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文件-JY-QP-31-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对公司在体系中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控制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使之符合预期的不确定度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进行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策划或实施测量过程,及在使用测量结果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有关人员在选用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时也可参照本程序。
3.0定义3.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3.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3 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不确定度。
3.4 B类标准不确定度: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4.0职责4.1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实施的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4.2质检部负责监督、考核各单位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5.0工作流程5.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5.1.1过程识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的输入是国家法规、规范、统计数据、测量设备的证书(或报告)、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条件、测量人员素质等;输出是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其活动是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合成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5.1.2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计量确认过程、关键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完善。
5.1.3各部门应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记录时,可对类似形式的测量设备给予一个通用的陈述,并同时对每个独立的测量过程所特有的变化给出说明。
5.1.4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应在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确认有效前完成。
5.1.5根据测量过程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
对于使用要求较低的测量设备,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评定。
5.1.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执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有效版本。
5.1.6.1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试验人员的因素;➢测量仪器的因素;➢环境条件的因素;➢试验方法的因素;➢被测量本身的因素。
程序文件-JY-QP-30-2017检验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1 目的
为有效控制本公司检验工作所需的检验/检测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特制订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检验/检测方法的选择、建立及确证过程。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检验方法(包括标准方法和非标准方法)使用的批准。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方法的确证。
3.3 业务室负责标准方法的确认、证实和/或提供有效的检验用质量标准。
3.4 各检验科室负责检验方法的实施。
4 程序
4.1 方法类别
a)标准方法。
b)非标准方法。
c)本公司建立的方法。
d)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
e)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
4.2 方法的选择
4.2.1 方法选择时应根据检验方法中提供的限制说明、浓度范围和样品基体等实际,选择的检验方法确保在限量点附近给出可靠的结果。
4.2.2 客户指定的方法,如系国外、区域或国家标准中发布的或知名的技术组织公布的现行标准可参照执行。
4.2.3 客户未指定检验方法,本公司优先选用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
4.2.4 如选用非标准方法、本公司建立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时应征得客户书面同意,并注明客户要求和检验目的。
4.2.5 注册检验按申报单位提供的方法检验,根据需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方法学验证。
4.2.6 监督抽样严格执行主管部门规定的现行有效标准及其他等效方法。
4.2.7 检验科室接收检品时,对标准方法进行核对,如发现选用的方法不合适或己过。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控制状态:发放编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文件编号)第A版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名称修改记录1.目的通过对测量过程、测量结果的不确度的分析、评定,实施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职责3.1 计量职能部门负责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评定方法的提出,并负责监督、考核各单位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3.2 公司的计量检定校准实验室负责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过程中测量数据的采集汇总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关键/特殊测量过程控制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测量不确定度评价过程要求4.1 过程的输入是:国家法规、规范、统计数据、测量设备的证书或(报告)、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条件、测量人员素质等;4.2 过程的输出是:测量不确定度报告;4.3 过程的活动是:识别被测量和输入量;建立数学模型;对测量不确度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分析;判定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要求;找出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检测方案;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报告。
5.工作程序5.1 计量职能部门根据公司测量过程要求和人员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2 计量检测体系覆盖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检定/校准、关键测量过程以及其它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在计量检测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完善。
5.3 各单位应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记录时,可对类似形式的测量设备给予一个通用的陈述,并同时对每个独立的测量过程所特有的变化给出说明。
5.4 测量不确定分析应在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确认有效前完成。
5.5 根据测量过程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在进行测量以及在说明和使用测量结果时考虑测量过程中重要的已被识别的不确定度,并规范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和表示格式。
2.范围适用本公司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职责3.1测试人员负责不确定度类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3.2工程部经理负责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的审核。
3.3技术负责人负责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的批准。
3.4测试人员在必要时负责在检测报告中给出不确定度。
4.程序4.1术语和定义4.1.1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a measurement):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4.1.2标准不确定度(standard uncertainty):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4.1.3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type A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用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用实验标准偏差表征。
4.1.4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type B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用不同于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用根据经验或资料及假设的概率估计的标准偏差表征。
4.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ombined standard uncertainty):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值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4.1.6扩展不确定度(expanded uncertainty,):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4.1.7包含因子(coverage uncertainty):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
4.2要求4.2.1给出不确定度的若干情况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或当在确定度影响到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需包括有关不确定度信息。
在认可机构的有要求和检测方法有要求时,不确定度也必须以检测报告或其它形式给出。
ISO17025:2017程序文件-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

4.1.3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所需的精度取决于:检测方法的要求、客户要求及确定符合某规范所 依据的限量范围。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时,不考虑测定样品的
***公司
文件名称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
File name:
文件编号**-**-15
File number:
发布日期
Release time:
修订
Modify
版次
Versio n
N
批准
Apprioval
审核
Check
制/修订
author
日期
date
修订记录
修订日期
修订人
版次
修订内容
***公司
编号File NO.
五、相关文件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本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和结果报告;
3.3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报告。
四、程序
4.1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要求
4.1.1如果某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 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只要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报告的要求,不需重新评估测量不确 定度。
――从外部取得并用于数据的整理换算的常数或其他参数的值所具有的不确定度;
――包括在检测方法和过程上某些近似和假设,某些不恰当的校准模式选择,以及数据计 算中的舍、入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随机性观测值的随机影响等。
在确定这些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时还要考虑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 和贡献。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可以说明检验检测结果的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为提高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部检验检测工作。
3职责技术负责人负责评估的执行,各检测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实施。
4工作程序4.1仪器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
公司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均要求校准或检定的单位或部门,在校准或检定报告中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或精确度。
4.2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对x i 独立测量n 次得x i 1,x i 2,…… x i n则x i 的最佳值x i =∑=nk ik x n 11得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u(x i )=()∑=--nk I ik x x n n 1)(114.3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4.3.1已知展伸不确定度u(x i )和包含因子k 则其标准不确定度 u (x i )= u (x i )/ k 4.3.2未知展伸不确定度首先估计x i 的变化半范围a 然后计算标准不确定度a) 若x i 属正态分布,则u(x i )=a /kiki 为置信因子,当取置信水准为0.95或0.997时,ki 应为2或3。
b) 若x i 属均匀分布,则u xi = a /3 4.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4.1关于不确定度传播系数测量结果y 为各分量测量结果的函数y=f(x 1x 2……x n ) 则 i x y ∂=∂ 为其传播系数4.4.2影响测量结果y 的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 i u i =i x f ∂∂/u(x i )4.4.3当各分量不相关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u c (y)=∑2iu4.4.4当各分量相关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a)所有分量完全正相关时 u c (y)=∑i ub)部分分量为完全成相关时 u c (y)=∑2iu+ 相关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4.5展伸不确定度4.5.1当无自由度时,取定包含因子k 当置信水准为0.95或0.997时, k=2或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4.7.6扩展不确定度的表示
扩展不确定度U由合成不确定度uc乘以包含因子k由下式得出:
U= k·uc式中U—源自展不确定度;uc—合成不确定度;
k—包含因子。
当包含因子k取2,近似于置信概率p =95.45%;当包含因子k取3,近似于置信概率p =99.73%。
3.2质保部负责对计量检定、校准过程不确定度的评定;对质量检验、化验测量过程和关键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时发现和反馈可能导致测量不确定度发生较大变化的信息
3.3技术部、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工艺中重要检测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程序
4.1检测应组织各检测人员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组成员学习ISO/IEC17025中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认可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政策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要对每一个不确定度来源通过测量或估计进行量化。首先估计每一个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排除不重要的分量。可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量化:
a.通过实验进行定量;
b.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定量;
c.基于以前的结果或数据的估计进行定量;
d.基于判断进行定量。
根据各输入量xi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A类评定或B类评定来得到其标准不确定度u(xi)。
得到。如实时提供给顾客的是单次测量的测得值,其标准不确定度可以用上述 的值,如实时提供给顾客的是m(例如m= 3)次测得值的平均值,其相应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一般m≤n)。
4.7.4.2 B类评定
a)若已知xi的扩展不确定度U(xi)和包含因子k,则xi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 (xi) = U(xi)/ k
测量不确定度应用评定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检验和校准项目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是程序实施的负责人,组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表示的统一要求和评定步骤,并组织评审、批准。
3.2实验室主任和测试人员负责程序的实施。
4.定义与分类4.1 定义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4.2 分类A类标准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 、Up)5.工作程序5.1测试人员根据GB/T15481-2001测量不确定的要求,按下列程序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5.1.1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X1 (X)N的关系。
5.1.2求最佳值,由Xi最佳值xi得Y最佳值yo5.1.3列不确定度式,由于测量所有可能的不确定来源,按不确定度传播律列不确定度式。
5.1.4进行标准不确定度评定(A类评定、B类评定),评定完毕进入5.1.5。
5.1.5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5.1.6计算展伸不确定度。
5.1.7给出不确定度报告。
5.2实验室负责人按5.1.1~5.1.7的步骤进行核检,并对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准确性负责。
5.3 附录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图。
6.相关程序6.1 GB/T15481-2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置信度,向客户提供不确定度评定数据,提高服务客户的工作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及表达。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3.2 质量负责人审核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3.2 业务室审核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3.3 检验科室负责实施不确定度评定的实验和数据处理,总结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4 程序
4.1 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4.1.1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的局限性。
4.1.2 测量标准和参考物质的不确定度。
4.1.3 测量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
4.1.4 对某些仪器、器具存在人为读数的偏移。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4.2.1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用统计分析一系列观测值的方法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表示。
以U
A
4.2.2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用不同于统计分析一系列观测值的方法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以U
表示。
B
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是非曲直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
表示。
标准不确定度,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给出,以U
C
4.4 扩展不确定度
4.4.1 当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只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即标准差)给出,而置信概率太小不适用时,需要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基础上,增加其置信概率,并相应扩大其不确定度。
即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一个包含因子得到扩展不确定度,用U表示。