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思考题
第八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思考题试答

第八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思考题试答1.氢原子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谱线的波长与能级间的能量差有什么关系?答:根据Bohr 理论,氢原子在正常状态时,核外电子处于能量最低的基态,在该状态下运动的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电子的能量不会减少,因而不会落到原子核上,原子不会毁灭。
当氢原子从外界接受能量(如加热或真空放电)时,电子就会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
而处于激发态的点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同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发射光的频率,决定于跃迁前后两种轨道能量之差。
由于轨道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发射出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因此得到的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氢原子线状光谱的谱线波长为:221211R n n σλ∞⎛⎞==−⎜⎟⎝⎠1 氢原子的能量为: 213.6eV n E n −=氢原子能级间的能量差为:212222211213.613.61113.6eV n n E E E n n n n −−⎛⎞Δ=−=−=−⎜⎟⎝⎠所以,氢原子线状光谱的谱线波长与能级间的能量差关系为: h E λΔ=2.如何理解电子的波动性?电子波与机械波有什么不同?答:电子的波动性:不能理解为“电子的前进路径是迂回曲折的”。
电子不能同时用位置和动量来准确描述其运动状态。
在确定的势能V 和对应的总能量E 下,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
换言之,电子的波即为“概率波”,是一种“物质波”。
机械波:是周期性的振动在媒质内的传播。
“物质波”不需要介质。
机械波是以物质质点在平衡位置的波动的形式体现出能量的变化的,而物质波(包括光波)则是由相应物质以在某一区域出现的几率的形式展示能量波动区间的。
3.试区别下列概念:(1) 连续光谱与线状光谱 (2) 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3) 概率与概率密度 (4) 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答:(1) 连续光谱:在波长为400~760nm之间,通过分光棱镜后没有明显分界线的彩的带状光谱;线状光谱:由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组成的狭窄谱线。
第8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八章变电所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8-1 变电所二次回路按功能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变电所二次回路按功能分为断路器控制回路、信号回路、保护回路、监测回路、自动控制回路及操作电源回路等。
①断路器控制回路的主要功能是对断路器进行通、断操作,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相应继电保护动作,接通断路器控制回路中的跳闸回路,使断路器跳闸,起动信号回路发出声响和灯光信号。
②信号回路是用来指示一次电路设备运行状态的二次回路。
信号按用途分,有断路器位置信号、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
③保护回路是用来对变电所设备进行保护。
④监视和测量回路是用来对变电所各线路进行监视和测量,以满足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需要。
⑤自动控制回路是用来实现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⑥操作电源回路是用来提供断路器控制回路、信号回路、保护回路、监测回路、自动控制回路等所需的电源。
8-2 二次回路图主要有哪些内容各有何特点答:二次回路图主要有二次回路原理图、二次回路展开图、二次回路安装接线图。
①二次回路原理图主要是用来表示继电保护、断路器控制、信号等回路的工作原理,在该图中一、二次回路画在一起,继电器线圈和其触点画在一起,有利于叙述工作原理,但由于导线交叉太多,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二次回路展开图将二次回路中的交流回路与直流回路分开来画。
交流回路又分为电流回路和电压回路,直流回路又有直流操作回路与信号回路,在展开图中继电器线圈和触点分别画在相应的回路,用规定的图形和文字符号表示。
③二次回路安装接线图画出了二次回路中各设备的安装位置及控制电缆和二次回路的连接方式,是现场施工安装、维护必不可少的图纸。
8-3 操作电源有哪几种,直流操作电源又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二次回路的操作电源主要有直流操作电源和交流操作电源两类,直流操作电源有蓄电池和硅整流直流电源两种。
蓄电池主要有铅酸蓄电池和镉镍蓄电池两种。
①铅酸蓄电池具有一定危险性和污染性,需要专门的蓄电池室放置,投资大。
第8章思考与练习0801217

Z KURT = 0.360 1.334 < 1.96 Z KURT = 0.232 1.334 < 1.96
故,甲药,、乙药两组资料的差值 d1、d 2 均服从正态分布。 (2) 方差齐性检验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 ,两差值总体方差相等 H 0 :σ 12 = σ 2
2 ,两差值总体方差不等 H1:σ 12 ≠ σ 2
g d Valid N (listwise) d Valid N (listwise)
Group Statist ic s Std. Error Std. Deviation Mean 1.93218 .61101 1.81353 .57349
g d
N 10 10
Mean 3.2000 5.8000
8-3
习题答案网
习题答案网
第八章
t 检验
7. 为研究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将 24 名患者配成 12 对,采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统 计分析,则其自由度为: A. 24 B. 12 C. 11 D. 23 E. 2 四、综合分析题 1.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成年男子脉搏的均数为 72 次/min。某医生在某山区随机调 查了 16 名健康成年男子,测得其脉搏(次/min)资料如下: 69 72 74 68 73 74 80 73 75 74 73 75 74 79 72 74
Z KURT = 1.403 1.334 < 1.96 Z KURT = 0.751 1.334 < 1.96
Z SKEW = 0.088 0.687 < 1.96
故,甲、乙两组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 (2) 假设检验
2 2 由甲、乙两组数据得: X甲 = 5.5, X 乙 = 3.8, S甲 = 3.12 , S乙 = 1.32
高等代数课后思考题

高等代数课后思考题第八章 欧氏空间思考题1、设V 是实数域R 上的n 维向量空间,试问:对V 是否总可以定义内积,使V 对此内积构成欧氏空间?2、如果向量空间V 是一欧氏空间,那么它的任一子空间也是欧氏空间吗?为什么?3、用,ξη表示n 维欧氏空间V 中向量的内积,下面的等式中哪些成立?(1)12121122,,,;ξξηηηξη-=--(2);a a ξξ=(3)1;ξξ= (4),,;a b abξηξη= (5)2,,,.ηξηη=4、已知向量空间R 3关于内积112233,x y x y x y ξη=++是欧式空间,也对内积112233,23x y x y x y ξη=++是欧氏空间,其中123123(,,),(,,)x x x y y y ξη==.问:向量组123(0,1,0),ααα===对此两种内积来说是否能分别构成正交向量组?5、设{}12,,,n ααα 是n 维欧氏空间V 的一个基,问如何规定V 的内积,使V 对此内积是欧氏空间,且{}12,,,n ααα 是它的一个标准正交基?6、设W 是欧氏空间V 的有限维子空间,则W 的正交补W ⊥存在。
问:(1)W 的正交补W ⊥唯一吗?(2)给出两种求W ⊥的方法。
7、在n 维欧氏空间中,是否存在n+1个两两正交的非零向量?为什么?8、欧氏空间V 的一个正交变换是否保持任意两个向量的夹角?9、欧氏空间V 的保持任意两个向量夹角不变的线性变换是否是正交变换?10、欧氏空间V 的保持任意向量长度不变的线性变换是否是正交变换?11、欧氏空间V 的保持任意两个向量长度距离不变的线性变换是否是正交变换?12、欧氏空间V 的保持任意两个向量内积不变的线性变换是否是正交变换?13、举例说明,两个对称变换的积不一定是对称变换。
找出两个对称变换的积是对称变换的充要条件。
14、若n 维欧氏空间V 的一个线性变换σ的属于不同特征根的特征向量彼此正交,那么σ一定是对称变换吗?举例说明之。
传热学部分思考题

教材上的思考题第8章??思考题?1.试说明热传导(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区别:它们的传热机理不同。
导热是由于分子、原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其本质是介质的微观粒子行为。
热对流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致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其本质是微观粒子或微团的行为。
辐射是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使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其本质是电磁波,不需要直接接触并涉及能量形式的转换。
?联系:经常同时发生。
?2.试说明热对流与对流换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热对流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致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流换热是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由热对流和导热两种传热方式共同作用导致的传热结果。
3. 从传热的角度出发,采暖散热器和冷风机应放在什么高度最合适???答:采暖器和冷风机主要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使周围空气变热和变冷,使人生活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中,空气对流实在密度差的推动下流动,如采暖器放得太高,房间里上部空气被加热,但无法产生自然对流使下部空气也变热,这样人仍然生活在冷空气中。
为使房间下部空气变热,使人感到舒适,应将采暖器放在下面,同样的道理,冷风机应放在略比人高的地方,天热时,人才能完全生活在冷空气中4.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草地会披上一身白霜,可是气象台的天气报告却说清晨最低温度为2℃。
试解释这种现象。
但在阴天或有风的夜晚(其它条件不变),草地却不会披上白霜,为什么?答:深秋草已枯萎,其热导率很小,草与地面可近似认为绝热。
草接受空气的对流传热量,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天空传递热量,其热阻串联情况见右图。
所以,草表面温度t gr 介于大气温度t f 和天空温度t sk 接近,t gr 较低,披上“白霜”。
如有风,hc 增加,对流传热热阻R 1减小,使t gr 向t f 靠近,即t gr 升高,无霜。
阴天,天空有云层,由于云层的遮热作用,使草对天空的辐射热阻R 2增加,t gr 向t f 靠近,无霜(或阴天,草直接对云层辐射,由于天空温度低可低达-40℃),而云层温度较高可达10℃左右,即t sk 在阴天较高,t gr 上升,不会结霜)。
第八章 泌尿生理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球-管平衡肾糖阈渗透性利尿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肾脏何种结构主动转钠,而水则随着被动重吸收?A.近端小管B.髓襻降支C.髓襻升支D.远端小管C.髓质收集管2.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在成份上不同的是A.K+含量B.蛋白质含量C.葡萄糖含量D.Na+含量3.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4.肾小管不同节段重吸收Na+的最大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端小管5.毁损下丘脑视上核,尿浓缩和尿量将出现下列何种现象?A.尿稀释,尿量减少B.尿浓缩,尿量增加C.尿稀释,尿量增加D.尿浓缩,尿量减少6.营养不良的患者尿量增多的可能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醛固醇分泌减少7.肾素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的?A.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B.肾小管近端小管上皮细胞C.肾血管内皮细胞D.集合管上皮细胞8. 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是A.肾小球滤过K+的减少B.肾循环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C.肾循环血量增加,动脉压增高D.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增多9. 肾小球进行滤过的直接动力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肾小囊内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集合管内压10. 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是A.葡萄糖、维生素B.肌酐C.尿素D.氨11. 心房钠尿肽的主要作用是A.重吸收Na+排K+,使血量增加B.重吸收K+排Na+,使血量增加C.排H2O 排Na+,使血量降低D.重吸收Na+排H2O,使血量增加12. 肾髓质组织间隙液渗透压的特点是A.和血浆比有很高的蛋白质B.和血浆渗透压相等C.比血浆渗透压低D.越向肾髓质深部渗透压越高13. 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的部位在A.髓袢B.近端小管C.远端小管D.集合管14. 血中醛固酮增加对泌尿的影响是A.尿中Na+增加C.尿中尿素增加D.尿中水增加15. 肾脏内髓部高渗尿的形成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K+ B.NaCl C.NaCl和尿素D.NaCl和KCl16.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即所谓的水利尿,主要原因是A.醛固酮分泌减少B.ADH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D.肾小囊压力减少17. 肾小球滤过液中氨基酸被重吸收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衬升支粗段D.远端小管18. 调节远端小管与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醛固酮B.肾上腺素C.抗利尿激素D.肾素19.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A.水利尿B.尿崩症C.尿失禁D.尿潴留20.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A.肾小囊内压增高B.肾血流量减少C.血浆液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21. 用家兔做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请指出下列实验结果何者是错误的A.放血后血压下降尿量减少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ml,尿量增多C.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2μl,尿量增加D.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尿量显著增加22. 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分泌醛固酮B.释放抗利尿激素C.释放肾素D.尿液的浓缩和稀释23.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00ml,患者倾刻尿量显著增加,测定尿糖为阳性,分析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管容质浓度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B.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肾小管对Na+重吸收减少三、问答题1.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差异?2.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思考题及练习题

第八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 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称数列,一般由和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和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和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通常用a表示。
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平均数,或平均数。
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各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增长量。
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亦称动态系数。
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两种。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
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数列。
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以扶正其位置。
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时,求解 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趋势方程。
17、用半数平均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的参数时,先将时间数列分成的两部分,再分别计算出各部分指标平均数和的平均数,代入相应的联立方程求解即得。
18、分析和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若干年资料的数据,求出与全数列总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得出各月份的。
19、如果时间数列中既有长期趋势又有季节变动,则应用法来计算季节比率。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压气机的热力过程1、利用人力打气筒为车胎打气时用湿布包裹气筒的下部,会发现打气时轻松了一点,工程上压气机缸常以水冷却或气缸上有肋片,为什么答:因为气体在压缩时,以等温压缩最有利,其所消耗的功最小,而在人力打气时用湿布包裹气筒的下部或者在压气机的气缸用水冷却,都可以使压缩过程尽可能的靠近等温过程,从而使压缩的耗功减小。
2、既然余隙容积具有不利影响,是否可能完全消除它答:对于活塞式压气机来说,由于制造公差、金属材料的热膨胀及安装进排气阀等零件的需要,在所难免的会在压缩机中留有空隙,所以对于此类压缩机余隙容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叶轮式压气机来说,由于它是连续的吸气排气,没有进行往复的压缩,所以它可以完全排除余隙容积的影响。
3、如果由于应用气缸冷却水套以及其他冷却方法,气体在压气机气缸中已经能够按定温过程进行压缩,这时是否还需要采用分级压缩为什么答:我们采用分级压缩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压缩过程中余隙容积的影响,即使实现了定温过程余隙容积的影响仍然存在,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分级压缩。
4、压气机按定温压缩时,气体对外放出热量,而按绝热压缩时不向外放热,为什么定温压缩反较绝热压缩更为经济答:绝热压缩时压气机不向外放热,热量完全转化为工质的内能,使工质的温度升高,压力升高,不利于进一步压缩,且容易对压气机造成损伤,耗功大。
等温压缩压气机向外放热,工质的温度不变,相比于绝热压缩气体压力较低,有利于进一步压缩耗功小,所以等温压缩更为经济。
5、压气机所需要的功可从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导出,试导出定温、多变、绝热压缩压气机所需要的功,并用T-S图上面积表示其值。
答:由于压缩气体的生产过程包括气体的流入、压缩和输出,所以压气机耗功应以技术功计,一般用w c 表示,则w c =-w t由第一定律:q=△h+w t ,定温过程:由于T 不变,所以△h 等于零,既q=w t ,q=T △s ,21lnp p R s g =∆,则有 多变过程:w c =-w t =△h-q 所以⎥⎥⎥⎦⎤⎢⎢⎢⎣⎡-⎪⎪⎭⎫ ⎝⎛-=-111121n n g c p p T R n n w 绝热过程:即q=0,所以6、活塞式压气机生产高压气体为什么要采用多级压缩及级间冷却的工艺答:由于活塞式压气机余隙容积的存在,当压缩比增大时,压气机的产气量减小,甚至不产气,所以要将压缩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采用多级压缩,以减小单级的压缩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个绕有500匝导线的平均周长0.5m的细圆环,载有0.4A电流时铁芯的相对磁导率为600。
则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多少?铁芯中的磁场强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0.302T;400A/m】
详解:由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得
由此解得铁芯中的磁场强度大小为
由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得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2、长直电缆由一个圆柱导体和一个共轴圆筒状导体组成,两导体中通有等值反向均匀的电流I,其间充满磁导率为ν的均匀磁介质。
介质中离中心轴距离为r的某点处的磁场强度的大小等于多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等于多少?
【答案:;】
详解:考虑到磁场呈轴对称分布,在磁介质中作与圆柱导体同轴的、半径为r的圆形积分路径,由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得
由此解得介质中离中心轴距离为r的某点处的磁场强度大小为
由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得此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3、如图8-10所示为三种不同的磁介质的B~H关系曲线,如果虚线表示的是B=ν0H的关系。
那么a、b、c各代表哪一类磁介质的B~H关系曲线?
【答案:抗磁质;顺磁质;铁磁质】
O
H
B
a
b
c
图8-10
a
详解:由于B/H等于磁介质的磁导
率,抗磁质的磁导率小于真空中的磁导
率,因此a代表抗磁质;顺磁质的磁导率
大于真空中的磁导率,因此b代表顺磁
质;铁磁质的磁导率不等于常数,因此c
代表铁磁质。
4、如图8-11所示,一个磁导率为ν1的无限长均匀磁介质圆柱体的半径为a,其中均匀地通过电流I。
在它的外面还有一个半径为b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其上通有与前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两者之间充满磁导率为ν2的均匀磁介质。
则在0<r<a、a<r<b和r>b的各空间中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磁场强度大小分别等于多少?
【答案:、;、;、】
解:作与圆柱体同轴的、半径为r的
圆形闭合曲线为积分路径,由磁介质中
的安培环路定理得
图8-11
a
b
a
O
1
2
I
I
则磁场强度大小为
由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得相应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其中为所讨论介质的磁导率。
在0< r <a的区域内,,,因此
在a< r <b区域内,, ,因此
在r >b区域内,, ,因此
5、将圆柱形无限长载流直导线置于无限大均匀顺磁介质之中,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为νr,如果导线中流过的电流强度为I,则与导线接触的磁介质表面上的磁化电流为多少?
【答案:】
详解:在通电直导线外、磁介质中作与直导线同轴的、半径为r的圆形闭合曲线为积分路径,由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得
由此解得介质中离中心轴距离为r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设与导线接触的磁介质表面上的磁化电流为I′,它在r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传导电流在r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对顺磁介质而言,有
因此
由此解得与导线接触的磁介质表面上的磁化电流为
6、一跟无限长直导线通有2.0A的电流,直导线外侧紧包着一层相对磁导率为4的圆筒形磁介质,直导线半径0.2cm,磁介质的内半径为0.2cm,外半径为0.4cm。
距该直导线轴线为0.3cm和0.5cm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各为多少?
【答案:5.3×10-4T;8.0×10-5T】
详解:0.3cm在介质中,此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0.5cm在介质外,此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7、将一块铁磁质加热到居里点以上,然后冷却,则该铁磁质对外不显示磁性,这是什么原因?当在空间外加磁场时,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该铁磁质最终达到了磁饱和状态,这是为什么?
【答案:各磁畴的磁化方向的指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全部磁畴的磁化方向的指向都转向外磁场方向】
详解:即使原来的铁磁质具有磁性,当其被加热到居里点以上时,由于各磁畴的磁化方向的指向各不相同,变得杂乱无章,这种变化冷却以后也不能恢复,因此对外不显示磁性。
当在空间外加磁场时,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各磁畴的磁化方向的指向逐渐趋向外磁场方向,当外磁场足够强时,全部磁畴的磁化方向的指向都转向外磁场方向,铁磁质最终达到了磁饱和状态,其强度不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