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2鲁迅小说填空名词解释
最全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自考笔记(转载整理)

最全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转载整理)第一章鲁迅一、鲁迅的思想鲁迅是在亲身经历的个人家庭的衰败和困顿、时代社会的腐败和无望从而产生的困惑、挫折和失败中,经过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和精神探索,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并走向文学道路的。
鲁迅的思想重心放在“立人、立心”的“文化-精神”改造观念上。
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病方面,他猛烈抨击历代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治心”手段对人心的残害,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衰落的根由;同时赞扬那些历史上敢于反抗现实,特立独行的“中国脊梁式”的人物。
在借鉴、吸收外来的思想态度和实践上,他看重西方19世纪以来具有独立人格和反抗现实精神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翻译介绍跳动着“真实的心”的文学作品,以期达到通过文学进行心灵交流,使中国融入世界文学和世界思想的目的。
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上,他也坚持不从理论、条条框框来衡量作品,而是看作品是否体现了人的本心;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样真实地表白内心,甚至“抉心自食”,以至达到了思想内容的无比深刻。
鲁迅以坚韧的“精神战士”形象,努力克服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虚无态度和绝望情绪,执着于自己经历的人生和现实,在文学创作、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等方面,为20世纪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发展作了具有经典性的杰出贡献。
二、小说创作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它以鲜明的现代小说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之后鲁迅在1918年至1925年连续创作了26篇小说,结成《呐喊》《彷徨》两部小说。
(一)题材开掘的深刻性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鲁迅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以浙东市镇为主要活动场所的乡土世界。
他通过《故乡》、《药》、《阿Q正传》,《祝福》、〈离婚〉、《明天》等小说描述了一些农民形象。
在描述下层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时,正面描写了他们精神上的愚昧和在封建权势压迫下的不幸人生。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考前密卷00812(含答案)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考前密卷00812(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十八春》中遭受禁闭而濒于疯狂的女性是()A. 曼桢B. 曼璐C. 芝寿D. 愫细【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克林堡这一人物出自东平的小说()A. 《一个小孩的教养》B. 《红花地之守御》C. 《沉郁的梅冷城》D. 《多嘴的赛娥》【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老舍作品中哪一部不是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的()A. 《正红旗下》B. 《二马》C. 《骆驼祥子》D. 《牛天赐传》【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标志着何其芳诗风转变的作品是()A. 《生活是多么广阔》B. 《雨天》C. 《欢乐》D.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池莉写康伟业与三个女性的关系的小说是()A. 《你是一条河》B. 《不谈爱情》C. 《小姐你早》D. 《来来往往》【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在《激流》中,充当蕙的婚姻中“建造绞刑架的木匠”的人物是()A. 周伯涛B. 高老太爷C. 高克明D. 高觉新【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四世同堂》中的祁天佑是()A. 城市贫民B. 老派市民C. 新派市民D. 正派市民【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陈士成形象出自于鲁迅小说()A. 《孤独者》B. 《在酒楼上》C. 《长明灯》D. 《白光》【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离婚》中的老派市民形象是()A. 赵四B. 张天真C. 张大哥D. 丁二爷【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阿Q正传》的叙事方式属于()A. 纯客观叙事B. 第一人称限制叙事C. 第三人称限制叙事D. 全知叙事【正确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鲁迅考试真题

鲁迅考试真题————————————————————————————————作者:————————————————————————————————日期:浙江省2011年4月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周作人认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______。
2.鲁迅在南京阅读了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著作《天演论》,因此接受了______思想。
3.鲁迅曾说自己写《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______,铺成一篇”。
4.真的猛士是鲁迅在《______》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在《灯下漫笔》之二中,鲁迅将中国文明称作______。
6.“文坛三户”指破落户、暴发户、______。
7.在《文化偏至论》中,鲁迅指出:“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______,人立而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8.“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硬骨头精神的写照。
9.1918年5月周树人在《新青年》上以“______”为笔名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10.鲁迅强调“新神宗”思想的两点:“曰______,曰重个人”,即强调个体主体性和精神的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在______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充满进取精神的文化构想:“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 )A.《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 B.《坟•文化偏至论》C.《热风•随感录四十三》D.《伪自由书•透底》2.1923年,鲁迅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 )A.《呐喊》 B.《彷徨》C.《域外小说集》D.《故事新编》3.鲁迅在《两地书•四》说:“唯‘黑暗与______’乃是实有。
浙江2014年4月自考《鲁迅研究》试题00812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是鲁迅以下哪部小说中的人物?A.《祝福》B.《示众》C.《兔和猫》D.《鸭的喜剧》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华盖集续编》?A.《无花的蔷薇之二》B.《死地》C.《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D.《纪念刘和珍君》3.鲁迅在______的演讲里,有过一个重要的概括:“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的戏剧的看客。
”A.《娜拉走后怎样》B.《伤逝》C.《社戏》D.《死地》4.鲁迅在杂文______中称中国的看客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A.《我之节烈观》B.《文化偏至论》C.《颓败线的颤动》D.《破恶声论》00812# 鲁迅研究试题第1 页共4 页5.鲁迅说,《故事新编》是“______”。
A.故事传说B.神话传说C.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D.叙事小品6.以下哪个人物形象既体现魏晋文人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鲁迅本人的一些精神本质?A.孔乙己B.涓生C.魏连殳D.吕纬甫7.《影的告别》是鲁迅哪部作品集中的作品?A.《呐喊》B.《野草》C.《彷徨》D.《朝花夕拾》8.下面哪部作品体现出鲁迅讨论“文化”问题的内容,也就是新世纪“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战略问题的内容?A.《科学史教篇》B.《摩罗诗力说》C.《墓碣文》D.《文化偏至论》9.鲁迅将缺乏精神信仰的“假知识分子”称之为A.伪士B.瘪三C.暴发户D.恶少10.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______,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浙江2020年4月自考鲁迅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吃人”2.“叭儿狗”3.“中间物”4.“进化论”5.“悲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鲁迅的小说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2.阿Q是鲁迅小说_______________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3.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_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4.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6.《影的告别》一文出自鲁迅题为《_______________》的散文诗集中。
7.鲁迅认为“_______________”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8.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9.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经典之作。
10.《_______________》是鲁迅的一部以回忆过去的叙事性散文集。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鲁迅指出,幽默应“()”。
A.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B.有利于社会的进步C.有利于文明批评D.有助于文化发展2.关于鲁迅的杂文研究,1933年瞿秋白撰写的()一文是鲁迅研究,尤其是鲁迅杂文研究的一篇重要的文献。
A.《鲁迅杂感文的技巧》B.《鲁迅杂感选集·序言》C.《鲁迅之杂感文》D.《论鲁迅的杂文》3.鲁迅自发表小说《狂人日记》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发表了《孔乙己》等一系列小说,从而显示了()的实绩。
A.文化革命B.思想革命C.文学革命D.社会革命4.鲁迅的杂文作为一部中国社会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最全2017017年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历年真题

2004—2011年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历年真题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七月派取得显著成就的两个方面是小说和()A. 散文诗B. 话剧C. 诗歌D. 报告文学答案:C2. 文坛上形成“王蒙热”是在20世纪()A. 50年代中期B. 70年代末C. 80年代初期D. 80年代中后期答案:C3. “古衣冠的小丈夫”出现于鲁迅小说()A. 《补天》B. 《理水》C. 《采薇》D. 《起死》答案:A4. 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走向成熟是在()A. 50年代前期B. 50年代后期C. 60年代D. 70年代答案:C5. 《预言》的作者是()A. 何其芳B. 李广田C. 卞之琳D. 戴望舒答案:A6. 吕宗桢和吴翠远形象出自张爱玲小说()A. 《倾城之恋》B. 《金锁记》C. 《十八春》D. 《封锁》答案:D7. 艾青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诗是()A. 《煤的对话》B. 《黎明》C. 《笑》D. 《春》答案:D8. 对京派小说悲剧风格理解不正确的是()A. 微笑的悲剧B. 命运悲剧C. 社会压迫悲剧D. 人性悲剧答案:C9. 下列诗作中,艾青创作于延安时期的是()A. 《献给乡村的诗》B. 《播谷鸟集》C. 《旷野》D. 《北方》答案:A10. 徐志摩《婴儿》一诗的主题是()A. 歌颂爱情B. 歌颂大自然C. 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D.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鲁迅后期(1926年以后)创作的历史小说有()A. 《出关》B. 《采薇》C. 《起死》D. 《非攻》E. 《理水》答案:A^B^C^D^E^2. 师陀“果园城家族”中的知识分子有()A. 朱魁爷B. 葛天民C. 素姑D. 贺文龙E. 小茨儿答案:B^D^3. 王蒙下列小说中,属于“青春+革命”小说的有()A. 《青春万岁》B. 《活动变人形》C. 《最宝贵的》D. 《春节》E. 《悠悠寸草心》答案:A^C^D^E^4. 鲁迅小说中采用纯客观叙事的有()A. 《狂人日记》B. 《示众》C. 《阿Q正传》D. 《肥皂》E. 《起死》答案:B^D^E^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析高觉新思想性格的多重矛盾。
鲁迅试卷真题

浙江省2011年4月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周作人认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______。
2.鲁迅在南京阅读了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著作《天演论》,因此接受了______思想。
3.鲁迅曾说自己写《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______,铺成一篇”。
4.真的猛士是鲁迅在《______》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在《灯下漫笔》之二中,鲁迅将中国文明称作______。
6.“文坛三户”指破落户、暴发户、______。
7.在《文化偏至论》中,鲁迅指出:“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______,人立而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8.“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硬骨头精神的写照。
9.1918年5月周树人在《新青年》上以“______”为笔名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10.鲁迅强调“新神宗”思想的两点:“曰______,曰重个人”,即强调个体主体性和精神的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在______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充满进取精神的文化构想:“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 )A.《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 B.《坟•文化偏至论》C.《热风•随感录四十三》D.《伪自由书•透底》2.1923年,鲁迅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 )A.《呐喊》 B.《彷徨》C.《域外小说集》D.《故事新编》3.鲁迅在《两地书•四》说:“唯‘黑暗与______’乃是实有。
”( ) A.虚假 B.沉默C.光明 D.虚无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将中国专制主义称作“本体自发之偏枯”,将对西方工业文明盲目崇拜所必然产生的弊端看做是“以______传来的新疫”。
最全2017017年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历年真题

2004—2011年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历年真题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七月派取得显著成就的两个方面是小说和()A. 散文诗B. 话剧C. 诗歌D. 报告文学答案:C2. 文坛上形成“王蒙热”是在20世纪()A. 50年代中期B. 70年代末C. 80年代初期D. 80年代中后期答案:C3. “古衣冠的小丈夫”出现于鲁迅小说()A. 《补天》B. 《理水》C. 《采薇》D. 《起死》答案:A4. 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走向成熟是在()A. 50年代前期B. 50年代后期C. 60年代D. 70年代答案:C5. 《预言》的作者是()A. 何其芳B. 李广田C. 卞之琳D. 戴望舒答案:A6. 吕宗桢和吴翠远形象出自张爱玲小说()A. 《倾城之恋》B. 《金锁记》C. 《十八春》D. 《封锁》答案:D7. 艾青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诗是()A. 《煤的对话》B. 《黎明》C. 《笑》D. 《春》答案:D8. 对京派小说悲剧风格理解不正确的是()A. 微笑的悲剧B. 命运悲剧C. 社会压迫悲剧D. 人性悲剧答案:C9. 下列诗作中,艾青创作于延安时期的是()A. 《献给乡村的诗》B. 《播谷鸟集》C. 《旷野》D. 《北方》答案:A10. 徐志摩《婴儿》一诗的主题是()A. 歌颂爱情B. 歌颂大自然C. 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D.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鲁迅后期(1926年以后)创作的历史小说有()A. 《出关》B. 《采薇》C. 《起死》D. 《非攻》E. 《理水》答案:A^B^C^D^E^2. 师陀“果园城家族”中的知识分子有()A. 朱魁爷B. 葛天民C. 素姑D. 贺文龙E. 小茨儿答案:B^D^3. 王蒙下列小说中,属于“青春+革命”小说的有()A. 《青春万岁》B. 《活动变人形》C. 《最宝贵的》D. 《春节》E. 《悠悠寸草心》答案:A^C^D^E^4. 鲁迅小说中采用纯客观叙事的有()A. 《狂人日记》B. 《示众》C. 《阿Q正传》D. 《肥皂》E. 《起死》答案:B^D^E^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析高觉新思想性格的多重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 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
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13.“为人生”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4.“叛逆的猛士”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国。
15.《坟》是鲁迅最早的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
16.“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的典型,社会相的一种。
指中国社会中奴才的嘴脸。
17.宴之敖者“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中的人物。
是向残暴的统治者反抗和复仇的形象。
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18.“进化论”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开始接受的进步思想。
他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最终在四。
一二政变后彻底放弃了此思想。
15“迫害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
从“日记”的内容来看,狂人是受封建势力迫害而致病,但已开始觉醒的反封建战士。
16“一代不如一代”: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意思是:她生下来九斤,儿子八斤,孙子七斤,曾孙女只有六斤,“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不是简单的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要揭示出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
作者把国粹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折射九斤老太的身上,表现了对复古家、国粹家的一种讽刺。
17.“柿油党” 柿油党语出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是“自由党”的谐音。
鲁迅在谈起《阿Q 正传》时曾说到(大致意思):由于乡下的人对词语理解不好,为了不妨碍下层老百姓对这篇小说的阅读,所以我在创作时,就故意把“自由党”讹成他们都能理解的“柿油党”了。
18.“白光”鲁迅短篇小说,作于1922年,收在小说集《呐喊》中。
作品刻画了一个因科举考试落榜而发疯而死的应试者形象,深刻揭露了旧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19“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绍兴乱弹戏班所演的戏,大致可以分为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等。
20.“画眼睛”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
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21“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语出自于鲁迅小说《孤独者》里描写主人公魏连殳的一句话。
是随辛亥革命的成败进退,先被推上资产阶级意识的潮头,后被淹没在封建意识波底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的孤独灵魂。
孤独,是鲁迅许多作品的情感基调,魏连殳是鲁迅创作的孤独者谱系中最著名的一个。
他的孤独首先来自与故乡宗法制社会的障壁。
他从封建家族中冲杀出来,被视为“异类”和“吃洋教”的“新党”。
祖母谢世,他去奔丧,族长排定礼教阵势,向这个“承重孙”张开必须“穿白”、“跪拜”、“请和尚道士做法事”的火力网。
遗老遗少预想的双方对垒因他答应了三个条件而归于尴尬,他又被目为“异样”。
入殓时同族皆哭,他竟不落一泪,表示默对封建家族的孤傲。
大殓完毕,人将走散之际,他却突然号咷填空题1作为笔名的“鲁迅”最初用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说《狂人日记_》。
2鲁迅曾以“宴之敖者”作为自己的笔名,其中的特别含义是“被家中一个日本女人所驱逐”。
4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
5鲁迅曾评论他自己一篇小说的结尾“分明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这篇小说是《药》。
7“_绝望之为虚妄,正与_希望_相同!”8“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_难见真的人!”9“孔乙己是_站着喝酒而穿长衫__的唯一的人。
”10“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_。
”11“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_,我欢喜谁就是谁。
”12“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13“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与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14“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_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15鲁迅曾戏称他的一段学习生活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具体指的是下列哪一期间?②南京求学期间16鲁迅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曾经深受下述哪种学说的影响?④进化论17鲁迅的《呐喊·自序》里曾提到过一位“金心异先生”,这实际上指的是五四时期的哪位著名人士?④钱玄同18《伤逝》这篇手记体小说在具体行文中通过空一行以作为手记体的标识,因此,它实际上是由多少节手记组成的?18节..20下列鲁迅小说中,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原理的是哪一篇?《伤逝》21在《故事新编》中,所谓“油滑”写法首先出现于下列哪一篇?《补天》22鲁迅有一篇小说亦属于这种“槐树效应”,这篇小说是哪一篇?《理水》23采用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鲁迅小说是《高老夫子》24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
25阿Q是鲁迅小说(阿Q)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26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28“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的总体评价。
29鲁迅对民族心理的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的(劣根性)。
30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31《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的一部外国小说集。
32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而分不开的。
33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34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
3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发表,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35.1927年,(巴特勒特)教授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的(《新中国思想界领袖鲁迅》)一文,高度赞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台柱”。
3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称赞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3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38“拿来主义”是鲁迅主张的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态度。
39鲁迅认为“真实”是“讽刺的生命”……。
40《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
41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42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灵魂”,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
43.“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
44“兴感怡悦”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45鲁迅一向主张“翻译”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
46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人物形象。
47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的“亮色”。
48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49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50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
51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谐,婉而多讽”。
52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
53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54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56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汉文学史纲要》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