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伴高钙血症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钙血症的诊断与处理

高钙血症的诊断与处理
甲状旁腺影像学检查可帮助确定甲状旁腺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甲状旁腺肿瘤。
影像学检查
颅骨X线片
可用于评估颅骨病变,如骨质破坏、肿瘤或骨折。
甲状旁腺CT
可显示甲状旁腺的大小、位置和形态,有助于诊断甲状旁腺腺瘤。
脊柱MRI
可用于评估脊柱病变,如肿瘤、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压迫。
鉴别诊断
其他高钙血症
3
生活方式干预
限制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避免高钙食物,增加运动量,促进钙排出。
此外,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甲状旁腺切除术
原发性高钙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血钙水平。
肿瘤切除术
对于恶性肿瘤引起的继发性高钙血症,肿瘤切除是关键。
肾移植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继发性高钙血症,肾移植可以改善预后。
维生素D中毒
停止服用维生素D制剂,并采取措施降低血钙水平。
其他疾病
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治疗肉芽肿病、 sarcoidosis,或治疗肾脏疾病。
急性高钙血症的处理
1
静脉补液
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以增加尿量,促进钙的排出。
2
利尿剂
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促进肾脏排钙。
3
双膦酸盐
静脉注射帕米膦酸或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降低血钙水平。
预后与预防
预后
高钙血症的预后取决于病因、严重程度和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血钙水平。但如果高钙血症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和骨质疏松症。
预防
预防高钙血症的关键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高钙血症的疾病。此外,应避免摄入过量的钙和维生素D,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高钙血症诊治指南

高钙血症诊治指南

高钙血症诊治指南一、概述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是内分泌临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无症状,仅常规筛查中发现血钙水平升高,重者可危及生命。

高钙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和恶性肿瘤,占总致病因素的90%以上。

按血钙升高水平可将高钙血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类,轻度高钙血症为血总钙值2.75~<3mmol/L(11~<12mg/dl);中度为3~3.5mmol/L(12~14mg/dl);重度时>3.5mmol/L(>14mg/dl),同时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临床征象。

当血钙水平≥3.75mmol/L(≥15mg/dl)时称为高钙危象(也有认为高于14mg/dl或16mg/dl者),系内科急症,需紧急抢救。

二、病因导致高钙血症的原因很多,可归纳如下:原发性甲旁亢散发性甲旁亢:腺瘤,增生,腺癌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I型和MENIIa型恶性肿瘤局部溶骨性高钙血症(LOH)恶性肿瘤体液性高钙血症(HHM)异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肉芽肿疾病结节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结核Wegener肉芽肿放线菌病念珠菌病嗜酸细胞肉芽肿硅植入,石蜡注射药物诱导维生素D中毒维生素A中毒噻嗪类利尿药碳酸锂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制剂雄激素和三苯氧胺(乳腺癌治疗药)茶碱生长激素铝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其他制动(尤其在生长期儿童或Paget病患者)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家族性低尿钙高钙血症乳碱综合征全胃肠外营养婴儿特发性高钙血症慢性活动性肝病三、临床表现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血钙升高的速度、程度及患者对高血钙的耐受能力有关。

血钙水平在2.75~3mmol/L时,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血钙中等程度升高时,多数患者有相应症状,某些老年患者甚至出现高钙危象时的临床表现,而有些慢性中度高血钙患者可无明显不适,个体差异较大;患者血钙大于3.5~4mmol/L时,几乎都出现高钙危象。

高钙血症基础与临床

高钙血症基础与临床

要点∙高钙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可治疗疾病。

如果不加以治疗这种病会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高钙血症的最常见原因为恶性肿瘤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双磷酸盐类药物是恶性肿瘤所致高钙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甲状旁腺手术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最有效疗法临床提示∙即使患者患有恶性肿瘤,也要检查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原可能存在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急性重度高钙血症 (>3.5 mmol/l) 患者需要紧急住院治疗简介钙是生命所必需的。

它是骨代谢和神经肌肉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钙水平的严格调节可以控制神经肌肉功能。

钙的分布很广,但是大部分存在于骨骼中 (99%)。

只有很少一部分钙储存于软组织和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中的钙交换发生于整个骨骼、肠道和肾脏。

体液中的钙大部分由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 D 调节。

血清总钙的标准实验室参考范围为 2.20-2.60 mmol/l。

使用下方公式作为离子钙的间接测定方法通常可得到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的钙水平。

1通过此公式您可以排除脱水或白蛋白水平异常所致假高钙血症。

校正后的钙 = 血清钙±0.02 mmol/l,以40g/l为标准,血清白蛋白每高于1 g/l 则减去0.02 mmol/l,每低于1 g/l则加上0.02 mmol/l。

示例一名患者其未校正的血清钙为 2.75 mmol/l,血清白蛋白为 48 g/l 的:校正后的血清钙 = 2.75 - (8 x 0.02) = 2.59 mmol/l。

病理生理学人体内的钙和磷自稳平衡由三种主要激素调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骨化三醇(1,25 二羟基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主要通过设定远端肾小管的钙重吸收水平来调节细胞外钙浓度。

它还可增加骨骼中钙的释放并将维生素 D 转化为其活性代谢产物骨化三醇(1,25 二羟基维生素 D)。

钙离子浓度降低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产生,高水平的钙离子和降钙素则抑制其产生。

恶性肿瘤骨转移伴高钙血症的护理-2019年文档

恶性肿瘤骨转移伴高钙血症的护理-2019年文档

恶性肿瘤骨转移伴高钙血症的护理高钙血症是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代谢危象,10%- 20%患者在疾病的某个阶段发生,其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并引起许多病理生理改变,要比肿瘤本身更易危及生命[1] 。

肿瘤骨转移伴破骨性骨溶解是导致高钙血症的最常见机制[2] 。

血清钙浓度高于2. 75mmol/L 即为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乏力、表情淡漠、肌张力减低、嗜睡、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厌食、恶心、呕吐、口渴、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并伴有肾功能损害等。

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2年2 月共收治恶性肿瘤骨转移伴高钙血症患者38 例,现将临床护理要点回顾性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科于2010 年3 月至2012 年2 月共收治恶性肿瘤骨转移伴高钙血症患者38例,男23 例,女15 例;年龄41- 79岁,中位年龄58岁。

其中肺癌15例,乳腺癌10例,淋巴瘤6 例,多发性骨髓瘤6 例,阴茎癌1 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肿瘤并经ECT和CT MR或PET/CT提示有骨转移。

既往均经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

血生化报告:血钙2. 75 - 4.84mmol/L。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12例恶心伴便秘,1 8例食欲下降,1 2例四肢乏力,6例表情淡漠伴肌张力减低,2 例出现肾功能损害。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恶性肿瘤骨转移伴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

2 护理2. 1 病情观察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加强护患沟通,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及意识状态变化,判断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肌张力是否正常。

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耐力,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抽搐症状,记录24h 出入量。

注意监测血钙、血磷及血钾等电解质变化,防止发生低血钙及低钾。

2.2 用药监护2.2.1降钙素的护理降钙素主要通过干扰破骨细胞成熟而抑制骨重吸收,还能增加肾钙排泄,从而降低血钙。

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

Paget将有利于瘤转移的环境称为“适宜的土
壤”。骨基质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环境,因为骨基质
含有丰富的生长调节因子,当骨吸收时它们释放出
来,可能会改变骨局部微环境中瘤细胞的特性,并
且局部骨转换率的增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非常有利。
为了证实这些假设,有研究曾用破骨细胞骨 吸收活性抑制物二膦酸盐risedronate, 治疗 经过人乳腺癌细胞接种后有骨损害的裸鼠, 发现瘤细胞的局部溶骨能力和在骨的微环境 中的生长能力均被完全抑制。
恶性肿瘤体液性高钙血症 ( HHM )
约占恶性肿瘤相关的高钙血症的80%。 指由于未发生广泛骨转移的实性肿瘤或对肿瘤有反 应的其它细胞分泌体液介导因子至血循环,刺激破
骨细胞骨吸收及肾小管钙的重吸收,导致高钙血症。
其特征是:很少或无恶性肿瘤骨侵犯或骨转移;肿 瘤切除或治愈后高钙血症和其它生化异常可以逆转。
二、发病机理
生理情况下血钙水平的维持主要靠:
骨骼、胃肠道、肾脏和血浆蛋白尤其
是白蛋白四个方面。
任何一个部分发生功能紊乱均可导致 高钙血症
1、 骨吸收破坏导致骨吸收性高钙血症
2、某些淋巴瘤或肉芽肿可合成分泌1,25(OH)2VitD, 导致胃肠道钙吸收能力过强造成肠吸收性高钙血症; 3、双氢克尿噻、过量PTH及 PTHrP可促进肾小管 钙重吸收,而肾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可导致尿钙
此,原发性甲旁亢患者血中1,25(OH)2D明显增加,
肠钙吸收也增加,而HHM患者血中1,25(OH)2D及肠
钙吸收均减少,原因仍不明确;
(3)原发性甲旁亢时血氯增高、肾小管重吸收HCO3减 少致代谢性酸中毒,而HHM患者血氯降低、肾小管重 吸收HCO3增加致代谢性碱中毒; (4)原发性甲旁亢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增加,伴有骨 形成也增加,两者相互偶联;HHM患者骨活检显示 破骨细胞骨吸收显著增强,成骨细胞骨形成反而减少, 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明显失偶联导致大量的钙从骨骼 流到细胞外液,主要决定了HHM高钙血症的程度。 这一显著失偶联的细胞基础尚属未知。

高钙血症的原因与治疗

高钙血症的原因与治疗

高钙血症的原因与治疗引言:高钙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由体内钙离子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引起。

它可能是多种疾病或生理情况的结果,其中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和药物引起的等。

本文将探讨高钙血症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行的治疗方法。

一、高钙血症的常见原因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是一种因为甲状腺过度活跃而导致代谢速率过高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甲状旁腺激素释放增加,通过增加肠道对钙吸收和肾小管对钙重吸收来提高血清钙水平。

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是最常见导致高钙血症的原因之一。

它由于单个或多个异常活跃的甲状旁腺导致血清钙水平升高。

这通常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的存在所致。

3.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可以触发高钙血症,其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

这些肿瘤会释放出一种叫做细胞因子的物质,它们会干扰正常钙离子代谢并导致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4. 药物引起的高钙血症:某些药物使用也可导致高钙血症,如利尿剂(例如氢氯噻嗪)、锂盐、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和激素替代治疗(如大剂量甾体激素)。

这些药物的使用可以影响肾小管对钙重吸收以及其他与钙代谢相关的机制。

二、治疗高钙血症的方法1. 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果高钙血症是由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那么手术切除异常活跃的甲状旁腺组织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将血清钙水平调整到正常范围,并减少相关症状的发生。

2. 控制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应以抑制肿瘤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等不同治疗方法可以结合使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来提高尿液产量并增加钙排泄。

3. 调整药物使用:如果高钙血症是由药物引起的,医生可能会推荐停用或减少使用该药物。

4. 其他治疗方法:如果无法解决高钙血症的原因或无法控制相关症状,医生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降低血清钙水平。

24高钙血症

24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一、概况高钙血症系恶性肿瘤的一种代谢并发症,当血钙水平显著升高时,可威胁病人生命。

产生高钙血症的原因很多,恶性肿瘤是引起高钙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生率为5%-20%,常见于恶性肿瘤伴骨转移的患者,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占45%。

肿瘤并发高血钙,而临床无骨转移者称体液性高钙血症综合征,约占15%-20%。

其中最常见于肺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肾细胞癌、肝细胞癌和胆管癌等。

血液系统肿瘤中特别好发于多发性骨髓瘤(60%)。

恶性淋巴瘤和T细胞白血病有时也发生溶骨改变和高钙血症。

此症在我国发生率较低,湖北省肿瘤医院化疗科 33 例多发性骨髓瘤中,仅12.5% 有轻度血钙升高。

肿瘤骨转移伴破骨性骨溶解是导致高钙血症最常见的机制,而溶骨性改变与肿瘤局部骨溶解因子增多有关。

体液性高钙血症是由甲状旁腺激素样因子介导所致。

该因子称甲状旁腺激素(PTH)相关蛋白, 能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破骨细胞激化因子,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发生骨溶解和高钙血症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此症可出现多种器官系统功能失调,其严重性与高钙血症程度、伴发疾病、体质及有关的代谢紊乱而有所不同。

l. 胃肠道症状出现早 , 有恶心、呕吐、厌食及腹痛 , 晚期可发生便秘和肠梗。

2. 神经肌肉系统疲乏、嗜睡、抑郁,进而出现迟钝和昏迷。

脑电图示弥漫性慢。

3. 肾早期表现烦渴、多尿,进一步导致肾损害。

结果氮滞留、酸中毒,甚至肾功能衰竭。

慢性高钙血症出现代谢性碱中毒、氮质血症和异位钙化。

4.心血管表现心动过缓、心律减慢。

心电图示 P-R间期缩短及Q-T间期缩短。

血钙高于 4mol/L(16mg/dl)时,T 波增宽,QPT间期延长,ST 段压低,洋地黄作用增强,急性高钙血症还可引发高血压。

恶性肿瘤伴高钙血症者体重常迅速减轻,血清钙水平高3.5mol/L( > 14mg/d1), 血氯水平降低 [<102moI/L(362mg/d1),血磷和重碳酸盐水平增高或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

恶性肿瘤伴高钙血症

恶性肿瘤伴高钙血症

4.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肿瘤可产生破骨细 胞
激活因子,包括淋巴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TNF)。某些T细胞淋巴瘤可产生活性维生素D
(1,25(OH)2D)而. 引起高血钙。
5
高钙血症 – 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可表现为乏力、倦怠、软弱、 淡漠、严重发生精神行为异常、惊厥、昏 迷。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便秘。
.
10
伴肿瘤的高钙血症 – 治疗
肿瘤高钙血症是一种内科急症,作为肿瘤 专科医生要准确、及时诊断,并立即作出 处理,避免导致严重的后果。
补-利促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抑制骨质再吸收
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和透析
停止高钙饮食,维生素D,A或其它维甲 酸类药物
病因治疗
.
11
伴肿瘤的高钙血症 – 治疗方案
伴肿瘤的高钙血症
.
1
高钙血症的定义
血钙的正常值2.25-2.74mmol/L, >3.7 mmol/L可能引起高钙血症危象;因各 种原因(80-95%为恶性肿瘤)导致导 致血浆游离钙水平>2.7mmol/L所导 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胃肠道机 能减退、神经肌肉应急性降低、心动 过缓、T波增宽以及肾功能损害等等。
.
9
伴肿瘤的高钙血症 – 鉴别诊断
放射免疫(双抗法)检测PTH和用特异的放射 免疫分析法检测血中的PFHrP(富组氨酸蛋 白 ),对于高钙血症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 意义;
仔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服用各种维 生素和药物的历史对于发现某些少见病因 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对疑诊为维生素D3中毒或结节病等肉芽肿 性疾病者,检测血浆25(OH)D3、或1, 25-(OH)2D3水平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