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悠久的历史

合集下载

有趣的黑龙江地名

有趣的黑龙江地名

有趣的黑龙江地名有趣的黑龙江地名(2014-03-27 21:37:56)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北部边陲,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载,这里是满族的先祖挹娄人首先在这里开始生产建设的。

黑龙江不仅是河流的名称,也是省名,省内河流众多,所以黑龙江的地名大多是以流经那里的江河命名的,且多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这些名字既美丽又有趣。

(顺便感慨一下,黑龙江是我的家乡,那里土地富饶,人民勤劳善良,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都像是亲人,朋友一样难忘)。

哈尔滨:由女真语“阿勒锦”的音译,是“荣誉”的意思;满语“哈鲁滨“是“鱼网”的意思。

历史上是黑龙江省的第四个省会,一直沿用至今。

齐齐哈尔:一说是达斡尔语“奇察哈里”的转音,意为“边疆”或“天然牧场”。

也有说是满语"哲陈嘎拉"的音译,为边疆的意思。

齐齐哈尔旧称“卜奎”,是摔跤手之意。

曾是黑龙江省的第三个省会。

牡丹江:因河得名。

这里的“牡丹”和牡丹花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满语“忽汗”、“虎尔哈”的音变。

意思是“弯曲”。

牡丹江就是弯曲的江之意。

牡丹江的满文发音为(牡丹乌拉MUDAN ULA)佳木斯:是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古驿道,名称源于满语“甲母克寺”;嘉木寺等,满语为驿站。

爱辉:是我国的古代名城,清代曾经是黑龙江将军所在地,“爱辉”是满语“可畏”的意思。

曾是黑龙江省的第一个省会。

安达:是蒙古语“朋友”的意思。

阿城:得名于境内的阿什河。

阿什河在满语里是“金子”的意思。

兴安岭:满语为“金阿林”,意思是“极寒冷的地方”。

海林:看过“林海雪原”的人一定都知道这个杨子荣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海林是由五林县和新海县合并而成,两县各取一字为海林县。

海林市有一条朝鲜族聚居的海兰江,“海兰江”又名“海浪江”,满语是“榆树”的意思。

海伦:是古希腊美女的名字。

海伦旧称“通肯”由通肯河得名。

通肯为满语“鼓”的意思,而海伦在满语中是“水獭”的意思。

呼兰:也是因河而得名,位于呼兰河边上,满语是“烟筒”之意。

密山第一任县长:傅文忱

密山第一任县长:傅文忱

密山第一任县长:傅文忱作者:刁学艺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09年第03期傅文忱,1904年12月3日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今黑龙江省双城市)。

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1913年,全家逃荒至密山二人班柞木台子(现密山市二人班乡尚志村)安家落户,傅文忱在姚家大院上了三年私塾,12岁时辍学,随父亲种地。

辛劳的岁月使他亲身体验到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富人压迫穷人的不平等。

在劳动的间歇期间,他阅读了很多旧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传》、《南北宋演义》等等。

政治清明的皇帝刘备与宋太祖、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宋江等人都成了他崇拜的偶像。

他开始强烈地不满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反抗的火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密山二人班有许多乡民和苏俄那边有联系,常聚在一起议论苏俄革命胜利后的巨大变化。

傅文忱听后倍受鼓舞,他平时也常去苏俄边防站溜达,耳闻目睹了很多新鲜事儿。

傅文忱通过阅读《怎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此书以大量的事实,披露了日本准备侵略中国东北进而征服全支那的野心)这本书,知道了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认识到农民如果不起来革命,进行反抗,不仅不能摆脱富人的压迫,而且还要遭到外国人的驱使和奴役。

从此,他要革命,反抗压迫,拯救农民于水火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相继沦陷。

中共满州省委发表宣言,号召工农兵劳苦大众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傅文忱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1932年初,抗击日寇侵略的李杜将军率部到达密山,傅文忱为救国救民,毅然弃农参军。

1933年1月8日,日寇占领密山县城,傅文忱所在部队被敌人打散。

亡国奴的耻辱使他痛心疾首,回到家里进行苦苦地思索。

1933年,傅文忱的弟弟傅文秀和一个叫李发的人同遭土匪绑架。

密山兴凯湖简介

密山兴凯湖简介

密山兴凯湖简介
兴凯湖乡位于密山市东南部37公里处,乡政府设在马家岗村,全乡占地面积199平方公里,东临承子河乡,南邻兴凯湖,西邻白鱼湾镇,北与金银库林场相连,东经45度10分45秒,北纬132度20分32秒,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24公里。

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山峦起伏,山上储有大量木材,丘陵漫岗上有数不胜数的山野菜,山下蕴藏大量的白灰石,湖泡河流纵横交错,星罗棋布,适于各种野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繁衍生息,野生兽、禽、鱼、虾种类众多,湖边沼泽植被芦苇,小叶樟等质佳量丰。

现有6个行政村,1个社区,分别是兴凯湖村、石咀子村、金银库村、马家岗村、新民村、爱民村,43个村民小组,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9258,总户数2569户。

有耕地面积11.5万亩。

民族以汉族为主。

密山兴凯湖简介

密山兴凯湖简介

密山兴凯湖简介密山兴凯湖是中国黑龙江省密山市一个典型的太湖型湖泊。

该湖面积约为9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约110千米。

兴凯湖属于典型的淡水湖泊,年均水深约5.5米,最深处可达8.5米。

湖中有47个小岛屿,面积总计约20平方千米。

兴凯湖位于密山市南部,距哈尔滨市200余公里,属于黑龙江省重要的风景旅游区之一。

兴凯湖的水质水量是保持湖泊清澈、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兴凯湖的水质水量处于Ⅲ~Ⅳ类,环境保护状况良好。

2018年,兴凯湖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了向公众展示生态旅游发展的典范。

兴凯湖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存区和传统的渔猎场所。

湖区古墓、古城址和古战场遗址分布广泛,揭示了古代人类与兴凯湖的密切关系。

在湖区还有大量的岩画,以及珍稀的鱼类和长江流域的物种,这些都为湖区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高价值的资源。

兴凯湖的风景特色丰富多彩。

湖区春季吐绿,夏季碧波荡漾,秋季火红秋叶,冬季雪景银装素裹。

风景区内有泉头岭、榴花岛、荷花园、钟山岛等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奇妙绝伦。

此外,由于兴凯湖属于淡水湖泊,湖中的水体植被丰富,鱼虾成群,湖水清澈见底,非常适合游泳、垂钓和划船。

兴凯湖的旅游活动丰富多彩。

游客可以乘船欣赏湖光山色,到小岛游览,登高眺远,参观文化遗址和博物馆,赏花摄影,钓鱼垂钓,冬季体验冰雪娱乐等等。

此外,兴凯湖旅游区还建有高标准的接待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美食和娱乐。

总之,兴凯湖是一个集风景、文化和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和海外众多游客,成为黑龙江省的旅游品牌之一。

愿兴凯湖保持其原始风貌,将美丽和神秘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游客!。

鸡西风情园小镇旅游景点

鸡西风情园小镇旅游景点

鸡西风情园小镇旅游景点
鸡西风情园小镇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虎林镇,坐落于美丽的密山水库旁。

鸡西风情园小镇是一个以吃、玩、购、赏、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农家风情园,国家AAAA级景区。

风情园小镇内有近百种农家美食,如:农家宴、农家乐等。

其中“铁锅炖大鹅”和“红烧大虾”被列为“鸡西十大名菜”。

这里还有以鸡西黑土文化为主题的百亩黑土文化广场,有充满俄罗斯风情的瓦西里教堂、民族特色的民族工艺品馆等。

鸡西风情园小镇位于密山市虎林镇,距鸡西市20公里,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景区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

景区内有4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区,分别是:农耕文化区、渔猎文化区、生态文化区。

主要景点有:民俗博物馆、满族风情街、渔猎文化街、满族风情广场等。

其中,满族风情街是鸡西第一家以满族为主题的大型娱乐场所。

—— 1 —1 —。

密山当壁镇景区简介

密山当壁镇景区简介

密山当壁镇景区简介
密山市当壁镇位于密山市东北部,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国家一类口岸城市。

当壁镇辖24个行政村,有林面积241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

当壁林场位于密山东南部,密山市与虎林市的交界处,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林区内有野生植物100余种,野生动物20余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等珍贵树种。

当壁镇境内的“三沟一河”贯穿全境,“三沟”即:岔沟、林子沟、当壁沟;“一河”即:大林子河。

大林子河发源于大黑山山脉东麓,全长50公里。

大林子河是密山林区唯一一条水系。

当壁镇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松和珍稀保护动物水曲柳等。

“三沟一河”为国家级原始林区,是天然的生态公园。

该景区集山、林、泉、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我市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

当壁林场被评为“黑龙江省最佳旅游景区”和“国家 AAA级风景名胜区”,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1 —1 —。

密山悠久的历史

密山悠久的历史

密山悠久的历史一、自古人烟稀少的“北大荒”密山是一片美丽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是人们印象中的亘古偏远之地“北大荒”。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密山人经历了早期的渔猎艰辛和部落繁荣以及民族的融合,为中华多民族形成的伟大国家建立做出了贡献。

新开流古墓葬的发现,见证了肃慎先民生产生活及远古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文明的蕴育。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商、周时期,“肃慎与西周来往频繁”,肃慎居“不威山(长白山)北(老爷岭及完达山)”、“东滨大海(日本海)”。

这里的先民虽地处蛮荒之地,却与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进步的脚印,完成了他们向文明时代跨跃的伟大进程。

唐初,设“拂涅固地为东平府”(《新唐书・渤海传》),先民经常去唐朝贡。

明代,密山一带为东海女真,他们对明朝十分顺从,从不违抗。

(一)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新开流遗址1.肃慎先民的文化遗址在烟波浩瀚的兴凯湖北侧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黑龙江省考古队于1972年夏季在此新开流东1.5公里处,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同年秋季进行考古挖掘。

该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2.4万平方米。

挖掘发现27座古墓葬和鱼窖,出土陶器、石器、骨器2 000余件。

陶器为夹砂褐陶烧制,饰有鱼鳞纹、鱼网纹,还出土若干件陶塑神像;骨器中以骨雕海东青猎鹰头像为代表,并有骨制渔钩、渔叉、渔镖、渔卡子、匕首等器物。

据对5号墓人骨进行放射性碳14的年代检测,认定该遗址年代是前6080±130年,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1981年1月27日,该遗址被列入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序列,定名为“新开流文化遗址”。

在墓葬考古中发现,形式上分为单身葬、二次葬、屈肢葬等,在单身葬墓穴中有着大量陪葬石、玉、骨、陶等器物,可见远古时期先民已产生了地位上的差别。

经考古后学术界认为:此处是肃慎先民的文化遗址,新开流遗址。

2.蕴育着古代文明的渔猎经济密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从旧石器时代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迄今并未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而中晚期遗存则有所发现。

新密的旅游景点

新密的旅游景点

新密的旅游景点
新密市位于中国河南省,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值得游览的景点:
1. 新密山:新密山是新密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这座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有许多佛教庙宇和古迹。

2. 牡丹园:新密市是中国牡丹之乡,有许多当地种植的牡丹花园。

每年春天,这些花园会举办盛大的牡丹花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

3. 龙潭寺:龙潭寺是新密市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北魏时期。

这座寺庙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山脚下,是一处清幽的禅修场所。

4. 古城墙:新密市保留着一段古老的城墙,这是城市历史的见证。

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散步,欣赏到城市的全景。

5. 新密水镇:新密市的水镇位于新密山脚下,是一个古老且保存完好的水上古镇。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品尝当地美食,以及乘坐船只游览运河。

这仅仅是新密市的一部分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其他值得探索的地方。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古迹,新密都会给游客带来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山悠久的历史一、自古人烟稀少的“北大荒”密山是一片美丽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是人们印象中的亘古偏远之地“北大荒”。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密山人经历了早期的渔猎艰辛和部落繁荣以及民族的融合,为中华多民族形成的伟大国家建立做出了贡献。

新开流古墓葬的发现,见证了肃慎先民生产生活及远古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文明的蕴育。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商、周时期,“肃慎与西周来往频繁”,肃慎居“不威山(长白山)北(老爷岭及完达山)”、“东滨大海(日本海)”。

这里的先民虽地处蛮荒之地,却与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进步的脚印,完成了他们向文明时代跨跃的伟大进程。

唐初,设“拂涅固地为东平府”(《新唐书·渤海传》),先民经常去唐朝贡。

明代,密山一带为东海女真,他们对明朝十分顺从,从不违抗。

(一)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新开流遗址1.肃慎先民的文化遗址在烟波浩瀚的兴凯湖北侧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黑龙江省考古队于1972年夏季在此新开流东1.5公里处,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同年秋季进行考古挖掘。

该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2.4万平方米。

挖掘发现27座古墓葬和鱼窖,出土陶器、石器、骨器2 000余件。

陶器为夹砂褐陶烧制,饰有鱼鳞纹、鱼网纹,还出土若干件陶塑神像;骨器中以骨雕海东青猎鹰头像为代表,并有骨制渔钩、渔叉、渔镖、渔卡子、匕首等器物。

据对5号墓人骨进行放射性碳14的年代检测,认定该遗址年代是前6080±130年,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1981年1月27日,该遗址被列入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序列,定名为“新开流文化遗址”。

在墓葬考古中发现,形式上分为单身葬、二次葬、屈肢葬等,在单身葬墓穴中有着大量陪葬石、玉、骨、陶等器物,可见远古时期先民已产生了地位上的差别。

经考古后学术界认为:此处是肃慎先民的文化遗址,新开流遗址。

2.蕴育着古代文明的渔猎经济密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从旧石器时代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迄今并未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而中晚期遗存则有所发现。

密山向北100公里处从南山遗址(宝清县境内),距今约7 500年;兴凯湖新开流遗址,距今约6 000多年。

新石器时代,密山地区渔猎文化和农牧业文化均有着显著发展。

(1)猎鹰“海东青”昭示渔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密山新开流遗址1972年出土骨雕鹰头“海东青”,证明了远古人类渔猎经济状况与发展进步。

猎鹰是北方远古人类射猎、捕鱼、放牧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他们豢养的珍禽。

鹰是勇敢、力量和远见卓识的象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位置崇高(精神图腾);人们不但在精神文化生活中欣赏它,而且在生产活动中依靠并需要它;所以,密山先民便用雕刻这种艺术手段把它们表现出来并珍藏。

猎鹰“海东青”就是后来文献记载中的“隼”、“海青”或“海东青”,这反映出密山先民对猎鹰在生产生活中的依赖和在精神上的崇拜。

(2)文明起源的见证。

密山新开流遗址中出土文物,为当地古人类的文明起源起到重要见证作用。

石镞,琢制精致,为远古人类射猎重要工具。

骨制渔镖,远古渔民捕鱼工具。

夹砂陶罐上饰网纹、鱼鳞纹,均为原始渔业在原始艺术上的反映。

出土之岫玉制成器,经考古鉴定无生产上实用价值,只作为祭祀用礼器或饰物。

反映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社会已有分工,有了专制玉器匠人和作坊,证明了社会分工的进步和社会的等级分化。

纵观世界文明史,黄河文明、希腊文明、玛雅文明等无一不是以农业经济和文化发展而形成之农业文明;而密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发达的渔猎经济和文化,证明了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即渔猎经济和文化见证了文明之起源,亦能够蕴育古代文明。

(二)明代以前的密山为真人乐园泱泱中华系多民族国家,仅黑龙江省就有少数民族10多个。

按民族系统分类,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等属于通古斯系统,是历史上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清系统之后裔。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北抚山戎、发、息慎”。

息慎即肃慎。

“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方大国也”。

周朝已把肃慎居地视为自己北方疆土,并申明“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密山地区是古代肃慎先民活动区域。

两汉时期肃慎改称挹娄,南北朝时期挹娄改称勿吉,北齐时期(536年)勿吉改称靺鞨,后唐元成年(926年)靺鞨改称女真。

明代,密山域内居民为东海女真(野人女真)。

汉、南北朝时期,挹娄东滨大海,在老爷岭、完达山之间和兴凯湖畔均有活动。

经济生活是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并存的,《后汉书·东夷传·挹娄》记载“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

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

“又善射,发触入人目。

张四尺,力如弩。

矢用木苦,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

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卒不能服”。

在密山市北100余公里的宝清县和友谊县接壤处发现挹娄旧城与七星祭坛,将挹娄聚居城郭比渤海上京与金上京向前提早了500年和800年;此发现反映出挹娄最先走向礼制森严的国家阶段,正是这一大的民族系统,创建了古挹娄国、渤海、金朝和清朝,实现了民族系统历史上的四次飞跃,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

唐代,密山地界为靺鞨渤海国东平府所辖,在自己固有生产力基础上,汲取其它民族先进生产技术与经验,使农业、手工业、贸易、交通等均有长足发展。

后唐靺鞨改称女真,1115年,女真完颜阿骨打败辽建金称帝;1234年,金朝被蒙古汗国所灭。

元初,密山女真人仍以游牧游猎为生,“各仍旧俗,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

明代,活动在密山一带先民为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他们不树五谷,不种蔬菜,身穿皮衣,头戴皮壳帽,男子光头,女人打缝垂戴桦皮筒,过着无忧无虑的游猎生活。

(三)明前密山的设置自汉代开始,黑龙江地区就已经设置,西部地区归玄郡管辖,密山归东部地区真番郡管辖。

唐初,万岁迪无元年(696年),靺鞨人首领拒绝朝廷册封,率众东渡辽河返回故里。

途中首领之子大祚荣带领众人击败朝廷将领李楷固率领之追兵(靺鞨首领已死),于圣历元年(698年)来到太白山(长白山)东北奥娄河(牡丹江)一带筑城定居(今吉林敦化敖东城,亦称“旧国”),大祚荣自立为震(亦作振)国王,仍称靺鞨。

开元元年(713年),唐廷派郎将崔忻摄鸿胪卿,以“敕持节宣劳靺鞨使”名义至旧国,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辖区设忽汗州,授忽汗州都督(亦称渤海都督),自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

忽汗州下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有居民十万户和常备兵数万人。

管辖范围北至黑水靺鞨(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东濒日本海,西接契丹(今辽宁开原、铁岭一带),南以泥河(今龙兴江)与新罗为邻;包括今中国东北大部和俄罗斯滨海州全部地方)。

天宝末年(755—756年),渤海三世文王(大钦茂)迁都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市渤海镇)。

密山为东平府所辖,府治在宁安以东,兴凯湖以西,领伊、蒙、沱、黑、比五州,下辖8县。

州县多环兴凯湖分布。

由于沱州与安远府设之湄州在兴凯湖东西两侧,故兴凯湖此时称作湄沱湖。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契丹阿保机灭渤海国,靺鞨改称女真,密山属生女真含国部。

《金史·地珪志》:“含国部原居苏滨水(绥芬河流域),其部长斡豁勃堇因不听王命而率部进师北琴海(兴凯湖)以北”,游居乌苏里江上游一带。

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誓师伐辽,元庆五年(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建都会宁;天会五年(1127年)金兵陷宋都汴京(河南开封),俘徽、钦二帝,北宋王朝覆亡,出现南宋与金朝对峙局面。

金时代密山属上京恤品路辖制。

1271年蒙古忽必烈建大元,密山归开元路治下的水达达路管辖。

1368年明朝建立,密山一带归奴儿干都司治下恨克卫管辖。

二、清代密山招垦办荒务并设治1589年,明朝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他在逐步统一了东北建州女真、海西女直,及生活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野人女真(东海女真)后,又与皇太极征服了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

1616年,努尔哈赤称帝,国号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

1635年,太宗皇太极下令将以女真人为主的各族统称为满族,废止女真族名。

1642年,皇太极宣布:“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海滨(鄂霍茨克海)迄西北海滨(贝加尔湖),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臣服。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京师顺天府(今北京),盛京(沈阳)为留都,管辖东北各地;顺治三年(1646年),改留守大臣为奉天昂邦章京授镇守东北总管印。

顺治十年(1653年),在宁古塔增设昂帮章京1员,并副佐骁骑等,以镇守宁古塔(现黑龙江省海林市旧街)。

康熙元年(1662年),移宁古塔昂邦章京至宁古塔(今宁安市),并升为镇守宁古塔处将军,辖守吉林及黑龙江流域。

此时,密山地面为其所辖。

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为保护并巩固其所谓“祖宗发祥重地”,于乾隆、嘉庆时厉行封禁政策,密山被划为禁区。

咸丰十一年(1861年),密山禁区开放。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密山设招垦局办理荒务,实行开发建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密山府,至此,边陲蛮荒之地正式设治。

(一)“龙兴之地”被封禁与设招垦局办荒务清代初期,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顺治十年(1653年)将东北“龙兴之地”划为禁区。

至乾隆年时,封禁政策更加严厉,密山地面不准满汉杂人随便出入,并在兴凯湖西岸设勿赛气卡伦,阻止人员流入。

虽经封禁,仍有一些汉、满人员偷入密山禁地,进行挖掘人参、捕鱼、狩猎等活动,这些人员冬去春来从不定居。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山东、河北等地民人偷入此地潜入山沟居住,密山开始定居人口,但这些人不带家眷,只是一人定居,俗称“跑腿子”、“穿山沟”。

咸丰十年(1860年),域内山沟、河谷等处外来人口定居者渐多,民众自治称为“沟大爷”时期。

咸丰十一年(1861年),密山禁区开放,至此,清王朝封禁密山地区时间长达209年。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始设招垦局于蜂蜜山,正式开始办理招垦事宜,密山开始土地开发种植。

蜂蜜山招垦局1880年,清朝政府为加强边境整肃并筹集国库资金,实行“移民实边”、“试办屯田”政策。

1899年,吉林将军长顺奏请清政府:设蜂蜜山招垦局,管理该地区招垦事宜。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吉林将军派遣戴鸿钧前来办理荒务,并准备在锅盔山前设荒务局。

是年8月19日,沙俄军队越境侵略蜂蜜山,清军靖边营与之大战并驱俄出境获胜,吉林荒务委员五品顶戴张子埙、周铭真等7名垦官因参战殉国,荒务局未建成而撤离。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派三品顶戴吴瞻菁总理办蜂蜜山荒务,设总局于晾台山(今穆棱市伊林镇),设分局二所,一所在蜂蜜山凤绵镇(今知一镇),另一所在呢吗口(今虎林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