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基-1,4-戊二烯
陈金珠编有机化学全部答案

第1章 饱和烃(一)思考题部分思考题1-1写出分子式为C 6H 14烷烃的所有构造异构体。
CH 3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CH 2CH 2CH 3CH 3CH 3CH 2CHCH 2CH 33CH 3CHCHCH 3CH 3CH 3CH 3CCH 2CH 33CH 3思考题1-2下列化合物哪些是同一化合物?哪些是构造异构体?同一化合物:(2)和(6);(3)、(4)和(5) 构造异构体:(1)、(2)和(3)思考题1-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2,2,4-三甲基戊烷 (2) 3,6-二甲基-4-乙基-5-丙基辛烷 (3)2,3,4-三甲基-5-乙基辛烷 思考题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1) CH 3CH 22CH 33CH 3 (2) CH 3CCH 3CH 3CH CH 3CH 3(3) CH 3CHCH 2CH 2CH 33思考题1-5写出下列每一个构象式所对应的烷烃的构造式。
(1) CH 3CHCH 33(2)CH 3CHCH 2CH 3CH 3(3) CH 3CH 22CH 3CH 3CH 3思考题1-6写出下列化合物最稳定的构象式,分别用伞形式和Newman 投影式表示。
(1)C HCH 12 (2)C HCH 12思考题1-7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1)正丁烷>异丁烷 (2) 正辛烷>2,2,3,3-四甲基丁烷(3) 庚烷>2-甲基己烷>3,3-二甲基戊烷理由:烷烃异构体中,直链烷烃的沸点比支链烷烃沸点高。
思考题1-8已知烷烃分子式为C 5H 12,根据氯代反应产物的不同,试推测各烷烃的结构并写出结构式。
(1)和(4):C 3H 3C CH 3CH 3(2) CH 3CH 2CH 2CH 2CH 3 (3)CH 3CH CH 23CH 3思考题1-9试写出分子式为C 6H 12的环烷烃的所有构造异构体并命名。
有1,2,3-三甲基环丙烷(这个也有一对顺反异构体)、1-甲基-2-乙基环丙烷(注意1号碳和2 号碳都是手性碳原子,所以有4个旋光异构体)、1,1,2-三甲基环丙烷(2号碳为手性碳原子,有一对旋光异构体)、1-正丙基环丙烷、1-异丙基环丙烷、1-甲基-1-乙基环丙烷、1-乙基环丁烷、1,1-二甲基环丁烷、1,2-二甲基环丁烷(注意1号碳和2号碳都是手性碳原子,有3个旋光异构体,其中两个互为对映体,另一个是内消旋体)、1,3-二甲基环丁烷(这个也有一对顺反异构体)、1-甲基环戊烷、环己烷。
04第四章 二烯烃

1,3–丁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
4.1.2 二烯烃的命名 主链包括两个双键在内。命名为“某 二烯”,同时标明双键的位次。
H3C CH3 CH2 C C CH2
2,3–二甲基–1,3–丁二烯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H H3C H C C C H C CH3 H
顺,顺–2,4–己二烯 (2Z,4Z)–2,4–己二烯
反应特点: • 具有供电基的双烯体和具有吸电基的亲 双烯体反应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亲双烯体:
O H2C CH C H O H2C CH C OCH2CH3 H2C CH C N HC C COOCH3
CH3 + CH3
O H
30 ° C
H
CH3 CHO H CH3
H
• 双烯体为s–顺式构象:
CH CH
CH2
H2C
δ
+
CH
CH
δ+
CH3 + Br
1,4–加成
Br H CH CH CH2
H
H2C CH
CH
CH3
4.5.3 电环化反应(不讲)
4.5.4 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物与含有碳碳双键、 碳碳三键等的化合物进行1,4–加成生成环状化 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亦称Diels–Alder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CH2
CH2
CH CH CH2
CH C CH
1,3–丁二烯 乙烯基乙炔
O CH2 CH C H
1,3,5–己三 烯
CH2 CH C N
乙烯基甲醛
丙烯腈
(4)小结 共轭效应(conjugated effects):在共轭体系 中电子离域的作用。 π,π–共轭效应:由于π电子离域的共轭 效应。 δ
第一章 脂肪烃类习题

第一章脂肪烃类习题1、命名,有立体问题请注明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3,5-二甲基-1-庚烯(2)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3)1-甲基-1,3-环戊二烯(4)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5)1,5-己二烯-3-炔(6)反-1,2-二甲基环己烷(7)(Z)-1,3-己二烯(8)顺-3-溴-1-叔丁基环己烷优势构象(9)丙二烯(10)4-乙烯基-1-庚烯-5-炔(11)2-甲基螺[3.4]辛烷(12)7-甲基双环[2.2.1]-2-庚烯3、排序(1)构象稳定性(2)烯烃稳定性(3)碳正离子稳定性(4)自由基稳定性(5)CH3CH=CHCH(CH3)CH2CH3在高温下与氯反应,生成产物多少的顺序(6)沸点(7)熔点A 1-丁烯B 顺-2-丁烯C 反-2-丁烯(8)密度A 2-丁烯B 2-丁炔C 丁烷D 戊烷(9)酸性A 水B 氨C 乙炔D 乙烯(10)亲电加成反应活性A 1,3-丁二烯B 1-丁烯C 2-甲基丙烯D 三氟甲基乙烯4、选择题(1)燃烧热最小的是5、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6、给出下列反应的试剂或者必要反应条件7、写出异丁烯与下列试剂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式(1) H2,Ni(2)Cl2 (3)HBr(ROOR) (4)KMnO4(冷OH-) (5)H2SO4(6)H2O,H+ (7)Br2,H2O (8)Br2,NaCl水溶液(9)①O3②Zn,H2O (10)KMnO4,H+8、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9、合成题(1)由1-丁烯合成1-溴丁烷(2)由1-丁烯合成1-丁醇(3)由1-丁炔合成丁酮(4)由3-甲基-1-丁炔合成4-甲基-2-戊炔(5)由1,3-丁二烯和丙烯合成4-溴甲基-1,2-环己二醇10、推倒结构(1)化合物A和B都含碳88.8%,氢11.1%,分子量为54,且都能使Br2/CCl4溶液退色。
A与硝酸银氨溶液作用生成沉淀;A经氧化最终得到CO2和CH3CH2COOH。
《医用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总)

医用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2009)第1章 绪 论习 题7 指出下列结构中各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1)CH 3CH 2OCH 3 (2)CH 3CH=CH 2 (3)CH 3CH 2≡CH (4)CH 3CH=CH-OH解:第2章 链 烃习 题1 用IUPAC 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取代基。
解:(1)3,3-二乙基戊烷 (2)2,6,6-三甲基-5-丙基辛烷 (3)2,2-二甲基-3-己烯 (4)3-甲基-4-乙基-3-己烯 (5)4-甲基-3-丙基-1-己烯 (6)丙烯基 (8)2,2,6-三甲基-5-乙基癸烷 (9)3-甲基丁炔3 化合物2,2,4-三甲基己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各属于哪一类型(伯、仲、叔、季)碳原子? 解:CH 3CCH 3CH 3CH 2CHCH 3CH 2CH 31°4°1°2°1°3°2°1°1°4 命名下列多烯烃,指出分子中的π—π共轭部分。
解:(1) 2–乙基–1,3–丁二烯(2) 2–乙烯基–1,4–戊二烯(3) 3–亚甲基环戊烯(4) 2.4.6–辛三烯spsp2sp 3sp 2sp 2spsp 2CH 3CH=CH 2sp 2(1) (2)(3)CH 3CH 2≡CH (4)CH 3CH=CH-OH CH 3CH 2OCH 3sp 3sp3sp 3sp 3(5)5–甲基–1.3–环己二烯(6)4–甲基–2.4–辛二烯9 将下列自由基按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 解:(3)>(2)>(1)>(4)10 按稳定性增加的顺序排列下列物质,指出最稳定者分子中所含的共轭体系。
解:(1)d >b >c >a (2)d >c >b >a12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现象?若有,写出它们的顺反异构体。
解:(1)无 (2)有C=CCH 3HH 2H 5C =CCH 3HHC 2H 5(3)有C =CHC =CH BrCl C 4H 9Br ClC 4H 9(4)有3C =CBrCl HCH 3C =CBr ClH(6)有C =CC 2H 5CH 3C 2H 5CHCH 3CH 3C =CC 2H 5CH 32H 5CHCH 3CH 314 经高锰酸钾氧化后得到下列产物,试写出原烯烃的结构式。
大学有机化学二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饱和脂肪烃2.1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c)和(d) 中各碳原子的级数。
a.CH 3(CH 2)3CH(CH 2)3CH 3C(CH 3)22CH(CH 3)2 b.C H C H CH H C H HC H CHHc.CH 322CH 3)2CH 23d.CH 3CH 2CHCH 2CH 3CHCH CH 2CH 2CH 3CH 3CH 3e.C CH 3H 3C CH 3Hf.(CH 3)4Cg.CH 3CHCH 2CH 32H 5h.(CH 3)2CHCH 2CH 2CH(C 2H 5)21。
答案: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 5-butyl -2,4,4-trimethylnonane b. 正己 烷 hexane c. 3,3-二乙基戊烷 3,3-diethylpentane d. 3-甲基-5-异丙基辛烷 5-isopropyl -3-methyloctane e. 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 (iso-butane) f. 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2,2-dimethylpropane (neopentane) g. 3-甲基戊烷 3-methylpentane h. 2-甲基-5-乙基庚烷 5-ethyl -2-methylheptane 2.2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CH 3CHCH 32CH3CH 3CH 3 b.CH 3CH3CH 2CHCH 3CH CH 3CH 3c.CH 3CH 3CH CH 3CH 3CH CH 3CH 3d.CH 3CHCH 2CHCH 3CH 3CH H 3CCH 3e.CH 3CH CH CH 2CH CH 3CH 333f.CH 3CH CH 3CH CH3CH 3CHCH 33答案:a =b = d = e 为2,3,5-三甲基己烷c = f为2,3,4,5-四甲基己烷2.3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第八讲 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1)

越低,分子越稳定。
有 机
共振能:能量最低的极限结构与共振杂化体(分子的真实结构)之间的 能差。共振能越大说明该分子比最稳定的极限结构越稳定。
化
常用CH2=CH-CH=CH2表示,与电子衍射测的事实不符。鲍林指出,
学 这些共振结构本身是不存在的,是假想的。因此,共振论是用假想的共振
结构去近似的描述真实物质的结构理论。
八 讲
CH2 CH CH2
CH2 CH Cl
CH2 CH O R
烯丙基碳正离子
氯乙烯
乙烯基醚
(9)
其电子离域方向如下:
CH2 CH CH2 CH2 CH Cl CH2 CH O R
有 4.3.3 超共轭
机
在C–H 键与 键直接相连的体系中也存在与 , -共轭体系类似的电
化 学
子离域现象。如图4-5所示:
丙二烯
1,2-丁二烯
其结构形式为: C C C C
(3)
CH3
CH2=CH-CH=CH2
CH2 C CH CH2
1,3-丁二烯(或丁二烯)
2-甲基-1,3-戊二烯(或异戊二烯)
4.1.2 二烯烃的命名
有
原则:系统命名与烯烃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
机 化 学
用二烯代替烯,选择主链时必须包括两个双键在内,同时应标明两个双键 的位次。存在顺反异构时要逐个标明其构型。例如:
H
S-顺-1,3-丁二烯
H
CH2
CC
CH2
H
S-反-1,3-丁二烯
1, 3-环己二烯
或S-(Z)-1,3 -丁二烯 或S-(E)- 1,3-丁二烯
二环 [4.4.0]-1,9-癸二烯
《有机化学》第四版[1]._高鸿宾版_课后练习答案(新)
![《有机化学》第四版[1]._高鸿宾版_课后练习答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2e51507deefdc8d376ee32b9.png)
第二章饱和烃习题(P60)(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1) (2)3-甲基-3-乙基庚烷2,3-二甲基-3-乙基戊烷(3) (4)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5) (6)乙基环丙烷2-环丙基丁烷(7) (8)1,7-二甲基-4-异丙基双环[4.4.0]癸2-甲基螺[]壬烷烷(9) (10)5-异丁基螺[]庚烷新戊基(11) (12)2-甲基环丙基2-己基 or (1-甲基)戊基(二) 写出相当于下列名称的各化合物的构造式,如其名称与系统命名原则不符,予以改正。
(1) 2,3-二甲基-2-乙基丁(2) 1,5,5-三甲基-3-乙基己(3) 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烷烷2,3,3-三甲基戊烷2,2-二甲基-4-乙基庚烷2,2,3,5,6-五甲基庚烷(4)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5) 丁基环丙烷(6) 1-丁基-3-甲基环己烷2,3-二甲基戊烷1-环丙基丁烷1-甲基-3-丁基环己烷(三) 以C2与C3的σ键为旋转轴,试分别画出2,3-二甲基丁烷和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并指出哪一个为其最稳定的构象式。
解:2,3-二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四种: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两种:(四) 将下列的投影式改为透视式,透视式改为投影式。
(1)(2)(3)(4)(5)(五)解:它们是CH3-CFCl2的同一种构象——交叉式构象!从下列Newman投影式可以看出:将(I)整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º可得到(II),旋转120º可得到(III)。
同理,将(II)整体旋转也可得到(I)、(III),将(III)整体旋转也可得到(I)、(II)。
(六) 解:⑴、⑵、⑶、⑷、⑸是同一化合物:2,3-二甲基-2-氯丁烷;⑹是另一种化合物:2,2-二甲基-3-氯丁烷。
(七) 解:按照题意,甲基环己烷共有6个构象异构体:(A)(B)(C)(D)(E)(F)其中最稳定的是(A)。
李艳梅版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1) 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2)共价键:共价键(covalent boud)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结构叫做共价键。
(3)同分异构:同分异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而有不同原子排列的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4)杂化: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
(5)偶极矩: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距μ=rq。
它是一个矢量,化学中方向规定为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
(6)诱导效应: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
(7)异裂:共价键断裂时,共用电子对完全转移给成键原子中的某个原子,形成了正、负离子,这种断键方式称为异裂。
(8)范德华力:在化学中通常指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9)键角:分子中两个相邻化学键之间的夹角。
(10) Lewis酸:路易斯酸(Lewis Acid,LA)是指电子接受体,可看作形成配位键的中心体。
(11) 疏水作用:非极性分子间或分子的非极性基团间的吸引力。
导致这些基团在水性环境中的缔合。
(1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2、(1) H:S:H(2)H:N:HH(3)H:C:HHH (4) H:C:HO(5)H:C:O:C:HH HH(6) H:O:P:O:H:O(7)H:C:C::C:HHHH H(8)H:C:C:O:HO:HH (9)C:H3、具有偶极的分子:(1)两H原子中心指向O原子方向;(2)由H原子指向Br原子;(4)H原子指向三个Cl原子的中心方向;(5)乙基指向羟基方向4、(1)正庚烷;(2)异丁烷;(3)异已烷;(4)新戊烷6、酸:Cu2+ FCl3CH3CN碱: NH3CH3NH2 C2H5OC2H5加合物: CH3COOH CH3OH7、(1) CH3COOH/CH3COO-H3O+/H2O(2) H2SO4/HSO4-CH3OH2+/CH3OH(3) HNO3/NO3-(CH3)3NH+/(CH3)3N8、(2)CH3F > (3) CH3Cl > (4) CH3Br > (5) CH3I > (1) CH49、 单键最长,双键次之,叁键最短,单键中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小,叁键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最大,共同的电子把两个原子吸引得最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甲基-1,4-戊二烯化学品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2-甲基-1,4-戊二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2-methyl-1,4-pentadi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2439CAS No.:
763-30-4 分子式:
C 6H 10分子量:82.1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蒸气具麻醉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不宜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甲基-1,4-戊二烯 763-30-4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全棉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防止烟雾或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
避免产生烟雾或蒸气。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容器与传送设备要接地,防止产生静电。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库温不宜超过25℃。
保持容器密封,严禁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TLVT N:未制定标准TLVW 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熔点(℃):无资料
沸点(℃):56相对密度(水=1):0.69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 a ):无资料燃烧热(kJ /mol ):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 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2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上限%(V /V):无资料爆炸下限%(V /V):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1.406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LD 50:无资料L C50: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1015 U N编号:2461包装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急性毒性: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