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体系各条款现场审核记录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各条款现场审核记录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各条款现场审核记录要点现场审核记录作为审核证据的信息载体,记录了审核中所收集到的、已经证实的与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适当信息,表明了审核所取得的结果,并提供了审核所完成活动的证据。

充分、适宜的审核记录是形成审核发现和得出可信的审核结论的基础,与审核实施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

现场审核记录所填写的内容包括:现场审核到的符合和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客观事实,能够为认证机构评价组织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证据,具体要求如下:4.1质量体系总要求简要介绍组织按标准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体系中所确定的过程及内审、管理评审、持续改进实施的符合性。

该条款也可以在各条款审完之后综合描述。

4.2.1文件要求总则质量体系文件层次,质量手册,质量程序文件数量,作业文件数量,质量记录数量。

4.2.2质量手册简要介绍质量手册中对有关条款的删减及其符合性,过程描述的符合性,是否引用程序文件。

4.2.3文件控制审核到的“文件控制程序”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抽查质量体系文件是否经审批,是否有受控标识(抽数量不少于3 个);需要文件的部门和场所是否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外来文件是否有识别标识并受到控制,是否发放到需要的部门和场所;文件更改控制的符合性;作废文件控制的符合性。

4.2.4记录的控制审核到的“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抽查到的质量记录名称、保存期限,以及质量记录控制符合与不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的客观证据。

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如何作出管理承诺,包括:顾客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国家、行业标准,方针、目标、管理评审、资源保障。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如何了解到顾客的要求,如何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5.3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内容是否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制订的指导思想;如何贯彻实施;是否对适宜性进行定期评审。

5.4.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否分解,是否包括产品要求的内容,并可测量。

国军标认证全部流程和要点

国军标认证全部流程和要点

国军标认证办理条件、流程和需要准备资料一:公司具体的条件:1、承担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维修任务的单位或是与之配套的整机、部件、组件、器件和材料生产单位或是为武器装备进行试验、贮存、和工程试验的组织;2、有固定科研生产场所、检验检测手段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3、申请单位必须向军方提供过产品,且军代表室对提供的产品进行评价,最后现场审核时应有军品生产或现场。

4、公司缴纳社保人员:总经理,管理者,国军标内审员(至少2名),技术研发负责人,技术,业务负责人等所有和军口接触的人员(成立相关小组)5、按GJB9001B-2009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且运行了三个月并有相关记录二:认证流程1、公司先期成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小组,可从质量、技术、生产等部门抽调,也可指定专门部门人员负责,明确这些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对各类人员进行GJB9001B-2009标准培训。

各类人员包括:公司领导、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小组、各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内审员等。

3、内审员培训:最好委托具备培训能力机构或审核认证机构进行。

一般培训10人左右即可,内审员考试合格,由培训机构颁发“资格证书”,由公司最高管理者签发“内审员授权书”。

4、依据GJB9001B-2009标准结合公司的实际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1)编制前先确定公司机构设置,并依据GJB9001B-2009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质量职能分配。

2)接下来确定公司质量方针,结合实际建立公司质量目标。

3)开始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4)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进行评审。

5)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审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5、打印并下发《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6、学习贯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国军标体系开始实际运行,实际运行期间可以补充作业文件、记录等三、四级文件。

ISO13485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含表格)

ISO13485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含表格)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目的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及所覆盖产品的全部过程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范围适用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所覆盖产品全部过程质量活动的内部审核。

3职责3.1办公室负责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协助管代组织内审并记录,保存内审文件。

3.2管代负责组织内审并批准内审文件。

3.3审核组长负责内审实施及有关内审文件。

3.4各部门配合内审并对审核中发生的不合格项制定,实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4工作程序4.1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4.2办公室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其内容有:a、审核目的、依据、范围、准则和方法。

b、受审核部门和审核时间。

c、上次审核中发生的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及实施结果。

d、审核组工作分工及应遵守原则。

4.1.2《内部审核计划》内容应包括体系所覆盖产品要求及各部门所开展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1.3内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4.1.4出现下列情况应组织临时内审:a、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变更;b、相关方的要求;c、发生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或设备安全工伤事故;d、体系大幅度变更:计划外审核由管代临时组织。

4.1.5必要时应对产品进行审核,审核前应做好策划、组织与实施准备。

4.2审核前准备:4.2.1管代组织成立审核组,可兼任或任命审核组长、内审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

内审员应经体系认证机构或咨询机构培训,考核合格,领取内审员证书后方能担任。

4.2.2审核组长应策划、编制本次《审核实施计划》报管代批准,其内容有:a、审核目的、依据、范围、准则和方法。

b、审核程序安排。

c、审核组成员。

d、审核时间、地点。

e、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

f、审核报告分发范围、日期。

4.2.3审核组长应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内审检查表》,列出受审部门,审核项目、依据、方法、不符合项描述及不符合项条款。

4.3内审的实施4.3.1首次会议:a、由管代、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审核。

办公室负责首次会议签到及会议记录,并整理归档保存,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2020年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2020年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的时机、频次、内审员、审核计划、审核方式、审核方法、实施实施、审核报告、不符合整改等管理要求,以持续改进质量/规范/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各个领域。

2 职责2.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2.2 内部审核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负责验证纠正措施实施有效性2.3内部审核员负责审核区域范围内的审核工作2.4 各相关部门负责内部审核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评审纠正措施需求、实施纠正措施。

3 内部审核工作流程内审策划成立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编制检查表现场审核末次会议编制审核报告纠正措施和跟踪验证首次会议结束审核4 内部审核的时机和频次4.1内部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接受第三方审核之前;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如出现以下情况可增加审核次数或加强有关要求或部门的审核力度:1)公司的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2)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3)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5 内部审核组长、内审员5.1 参与内审的组长和内审员必须经培训合格,经公司管理者代表委托或聘用方能担任内审工作,内审组内至少有一名具备有房屋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5.2内审组长需经公司管理者代表委托,管理者代表也可以亲自担任。

5.3审核组长应明确各成员分工和要求。

确保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6 内部审核计划/方案:6.1 公司管理层级少,管理流程简单,因此,内审计划即为审核方案6.2内审计划由内审组长编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审核计划应提前发布到各部门。

6.3 内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2)内审组成员和分工,内审员应与本身工作无直接关系;3)审核中各次会议时间、地点;4)按过程审核的审核内容和条款及审核时间7 内审核方式、方法7.1 内审方式为随机抽样审核的方式,由审核员亲自抽样;7.2内审方法有:问、看、查、试验等,由审核员视证据本身的情形来决定8 内部审核实施:8.1 首次会议8.1.1内审组长应主持首次会议,会议参加人员:公司高管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保持会议签到表8.1.2会议内容:由内审组长介绍内审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方式,内审日程安排,对受审部门的配合要求及其它有关事项。

质量管理体系各条款现场审核记录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各条款现场审核记录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各条款现场审核记录要点现场审核记录作为审核证据的信息载体,记录了审核中所收集到的、已经证实的与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适当信息,表明了审核所取得的结果,并提供了审核所完成活动的证据。

充分、适宜的审核记录是形成审核发现和得出可信的审核结论的基础,与审核实施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

现场审核记录所填写的内容包括:现场审核到的符合和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客观事实,能够为认证机构评价组织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证据,具体要求如下:4。

1质量体系总要求简要介绍组织按标准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体系中所确定的过程及内审、管理评审、持续改进实施的符合性。

该条款也可以在各条款审完之后综合描述。

4。

2。

1文件要求总则质量体系文件层次,质量手册,质量程序文件数量,作业文件数量,质量记录数量. 4。

2.2质量手册简要介绍质量手册中对有关条款的删减及其符合性, 过程描述的符合性,是否引用程序文件。

4.2.3文件控制审核到的“文件控制程序”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抽查质量体系文件是否经审批,是否有受控标识(抽数量不少于3 个);需要文件的部门和场所是否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外来文件是否有识别标识并受到控制,是否发放到需要的部门和场所;文件更改控制的符合性;作废文件控制的符合性。

4.2.4记录的控制审核到的“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抽查到的质量记录名称、保存期限,以及质量记录控制符合与不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的客观证据。

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如何作出管理承诺,包括:顾客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国家、行业标准,方针、目标、管理评审、资源保障。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如何了解到顾客的要求,如何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5。

3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内容是否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制订的指导思想;如何贯彻实施;是否对适宜性进行定期评审。

5.4.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否分解,是否包括产品要求的内容,并可测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实施及报告等工作进行控制,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与持续性,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

2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控制。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提出内审要求,组织审核组,任命组长,批准审核计划与报告。

3.2内审组长:组织、领导内审策划、实施、报告及后续工作。

3.3内审组:编制内审计划、检查表,实施现场审核,提出内审报告,进行跟踪验证。

3.4企发部:协助内审实施,保存有关记录。

3.5各部门:接应内审,进行相应整改。

4程序4.1内审方案的策划每年在1月份内,要覆盖全公司范围和过程进行一次全面内审方案策划,形成“年度内审计划”,包括:内审的时机、范围、准则、内审员的资格培训等内容。

4.2成立内审小组4.2.1管理者代表在“年度内审计划”规定的日期前10天提出具体内审的要求,在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中选定和组成审核组,同时任命组长。

4.2.2审核组对审核日程、目的、准则、范围、方法、人员等进行策划,审核员不得安排审核自己的工作,并于内审实施一周前形成“内部审核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公布。

4.3内审的准备4.3.1审核组组织熟悉、准备相关文件,并按分工编写“内部审核检查表”。

4.3.2内审实施前审核组要召开一次预备会,对准备情况进行沟通、检查和充实。

4.4内审的实施4.4.1召开首次会议:要求总裁、管理者代表、决策层、各部门负责人及审核组全体人员准时参加,并在“首/末次会议签到表”上签到,由内审组长主持。

4.4.2首次会议议程:宣布会议开始T宣布内审计划T征求时间安排意见(可做适当调整)T总裁(参加时)、管理者代表提出具体要求T宣布会议结束。

4.4.3现场审核:根据审核准则和内审计划及检查表要求,对过程或部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并在“审核检查表”上形成记录。

4.4.4组内沟通:审核过程中,审核组每天至少要沟通一次,交流有关信息,并由组长根据情况协调有关审核工作。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控制。

2引用文件在下面所引用的文件中,对引用的标准和文件没有写出版本号,使用时应以最新发布的为有效版本。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QMS质量手册。

3术语和定义无。

4职责4.1行政部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与归口管理。

4.2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并组织审核实施。

4.3内审员负责编制检查表,并实施现场审核。

4.4行政部负责组织不符合的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和审核记录的归档、保存。

4.5管理者代表批准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和批准内部审核报告。

4.6受审核部门提供必要的审核条件,负责制定并执行本部门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5内部审核流程图6管理内容6.1审核策划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策划,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表》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

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6.1.1审核目的a)验证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GJB9001C标准要求和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b)确认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6.1.2审核范围根据需要可专门审核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活动及其涉及的所有部门。

6.1.3审核准则a)GJB9001C标准。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6.1.4审核时机及频次质量管理体系每年一次,一般安排在每年年底或在第三方认证机构现场审核之前进行,每两次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

当出现下述特殊情况时可提前进行或增加审核频次:a)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b)当发生产品重大不合格或体系多项严重不符合或顾客多次重大投诉时。

c)第三方认证或监督审核之前。

d)每季度实施滚动审核。

6.2审核方法6.2.1审核方案每次现场审核之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策划,指定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和审核工作能力的人员组成审核组,明确审核组长,并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表》(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审核准则,审核的部门和时间安排,审核组的成员及其分工)。

QPFM 8.2-2015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QPFM 8.2-2015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目 的: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管理和产品实现的策划,是否符合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保持和改进。

职 责:1 管理者代表1.1 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1.2 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成员,批准《内审日程表》、批准《内部审核报告》、批准《年度内审计划》。

2 质管部2.1 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2.2 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展开。

3 内审组长3.1 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3.2 编写《内步审核报告》;3.3 编写《内审日程表》;3.4 负责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范 围: 适用于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内部产品质量审核活动的实施控制。

程序内容:1 内审方案的策划1.1 管理者代表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审核方案进行策划。

策划时应考虑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和过程现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一般情况下,每半年开展一次(覆盖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要素、过程和产品),特殊情况下:a)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初;b) 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有较大变化;c) 发生批量不合格或顾客投诉等情况时,管理者代表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追加审核。

1.2 质管部根据策划的结果,在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内审年度计划》,报管代批准。

1.3 内部产品质量审核:按照产品标准中规定和要求进行。

2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2.1 内审准备2.1.1 组成审核组a) 每次审核前,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具体实施内审b) 审核组由与受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2.1.2 《内审日程表》的制定和批准2.1.2.1 审核组长制定本次内审的《内审日程表》和《内审通知》,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于正式审核前2个工作日发放到领导层和有关部门2.1.2.2 《内审通知》和《内审日程表》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时间;——日程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3现场发现问题应让当场该项工作负责人(或操作者)确认并填写《不符合项报告》,以保证不合格项能够完全被理解,有利于纠正。
5.4.4审核结束由审核组长召开受审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审核组成员会议,报告审核结果。
5.5审核报告
5.5.1由审核组长或其授权的审核员编写《审核报告》。审核组长确认后签字,报管理者代表及有关部门。
5.8审核组对《不合格项报告》中的工作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并验证有效性,将检查结果记入《不符合项报告》。
5.9《不符合项报告》的发放与本程序4.6条款相同。
5.10内部质量审核中使用的全部记录由审核组长移交给质保部,按照《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保管。
6.相关文件和记录:
6.1 《管理评审管理制度》
6.2BF /QJ-045 《内审通知单》
6.3BF /QJ-046 《检查表》
6.4BF /QJ-013 《内部质量审核计划》
6.5BF /QJ-048 《年度质量体系审核计划》
6.6BF /QJ-049 《不符合项报告》
6.7BF /QJ-050 《内部质量审核报告》
6.8BF /QJ-051《不符合项分布表》
批准审核编制Fra bibliotek日期日期
日期
5.3.7审核计划的内容
a.受审核的部门、审核目的、范围、日期。
b.审核依据的文件。
c.审核的主要项目及时间安排。
d.审核员分工。
5.3.8受审核部门要确定陪同人员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5.4审核实施
5.4.1审核的具体内容按照《检查表》进行。
5.4.2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检查现场,收集证据等活动,检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
1.目的:
根据公司《质量手册》的要求,审核质量体系涉及的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极其结果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有效地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3.职责:
3.1审核组长负责内部质量审核计划编制,并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3.2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审核员并规定其职责。
3.3由审核组长组织内部审核。
4.定义:无
5.程序:
5.1审核组长制定内部审核计划,于每年元月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并实施,每年进行最少一次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5.2内部质量审核工作计划的内容:
a.审核目的和范围。
b.审核时间安排。
5.3审核准备
5.3.1由管理者代表根据被审核部门情况任命具有内部质量审核员资格的合适人选担任审核组长,由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审核的具体组织工作。
5.3.2审核由2人或2人以上组成,由审核组长选派具有内部质量审核员资格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担任审核组成员。
5.3.4由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成员制定审核专用文件,主要由以下文件组成:
a.审核通知。
b.审核检查表。
c.不合格项报告。
d.审核报告。
5.3.5准备好审核依据的文件。
5.3.6由审核组长提前一星期向受审部门发出《审核通知》及本次《审核计划》。
5.5.2审核报告的内容:
a.受审核的部门、审核目的、范围、日期。
b.审核依据的文件。
c.审核员、受审核部门主要参加人员。
d.审核综述。
e.不合格项
5.6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a.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b.受审核部门。
c.不合格项所涉及的相关部门。
5.7受审核部门在受到审核报告以后两天内对不合格项实施纠正措施,对不能在短期内纠正的不合格项由责任部门填写《不合格项报告》交给审核组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