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功能。
实验一:酶的催化作用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它能够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本实验以淀粉的降解为例,验证了酶的催化作用。
首先,我们将淀粉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唾液酶,另一份不加酶。
然后,在恒温水浴中分别加热两个试管,观察淀粉的降解情况。
结果显示,加入酶的试管中淀粉迅速降解,而不加酶的试管中淀粉几乎没有降解。
这表明酶能够催化淀粉的降解反应,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实验二:抗体的特异性识别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本实验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为例,验证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
首先,我们将目标抗原分别涂覆在微孔板上的不同孔中。
然后,加入抗体溶液,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观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结果显示,抗体与对应的抗原结合,而与其他抗原不结合。
这表明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能力,能够选择性地结合目标抗原。
实验三:结构蛋白的机械强度结构蛋白是一种具有机械强度的蛋白质,它能够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稳定。
本实验以角蛋白为例,验证了结构蛋白的机械强度。
首先,我们将角蛋白溶液制备成薄膜,并在拉伸机上进行拉伸实验。
结果显示,角蛋白薄膜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延展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
这表明结构蛋白具有机械强度,能够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稳定。
实验四:运输蛋白的选择性通透性运输蛋白是一种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的蛋白质,它能够调节物质的进出细胞。
本实验以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为例,验证了运输蛋白的选择性通透性。
首先,我们将离子通道蛋白溶液制备成薄膜,并浸泡在含有不同离子的溶液中。
结果显示,离子通道蛋白对特定离子具有通透性,而对其他离子不通透。
这表明运输蛋白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调节物质的进出细胞。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功能多种多样,涉及到生命的方方面面。
了解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存在和浓度,以及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其原理。
一、低丰度蛋白质检测方法在复杂样品中,许多蛋白质的浓度很低,因此需要采用高灵敏度的方法进行检测。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低丰度蛋白质检测方法。
1. Western blotting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通过将蛋白质转移到固体支持体上,然后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探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电泳分离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腈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样品经过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酶标记二抗或荧光二抗来使目标蛋白质可见。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仪测定蛋白质质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分解成肽段,然后通过质谱仪测定这些肽段的物质质量。
质谱法可以提供非常准确和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定结果,适用于分析复杂样本中的低丰度蛋白质。
二、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蛋白质的浓度是研究蛋白质的基础,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浓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某种化学试剂与蛋白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布拉德福德比色法使用染料染色蛋白质产生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定量测定蛋白质浓度。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且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样品。
2. BCA法BCA法是一种利用受体配合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受体配体(biotin-avidin 或biotin-streptavidin)与蛋白质中的特定残基(如组氨酸等)结合生成复合物,然后通过比色反应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
BCA法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的非特异性反应。
三、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其功能和性质,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质检测方法

蛋白质检测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蛋白质在体内发挥的作用,以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是否异常,需要对蛋白质进行检测。
蛋白质检测方法包括实验室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十分重要。
1、实验室色谱法:它是组分构成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鉴定蛋白质的物质结构、表观性质等。
它的一般步骤是先通过离心分离把蛋白质分离出来,然后做出蛋白质组成的色谱相图,从而对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最后做出报告。
2、生物信息学技术:这是一种聚焦于信息的技术,主要用于确定蛋白质基因组学表达水平及其异常情况。
它的常用方法有定量PCR、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等。
由于生物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可以非常精确地衡量蛋白质表达水平,所以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蛋白质检测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验室和临床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信息支持,是获取体内蛋白质在病理过程中的活性、结构及其功能的重要手段。
目前,实验室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已经成为蛋白质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它们在实验室研究、临床检测、药物研发和药物副作用的检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色谱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相关操作,生物信息学技术则需要对KPCR等实验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和技术。
因此,为了高效地完成蛋白质检测,除了了解蛋白质检测的方法外,还需要正确使用和熟悉使用实验室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
蛋白质检测有其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在体内发挥的作用,更好地发现蛋白质异常,以及有效地应用蛋白质检测方法,进行高效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若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蛋白质检测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实验设备、加强对技术的掌握,以及提升实验室的实验标准,以不断完善实验室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并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使蛋白质检测技术更上一层楼,为生物学、医学等研究与应用提供更有价值的支撑。
蛋白质功能性的检测

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检测摘要:本实验通过蛋白质水溶性的测定,蛋白质乳化性的测定,蛋白质起泡性的测定,蛋白质凝胶作用的测定探究了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检测。
结果表明,蛋清蛋白加进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后,有白色絮状物从溶液中析出,加入粉末硫酸铵后有少量析出;水和油分层明显;加蛋白质后浑浊一段时间后分层;起泡数量多少盒稳定程度酒石酸<氯化钠<蒸馏水;试管中蛋清蛋白,冒泡,沸,逐渐形成乳白色凝胶。
关键词:蛋白质功能性质水溶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作用前言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般是指能使蛋白质成为人们所需要的食品特征而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对食品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发生作用的那些性质,这些性质对食品的质量和风味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与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用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开发和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的重要依据。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可分为水化性质、表面性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
1实验材料与仪器1.1实验材料与试剂2%蛋清蛋白溶液:取2g蛋清加98ml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夜,卵黄蛋白:鸡蛋除蛋清后剩下的蛋黄捣碎,硫酸铵、饱和硫酸铵溶液,氯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花生油,酒石酸.1.2实验仪器刻度试管,100ml烧杯,冰箱.2实验方法2.1蛋白质水溶性的测定在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0.5ml蛋清蛋白,加入5ml水,摇匀,观察其水溶性,有无沉淀产生。
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3ml,加入3ml饱和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观察清蛋白从溶液中析出,解释蛋清蛋白质在水中及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2.2蛋白质乳化性的测定取0.5ml卵黄蛋白于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4.5ml水和5滴花生油;另取5ml水于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5滴花生油;再将两支试管用力振摇2~3min,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每隔15min观察一次,共观察4次,观察油水是否分离。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它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性质,包括结构支持、酶催化、运输、信号传递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实验一:蛋白质的结构支持功能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鸡蛋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鸡蛋白溶液注入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观察蛋白质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结果表明,当鸡蛋白溶液与低浓度盐水混合时,蛋白质会凝聚成固体,形成一种类似于凝胶的物质。
这说明蛋白质具有结构支持功能,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的结构。
实验二:蛋白质的酶催化功能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酪氨酸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催化效果,来验证蛋白质的酶催化功能。
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能够催化酪氨酸的分解,产生氨基酸和其他产物。
而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pH值下,酪氨酸酶的催化效果明显降低。
这说明蛋白质的酶催化功能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
实验三:蛋白质的运输功能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血红蛋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在不同浓度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吸附情况,来验证蛋白质的运输功能。
结果表明,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发生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在高浓度氧气环境中释放氧气。
而在二氧化碳气体环境下,血红蛋白能够与二氧化碳发生结合,形成碳酸血红蛋白,并在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
这说明蛋白质能够通过运输分子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实验四:蛋白质的信号传递功能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G蛋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在细胞膜上的信号传递过程,来验证蛋白质的信号传递功能。
结果表明,G蛋白能够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通路。
这种信号传递过程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而当G蛋白发生突变或受到干扰时,信号传递通路会受到阻断,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首先,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之一是比色法。
比色法是通过蛋
白质与某些特定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来检测蛋白质的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试剂是布拉德福试剂和洛斯试剂。
布拉德福试剂主
要用于定性和定量测定蛋白质,而洛斯试剂则主要用于定性检测蛋
白质。
其次,电泳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电泳法是利用
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方法。
其中,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电泳方法之一,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
荷来进行分离和检测。
另外,二维凝胶电泳则可以更加精细地分离
和检测蛋白质。
此外,质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质谱法是通过
将蛋白质离子化并加速后使其进入质谱仪,根据蛋白质的质荷比来
进行检测和分析。
质谱法可以准确地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氨基酸
序列,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免疫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免疫学方
法是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和分析。
常
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这些方法可以对蛋白质进行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
总之,检验蛋白质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蛋白质的检测和分析,以满足具体研究或临床诊断的需要。
希望本文介绍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
蛋白质是生命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性质,包括结构支持、酶催化、运输、传导、免疫和调节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包括酶类、结构蛋白和激素,通过一系
列实验方法来验证它们的功能性质。
在酶类实验中,我们以淀粉酶和蛋白酶为例,验证了它们在催化淀粉和蛋白质水解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酶类蛋白能够高效催化特定底物的反应,从而加速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其次,我们进行了结构蛋白的实验,选择了胶原蛋白和肌动蛋白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结构蛋白在细胞和组织的支持和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了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在激素的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胰岛素和甲状腺素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激
素类蛋白在生物体内具有调节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功能,能够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不同的组织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
综合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在生物体内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验证了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也加深了对生命体内蛋白质作用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总结而言,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实验报告通过对酶类、结构蛋白和激素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多种功能,为深入探究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希望本实验能够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注释的方法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注释的方法在生物学中,蛋白质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许多重要的功能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注释的方法。
一、生物物理实验方法1. 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常用的确定蛋白质结构的方法。
通过将蛋白质晶体置于X射线束中,蛋白质晶体会产生X射线的衍射图样。
通过分析衍射数据,科学家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原子坐标,揭示其精确的三维结构。
2.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通过测量蛋白质中原子核的共振频率来研究其结构和动态性质的方法。
通过NMR技术,科学家可以得到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以及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构象信息。
二、生物信息学方法1. 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结构预测是通过计算方法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相似性的同源建模、基于物理化学性质的拟合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在缺乏实验数据的情况下,为科学家提供蛋白质结构的推测。
2. 蛋白质功能注释蛋白质功能注释是根据蛋白质结构和序列信息,预测蛋白质的功能和参与的代谢途径。
常用的方法包括序列比对、结构域预测、功能域注释和系统生物学分析。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可以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预测和解释。
三、基于结构分析的方法1. 空间结构比对空间结构比对是比较已知蛋白质结构与未知蛋白质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比较蛋白质结构之间的共性和变异性,科学家可以推测蛋白质的功能和进化关系。
2. 功能位点预测功能位点是蛋白质分子上具有特定功能的位点。
科学家利用结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蛋白质结构中的保守位点和突变位点,来预测蛋白质的功能位点。
这些预测结果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注释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生物物理实验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基于结构分析的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揭示蛋白质的精确结构和功能信息。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检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定性地了解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性质。
2、实验原理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指食品体系在加工、贮藏、制备和消费过程中蛋白质对食品产生需要特征的那些物理、化学性质。
这些性质对食品的质量及风味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与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用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开发和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的重要依据。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可分为水化性质、表面性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关性质三个主要类型。
主要包括吸水性、溶解性、保水性、分散性、粘度和粘着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作用等。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非常复杂,受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比如,蛋白质种类、蛋白浓度、温度、溶剂、pH、离子强度等。
本实验以卵蛋白为例,通过某些定性实验来认识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性质。
3、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3.1 实验材料
(1)2%蛋清蛋白溶液:取2g蛋清加98ml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夜。
(2)卵黄蛋白:鸡蛋除蛋清后剩下的蛋黄捣碎。
3.2 试剂
(1) 硫酸铵、饱和硫酸铵溶液
(2) 氯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
(3) 花生油
(4) 酒石酸
3.3 仪器
(1) 刻度试管
(2) 100ml烧杯
(3) 冰箱
4、操作步骤
4.1 蛋白质水溶性的测定
在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0.5ml蛋清蛋白,加入5ml水,摇匀,观察其水溶性,有无沉淀产生。
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3ml,加入3ml饱和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观察清蛋白从溶液中析出,解释蛋清蛋白质在水中及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4.2 蛋白质乳化性的测定
取0.5ml卵黄蛋白于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4.5ml水和5滴花生油;另取5ml水于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5滴花生油;再将两支试管用力振摇2~3min,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每隔15min观察一次,共观察4次,观察油水是否分离。
4.3蛋白质起泡性的测定
(1) 在二个100ml的烧杯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30ml,一份用玻璃棒不断搅打1~2min;另一份用吸管不断吹入空气泡1~2min,观察泡沫的生成、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时间的长短。
(2) 在二支10ml刻度试管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ml,一支放入冰箱中冷至10℃,另一支保持常温(30~35℃),以相同的方式振摇1~2min,观察泡沫产生的数量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3) 在三支10ml刻度试管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ml,其中一支试管加入酒石酸0.1g,一支加入氯化钠0.1g;另一支作对照用,以相同的方式振摇1~2min,观察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4.4蛋白质凝胶作用的测定
在试管中加入1ml蛋清蛋白,再加1ml水和几滴饱和食盐水至溶解澄清,放入沸水中,加热片刻观察凝胶的形成。
5、实验结果及分析
5.1白质水溶性的测定
现象:蛋清蛋白加入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如氯化钠),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白色絮状物从溶液中析出。
分析: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目,即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外周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知识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减弱乃至消失。
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变化,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由于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饱和度的盐溶度沉淀的蛋白质不同,从而使之其他蛋白中分离出来。
即将硫酸铵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去除而沉淀。
5.2蛋白质乳化性地测定
物质是不相溶的。
卵黄蛋白有一定的乳化性,当与油两者成分混合后,改变油性物质的分子结构,在其分子上接上一些亲水基团,可以使油性物质具有水溶性。
两种以上互不相容液体其中之一以独立/微细液滴的形式存在另一液体之中,故可以暂时相溶,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与油慢慢失去稳定性,会逐渐分离出来。
5.3蛋白质起泡性的测定
现象:
(1)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30ml,一份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断有少量小泡沫生成,较不稳定;另一份用吸管不断吹入空气泡,生成泡沫由少变多,由大泡沫变小泡沫,越来越稳定。
(2)在两支10ml刻度试管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ml,一支放入冰箱中冷至10℃,振摇,产生小气泡,多气泡,稳定;另一支保持常温,振摇,产生小气泡,少气泡,较不稳定。
(3)在三支10ml刻度试管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ml,其中一支试管加入酒石酸0.1g(较多),一支加入氯化钠0.1g(较多);另一支作为对照,以相同的方式振摇1-2min,观察泡沫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
表2
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主要包括蛋白质分子组成及大小、亚基大小及组成、疏水性、亲水性、二硫键多寡、氧化或还原状态、亚基缔合或解离形式、热变形和热聚性、功能集团修饰或分解、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
外在因素主要是一些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影响,物理因素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的一些处理,如微波、超高压、超声波、高压脉冲、均质、热处理、冷冻、酶处理等;化学因素主要是一些化学物质对蛋白质起泡性的影响,如盐、糖类、pH值、有机溶剂等。
内部的疏水基团和巯基进一步暴露,极化的蛋白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重新形成更大的分子聚集体,水-空气界面膜的稳定性下降,因此稳泡能力下降。
酒石酸作为一种酸,根据酸碱对蛋白质变性影响,可以使一部分蛋白质变性,故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蛋白质浓度为2-8%时,起泡效果最好,在蛋白质中加氯化钠,会吸收大量水分子与这些无机盐离子水合,于是蛋白质表面暴露出来的疏水性区域增加,彼此靠着疏水性作用力结合,水解程度过大时,电荷数目增加过多,使气液薄膜强度降低,泡沫易破裂。
5.4蛋白质凝胶作用的测定
在试管中加入1ml蛋清蛋白,再加1ml水和几滴饱和食盐水至溶解澄清,放入沸水中,加热片刻,变成白色凝胶。
蛋白质溶液在适当条件下(加热)转变为凝胶(冻胶)的过程,可看到溶胶聚沉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6、思考题
(1)酒石酸和氯化钠对蛋白质形成的泡沫稳定性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酒石酸和氯化钠之所以能是蛋白质形成泡沫就因为都造成了蛋白质的变性沉淀。
而酒石酸所造成的是酸碱对于蛋白质造成的变性沉淀,而氯化钠则是盐对蛋白质的沉淀效应。
两者间造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上的变性程度不尽相同,稳定性也不同。
(2)什么是凝胶作用?
答:溶胶或溶液中的胶体粒子或高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结构空隙中充满了作为分散介质的液体(在干凝胶中也可以是气体),这样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称作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