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哈工大机械原理考研-第8章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哈工大机械原理考研-第8章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8-2一回转轴上的载荷分布如题8-2图所示,已知 , ; , ; , , ; 。如果置于平衡基面Ⅰ和Ⅱ中的平衡重量 和 的重心至回转轴的距离为 ,求 和 的大小及方位角。
题8-2图
题8-3如题8-3图示的两根曲轴结构中,已知 , , ,且曲拐的错开位置如图所示。试判断何者已达静平衡,何者已达动平衡。
题8-3图
题8-4在题8-4图示的插齿机构中,已知 , , , , , ,扇形齿轮的分度圆半径 ;质量 , , , 。当曲柄1与连杆2拉成一直线时,摇杆3的倾角 。设在曲柄延长线上 处装上一个平衡重量 及在摇杆上 处装上一个平衡重量 来进行该机构的静平衡,求 和 的大小。
题8-4图
题8-5如题8-5图所示为一装有皮带轮的滚筒轴。已知:皮带轮上有以不平衡质量 ,滚筒上具有三个不平衡质量 , , ,各不平衡质量的分布如图所示,试对该滚筒轴进行平衡设计。
7.什么是平面机构的完全平衡法?它有何特点?
8.什么是平面机构的部分平衡法?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二、习题
题8-1在题8-1图所示的盘形回转体中,有四个偏心重量位于同一回转平面内。它们的大小及其重心至回转轴的距离分别为 , , , ; , , ,而个偏心重的方位如图所示。又设平衡重量 的重心至回转轴的距离 ,试求平衡重量 的大小及方位。
题8-5图
题8-7如题8-7图示的三重量位于同一轴面内,其大小及其中心至回转轴的距离各为: , , , , 。又各重量的回转平面及两平衡基面间的距离为 , , , 。如果置于平衡基面Ⅰ和Ⅱ中的平衡重量 和 的重心至回转轴的距离为 ,求 和 的大小。
题8-7图
8.4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一、复习思考题
1.机械平衡的目的是什么?造成机械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完整版)第八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八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基本概念1、系统动力学(Systems Dynamics,SD)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弗雷斯特(J. W. 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2、因果关系分析是系统动力学的基础,起着指明系统的变量间因果关系、作用方向和说明系统的反馈回路的作用。

通常事件间因果关系的逻辑可描述为“如果……那么就……”。

因果关系可以用因果关系图来表示。

3、因果链是用因果箭来描述的递推性的因果关系。

例如,A是B的原因,B是C的原因,则A也成为C的原因。

4、一般系统内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图表示,一个箭头连接两个有因果关系的相关变量,称之为因果箭。

5、当因果链中“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引起“结果的结果”,最终又作用于最初的“原因”,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则称为因果关系的反馈回路或因果反馈回路、因果反馈环。

6、流程图中可以根据流率等因素的影响,描述系统状态变量的变化,并通过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方程来精确表示变量的变化机制。

7、系统动力学中,流率变量用来表示决策函数。

“流率”描述的是系统中的流随时间而变化的活动状态,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提货速度等,用一个表示阀门的符号来标记。

8、Vensim是由美国Ventana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一款可视化系统动力学软件,它提供了相对简单灵活的方式,建立仿真模型,观察变量的因果关系和反馈回路,便于修改、优化和探索模型。

二、选择题(1-4单选,5-8多选)1、如果变量A的增加使变量B也增加,那么两者为()A. 正因果关系B. 负因果关系C. 负因果链D. 正因果链2、全部因果箭都是负极性的反馈回路()A.一定是负反馈回路B.一定是正反馈回路C.可能是正反馈回路也可能是负反馈回路D.既不是正反馈回路也不是负反馈回路3、描述系统积累效应的变量是()A.系统变量B.状态变量C.决策变量D.流率变量4、()的多少是系统复杂程度的标志。

第八章 有压管道恒定流动和孔口、管嘴出流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有压管道恒定流动和孔口、管嘴出流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有压管道恒定流动和孔口、管嘴出流 复习思考题1. 圆管层流流动的沿程水头损失与速度的 B 次方成正比。

(A) 0.5 (B) 1.0 (C) 1.75 (D)2.02. 恒定均匀流动的壁面切应力0τ等于 B 。

(A) 8λ(B) 82v ρλ (C) λ8v (D) 22v ρ3. 水力半径是 D 。

(A) 湿周除以过流断面面 积 (B) 过流断面面积除以湿周的平方 (C) 过流断面面积的平方根 (D) 过流断面面积除以湿周 (E) 这些回答都不是 4. 半圆形明渠,半径r 0=4m ,水力半径R 为 C 。

(A) 4m (B) 3m (C) 2m (D) 1m5. 恒定均匀流公式 RJ γτ=0 C 。

(A) 仅适用于层流 (B) 仅适用于紊流 (C) 层流、紊流均适用 (D) 层流、紊流均不适用6. 输送流体的管道,长度和管径不变,层流流态,若两端的压差增大一倍,则流量为原来的 A倍。

(A) 2 (B) 4 (C) 8 (D) 167. 输送流体的管道,长度和管径不变,层流流态,欲使流量增大一倍,两端压差应为原来的 C倍。

(A) 2 (B)42 (C) 2 (D) 4 (E) 168. 输送流体的管道,长度和两端的压差不变,层流流态,若管径增大一倍,则流量为原来的 D倍。

(A) 2 (B) 4 (C) 8 (D) 169. 输送流体的管道,长度和两端压差不变,层流流态,欲使流量增大一倍,管径应为原来的 B 倍。

(A)2 (B)42 (C) 2 (D) 4 (E) 1610. 输水管道,水在层流流态下流动,管道长度和管中流量及水的粘性系数都不变,只将管径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两端的压差应为原来的 D 倍。

(A) 2 (B) 4 (C) 8 (D) 1611. 输水管道长度和沿程阻力系数一定,均匀流动,试问:管道两端压差保持不变,而直径减小1%,会引起流量减小百份之几?12. 输水管道长度和沿程阻力系数一定,均匀流动,试问:流量保持不变,而直径减小1%,会引起管道两端压差增加百份之几? 13. 圆管层流流量变化D 。

《现代推销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8

《现代推销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8

第八章处理顾客异议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顾客异议处理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正确处理顾客异议的原则,一般应做到:尊重顾客的异议;客观对待顾客的异议;永不争辩,实事求是;及时处理原则;顾客受益原则。

2.处理顾客异议的策略具体有哪些?答:在推销洽谈过程中,顾客异议是不能避免的。

只有成功地处理各类顾客异议,才能有效地促成交易。

处理顾客异议的基本策略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处理价格异议的策略:强调相对价格;先谈价值,后谈价格;心理策略;让步策略。

(2)处理货源异议的策略。

许多货源异议都是由于顾客的购买经验与购买习惯造成的,推销人员在处理这类异议时可采用以下策略:锲而不舍,坦诚相见;提供例证;强调竞争受益。

(3)处理购买时间异议的策略。

在推销活动中,往往是在推销人员进行详细的介绍之后,顾客经常会提出一些购买时间异议。

实际上,顾客借故推托的时间异议多为真实的时间异议,具体的处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良机激励法;货币时间价值法;潜在风险法;竞争诱导法。

3.处理顾客异议的方法有哪些?答:处理顾客异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否定法直接否定法又称反驳处理法。

这种方法是推销人员根据较明显的事实与充分的理由直接否定顾客异议的方法。

推销人员采用这种方法给顾客直接、明确、不容置疑的否定回答,迅速、有效地输出与顾客异议相悖的信息,以加大推销说服的力度和反馈速度,从而达到缩短推销时间、提高推销效率的目的。

直接否定法适用于处理由于顾客的误解、成见、信息不足等而导致的有明显错误、漏洞、自相矛盾的异议。

(2)间接否定法间接否定法也称回避处理法或转折处理法,是指推销人员根据有关事实和理由来间接否定顾客异议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时,推销人员首先要承认顾客异议的合理成分,然后用“但是”,“不过”,“然而”等转折词将话锋一转,对顾客异议予以婉转否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顾客因为有效信息不足而产生的片面经验、成见及主观意见,而且顾客能自圆其说的情况。

《财务管理》各章复习思考题和有有关计算题

《财务管理》各章复习思考题和有有关计算题

《财务管理》各章复习思考题和有有关计算题《财务管理》各章复习思考题和有关计算题第⼀章财务管理总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企业财务?什么是企业财务管理?2.什么是企业的财务关系?企业主要财务关系有那些?3.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内容有那些?4.企业财务管理⽬标有那些?你赞同哪⼀种?5.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财务有何关系?企业财务受那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6.分层财务治理中的财务决策权与财务控制权是如何划分的?第⼆章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货币时间价值?从何⽽来?怎样计量?2. 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风险价值的性质有何不同?3. 什么是年⾦?它有哪些类型?如何计算?4. 如何衡量投资风险的程度?5. 什么是风险报酬?如何计量风险报酬?6. 什么是利率?它有哪些类型?⼀般由哪些部分组成?计算题1. 某企业为了上⼀个新项⽬,向银⾏借款1200万元,借款期10年,年复利率为8%,问到期后企业还本付息共计多少元?2. 现在存⼊⼀笔钱,准备在以后10年中每年末得到1000元,如果年复利息率为10%,现在应存⼊多少钱?3. 某企业租⽤⼀设备,在10年后每年年初要⽀付租⾦10000元,年利率为6%,问这些租⾦的现值是多少?4. 某企业向银⾏借⼊⼀笔钱,银⾏贷款的年利率为8%,银⾏规定前10年不⽤还本付息,但从第11年⾄第20年每年年末偿还本息10000元,问这笔款项的现值为多少?5. 某永续年⾦每年的收⼊为1000元,利息率为10%,求该项年⾦的现值。

6.银⾏的年度利率为6%,每季度计复利⼀次,问银⾏的实际利率为多少?7. 甲公司2006年年初对A设备投资120000元,该项⽬2008年年初完⼯投产;2008年⾄2010年各年末预期收益分别为20000元、30000元、50000元;银⾏存款利率为10%。

要求:分别按单利和复利计算2008年年初投资额的终值和2008年年初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

8. 丙公司2005年和2006年年初对C设备投资均为80000元,该项⽬2007年年初完⼯投产;2007年⾄2009年各年末预期收益均为40000元;银⾏存款复利利率为8%。

第八章 泌尿生理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泌尿生理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球-管平衡肾糖阈渗透性利尿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肾脏何种结构主动转钠,而水则随着被动重吸收?A.近端小管B.髓襻降支C.髓襻升支D.远端小管C.髓质收集管2.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在成份上不同的是A.K+含量B.蛋白质含量C.葡萄糖含量D.Na+含量3.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4.肾小管不同节段重吸收Na+的最大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端小管5.毁损下丘脑视上核,尿浓缩和尿量将出现下列何种现象?A.尿稀释,尿量减少B.尿浓缩,尿量增加C.尿稀释,尿量增加D.尿浓缩,尿量减少6.营养不良的患者尿量增多的可能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醛固醇分泌减少7.肾素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的?A.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B.肾小管近端小管上皮细胞C.肾血管内皮细胞D.集合管上皮细胞8. 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是A.肾小球滤过K+的减少B.肾循环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C.肾循环血量增加,动脉压增高D.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增多9. 肾小球进行滤过的直接动力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肾小囊内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集合管内压10. 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是A.葡萄糖、维生素B.肌酐C.尿素D.氨11. 心房钠尿肽的主要作用是A.重吸收Na+排K+,使血量增加B.重吸收K+排Na+,使血量增加C.排H2O 排Na+,使血量降低D.重吸收Na+排H2O,使血量增加12. 肾髓质组织间隙液渗透压的特点是A.和血浆比有很高的蛋白质B.和血浆渗透压相等C.比血浆渗透压低D.越向肾髓质深部渗透压越高13. 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的部位在A.髓袢B.近端小管C.远端小管D.集合管14. 血中醛固酮增加对泌尿的影响是A.尿中Na+增加C.尿中尿素增加D.尿中水增加15. 肾脏内髓部高渗尿的形成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K+ B.NaCl C.NaCl和尿素D.NaCl和KCl16.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即所谓的水利尿,主要原因是A.醛固酮分泌减少B.ADH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D.肾小囊压力减少17. 肾小球滤过液中氨基酸被重吸收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衬升支粗段D.远端小管18. 调节远端小管与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醛固酮B.肾上腺素C.抗利尿激素D.肾素19.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A.水利尿B.尿崩症C.尿失禁D.尿潴留20.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A.肾小囊内压增高B.肾血流量减少C.血浆液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21. 用家兔做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请指出下列实验结果何者是错误的A.放血后血压下降尿量减少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ml,尿量增多C.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2μl,尿量增加D.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尿量显著增加22. 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分泌醛固酮B.释放抗利尿激素C.释放肾素D.尿液的浓缩和稀释23.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00ml,患者倾刻尿量显著增加,测定尿糖为阳性,分析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管容质浓度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B.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肾小管对Na+重吸收减少三、问答题1.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差异?2.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期权的价值分析和交易策略 习题及答案

期权的价值分析和交易策略  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期权的价值分析和交易策略复习思考题8.1.什么是期权头寸的收益?什么是期权头寸的损益?8.2.用积木分析法表示欧式看涨期权看跌期权的平价关系。

8.3.用积木分析法表示看涨期权牛市差价策略的收益分布,并扩展到其他差价策略。

8.4.用积木分析法表示宽跨式策略的收益分布,并扩展到其他混合策略与碟式策略。

8.5.用积木分析法表示条式策略的收益分布。

8.6.用积木分析法表示期权的盒式组合。

8.7.期权的内在价值和远期或期货的内在价值有什么异同点。

8.8.什么是期权的实值、虚值和平值?8.9.为什么深度实值期权和深度虚值期权的时间价值趋于零?为什么接近到期日期权的时间价值迅速衰减趋于零?8.10.影响期权价值的各种因素中,哪一个因素是无法在市场信息中直接获得的,为什么?8.11.投资者卖出1份A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期权9月份到期,行权价格为20元。

现在是5月份,A股票价格为18元,期权价格为2元。

如果期权到期时A 股票价格为25元,请分析投资者在整个过程中的现金流状况如何?8.12.无红利支付的股票的现货价格为30元,连续复利无风险年利率为6%。

分析该股票的行权价格为27元、有效期为3个月的欧式看涨期权的价格上限和下限。

8.13.股票的现货价格为30元,1个月后将支付红利1元,连续复利无风险年利率为6%。

分析该股票的行权价格为27元、有效期为3个月的美式看跌期权的价格上限和下限。

8.14.行权价格为25元、有效期6个月的欧式看涨期权价格为2元,标的股票价格为24元,该股票预计在2个月和5个月后各支付0.50元股息,所有期限的无风险连续复利年利率均为8%。

那么该股票为标的、行权价格为25元、有效期6个月的欧式看跌期权价格等于多少?8.15.设c1、c2和c3分别表示行权价格为X1、X2、X3的欧式看涨期权的价格,其中X3>X2>X1且X3―X2=X2―X1,所有期权的到期日相同。

请用无套利原理证明:)(5.0312c c c +≤8.16.未来有4种可能状态,资产组合在4个状态的收益为fT=[3, 6, 7, 9]’。

第八章 呼吸衰竭(共享)

第八章 呼吸衰竭(共享)

---------------------------------------------------------------最新资料推荐------------------------------------------------------第八章呼吸衰竭(共享)第八章呼吸衰竭一、基本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

2.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掌握呼吸衰竭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4.熟悉 ARDS 概念、特征和发病机制。

5.了解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知识点纲要(一)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病理过程。

成人在海平面、平静呼吸时,一般以 PaO2 低于60mmHg, PaCO2高于 50mmHg 作为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

根据 PaCO2是否升高,可将呼吸衰竭分为低氧血症型(I 型)和高碳酸血症型(II 型)(二)原因和发病机制 1.肺泡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是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

凡能导致肺泡扩张受限的所有因素,都可引起肺泡通气不足。

如中枢或外周神经病变所致的呼吸肌活动障碍,肺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使肺的顺应性降低,胸廓畸形或胸膜纤维化致胸廓顺应性降低,胸腔积液和气胸,使肺泡扩张受限。

由呼吸肌过度负荷引起的呼吸肌疲劳是 II 型呼吸衰竭的重要发病因素。

1 / 222)阻塞性通气不足是指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据气道病变所在的部位,分为胸内阻塞和胸外阻塞两种。

气道阻塞部位在胸外时,如喉头水肿,吸气时阻塞部位的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而使阻塞进一步加重,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部位在胸内,如支气管肺癌,因受胸内压的影响,呼气时胸内压增高,气道内压低于胸内压,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主要犯小气道,因等压点向小气道方向移动,呼气时使小气道受压加重甚至闭合,吸气时气道压增高而扩张,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答: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共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

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作法和经验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接轨的。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

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

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

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

因此,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重大一个是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上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称其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强调“公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再到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中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答: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江泽民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局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就是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江泽民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第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

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

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

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

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答: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由“快”字当头到“好”字为先,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