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智能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了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引言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应该以引言部分开篇,介绍智能制造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简要介绍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认识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在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中,应该包含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

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编程、电路原理、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智能制造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在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中,应该详细介绍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

可以从汽车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测等方面展开,介绍智能制造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优势。

四、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中,应该重点介绍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

这些核心技术可以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方面。

学生需要学习智能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为将来的实践应用打下基础。

五、实践项目在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中,应该设置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这些实践项目可以是模拟的生产线,也可以是真实的汽车制造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深入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案例分析在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中,可以设置一些案例分析的内容。

这些案例可以是汽车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也可以是一些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工业界的热点话题。

为了培养适应这一技术趋势的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教学大纲将囊括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理论、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指导。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智能制造技术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智能制造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技术;3. 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方法;4. 深入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三、教学内容1. 智能制造技术概述- 智能制造的概念与本质-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知识-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工业网络与通讯技术3. 智能制造技术理论与方法- 智能控制系统原理- 人机协同技术-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4.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智能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智能制造在电子产业中的应用5. 智能制造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融合- 5G技术对智能制造的促进作用- 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4.0时代的发展前景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课教学采用传统讲授方式,教师讲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方法,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和课后复习。

2. 实验实践安排智能制造技术实验课,让学生亲自操作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体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场景,提升实践技能。

3. 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企业,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参加相关学术讲座,开阔视野。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项目学生团队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应用项目,并进行展示与答辩,占总成绩的40%。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资料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资料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二)课程编码:100280029(三)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选修课(四)学时及学分:1.课内学时: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学时18 ,实验(实践)学时18。

2.自主学习学时:03.学分:2(五)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本科)(六)先修课程:汽车单片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CAD制图、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基础(七)授课学期:第六学期(八)教材及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智能制造技术基础》,邓朝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2.参考书目:《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王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注: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共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了解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三)教学内容要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难点:1.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五)课堂互动选题1.什么是智能制造?(六)自主学习内容1.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七)课外作业选题1.简述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哪些。

第二章人工智能(共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表示方法,了解确定性推理方法,了解机器学习,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相关知识。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三)教学内容要点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难点:1.人工神经网络(五)课堂互动选题1.机器学习的方法?(六)自主学习内容1.专家系统(七)课外作业选题1.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组成。

智能制造机器教学大纲模板

智能制造机器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机器二、课程代码:XXX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课程学分:XXX五、授课对象:XXX专业学生六、课程学时:XXX学时(理论课XXX学时,实验课XXX学时)七、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智能制造机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2. 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制造机器进行实际生产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为学生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八、教学内容:第一章智能制造机器概述1.1 智能制造机器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智能制造机器的分类和特点1.3 智能制造机器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智能制造机器的机械结构2.1 机械设计基础2.2 智能制造机器的结构设计2.3 传动系统设计第三章智能制造机器的控制系统3.1 控制系统概述3.2 传感器技术3.3 执行器技术3.4 控制算法第四章智能制造机器的检测与诊断4.1 检测技术4.2 诊断技术4.3 故障处理第五章智能制造机器的维护与保养5.1 维护保养原则5.2 零部件更换与维护5.3 故障预防与处理第六章智能制造机器的实际应用6.1 案例分析6.2 项目实践九、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形式进行讲解;2.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生产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十、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 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十一、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智能制造机器》2. 参考书目:《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原理》等十二、教学进度安排:(以下为示例,具体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1周:智能制造机器概述第2-4周:智能制造机器的机械结构第5-7周:智能制造机器的控制系统第8-10周:智能制造机器的检测与诊断第11-13周:智能制造机器的维护与保养第14-16周:智能制造机器的实际应用第17-18周:复习与考核。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二)课程编码:100280029(三)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选修课(四)学时及学分:1.课内学时: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学时18 ,实验(实践)学时18。

2.自主学习学时:03.学分:2(五)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本科)(六)先修课程:汽车单片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CAD制图、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基础(七)授课学期:第六学期(八)教材及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智能制造技术基础》,邓朝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2.参考书目:《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王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三、教学进度安排注: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共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了解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三)教学内容要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难点:1.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五)课堂互动选题1.什么是智能制造?(六)自主学习内容1.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七)课外作业选题1.简述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哪些。

第二章人工智能(共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表示方法,了解确定性推理方法,了解机器学习,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相关知识。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资料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资料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二)课程编码:9(三)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选修课(四)学时及学分:1.课内学时: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学时18 ,实验(实践)学时18。

2.自主学习学时:03.学分:2(五)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本科)(六)先修课程:汽车单片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CAD制图、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基础(七)授课学期:第六学期(八)教材及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智能制造技术基础》,邓朝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2.参考书目:《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王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注: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共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了解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三)教学内容要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难点:1.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五)课堂互动选题1.什么是智能制造(六)自主学习内容1.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七)课外作业选题1.简述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哪些。

第二章人工智能(共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表示方法,了解确定性推理方法,了解机器学习,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相关知识。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三)教学内容要点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难点:1.人工神经网络(五)课堂互动选题1.机器学习的方法(六)自主学习内容1.专家系统(七)课外作业选题1.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组成。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二)课程编码:9(三)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选修课(四)学时及学分:1.课内学时: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学时18 ,实验(实践)学时18。

2.自主学习学时:03.学分:2(五)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本科)(六)先修课程:汽车单片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CAD制图、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基础(七)授课学期:第六学期(八)教材及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智能制造技术基础》,邓朝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2.参考书目:《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王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一览表三、教学进度安排《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注: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共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了解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三)教学内容要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难点:1.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五)课堂互动选题1.什么是智能制造(六)自主学习内容1.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七)课外作业选题1.简述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哪些。

第二章人工智能(共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表示方法,了解确定性推理方法,了解机器学习,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相关知识。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二)课程编码:9(三)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选修课(四)学时及学分:1.课内学时: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学时18 ,实验(实践)学时18。

2.自主学习学时:03.学分:2(五)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本科)(六)先修课程:汽车单片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CAD制图、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基础(七)授课学期:第六学期(八)教材及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智能制造技术基础》,邓朝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2.参考书目:《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王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三、教学进度安排《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注: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共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了解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三)教学内容要点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难点:1.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五)课堂互动选题1.什么是智能制造(六)自主学习内容1.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七)课外作业选题1.简述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哪些。

第二章人工智能(共4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表示方法,了解确定性推理方法,了解机器学习,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相关知识。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三)教学内容要点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1.知识表示方法2.确定性推理3.态空间搜索4.专家系统5.机器学习6.人工神经网络难点:1.人工神经网络(五)课堂互动选题1.机器学习的方法(六)自主学习内容1.专家系统(七)课外作业选题1.简述人工神经网络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二、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育课。

智能制造技术是现代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内涵、体系结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认识制造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开阔视野,培养分析、选用和设计智能制造单元的基本能力,巩固所学基础理论,为今后从事机械工程行业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2、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智能制造技术由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发展而来,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处理及测试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控技术等。

3、开设学期
按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期开设。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重点
第一章概论(2学时)
1、教学目标
(1)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意义。

(2)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征。

(3)了解智能制造的目标、发展趋势和技术体系。

2、教学内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

(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

(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3、教学方法
讲授法。

4、本章重点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与定义。

5、本章难点
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人工智能(12学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