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三个属性的概念

合集下载

油墨msds

油墨msds

油墨MSDS1. 简介本文档为油墨(Ink)的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油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的物质,其主要用途是在纸张、塑料、金属等表面形成可见图案。

油墨通常由颜料、树脂、稀释剂和特定添加剂组成。

尽管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成分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风险。

因此,了解和遵守油墨的材料安全数据表对于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十分重要。

2. 油墨成分油墨一般由以下主要成分组成:•颜料•树脂•稀释剂•添加剂2.1 颜料颜料是油墨的主要成分,用于给油墨提供色彩和覆盖材料的特性。

不同类型的颜料通常使用不同的化学物质,如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等。

2.2 树脂树脂是油墨的粘合剂,用于将颜料和其他成分粘结在一起,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常见的树脂类型包括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

2.3 稀释剂稀释剂用于调整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

它们通常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醇类、酮类和醚类。

2.4 添加剂添加剂用于改善油墨的性能和应用特性。

它们可以包括抗氧化剂、干燥剂、消泡剂等。

3. 油墨的健康和安全注意事项使用油墨时,需要注意以下健康和安全问题:3.1 接触长期接触油墨可能导致皮肤敏感或过敏反应。

因此,在接触油墨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如戴手套等。

3.2 吸入在油墨的混合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到空气中。

长期吸入这些化合物可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油墨时,应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等。

3.3 消防某些油墨可能易燃,因此,避免将油墨暴露在火源附近。

在存储和处理油墨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防火要求。

3.4 废弃物处理油墨和其包装物应按照当地的废弃物管理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避免将废弃的油墨排放到水体和环境中。

4. 油墨MSDS的编制和使用油墨的材料安全数据表应由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并根据当地法规进行编制。

MSDS提供了有关油墨成分、使用建议、健康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信息。

《印刷色彩》培训

《印刷色彩》培训

总色差: Ea*b (L* )2 (a* )2 (b* )2 (NBS)
色差大小与视觉感受
NBS单位值范围 0.0~0.5 0.5~1.5 1.5~3.0 3.0~6.0 6.0~12.0 12.0以上
色差程度的鉴别 微量 轻微
能感觉到 明显 很大
截然不同Biblioteka 对色差的感觉程度 微小色差,恰可分辨 轻微色差,轻重可辨 较小色差,容易分辨 较大色差,差别明显
大色差 非常大色差
3、孟塞尔表色系统 中央轴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中性色的明度。 离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彩度。 水平剖面圆周方向上表示10种基本色相。
10种基本色相:5个主色、5个间色
(下图:V=6、C=6时的色相带)
孟塞尔颜色系统色相环
(右图为在最高彩度下的色相环)
还可对色相作进一步的细分
Y-PB垂直剖面
三原色不等量混合时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A>B>C ②A=B>C ③A>B=C (构成黑的量及色彩倾向)。
ABC
ABC
ABC
七、颜色的表示方法 1、CIE1931色度系统 颜色匹配实验:
三刺激值→色度坐标。
r、 g、 b
r r r g b
g g r g b
CIE1931RGB色度图
CIE1931XYZ色度图
(2)冷暖
(3)大小错觉
白、红、橙、黄——似胀色
黑、青、蓝、紫、绿——似缩色
大小错觉示意图
(4)远近错觉
似近色(前进色):给人一种膨胀,前冲和迫近的感
觉。W、Y、O、R
似远色(后退色):给人一种收缩,后退和远离的感
觉。G、C、B、P、BK
(5)重量错觉
五、颜色的基本性质 1、颜色的分类 ①非彩色 ②彩色 2、影响物体色的因素 物体色:入射光被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色。 固有色(又名记忆色)、光源色、环境色。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

色彩混合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颜色模型颜色模型简介RGB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是最佳的色彩模式,可以提供全屏幕的24bit的颜色范围,即真彩色显示。

但是,如果将RGB模式用于打印就不是最佳的了,会损失一部分亮度,比较鲜艳的色彩肯定会失真的。

CMYK颜色模型CMYK(cyan,magenta,yellow)颜色空间应用于印刷工业,印刷业通过青(C)、品(M)、黄(Y)三原色油墨的不同网点面积率的叠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阶调,这便是三原色的CMY 颜色空间。

实际印刷中,一般采用青(C)、品(M)、黄(Y)、黑(BK)四色印刷,在印刷的中间调至暗调增加黑版。

当红绿蓝三原色被混合时,会产生白色,但是当混合蓝绿色、紫红色和黄色三原色时会产生黑色。

既然实际用的墨水并不会产生纯正的颜色,黑色是包括在分开的颜色,而这模型称之为CMYK。

CMYK颜色空间是和设备或者是印刷过程相关的,则工艺方法、油墨的特性、纸张的特性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印刷结果。

所以CMYK颜色空间称为与设备有关的表色空间。

而且,CMYK具有多值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种具有相同绝对色度的颜色,在相同的印刷过程前提下,可以用分种CMYK数字组合来表示和印刷出来。

这种特性给颜色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样也给控制带来了很多的灵活性。

在印刷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分色的过程,所谓分色就是将计算机中使用的RGB颜色转换成印刷使用的CMYK 颜色。

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复杂的问题,其一是这两个颜色空间在表现颜色的范围上不完全一样,RGB的色域较大而CMYK则较小,因此就要进行色域压缩;其二是这两个颜色都是和具体的设备相关的,颜色本身没有绝对性。

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来进行转换,即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XYZ或LAB色空间来进行转换。

Lab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是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76年公布的一种颜色模型,Lab颜色模型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3专色油墨调配

3专色油墨调配
深色墨一般用三原色墨、间色墨或黑墨进 行调配。浅色墨以冲淡剂为主进行调配。
下面是色谱法进行配色的实例。
例1,已知某色样与印刷色谱标号为M40的 色块非常接近,其油墨配比为:
M:W=40:(100-40)=2:3
标号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网点百分数。W 表示冲淡剂,M40表示只有40%的网点面 积被油墨覆盖,还有60%是空白纸张表面, 60%的空白部分用冲淡剂代替。
Y+M+C=(Y+M)+C=R+C=K
Y+M+C=Y+(M+C)=Y+B=K
Y+M+C=(Y+C)+M=G+M=K
互补色
R与C,Y与B,G与M又称为互补色。两种 颜色混合得到消色(黑、白、灰系列颜色) 的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互补色有互补 色光与互补色料之分。
形成复色的方法很多,可以用三原色混合、 两种间色混合、三种间色混合、原色与间 色混合、黑色与原色混合等方式得到。 例 如:间色与间色混合用公式表示如下。
例2,已知某色样与印刷色谱标号为 Y40M60的色块非常接近,其油墨配比为:
Y:M:W=40:60:(100-40+100-60) =2:3:5
实训内容与要求
色样分析:准备专色样若干,分析色样的 油墨配比。1学时
油墨调配:每人调配间色专色样5个。1学 时。
实训考核
准备5个色样,由学生抽取一个色样进行调 配,时间10分钟。
R+G=(Y+M)+(Y+C)=2Y+M+C=Y+ (Y+M+C)=Y+K
颜色三属性

颜色模式名词解释

颜色模式名词解释

颜色模式是用来描述和表示颜色的一种方式,它定义了如何组织、表示和解释颜色信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颜色模式及其解释:
1. RGB(红绿蓝)模式:RGB模式是最常见的颜色模式之一,它使用红、绿和蓝三个
色光的不同强度组合来表示各种颜色。

通过调整这三个基本色的亮度和混合比例,可
以得到数百万种不同的颜色。

2. CMYK(青、洋红、黄、黑)模式:CMYK模式主要用于印刷和打印领域。

它使用青、洋红、黄和黑四种颜色油墨的不同叠加和混合来表示颜色。

CMYK模式适合在印
刷品上准确再现多种颜色,因为它能够模拟出大部分可见光谱。

3. HSB/HSV(色相、饱和度、亮度/值)模式:HSB/HSV模式将颜色的属性分为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值三个维度。

色相表示颜色在色轮上的位置,饱和度表示颜色的纯度或
灰度,亮度/值表示颜色的亮度或明暗程度。

HSB/HSV模式常用于图形和设计软件,方便用户通过调整这三个属性来选择和修改颜色。

4. Lab(明度、色度、纯度)模式:Lab模式是一种基于人眼感知的颜色模式,它包含
明度(L)、色度(a)和纯度(b)三个通道。

该模式适用于进行颜色校准和色彩空间
转换,并且在科学研究、色彩测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颜色模式提供了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和表示颜色,在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中有着各自
的用途和优势。

了解和掌握不同的颜色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操作颜色。

印刷常识之RGB与CMYK 的区别

印刷常识之RGB与CMYK 的区别

印刷常识之RGB与CMYK 的区别2008-11-21 16:54RGB色彩模式:颜色属性:简单的说就是自然界万物的颜色(你就先这么理解吧)。

红(R)、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目前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

而与我们电脑相关的地方,就是目前的显示器大都是采用了RGB颜色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它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了。

在显示器上,是通过电子枪打在屏幕的红、绿、蓝三色发光极上来产生色彩的,目前的电脑一般都能显示32位颜色,约有一百万种以上的颜色。

如果说它所显示的颜色还不能完全吻合自然界中的某种色彩的话,那已经几乎是我们肉眼所不能分辩出来的了。

电脑设计运用范围:显示器显示、RGB色打印、RGB色喷画等。

独特之处:色彩丰富饱满,但不能进行普通的分色印刷。

混色设定(加法混合):RGB是从颜色发光的原理来设计定的,通俗点说它的颜色混合方式就好象有红、绿、蓝三盏灯,当它们的光相互叠合的时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却等于两者亮度之总和(两盏灯的亮度嘛!),越混合亮度越高,即加法混合。

有色光可被无色光冲淡并变亮。

如蓝色光与白光相遇,结果是产生更加明亮的浅蓝色光。

知道它的混合原理后,在软件中设定颜色就容易理解了。

红、绿、蓝三盏灯的叠加情况,中心三色最亮的叠加区为白色,加法混合的特点:越叠加越明亮。

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每种色各分为255阶亮度,在0时“灯”最弱——是关掉的,而在255时“灯”最亮。

当三色数值相同时为无色彩的灰度色,而三色都为255时为最亮的白色,都为0时为黑色。

CMYK色彩模式颜色属性:简单说就是专门用来印刷的颜色。

它是另一种专门针对印刷业设定的颜色标准,是通过对青(C)、洋红(M)、黄(Y)、黑(K)四个颜色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种颜色的,CMYK即是代表青、洋红、黄、黑四种印刷专用的油墨颜色,也是Photoshop软件中四个通道的颜色。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实践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实践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实践:第1卷(原著第五版)增改描述、图片作者:美国柔性版技术协会基金会组织编写,王子美,刘瑞芳,唐正宁等译ISBN: 9787502593063, 7502593063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7-1-1定价:¥39.00内容提要:本书译自美国柔性版技术协会经典著作《Flexography:Principles & Practices》(原著第5版)的第1卷、第3卷、第5卷。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柔性版印刷的相关知识,包括柔性版印刷的定义、发展以及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油墨,包括油墨的配方设计、印前管理及印刷中的油墨等内容;第三章介绍了承印物,包括纸板和纸张、瓦楞纸板、多层复合材料及塑料薄膜等内容;第四章介绍了环境与安全,包括清洁空气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等;第五章介绍了条形码,包括条形码码制、条形码符号的结构等;第六章介绍了质量控制,包括质量特性、对质量产品的承诺等内容。

本书的对象为从事印刷及包装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可作为印刷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本书译自美国柔性版技术协会经典著作《Flexography:Principles & Practices》(原著第5版)的第1卷、第3卷、第5卷。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柔性版印刷的相关知识,包括柔性版印刷的定义、发展以及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油墨,包括油墨的配方设计、印前管理及印刷中的油墨等内容;第三章介绍了承印物,包括纸板和纸张、瓦楞纸板、多层复合材料及塑料薄膜等内容;第四章介绍了环境与安全,包括清洁空气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等;第五章介绍了条形码,包括条形码码制、条形码符号的结构等;第六章介绍了质量控制,包括质量特性、对质量产品的承诺等内容。

本书的对象为从事印刷及包装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可作为印刷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第一章柔性版印刷简介第一节什么是柔性版印刷一、柔性版印刷的优势二、柔性版印刷的应用三、其他的印刷方法第二节柔性版印刷的发展一、苯胺印刷二、早期发展三、网纹辊的出现四、人造塑料制品的影响五、离机贴版和打样六、苯胺印刷名称的改变七、铸造橡胶版八、感光树脂版九、贴版十、油墨和干燥系统十一、精准多色套印十二、近年来的发展第三节柔性版印刷的内容一、柔性版印刷的基本要素二、柔性版印刷机的种类三、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组成部分四、单张纸柔性版印刷机五、柔印单元的基本结构六、柔性版印刷机的变化第二章油墨第一节实际应用的需求一、应用范围二、实际应用领域的思考三、油墨的主要属性四、市场划分五、测试油墨的性能第二节油墨的配制一、油墨技术的基础知识二、油墨连结料三、油墨的特性四、油墨的配制及选择五、柔性版印刷油墨的生产工艺第三节油墨的印前管理一、印前油墨处理二、油墨房的设计三、油墨房系统四、色彩管理五、颜色理论六、测量颜色七、仪器八、颜色匹配理论九、颜色匹配的步骤十、打样方法十一、调配油墨十二、油墨的混合十三、怎样调节容差第四节印刷过程中的油墨管理一、印刷机的结构二、墨量计量系统三、网纹辊四、油墨泵五、印刷机的设置六、油墨的黏度七、控制水性油墨的pH值八、水性油墨与醇性油墨九、环境的影响十、UV柔性版印刷油墨十一、能量固化产品十二、四色印刷十三、合同校样十四、承印物十五、确定油墨的成本十六、实际应用中的可变因素第三章承印物第一节纸张和纸板一、造纸工艺二、纸张的特性三、纸张和纸卷的贮存和运输四、纸张的表面整饰五、纸板六、标签纸七、多层纸袋八、信封纸九、格拉辛纸第二节瓦楞纸板一、瓦楞纸板的结构二、瓦楞纸板的常见缺陷三、纸箱的结构第三节不干胶一、薄膜不干胶二、面材三、不干胶胶黏剂四、纸基不干胶第四节金属箔一、电镀薄膜二、镀膜纸张三、透明金属薄膜第五节塑料薄膜一、聚氯乙烯薄膜(PVC)二、聚酯薄膜三、聚丙烯薄膜四、聚乙烯薄膜五、玻璃纸第四章环境与安全第一节简介第二节清洁空气法一、为臭氧层制定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三、溶剂的回收四、氧化五、低VOC含量的油墨和溶剂六、主题五的生产许可项目七、新污染源审查和排放补偿八、有害空气污染物九、使臭氧层枯竭的化学物质十、小型企业的影响十一、对小型企业的帮助第三节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第四节资源保护与恢复法(RCRA)一、榜上有名的废弃物二、危险废弃物的特征三、有害废弃物产生者的等级四、运输五、地下存储箱的管理六、喷溅七、工业抹布八、典型的印刷废弃物的循环周期第五节环境响应、补偿和义务综合法(CERCLA)一、有害化学物质的申报二、有毒化学物质的申报第六节清洁水法一、废水排放二、排放要求三、暴风雨水排放许可四、银回收第七节污染防治法一、废墨水和废溶剂二、印前三、印刷操作四、印后加工第八节职业安全与健康法一、州计划二、记录保持三、0SHA公告四、材料安全数据单五、危害品通报六、个人防护用具七、有害材料识别系统八、设备的使用和上锁挂牌九、安全设施布局图十、咨询十一、培训十二、督察第九节总结一、网址(出版时有效)二、USEPA、USDOL、OSHA地方办公室(出版时有效)三、其他的政府办公室电话号码(出版时有效)第五章条形码第一节简介第二节条形码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第三节快速了解普通条形码码制第四节条形码符号的结构及概述第五节条形码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及柔性版印刷第六节条形码的设计一、尺寸二、采用黑色的条码三、承印物的重要性四、定位,定位,再定位五、条形码原版胶片六、数字化条形码需注意的地方第七节印刷车间的条形码一、给予将条形码符号直接印在瓦楞纸板上的提示二、检测并确定条形码符号的质量等级三、验证检测仪四、条形码与流程一起运作五、提高条形码质量第六章质量控制第一节简介一、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二、谁为质量负责第二节质量特性一、客户二、印刷商三、供应商第三节对产品质量的承诺一、高管理层二、中管理层三、操作人员第四节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一、基本目标二、新型的设计控制三、生产能力分析四、外购原材料的控制五、印刷和纸品加工过程控制六、工艺改进策略第五节质量改进的经济意义一、预防性支出二、检查和评估性支出三、内部补救支出四、外部补救支出五、质量成本策略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原理一、以客户为中心: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二、包含整个柔性版印刷组织三、形成一个团队精神四、授予柔性版印刷公司员工权力五、整个组织朝着过程改进一起努力六、组织的基点活动七、与供应商和客户结成伙伴八、需要时业务流程重组九、量化质量,便于管理第七节统计过程控制一、100%检测和抽样二、统计性的检测与抽样三、属性与变量四、军用标准(MII,STI)_105E)第八节统计过程控制(SPC)所使用的工具一、流程图或层别法二、因果分析法三、检查表和检查目录四、排列图表分析法(柏拉图)五、运行与控制图六、直方图七、散布图第九节柔性版印刷中过程控制的基本要素一、目测二、密度计三、分光光度计四、UPC检测仪第十节 ISO9000一、ISO9000体系二、ISO9000的贯彻实施三、标准操作程序四、ISO9000的优点五、ISO9000是提高质量旅程中的一个开端第十一节 Malco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MBNQA)一、历史背景及目的二、如何设立Maloo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三、MBNQA的评估类型、评估项目及评估点四、评估方法、部署与结果五、国家与地方质量奖项目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附录四附录五附录六附录七附录八——首宇母缩略词表附录九——有害废弃物载货单附录十——MSDS样张附录十一——集中趋势附录十二——直方图附录十三——控制图参考文献。

调配油墨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调配油墨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性质 与色相都各不相等。 最好油墨选择一家 , 这样色 2 )三 原 色 油墨 y m、 、 c按一 定 比 例 能 混合 出 黑 相 、 油墨性能 、 粘度较容易掌握。 色, 再加上 不 同 比例 的冲 淡剂 , 能得 到不 同 的 中性 则 5在 调 墨时 要 考虑 所 印纸 张 的性 质 , ) 纸张 粗糙 ,
维普资讯
X 析 解 疑难
调 配 油墨 的方 整和应 注 意的问题
王新 成
我 们在 印刷 的 时候 就离 不 开调 墨 , 其是烟 盒 、 灰 。 尤
酒盒和其它商标装潢产品 ,印刷的时候通常都是有
3 三原色油墨 Ym、 以不 同比例混合能得到不 ) 、 c 同色相的间色或复 色 ,、 c Ym、 三原色油墨的间色为 印专色 , 同颜 色 的专 色就需 要 进行 调 配油 墨 , 了 不 为 G、 Y m、 注 满足印刷产品对于墨色质量的要求 ,作为印刷机械 R、 B, 、 c是 复色 。 意一 点是 调配 出来 的色相 的操作 工 , 必须懂 得 调 墨 的常识 , 力 掌握 调墨 的技 偏于 比例 大 的色相 。 努 术 , 是要 根据 各种 各样 包装 装潢 上设 计 的彩稿 、 就 墨 4 两个原色的油墨等量混合 , ) 能得到的标准间
B m、 B= 。色光是 加 色复 制 。 = G+ c ② 如果 色 相 上有 差距 偏某 色 ,可 以利 用 互补 色
的 明度 。
不 同比例 混 合 , 能得 到各种 颜 色 光 。R+ = 、 的规律来 纠正 , 是 , 就 G yR+ 但 由此会增加 中性灰 , 降低黑色 而色料 三原 色 Y I、足 朝 黑场过 渡 的 , 、Ic T 也就 是 :
y m+ = k + c B 。色料三原色它们能混合 出大干世界千 1油 墨 的 色 相 必 须 符合 装 潢 设 计 的彩 稿 , 量 ) 尽 变万 化 的色彩 。y m: y c G、 c B, + R、+ = m+ = 当色 料 显 示 出一定 色彩 时 ,意 味 着这种 色料 对 白光光谱 中某 缩 小差 距 , 力求 色调 一致 。 2 调 配 出来 的 油 墨不 要 过 稀 或 者 过稠 , 求 具 ) 要 些色 光作 了选 择性 的 吸收 和反 射 ,色料 是 减 色法 复 制色彩 , 由于 油墨 色料 混合 的 时候 相互 吸 收色 光 , 所 有一 定 的粘度 和 流 动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墨三个属性的概念
油墨的三个属性,主要指油墨的颜色,油墨的流变性能;油墨的干燥性能。

前两种性能,在以后的章节中叙述。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油墨的干燥性能,这是印刷作业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油墨本身,它的干燥是较复杂的,这是因为干燥形式,因版型和对象不同而要求各异,同时,同一种油墨,往往兼有几种干燥因素。

现归纳如下:
1、氧化聚合干燥
主要是由于连结料中多含不饱和双键的物质,当油墨展布于印刷物上时多吸收空气中的氧,形成氢过氧化物,其活泼的游离基团,冲击其他油分子,形成链烷大分子和新的游离基团,新的基团又可以实行新的结合和产生新的游离基团,这种分子的迅速聚合,使油墨从流体(液体)很快变成凝固态,最后形成干燥的墨膜。

为了加快油墨的干燥多往往要使用含活泼金属离子的催干剂,它的作用是能够缩短不饱和双键吸收氧的诱导期,从而加速氧化聚合干燥。

2、渗透干燥
主要由于印刷物表面具有疏松多孔的性质时;油墨中的粘度较低,稀薄的组份,被迅速筛滤,转移到印刷物内,被印刷物面上留下粘度较大的连结料包裹着颜料成分留下来如·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胶体墨膜,然后再形成固体,并附着在被印刷物上。

这个干燥过程形似过滤,亦称过滤干燥。

3、挥发干燥
印刷油墨中,含有大量溶剂,当印在被印刷物表面之后,溶剂分子的能量大到脱离体系分子间吸引力的程度,溶剂分子则迅速溢出到空气中去箩而使所留溶解的固体树脂包裹着分散其内的颜料微粒等干结的过程,就是挥发干燥,亦称蒸发干燥。

这种干燥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溶剂,溶剂本身的蒸发潜热大小,蒸汽压高低,沸点高低,对挥发干燥影响甚大。

当然,外界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状况,油墨中的颜料性质,树脂的结构,对溶剂的挥发也有较大的影响。

4、沉淀干燥
这种干燥是油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的形式之一,它的转变过程,在印刷前,于油墨加入一种物质,使油墨胶体变得不稳定,这样,就会促进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连结料同颜料一起沉淀出来,并固着在印刷物表面上,同时,还有另一些组成挥发掉。

典型的蒸汽固着油墨,就是这种干燥形式。

5、反应性干燥
这类干燥实际上,指的是油墨组分之间,起交键反应聚合,直至胶化的固化方式。

在常温下,一般地说,化学反应较缓慢,若在比较特殊的热量条件下,如光、热,又在油墨中加入适当的交联剂、光敏剂,就可以达到加速反应,迅速固化的目的。

光敏油墨就是典型的例子。

6、冷凝固干燥
这是利用温差改变油墨形态而干燥的形式,即给一定温度的油墨则变为流动体,进行印刷,而印在印件上,立即冷却,油墨则迅速变为凝固状态而。

如热熔冷固油墨,就是这样。

印刷油墨在任何版型的印刷机上,均呈流动液体状或浆状,而印刷后,必须迅速固化,为了加速这种固化干燥过程,一般采取加热,如电热,蒸汽热,红外线热,热风等。

也有采用电子束照射,紫外线照射,微波振荡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实施,要根据所用油墨干燥型式的特嫌来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