轻”既点明舟行轻快,又暗写诗人心情轻快。

5知识点详解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6①四种颜色:“黄”“绿”“白”“青”。

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7②是诗人从窗口向西眺望看到的画面。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绝句》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

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

(《绝句》)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习提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

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

再选择其中共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

小组代表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

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

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自由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 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早发白帝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3. 词语解释:(1)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的解释,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句子分析:(1)分析古诗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2)通过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古诗的短文或者进行古诗的绘画创作。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古诗的意境。

3. 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
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

“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

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

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
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

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

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

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还(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

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
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

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⑥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
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⑦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

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

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
途景色的壮丽。

⑧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

(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

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资料提供者:朱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